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关键字专题TAG最新视频文章视频文章2视频2tag2tag3文章专题问答问答2 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白僵菌是菜青虫克星的原因是什么? 八哥喜欢站在牛背上的原因是什么? 海豚一般吃什么? 为何猫绝育手术时要滴眼药水? 海马尾巴的横截面是方形的原因是什么? 霸王龙一般吃什么? 火星上看到的夕阳是蓝色的原因是什么? 惊蛰的由来是什么? 古代为什么会有免死金牌? 打雷会不会把电话击坏? 动物之间会不会认脸? 食物相克是不是谣言? 狗狗为什么不能吃盐? 可乐加曼妥思会不会产生大量气泡? 中国古代有名的“四大丑女”说的是谁? 一次性纸杯的第一杯水能不能喝? 卫星能看到地球内部的矿产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谁是第一个被称为老佛爷的太后? 可乐放冰箱冷冻,开启时会不会爆炸? 微波进行远距离通信的原因是什么? 白蚁与气温升高有何关联? 为什么斑马的身上长条纹 蚌和螺蛳是如何走路的? 鸨是什么鸟 北极熊为何没有固定的睡眠姿势? 北京鸭为填食的原因是什么? 鼻涕虫爬过的菜能吃吗 蝙蝠是不是老鼠变来的? 蝙蝠可以利用什么在黑暗中飞行 为什么蝙蝠称为最理想的种子传播者? 不吃肉的食草动物如何长肌肉? 两只饿狼的相遇 蚕为什么要结茧 玻璃窗上的苍蝇 什么是世界上湖泊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四大美男子是谁 营商环境都包括什么 什么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 我们是怎么闻到气味的 朝三暮四说的是什么生肖?
白鳍豚的鳍为什么是白色的?
2020-04-01 13:01:59 责编:小OO

鳍qí 部首笔画 部首:鱼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五笔86:QGFJ 五笔98:QGFJ 仓颉:NMJPA 笔顺编号:352512111213352511 四角号码:2416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CCD 基本字义 1. 鱼类的运动器官,由薄膜和硬刺组成,按它所在部位,可分为胸鳍、腹鳍

我国特有的白鳍豚,远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50?60年前一个外国人将白暨误作“白旗”,提出中国有一种珍兽叫“白旗海豚”,传到西方。现在我们明白,人们称白暨是指与江豚相比它的体色较浅淡,而不是误传为鳍和全身皆白色。

白鳍豚是兽类。白鳍豚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数量稀少,濒临绝迹,其形态漂亮,被誉为长江女神。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体内受精,胎生哺乳,而且它有猩猩一样发达的大脑。鲸类的祖先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始哺乳动物,后

鲸是一类完全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全世界总共约有90种,我国已发现的有30种。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只有我国的白鳍豚,恒河、印度河中的恒河豚,亚马逊河的亚河豚及拉普拉塔河中的普河豚等4?5种栖居在江河、湖泊等淡水中。

白鳍豚 白鳍豚俗称白鳍、白夹、江马。属哺乳纲、鲸目、白鳍豚科。它的分布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尤以湖北省沙市以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的长江段为多。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它是研究鲸类演化和生物进化的宝贵材料。它有发

我国特有的白鳍豚,远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宋代孔武仲写了一首“江豚诗”,指出江豚与白暨豚(即白鳍豚)不是同一种类,“黑者江豚,白者白暨”。白曁豚的名称代代相传下来。但后来却有人把白暨误传为白鳍,所以称它白鳍豚。50?60年前一个外国人将白暨误作“白旗”,提出中国有一种珍兽叫“白旗海豚”,传到西方。难怪有人要问白鳍豚的背鳍、胸鳍、背面都呈青灰色,为什么叫白鳍豚。现在我们明白,人们称白暨是指与江豚相比它的体色较浅淡,而不是误传为鳍和全身皆白色。

这个问题是个陷阱,假如说白暨豚的鳍是四肢退化成的,那就错了。 首先白暨豚的鳍不仅仅是“四肢”变来的,如果前肢变成了胸鳍,后肢变成了尾鳍的话,那么背鳍就不是四肢变来的,而是部分脊椎为了适应水生环境而产生的一种特化,部分脊椎骨隆起形成

白鳍豚钵呈纺锤髟,上部浅蓝灰色,下部白色,长约1?2.5米,重约55?75公斤,眼小,吻狭长尖出,鼻孔单一,开口在头顶左侧,孔缘有一活瓣可以启闭。前肢变成鳍状,后肢退化,体背有一背鳍,尾鳍平展成两叶,为白鳍豚的主要运动器官。

有人用塑料和钢做成一只海豚模型,长1.5米,宽23厘米,用无线电控制它的活动。它的尾鳍用橡胶做成,每秒钟摆动4.5次。这只海豚模型的跳跃和潜水动作很像真实海豚,但它游泳的速度只有1米/秒。实验表明,活海豚的能量利用效率高达80%!

白鳍豚常在长江中水深、流急的江段,特别喜欢在支流及湖泊入江的汇合处活动,往往3?5只或10余只成群游荡觅食,常在浅水地段用长吻钻到水底泥中捕食小鱼,受惊时能发出牛鸣般的低沉叫声。舂末夏初是白鳍豚怀胎、产仔的季节,每胎产1?2仔。

白鳍豚的鳍肢较宽,末端钝圆,形状和功能都可以说像“桨”。 顺便纠正一下,白鳍豚是哺乳动物,鳍为其前肢退化,所以不能说“鱼鳍”。

北美洲曾在100万年前的地层里,发现过白鳍豚的化石,以后一直没有找到过它。到了1916年,终于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洞庭湖首次发现白鳍豚。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它的产地仅只限于洞庭湖及其附近的河流中。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动物学研究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继1953年在上海获得白鳍豚后,1956年、1957年和1960年又陆续在上海、南京附近发现,因此白鰭豚在我国的分布是由洞庭湖及其附近的长江中游向东直到长江下游的南京、上海等地。

藏羚羊和白鳍豚都属于哺乳动物。 藏羚羊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羚羊亚科、藏羚属。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羚羊。 白鳍豚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喙豚科、白鳍豚亚科、白鳍豚属。是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极为罕见的珍贵动物,也是一种古老的孑遗动物,它的形态结构原始,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差,食物减少,气候的突变……都会给它带来巨大的威胁,甚至灭绝。

20世纪80年代中期调查,长江中的白暨豚总头数已下降到200头以下,其中50%分布在湖北省石首县至武汉市上游江段,主要栖息在弯曲河段或弯曲分汊河段的大回水区中。 由于人类活动增加或活动不当,使白暨豚意外死亡事故增多。据统计,1973~1985年间

为了进一步观察了解白鳍豚的生活习性,最近,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将一头白鳍豚从野外“邀请”到人工池中作客。主人热情好客,照顾周到,白鳍豚在人工池里生活得很好,相信,人们将会得到它更多的极有研究价值的资料。

20世纪80年代中期调查,长江中的白暨豚总头数已下降到200头以下,其中50%分布在湖北省石首县至武汉市上游江段,主要栖息在弯曲河段或弯曲分汊河段的大回水区中。 由于人类活动增加或活动不当,使白暨豚意外死亡事故增多。据统计,1973~1985年间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白鳍豚淇淇的资料

20世纪80年代中期调查,长江中的白暨豚总头数已下降到200头以下,其中50%分布在湖北省石首县至武汉市上游江段,主要栖息在弯曲河段或弯曲分汊河段的大回水区中。

由于人类活动增加或活动不当,使白暨豚意外死亡事故增多。据统计,1973~1985年间,共意外死亡59头,其中被鱼用滚钩或其它渔具致死29头,占48.8%;被江中爆破作业致死11头,占18.6%;被轮船螺旋桨击毙12头,占20%;搁浅死亡6头,占10%;误进水闸1头,占1.6%。另据统计,长江下游水域中意外死亡的白暨豚,有三分之一是被轮船螺旋桨击毙的。

1997年11月4日~10日,由农业部组织,来自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等6省、市的200多名科研、渔政工作者,分别在上起湖北枝城、下至上海长江口,全长1600多千米的长江干流上,实施了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长江中下游调查白暨豚行动计划”。经过7天的辛勤观测表明,白暨豚现存数量不容乐观,已不到100头。分布范围也大大缩小,枝城以上江段、南京以下江段、洞庭湖和鄱阳湖内,已难以见到白暨豚的身影。十多年的时间里,白暨豚的数量锐减近100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专家们分析,使白暨豚锐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鱼类资源迅速减少,使白暨豚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愈来愈匮乏。

当前的情况告诉人们,不论三峡工程何时建成,大家必须紧急行动起来,采取综合措施,抢救白暨豚。?三峡水库蓄水后,枯水季节长江中下游流量增加,水深增大,对白暨豚越冬极为有利,搁浅死亡可望避免;加强管理,渔业活动引起的意外死亡可大大减少;但由于长江中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中游江段白暨豚被轮船螺旋桨击毙事件将会有所增加,应抓紧研究白暨豚追逐轮船螺旋桨的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为保护白暨豚,最好的对策是建立管理严格、设备先进的自然保护区。

长江新螺江段白暨豚自然保护区已由农业部批准建立。上起螺山下至新滩口江段,全长135千米,该区江面开阔,河道曲折,水深约25米,流速约每秒0.3~0.8米,浅滩、江心洲星罗棋布,是目前白暨豚分布最密集的水域。该区上游紧接洞庭湖出口,并有洪湖、黄盖湖、西凉湖、武湖、陆水水库等汇入,沿岸有护岸矶、三毛矶、赤壁矶等突出于江中的矶头,控制着水流的流向和流态。

上述这些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使保护区内形成较多深槽和大回水区,是白暨豚的理想生存环境。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

①为保护对象提供较优越的自然生存环境,避免人为干扰,保护珍稀物种生息繁衍;

②坚决取缔有害渔具,在保护区和保护区以外的一定范围内禁止捕捞作业,查处并纠正机动船舶违章航行、违章排放“三废”等破坏生存环境的行为;

③抢救受伤、误捕、搁浅的珍稀水生动物;

④定期观察、记录保护区内珍稀水生动物的活动规律,种群数量变化情况等;

⑤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使保护珍稀物种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⑥为研究珍稀水生动物,尤其为繁殖生物学研究建立实验基地。

相关故事

1980年1月11日,湖北省嘉鱼县的几位渔民在长江交接洞庭湖湖口处捕淡水鱼时不料发现了一头白鱀豚误入洞庭湖的浅水区。随后他们用他们的渔船堵住浅水区的出口,再用铁钩把这头白鱀豚从水中勾出。捕捞时这头白鱀豚的颈背处被捕鱼船上用来把捕鱼网钓上船的大铁钩意外勾出了两个直径4厘米、深约8厘米、内部连通的大洞,那渔民便通知了当地的水产部门。中科院的武汉水生研究所得知消息后,连夜地赶到了现场,并在次日早晨,花费了5小时50分钟的时间,成功地用干运方式把那头受伤的白鱀豚移到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的池水中。当时测量出此豚的身躯长度为1.47米,身体体重36.5公斤,雄性,中科院的专家们估出它的年龄约为两岁。

在捕捞回中科院后一星期内,其颈背处的伤口受到了严重的感染。中科院的专家们结合中西医药治疗伤口,专门为该豚制作了一个背心用来给豚背伤口处敷上云南白药。四个月后,其伤口愈合并且随即康复.

白鱀豚恢复健康后不久,时任中科院水生所所长、中国著名鱼类学家、中科院院士的伍献文与时任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的胡鸿钓教授给这头白鱀豚起了个名字——“淇淇”。其含义为三,一则“淇”字代表着此豚的珍奇与稀奇;二则“淇”为三点水旁,适应给水生动物的起名使用;三则“淇”(qí)字与白鳍豚的“鳍”字音同。

从1992年开始,淇淇被饲养在一个封闭式,并带有水循环过滤系统的圆形水泥池中。常年水温控制在23℃至25℃之间。这个水池直径12米、深3.5米,内有*0.8米宽的弧形台阶。池中心底部有五个圆形的排水孔, 池壁周围有6个进水孔。为了保证淇淇的健康并方便观察,池水透明度保持大于3.5米。

来观看淇淇的人们常把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称作“白公馆”。白公馆就从此成为中科院的一大观点。从此中科院开始了对白鱀豚的迁位保护]研究与保护工作。“淇淇”作为近代全世界的第一头室内人工饲养的白鱀豚,驰名于国际水生学术届,不少国外的学者们纷纷向中科院致电庆贺与了解有关淇淇的新消息。

一开始,中科院的工作人员们不清楚白鱀豚的食物习性,曾把馒头、肉做成鱼的形状给淇淇吃。然而,后来才发现,白鱀豚只吃鲜的活淡水鱼,春天到秋天主要吃白鲢,每天约6公斤;秋天到冬天主要吃鲤鱼和鲫鱼,每天7.5公斤。

1986年,淇淇差不多八岁时,达到了白鱀豚的成熟年龄。身躯体长与体重分别稳定于2.2米与125公斤。每年的5、6月淇淇进入发情期,浅灰色的背部会变得发红,粉红色的生殖器也常常从腹部露出,淇淇就不断地在水池中翻跳。中科院水生所的人员因此开始了为淇淇寻找雌白鱀豚作配偶的捕捞工作。

寻找配偶

白鳍豚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数量稀少,濒临绝迹,其形态漂亮,被誉为“长江女神”。它是中国目前最为濒危的动物,也是世界上几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从某种程度说,比大熊猫还要珍贵。

“淇淇”是“女神”中的一个,1980年1月从洞庭湖口被渔民捕到,送进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物研究所人工饲养,成为世界上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

1997年10月,一位贵阳人从《中国青年报》认识“淇淇”后,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位贵阳人化名“爱淇”,自1997年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成立后,每月坚持给“淇淇”寄钱,从未间断,直到2002年7月“淇淇”悄然去世,而当月10日, “爱淇”给“淇淇”的汇款,成了人类给“淇淇”最后的礼物。

“爱淇”一直不允许媒体透露他的真实姓名,他说:“爱”是自然的,谁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爱,他无意通过自己的行为在报上宣传后去影响别人,这样也许爱才更真实、更永恒.

在中国长江污浊的泥水中、烟雾笼罩的江面上,再加上长江较快的水速,人们乘船寻找白鱀豚的踪影都还需要很大耐心,中科院水生所想定位活捕雌性白鱀豚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较落后的科研设备来说是难上加难。1985年10月中旬还请来了西德杜伊斯堡动物学院院长格瓦尔特博士,在八百多水里洞庭湖附近的长江流域乘船用测听白鱀豚的声纳设备做寻捕工作,但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格瓦尔特博士当时还断言在没有更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前,要想在长江活捕白鱀豚是不可能的。不过,5个月后,1986年3月31日,当时洪湖籍渔民出身的中科院水生所长江白鱀豚考察队副队长万恩权与他带领的由当地渔民组成的长江白鱀豚考察队队员们在中科院水生所高级工程师华元渝的指导和帮助下,在荆州观音洲的长江流域江面上成功地用定点围网的方式成功地捕捉到了一对白鱀豚,一雌一雄。这两头白鱀豚用同样的干运方式迁运至中科院水生所内的室外水池中,作为它们暂时的家。一开始并没有把它们放进白公馆是怕淇淇一时不适应,因为淇淇被捕时年仅两岁,而在白公馆被人工饲养了六年从未“见”(用声纳探听)过另一头白鱀豚。

中科院水生所的人员随后给它们作了测定,并起了名字。雌的称叫“珍珍”,雄的称叫“连连”,并发现连连是珍珍的父豚。珍珍和连连被搬进中科院水生所后一时不习惯人工饲养的环境,进行了绝食。其中院中的工作者不久便发现珍珍出水呼吸有困难,甚至有几天,它已经没有力气游出水面呼吸了。连连尽管自己也在绝食,却还是用尽力气把珍珍的头托出水面,让它呼吸,以防被憋死。情景感动了院中的科学家们[4]。他们便开始在白公馆扩建一池,供珍珍、连连父女两豚居住。

1986年6月14日连连还没有搬进白公馆的新水池就不幸去世了。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仅仅活存了76天。

珍珍为它过世的父亲尤其伤悲。搬进了白公馆内新修成的水池后便开始断断续续地绝食。中科院的专家们用人工灌喂特制的鱼浆来维持珍珍的健康。新修建的水池与淇淇的水池由一面水泥墙隔离,这是因为一开始怕淇淇会不适应珍珍侵犯它的住所。但是在修建珍珍的水池时,中间留了一个足够一头白鱀豚宽长的水渠道。珍珍或淇淇愿意的情况下,可以随时游进另一只白鱀豚的水池。珍珍搬进白公馆的一星期后,发现常常在那条水渠道的开口处游来游去。淇淇也是颇具好奇地在水渠道的另一开口处环绕着。一天,专家们把水听仪器置入水渠道的中间,结果听到了豚与豚之间交流的6千赫啸叫声。又过了几日,专家们发现珍珍游进了淇淇的水池,淇淇显得有些害怕,躲在一角环绕。这样持续了一星期,珍珍与淇淇逐渐地熟悉起来了。只是当时珍珍在被捕捉时还未性成熟,所以没能怀孕,不过专家们发现珍珍自从进入淇淇的水池中居住后,性特征开始出现了。淇淇与珍珍在次年的发情期,常做过*,但因珍珍终究未能达到性成熟,所以一直没有怀孕。1988年9月27日珍珍突然急病发作,不幸死亡。人工饲养了2.5年,它是继淇淇后在人工饲养的迁位保护环境下生存最久的一头白暨豚。

1995年底,在湖北省长江石首流域捕捉到了一雌性白暨豚。专家们还没有来得及把它运至白公馆让它与“淇淇”配对,还临时放养于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里的雌豚,不幸在次年夏天的大洪水中触网遇难。

1999年初,当地的民工在上海市长江口崇明岛西部的海滩上发现了被搁浅的一头体长2米多、体重100多公斤的雌豚。因为那些民工当时不知道这就是中国珍稀的“水中大熊猫”白暨豚,所以致使它身陷池塘长达七日。最终通知了有关部门。第十日,专家们赶到了现场,但因它已七日绝食而导致心力衰竭,用干运的方法刚刚运抵至上海,便不治身亡。

水生学家们为淇淇寻找配偶捕到的三只雌兽,均在能够与淇淇在白公馆交配前去世,这三次失败,可以说是砸定了白暨豚人工繁殖工作的最终失败。已经性成熟的淇淇单独在白公馆生存,尤为孤独,据专家们说,它每逢4至6月的发情期,总是“躁动不安,常常用身体撞击池壁。”

内分泌失调并发感染肝炎和糖尿病。它的肝损伤导致它发高血脂、高血糖症。GPT指标高达1500单位,这是正常值的150倍;甘油三脂指标高达1,1000单位,这是正常值的100倍;血糖指标高达900单位,这是正常值的9倍。经中外专家的一番救治才得转危为安。1997年春,它又开始了短期的绝食,赵庆中等专家只好给它灌食鱼浆。

2002年7月14日早晨6点多钟,中科院水生所的科研人员像以往一样地去中科院水生所的白暨豚馆巡视,看到淇淇在水池中游动,没有什么异常。前一天的工作记录上记载:晚上喂食,进食正常。8点钟,当工作人员再次走进“白公馆”时发现,淇淇躺在水下不动了。经过一番抢救后,未能救活,全世界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暨豚就这样去世了。死时淇淇的年龄约为25岁,相当于人类70多岁的高龄。被人工饲养了22年半,淇淇是人类用近代水生科学手段第一头被人工饲养的白暨豚,人工饲养环境下最为成功的一头白暨豚,也是全世界最后一头人工饲养下的白暨豚。

中国还有多少白鳍鲸

长江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建成后,使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航运业的发展、河道整治、机动船只增加、水质污染、江湖淤塞、使用有害渔具及有害捕捞方法等,严重威胁着白鳍豚的种族延续。据实测统计,现长江白鳍豚资源量已不足100头,远低于国宝大熊猫。为使白鳍豚在自然界不被灭绝,国家已将其列入一级保护动物,并将长江天鹅洲古道和安徽铜陵江段划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增殖白鳍豚资源,拯救濒危物种。

白鳍豚“淇淇”资料

  编辑本段一、白鱀豚淇淇的23年

  淇淇,一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长江瑰宝”白鱀豚,于 2002 年 7 月 14 日早晨 ,突然而又安详地离去了。淇淇在武汉生活了近 23 年时间。 23 年来,我国的鲸类学研究事业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目前在国际上已引人瞩目。 23 年来,我国两代鲸类学研究专家也相继成长起来。 23 年来,世人对白鱀豚、对长江环境越来越关注,环保意识逐渐提高。这些发展和变化与淇淇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编辑本段• 淇淇的到来

  1980 年 1 月 11 日 ,湖北省嘉鱼县渔民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长江边作业时,发现一头白鱀豚误入浅水区,遂用渔船堵住浅水区出口处,后用铁钩将该豚从水中钩起,并立即报告了当地水产部门。接到当地水产部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连夜赶去,次日将该豚运回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通过测量,该豚体长 1.47 米 ,体重 36.5 公斤,估计年龄约 2 岁。

  编辑本段• 给淇淇治伤

  渔民用的铁钩在该豚颈背部钩成了两个直径 4 厘米 、深 8 厘米 、内部连通的洞。一星期后,伤口感染严重,该豚奄奄一息。经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特别是采用了特制的“背心”和云南白药等,该豚经过 4 个多月的救治,伤口逐渐愈合,伤势逐渐恢复。

  编辑本段• 给淇淇命名

  该豚伤势恢复后,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著名鱼类学家、中科院院士 伍献文 教授和当时的副所长 胡鸿钧 教授给该白鱀豚命名为淇淇。其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淇”与“珍奇”、“稀奇”的“奇”谐音,有珍奇的意思;二是“淇”含有三点水,即有水中动物的意思;三是“淇”与当时称白鱀豚为“白鳍豚”的“鳍”字谐音。

  编辑本段• 淇淇适应武汉的生活

  淇淇来到人工环境以后,除了治伤,就是要尽快适应人工喂养环境,习惯于进食人工投喂的食物。为此,首先把适口的鱼的尾巴剪掉,以便减少鱼的游动能力,以便于淇淇咬食,然后坚持一日多餐,定时把鱼丢在淇淇的正前方,让它逐步理解这是喂食而不会对它造成伤害。在人工环境下,淇淇的食物变得单一,导致营养不良,为此开始曾试喂水果、蔬菜、猪肉、牛肉和鱼形馒头等多种食品,但淇淇除吃淡水鱼以外,其他一概不吃。为此还在鱼肚子里放进诸如维生素C 、 E 、复合维生素 B 、叶酸等各种营养药品,后来改喂施尔康。

  适当的食量是保证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淇淇刚到人工环境时,我们在饲养池中放了许多活鱼任其食用。开食以后,就定量喂食。为了摸索食量标准,先是每餐敞开进食,得到每日进食量,然后取平均日食量减半作为日进食量标准。通过计算,淇淇的日食量为体重的 10%-11% 。不同的季节略有变动,冬天多些,夏天少些。由于白鱀豚靠皮下脂肪的厚薄来调节其体温保持衡定 ( 约 36℃ ) ,所以,每年 9 月份开始,要喂营养价值高的底层鱼类,并增加食量。开春以后,逐渐代之以鲢、鳙鱼,并减少食量。

  编辑本段• 定期打扫淇淇居室

  白鱀豚生活在长江中,长江是流水,水质相对洁净,到了人工环境,每天排出大量排泄物,加上地面的一些污染物,饲养池水质会迅速恶化。最初淇淇生活的池子没有滤水设备,只能采用勤换水,定期清洗的办法来保持水质相对洁净。后来,在新白鱀豚馆内引进了先进的水处理设备,从而保证了白鱀豚饲养池的良好水质。尽管如此,定期给淇淇打扫居室,清除池中的藻类,同时还定期给淇淇体检也成了 23 年中雷打不动的工作。在淇淇的保健工作中,坚持以防为主,每月定期清洗豚池和体检,有病及时预防和治疗,并建立了完整的水质、气象、水文和喂食档案,不但有效地预防疾病,同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编辑本段• 淇淇在武汉渡夏

  武汉素有火炉之称,夏天的气温可高达 40 多度。最初,淇淇生活的露天水泥池,水深 3.5 米 ,没有遮阳棚,池中的水温可达 30 多度。为了使淇淇安全渡夏,曾经探索过一系列降温措施。最初,用卡车拖冰块,向池中投放,效果不理想,不经济,也不安全。后来,给露天的池子搭上了遮阳棚,结合夏天给淇淇服用防暑降温的中成药,同时给淇淇冲凉,使淇淇安然渡过了一个个酷暑。 1992 年淇淇迁入新居后,池中使用的是可以降温的循环水,渡夏就更有保障了。

  编辑本段• 给淇淇找伴儿

  几乎在淇淇进入婚配年龄的同时,为淇淇寻求配偶的工作就已经展开。 1986 年 3 月,曾成功为淇淇寻求到一位佳丽——一头尚未成熟的雌性白鱀豚珍珍。珍珍与淇淇相伴整整两年半,差不多就要完婚时,因患肺炎,于 1988 年 9 月离淇淇而去了。 1995 年底,又从长江捕捉到一头雌性成年白鱀豚,放到位于湖北省石首市的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年后,那头雌性白鱀豚触网而死。从那以后,受经费短缺所限,活体捕捉白鱀豚的条件和技术未能改善和提高,加上野外白鱀豚的数量越来越少,捕豚工作不得不中止,一直未能给淇淇寻求到一位伴侣。

  编辑本段• 淇淇乔迁新居

  1992 年 11 月,在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同志及其他领导人的关怀下,在中国科学院、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日本江之岛水族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先进的白鱀豚馆落成。该馆包括一个主养厅、一个繁殖厅、一套水处理系统和一栋实验楼。主养厅和繁殖厅内有肾形的主养池、圆形的副养池、小的医疗池和圆形的繁殖池,总水量 1500 吨。最初,把淇淇迁至肾形的主养池,习惯于圆形池的淇淇很不适应,拒绝进食。后来,不得不把它迁到圆形的繁殖池中。淇淇在繁殖池中度过了他的最后十年。

  编辑本段• 淇淇也会生病

  尽管淇淇过着独身生活,但淇淇的生活在饲养人员的安排下,一直是有规律的。淇淇一日三餐,每天吃掉约 10 公斤 的活鱼。淇淇每天还接受训练员给它规定的训练任务,并完成各种科学实验。每个月,要对淇淇进行一次例行的健康检查。抽血化验血相、测量体温、检查皮肤是否有水霉病、做心电图等等。有时还根据情况抽取胃液进行化验。若发现有不正常的情况,会在淇淇吃的鱼中添加维生素、抗菌素或微量元素及营养药物等。尽管如此,淇淇在 1996 年春仍大病一场。

  1996 年 1~5 月间,淇淇患上了严重的肝损伤并发高血脂、高血糖症, GPT 指标高达 1500 单位(平常值的 150 倍!)、甘油三脂指标高达 11000 单位(平常值的 100 倍!)、血糖指标高达 900 单位(平常值的 9 倍!),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白鱀豚研究室紧急动员、全力救治,及时组织了有美国、香港、台湾专家加入的大会诊,并得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有关专家的直接指导。经采用滴注、灌胃等一系列高难度的操作和长达近百天的精心护理,淇淇方转危为安,恢复健康。

  编辑本段• 淇淇成为明星

  1 、白鱀豚保护的“亲善大使”

  淇淇是世界上第一头人工饲养成功的白鱀豚,也是生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时间最长的白鱀豚。社会各界、世界各地关心白鱀豚的人们纷纷前来参观淇淇,并通过淇淇来了解整个白鱀豚的现状、探讨保护白鱀豚的对策。通过淇淇,人们直接感受到白鱀豚的美丽和可爱。凡是看过淇淇的人,无不被它那美丽的体形、漂亮的颜色、潇洒的游姿所打动。凡是了解到白鱀豚濒危状况的人,无不为之担忧。淇淇的名字和身影已被传遍世界各地,成为当之无愧的电影明星和电视明星,也成为人们关注白鱀豚的命运、甚至是关注中国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的焦点。

  2 、认识和研究白鱀豚的最佳对象

  23 年饲养淇淇的历史也是白鱀豚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历史。围绕淇淇的饲养,在白鱀豚的饲养学、行为学、血液学、生物声学、繁殖生物学、疾病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资料、经验积累和科学研究成果。这使得我国的鲸类学研究在淡水豚研究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

  3 、孩子们的朋友

  23 年来,淇淇已成为无数关心大自然的孩子们的朋友,他们定期来看望淇淇,搜集有关淇淇的各种资料和报道、注视淇淇的一举一动。如,武汉市南望山小学成立了数年的淇淇护卫队,培养了一批热爱环保,关注白鱀豚的小环境卫士。又比如,武汉市育才小学潘晶同学获全国“孩子们心中的动物世界”征文一等奖的《让长江重现白鱀豚的身影》一文道出了孩子们的童心,读后感人至深。

  编辑本段• 淇淇的离去

  进入 2000 年以来,淇淇逐渐步入高龄,从身体外表、行为、摄食、生理指标等方面显现出衰老迹象。特别是 2001 下半年以来,淇淇的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喂食时,对目标很难定位,几乎抓不到活鱼。进食量也大为下降,食量由正常时的每天 9~ 10 公斤 减少到5~ 6 公斤 。体质下降,消化不良和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频率增加。体表,特别是颈部皮肤松弛,皱纹增多。体重减轻。针对淇淇的衰老,研究人员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增加淇淇的抵抗力和代谢能力,延缓淇淇的衰老。经过上述努力,淇淇一度好转,进食基本正常。特别是7 月上旬,未见明显的进食缓慢和消化不良。 7 月 14 日早上 6 点半 ,饲养员巡视时,未见异常。 8 点 25 分,当饲养员给淇淇喂早餐时,发现淇淇已在池底“沉睡”,突然而又安详地离去了。

  2002 年 7 月 16 日 下午,我所研究人员与曾多次参加 淇淇 疾病诊断治疗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学专家共同对淇淇的死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大体解剖、行为、血液生化指标诸方面的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1 )食道和气管周围没有充血、肿胀、糜烂等损伤,呼吸道没有阻塞物,所以排除窒息或梗阻死亡的可能性; 2 )据近期心电图检查的结果及心脏冠脉没有缺血坏死性改变的解剖结果,排除心肌梗死致死的可能; 3 )心、脑、肾、肝、肺、胰及胃等诸脏器均未见弥漫性出血坏死性病变,不支持弥漫性血管内出血; 4 )肺部无明显出血及炎症,排除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能; 5 )各脏器均未见肿瘤性病变。结论:近年来,淇淇食量明显下降,活动能力减弱,行为异常,体重逐渐减轻,以及一些生化指标的改变,表明淇淇已年老体弱,代谢能力持续下降,造成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失调,内环境和活动规律紊乱,机体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属高寿自然死亡。

  编辑本段• 人们对淇淇的怀念

  淇淇的辞世是白鱀豚研究和保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 、社会各界关注淇淇的去世

  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国内外许多关注白鱀豚命运的单位和人士纷纷表示关切之情,电子邮件、传真、电话、手机短信纷至沓来,共有 70 余份,对淇淇去世表示惋惜,对长期从事白鱀豚保护和研究的科研人员表示慰问,对继续做好白鱀豚保护工作给予支持和鼓励。单位有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湖北省水产研究所等;个人有中国科学院陈宜瑜副院长、陈竺副院长,日本江之岛水族馆馆长崛由纪子(也是白鱀豚馆的名誉馆长),日本鲸类专家加藤秀弘、神谷敏郎、赤松友成等,美国鲸类专家汤姆•杰弗逊、亨利•苷茨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及地方等媒体的多位报道过白鱀豚的记者,长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护区、长江天鹅洲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和安徽铜陵白鱀豚养护场的同志,香港海洋公园、台湾野柳海洋世界和青岛水族馆的同行等。

  2 、媒体纷纷报道淇淇去世消息

  新华社率先于 14 日 23 : 10 分第一时间发出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随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以及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多家报纸和电视台均连续数天进行动态报道,中央电视台*栏目的“时空连线”、“纪事”,“讲述 ” 栏目 ,“走近科学 ” 栏目以及“科技博览 ” 栏目等分别来采访拍摄,进行深度报道。淇淇去世后的两个月以来,除各大媒体新闻报道以外,中央电视台推出 5 套专题节目,湖北电视台推出“幸运地球村”专题节目,武汉电视台推出“科技之光”专题节目,中国电影集团与日本富士电视台推出 1 套专题节目。据不完全统计,各种报道累计已超过 100 篇次。许多网站也纷纷转载相关文字和图片。一时间“淇淇走了”、“别了淇淇”、“永远的淇淇”触目可见。

  3 、淇淇去世后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收到首笔捐款

  7 月 15 日 ,设在水生所的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收到深圳中臣合信息咨询公司康钧先生的传真:“让我们把对淇淇的爱,化作一种力量,让长江变得更清澈,让长江真正变成一条母亲河,使人类和淇淇们永远和睦相处。” 康钧先生还特意捐助 1000 元人民币,表示为保护长江、保护白鱀豚尽一点绵薄之力。这也是淇淇去世后收到的第一笔捐款。

  4 、环保小卫士参观白鱀豚淇淇标本

  7 月 18 日 上午, 35 位武汉市环保小卫士夏令营的营员抬着花篮来到白鱀豚馆,看望刚刚制作成标本的淇淇。花篮的缎带上写着“淇淇,我们永远的朋友”、“我们心中的最爱,我们永远记着你”。

  孩子们原本在 7 月初就确定了这次活动,当 7 月 14 日 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孩子们表示尽管淇淇离去了,他们还是要来告别一下,以表达自己关注环境保护、关注白鱀豚的心愿。他们也是淇淇去世后首批前来参观的小学生。

  在淇淇的标本前,获得“湖北省环保小卫士”称号的武汉市育才小学六年级学生马婕代表所有营员宣读了一封《给淇淇的信》:……今天我们见到的再也不是你那矫健活泼的英姿。此时,我们心中不仅仅只有悲痛,还有许许多多遗憾。虽说,你是带着人们对你的厚爱安详地离开的,但是你的同伴们至今还生活在长江的恶劣环境之中。你的离去,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是一种启示:白鱀豚是国宝,可却快濒临灭绝了……只要全世界的人们都团结起来,努力保护环境,保护动物,把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濒危动物拯救起来,也就是拯救了全人类。放心吧!淇淇,我们会象关爱你一样关爱你的同伴,让他们都能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园。

  5 、陈宜瑜副院长、陈竺副院长指示水生所要继续做好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

  7 月 16 日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通过电话向水生所为淇淇人工饲养付出辛劳的全体同志们表示慰问;同时指出,淇淇 在人工饲养下存活近 23 年,成为 世界上饲养时间最长的淡水鲸类动物之一, 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绩。 23 年来,科研人员通过对淇淇的饲养和研究, 取得了丰富的科学资料,为保护白鱀豚这一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和其他珍稀动物作出了贡献,使得我国的淡水鲸类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占有了重要地位。

  陈宜瑜副院长强调说,淇淇虽然离去,但保护白鱀豚的工作不能停止。他要求水生所的科研人员继续努力,抓紧对白鱀豚的保护工作,同时加强对长江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7 月 19 日 ,水生所又接到 陈竺副院长的电话指示,要求水生所认真研究、总结淇淇的饲养经验和死因,形成报告。就白鱀豚今后的保护工作和思路加以研究。

  6 、水生所表示要继续做好白鱀豚保护工作

  7 月 16 日 ,水生所副所长、鲸类专家王丁博士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表示:淇淇虽然离开我们,但并不意味着白鱀豚保护工作的终结。淇淇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要加快保护工作的步伐,因为长江中还生存淇淇的同伴以及近亲长江江豚,它们正濒临灭绝的边缘。水生所作为长期从事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研究单位,深知任重道远;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继续支持和关心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

  7 月 23 日 ,水生所向中科院提交了专题报告,提出了水生所今后白鱀豚研究与保护工作的思路: 1 、继续积极与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配合,坚定不移地推动“白鱀豚迁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 2 、配合迁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在条件适当的时候,再引白鱀豚进入白鱀豚馆,展开繁殖方面的研究; 3 、继续加强就地保护; 4 、抓紧时机,开展长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学研究与保护工作; 5 、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条件,适当开展其他珍稀鲸类动物和其他珍稀水生动物的研究; 6 、进一步开展与白鱀豚有关的科普宣传和环保教育工作。

  豚到中年 形单影只

  1999年,“三•八”刚过,从武汉中科院水生所传来消息, “淇淇”近来食欲不好。以往一顿饭的5斤鱼三口两口就吃完了,可最近10分钟过去了,它的饭筒里还剩下好几条。

  原来,每年的3-6月是其发情期,它已经孤独地在所里生活了18年零3个月。

  “淇淇”是一头白鳍豚。它的知名度很高,因为人工饲养的白鳍豚全世界就这一头。白鳍豚,只生活在中国长江的中下游,它和大熊猫一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说到知名度,白鳍豚当然远远赶不上大熊猫。不过,要论起辈份,大熊猫的存在只有五六百万年,白鳍豚在地球上可生活了2500万年左右了。

  白鳍豚在公元2000万年前离开海洋进入长江。公元200年前,《尔雅》中出现关于白鳍豚的描述,并称它为“长江女神”。科学家们相信,当时长江中的白鳍豚数量至少超过5000头。到了1979年,中国政府将白鳍豚定为“濒危水生动物”。1986年,中国专家在国际会议上宣布,白鳍豚已不足300头。同年,白鳍豚被国际自然环保联盟列为世界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1993年,有关专家再次发出警告,白鳍豚数量已不足百头。

  “淇淇”是1980年1月12日,在洞庭湖口被湖北嘉鱼县渔民捕获的。它的脖子上至今还留有被大铁钩子钩上岸时留下的两个深深的大洞。

  1996年,“淇淇”得了非常严重的肝坏死,肝功能GPT正常值应为十几,“淇淇”最高时超过1000。整整4个月,“淇淇”靠中西医结合治疗才转危为安。

  1997年暑假,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了“长江瑰宝——白鳍豚”展览,随后,北京、江苏、香港的一些“绿家园志愿者”到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看望了“淇淇”。当时学生们问科学工作者:对“淇淇”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科学家们回答说:赶快给它找个“女朋友”。现在“淇淇”发情的表现很明显,特别是春夏之交时,身体都变红了,并发出尖叫声,烦躁不安地绕着池子很快地游、打水,行为比较复杂。一个动物单独养在一个地方时间长了,可能有的*行为,“淇淇”都出现了。据目前科学研究表明,白鳍豚的寿命是30多年,“淇淇”已是“豚”到中年。

  女友“珍珍”英年早逝

  几年前,国际上一些捕海豚的专家在长江考察后宣布:长江水面复杂,以他们的经验看不适于江上捕豚。

  不过,带着为国争光的心劲儿,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的华元渝教授组织了两支渔民队伍,从捕江豚开始练手。到1996年,第一次一下子就围住了9头白鳍豚。站在严冬的江水里,渔民们拉着大网,硬是在水里和豚一起挣扎着。华教授说当时他有一个失误,捕之前他问渔民,如果把豚围住了,你们有没有办法捕起来。渔民们说:祖祖辈辈都是打渔的,只要围住没有起不来的?那天刚围到豚时,人们个个开心得不得了。可围得太大了,水流得又太快,沙滩上打不了锚,40多人怎么也拉不动,所有的人都被豚拉到水里了,水没到了胸,人一个个地都浮起来了,可谁也不松手中的绳子,华教授的嗓子都喊哑了,拼命叫大家把网放掉。最后实在是没有力气,眼睁睁地看着9头活蹦乱跳的豚捕出水面后又全都跑了,渔民们也一个个哭成泪人。好不容易围住的呀,那么多豚,那么可爱。

  1996年3月31日,在我们国家保护白鳍豚的大事记中,这是值得记住的一天,中国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为了保护白鳍豚而捕到了它们。那天,华教授带队发现两群白鳍豚,一群9头,一群7头。吸取了上次的经验,他们用切割的办法只围住了其中的3头,这显然是一个家族。围住后大家都非常激动,一个个忍不住往水里跳。3月份,水温14°,人下去浑身像刀割一样。其中一人下去后活活冻僵了,被人救起来。

  当时捕豚有指标:两头。尽管知道人家是一个家族,也必须放掉一头。为了给“淇淇”找伴,决定捕两头雌性的。先捕起来的一头取名“莲莲”,有人说是母的;又捕上来的一头小的,后取名“珍珍”,是母的。捕到了两头“母的”,皆大欢喜。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白鳍豚的家族观念那么强。人们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了:两头豚运走后,剩下的那头一直在那里转,直到第二天还在那段江里游来游去,孤独无助地哀嚎着。豚也是有灵性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把人家好端端的一个家给拆散了。

  非常遗憾,“莲莲”是公的,和“珍珍”是父女。刚捕回来的“珍珍”因病没有力气浮出水面呼吸,“莲莲”怕“珍珍”憋死,就帮着女儿把它的头托出水面让它呼呼。可“莲莲”自己却从捕上来后就绝食,终于又饿死在我们人类的手中。在短短的时间里,“珍珍”先失去了母亲,又失去了父亲,孤零零地活在人世间。

  “珍珍”来到武汉中科院水生所和“淇淇”见面时,“淇淇”在池子里已经养了4年,没有接触过任何同类。它初看到“珍珍”时非常紧张。一开始还没把它们放在一块,而是放在两个池子里,中间有一个过道。豚在里面可以交换信息。刚开始两只豚都紧张得不吃东西。后来它们慢慢往过道边上游,你看我,我看你,头对头好像互相观察。工作人员在水里放了一个水听器,能在水下采集信号。在众多信号中,有一种就是互相之间通信儿的信号,说明它们之间正频繁联络,沟通信息。有一天早上,工作人员发现“珍珍”游到“淇淇”的池子里去了。刚游进去时“淇淇”很紧张,在一个小地方使劲转,不愿意过去。大概两三天后,它们才慢慢熟悉了,那种呼唤声也没有了。

  “珍珍”和“淇淇”共同生活时性未成熟。在它们都还没来得及感受“男欢女乐”时,“珍珍”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中,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当初捕到“珍珍”时,激动得跳到水里以至于冻僵了的那位年轻的科学工作者,知道这一消息时,泪水忍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为了捕到白鳍豚,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守在江里了解白鳍豚的习性。数九寒天,他们冻着过;三伏天,他们被蚊子咬得皮肤像纱窗似的。夜里看不到白鳍豚,他们练就出了辨别江豚和白鳍豚声音的本事:“呼哧、呼哧”的是江豚;“嘘哧、嘘哧”的是白鳍豚。

我国生物特有属、种繁多,尤为人们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称的是(  )A.白鳍、朱鹮B.扬子鳄、珙桐

A、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喜欢群居,视听器官严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白鳍豚是恒温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从而宣告在中国重新发现朱鹮野生种群,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个朱鹮野生种群,面临灭绝,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故此选项不正确;
B、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每年四、五月间,珙桐树盛开繁花,它的头状花序下有两枚大小不等的白色苞片,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六至十五厘米,宽三至八厘米,如白绫裁成,美丽奇特,好像白鸽舒展双翅;而它的头状花序象白鸽的头,因此珙桐有“中国鸽子树”的美称.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故此选项正确;
C、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面临灭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水獭,体表被有又粗又密的针毛,背部为暗褐色,腹部呈淡棕色,喉、颈、*近白色,迎着太阳时反射油亮的光泽,里面是咖啡色的绒毛,水不能透进反而会被弹开.水獭在我国分布较广泛,是二级保护动物.故此选项正确;
D、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古称“白果”.银杏树具有欣赏,经济,药用价值.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 长白松,又名美人松,仅零散分布于长白山北坡.属长绿乔木,高25-30米,直径25-40厘米.树冠椭圆形或扁卵状三角形或伞形等.树干下部树皮棕褐色,深龟裂,裂片呈不规则长方形,上部棕*至红*,薄片状剥离,微反曲.美人松因形若*而得名,是长白山独有的美丽的自然景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故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B

白 鳍豚什么地方最多?

从三峡地区的宜昌葛洲坝上游35千米处,一直到上海附近的长江入海口,包括洞庭湖和鄱阳湖在内,全长约1700千米的江水中都有白鱀豚的分布。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逐渐缩小。后来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尤以湖北省沙市以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的长江段为多。

到了1990年代,白鱀豚在洞庭湖与鄱阳湖湖区已经绝迹。在长江江水中分布范围的上限也已移至葛洲坝下游170千米处的荆州附近。其下限缩减更为严重,到南京附近就已踪迹罕至。在1997年至1999年的观测中,在南京下游临近的江阴以下就从未再有发现。

2000年至2004年的几次观测中,其分布主要限于长江流域洞庭湖至铜陵段。其中主要聚集在铜陵段、鄱阳湖段和洪湖段3个区域。最后一次得到证实在野外发现白鱀豚,是2004年8月在长江南京段发现的一头搁浅死去的尸体。

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近40名科学家对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的干流1700千米江段进行地毯式搜索,未发现一头白鳍豚,因此不少科学家怀疑白鳍豚已经灭绝。但可以推断,长江里还有少量残存,然而仅凭这最后几只个体,已经无法延续种群,预计白鳍豚会在十年内彻底灭绝。日臻完善的克隆和转基因技术,或许是拯救白鳍豚的最后一丝希望。

声明:本文由用户 事实VS真相 上传分享,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

显示全文
专题微软推出AI新算法,能够加快旧照片修复效率微软推出AI新算法,能够加快旧照片修复效率专题2022年的假期安排出炉,快来一起看看吧2022年的假期安排出炉,快来一起看看吧专题骑手摔猫引发热议,结果被永久封号骑手摔猫引发热议,结果被永久封号专题张一鸣身价594亿美元超腾讯马化腾,成中国互联网首富张一鸣身价594亿美元超腾讯马化腾,成中国互联网首富专题AI打造童话世界,引领科技生活AI打造童话世界,引领科技生活专题特斯拉公司CEO马斯克,给大众高管传授电动汽车经验特斯拉公司CEO马斯克,给大众高管传授电动汽车经验专题网友爆料蚂蚁森林未种植梭梭,官方辟谣网友爆料蚂蚁森林未种植梭梭,官方辟谣专题AI是否拥有著作权,进入人们的视野AI是否拥有著作权,进入人们的视野专题Twitter股价跌至超10%,创造近 6个月最大跌幅Twitter股价跌至超10%,创造近 6个月最大跌幅专题关于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预测关于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预测专题微博新增“炸毁”评论功能:只对自身个人隐藏微博新增“炸毁”评论功能:只对自身个人隐藏专题官方回应解决屏蔽网址链接等问题官方回应解决屏蔽网址链接等问题专题B站上线童年动画专区:重温童年经典B站上线童年动画专区:重温童年经典专题AI审美开始对我们的生活评头论足,影响着我们个性化审美AI审美开始对我们的生活评头论足,影响着我们个性化审美专题韩国电信 KT 对“网络瘫痪事件”正式道歉韩国电信 KT 对“网络瘫痪事件”正式道歉专题网约车车内监控视频引发热议,司机拒逆行遭表扬网约车车内监控视频引发热议,司机拒逆行遭表扬专题抖音直播开展打击低俗、不良价值观内容行动抖音直播开展打击低俗、不良价值观内容行动专题人脸识别AI技术,从梦想走进生活人脸识别AI技术,从梦想走进生活专题王小川告别搜狗,将进入医疗健康领域王小川告别搜狗,将进入医疗健康领域专题部分网约车平台开展非法营运,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约谈部分网约车平台开展非法营运,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约谈专题软银成立30亿美元,用来投资拉美科技公司软银成立30亿美元,用来投资拉美科技公司专题多家互联网集团取消大小周,小鹏汽车每天工作8小时多家互联网集团取消大小周,小鹏汽车每天工作8小时专题AI防“疫”,人工智能发挥了多少作用?AI防“疫”,人工智能发挥了多少作用?专题段永平回应“重出江湖联合OV造车”绝不会发生段永平回应“重出江湖联合OV造车”绝不会发生专题AI助力精准防控,帮助病例筛查、药物研发AI助力精准防控,帮助病例筛查、药物研发专题外卖骑手为消差评拿砖上门被刑拘,结果顾客没评论外卖骑手为消差评拿砖上门被刑拘,结果顾客没评论专题分析师认为马斯克将凭SpaceX成首位万亿富豪分析师认为马斯克将凭SpaceX成首位万亿富豪专题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应该刹刹车,划定好边界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应该刹刹车,划定好边界专题知名游戏主播山泥若二审宣判,被判刑3年并处罚金5万元知名游戏主播山泥若二审宣判,被判刑3年并处罚金5万元专题公租房小区被曝,超过10万元的豪车拒进公租房小区被曝,超过10万元的豪车拒进专题俄奥联军专题黎姿近照曝光专题中华白鳍豚灭绝了吗专题已灭绝的动物专题白海豚和白鳍豚的区别专题中华白鳍豚和白海豚专题白鳍豚是中国的吗专题中国还有白鳍豚么专题洞庭湖白鳍豚专题2019白鳍豚灭绝了吗专题长江白鳍专题白鳍豚住哪专题白鱠豚是否灭绝了专题白鳍豚主要在哪个省专题中华鲟是白鳍豚吗专题白鳍豚还有几只2019专题2019野生华南虎最新消息专题2019华南虎数量专题白鳍豚2019专题白鳍豚的鳍是什么意思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