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的七种用法及例句
相关问答
之字的七种用法

1、(代词)他,她,它(们)。例:(1)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2)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2、翻译为:的。例:(1)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2)小大之狱,虽不...

“之”字的所有用法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③然之.(之:它,指上文李的话.)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⑥我见相如,...

文言文“之”的用法一共有几种?

1.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例如:“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肉食者谋之。”2.作动词,“去”“往”“到”。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之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有几种

之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有以下七种:1、动词,本义,出、进、发展。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

文言文“之”的7种用法和意义?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5、代词,这,那。6、虚用,无所指。7、往,到。汉字笔画:相...

《歧路亡羊》中全部"之"字的用法,快点,很急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②...

之字在古代有几种用法

一、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指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它(们)。例如:①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七年级文言文《愚公移山》中“之”的所有用法有哪些?

《愚公移山》中“之”的所有用法如下: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之:前面的都一个之是助词,的。后面第二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白话释义: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2.以君之力,曾不能...

“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5.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6.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事者之所为也——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性。7.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用在一些单数音节之后,起调节...

文言文之的七种意思

1.古代文言文中的"之"有六种解释,请说明和举例,急用古汉语解释常见含义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2]动词到,往【现代汉语解释】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②行不知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