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南邻赏析【点击查看详情】
这首《南邻》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杜甫到人家作客,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
相关视频/文章
南邻杜甫赏析
南邻杜甫赏析 2022-12-29 23:23:01
南邻更可念的翻译
南邻更可念的翻译 2022-12-12 19:52:47
南邻更可念意思
南邻更可念意思 2022-12-12 19:34:13
南邻更可念的上一句
南邻更可念的上一句 2022-12-12 19:28:22
白沙翠竹江村暮的翻译是什么
白沙翠竹江村暮的翻译是什么 2022-12-07 11:15:32
野航恰受两三人的翻译是什么
野航恰受两三人的翻译是什么 2022-12-07 11:15:32
走觅南邻爱酒伴的解释
走觅南邻爱酒伴的解释 2022-12-07 11:03:47
得食阶除鸟雀驯的意思是什么
得食阶除鸟雀驯的意思是什么 2022-12-07 10:57:14
得食阶除鸟雀驯上一句
得食阶除鸟雀驯上一句 2022-12-07 10:38:02
相关问答
《南邻》(杜甫)译文赏析

诗表达了羡慕、敬仰朱山人家境、品格的情怀。赏析距离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杜甫从他家走出,路上,也许是回家以后,写了这首《南邻》诗。说它是诗吧,却又是画...

南邻译文 | 注释 | 赏析

南邻[唐代]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送别译文及注释译文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

南邻原文_翻译及赏析

赏析《南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杜甫到人家作客,诗先写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

杜甫的《南岭》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和情感是什么?

南邻杜甫〔唐代〕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译文及注释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

杜甫《过南邻朱山人水亭》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年代:唐作者:杜甫相近竹参差,相过人不知。幽花欹满树,小水细通池。归客村非远,残樽席更移。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作品赏析【注解】:蔡氏编在广德二年复归成都时。今附在南邻之后,以类相从也。绝句云:...

杜甫 南邻

赏析:距离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杜甫从他家走出,路上,也许是回家以后,写了这首《南邻》诗。说它是诗吧,却又是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到...

杜甫《七律·与朱山人》千家诗赏析

驯:驯服。【点评】诗题一作《南邻》,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三年(762)。时杜甫居住在成都浣花草堂,南邻有朱山人朱希真。诗通过幽静的环境衬托出朱山人与世无争的美好品德,山人月夜相送的场景显示了隐居生活的纯朴自然。

南邻的介绍

《南邻》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当时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畔。此诗写作者到南邻朱山人家造访,朱山人月夜送别的日常生活。全诗用两幅画面组,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下半篇又换...

《南邻》 杜甫 诗的前两句诗是写邻里先生的---和--- 谈谈这首诗与孟浩然...

而《南邻》第一联描写朱山人的隐者形象及他的家境。第二联通过客人来访儿童欢喜、鸟雀不惊,表现朱山人的好客,句中洋溢着宁静、和谐的气氛。第五、六、七句写朱山人家周围的清幽景色,衬出了他的高雅品格。最后一句写辞别...

过南邻朱山人水亭 鉴赏

【年代】:唐【作者】:杜甫【题目】:过南邻朱山人水亭【内容】:相近竹参差,相过人不知。幽花欹满树,小水细通池。归客村非远,残樽席更移。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诗词出处】全唐诗:卷226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