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杂交水稻的困难
相关视频/文章
相关问答
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袁隆平遇到了哪些困难

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袁隆平遇到的困难如下:一、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19年6月20日,袁隆平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败育的水稻植株,要找到一株这样的稻苗犹如大海捞针。

袁隆平研究中遇到哪些困难?

二、西方的压力水稻杂交是一项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外国许多有过这种设想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不少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

袁隆平在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这表现了怎样的性格...

困难一,西方的压力;困难二,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困难三,期间人为的破坏。面对这些困难,袁隆平“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打击”,仍坚持不懈地追求,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表现了...

培养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由于水稻为自交作物,所以想要在生产上进行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非常困难,这个困难是通过3系配套的方法解决的,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及雄性不育恢复系之间的配套应用。1、雄性不育系(代号A)是指稻株外部形态与普通...

水稻杂交困难的原因

我国的杂交水稻就是采用这个方法获得突破的。同样,棉花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但由于始终未能解决细胞质不育引起减产的瓶颈问题,国内外三系杂交棉研究一直没有取得大的进展。施肥技术(1)施足基肥。由于直播栽培从幼苗开始就...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

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

为什么杂交水稻的研发非常艰难?

解析:三系即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是杂交育种的一种技术方法,通过三系配套,可以使作物的杂种优势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培育出既高产又抗病虫害的作物新品种.我国的杂交水稻就是采用这个方法获得突破的.同样,棉花具有明显的杂种...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是什么?

从1976年到2000年在全国进行推广,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3600亿公斤,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的温饱问题,三系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4、1987年,他发现了一株光敏核不育水稻——“安农S-1光敏不育系”,为杂交水稻...

无双国士袁隆平的一生,经历过哪些坎坷?

我个人认为袁隆平爷爷一生是非常伟大的,中国本来就是世界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是中国人民最为重要的问题,袁隆平为了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历经千辛万苦,一头扎到田地里做实验,培育出杂交水稻,使每亩的产量达到700多公斤,...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有着怎样的艰辛过程?

袁隆平毕生的精力,铸造了我国杂交水稻事业发展的“前生”。袁定阳回忆,父亲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业农校。在那里,袁隆平立志“科技报国,以杂交水稻研究为终身事业”。此后,着眼于粮食增产实际需要,袁隆平开始杂交水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