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
相关视频/文章
相关问答
我想知道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过程。

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有着怎样的艰辛过程?

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至美国,至今已累计获专利使用费1亿元。一边是稻谷济世,一边是赤心为民。袁隆平一生,极为关心“三农”问题和农民疾苦,时刻牵挂农民利益,多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袁隆平遇到了哪些困难

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袁隆平遇到的困难如下:一、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19年6月20日,袁隆平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败育的水稻植株,要找到一株这样的稻苗犹如大海捞针。

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你知道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吗?

以上水稻育种历程就是我们说的“三系法”的水稻杂交技术,光是这些理论的梳理就让人够头疼的了,更别说我们的水稻科研工作者在当时国内外水稻育种一片空白的景况下摸着石头过河,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失败,...

袁隆平怎样发明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近年的种植面积为6000亩左右。

袁隆平为国奋斗的故事

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

袁隆平全身心投入水稻研究,都经历了哪些辛酸?

不管是经历自己提出的理论被国际权威人士质疑,还是在和大地震中,那些试验用稻种险些被损毁等等挫折,他都没有被困难。为了能研究出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的杂交水稻,他坚定地挺过来了。袁隆平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成就,...

无双国士袁隆平的一生,经历过哪些坎坷?

袁隆平获得了哪些成就呢?1960年7月,他初次尝试用人工授粉的方式培育杂交水稻。1973年他带领团队成功培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之后又与团队开展超级杂交水稻计划,2014年提前5年实现大...

袁隆平多少年研究出杂交水稻?

一.从发现到研究出杂交水稻,袁隆平用了15年。袁隆平第一次在实验田中发现特殊性状水稻的时候还是1960年,19年的时候,通过人工授粉,结出了几百粒水稻种子,这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帮助,培育的过程是艰辛的,也是漫长的,...

谁能帮我简单的写一下袁隆平的生平事迹,200字左右

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