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漫成一首赏析【点击查看详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寄居巴蜀时期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整首诗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物与物、情与景之间,互相关联,浑融一体。
相关视频/文章
漫成一首赏析
漫成一首赏析 2022-12-29 23:23:02
漫成一首杜甫原文及赏析
漫成一首杜甫原文及赏析 2022-12-29 23:22:56
相关问答
在杜甫《漫成一首》中,诗中最后一句赏析。

对杜甫《漫成一首》最后一句的赏析如下: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诗人在前三句写静的基础上,忽然写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凝神睇视着的诗人...

漫成一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真实地反映出那个黑暗社会的罪恶,对压迫者的仇恨.这种感情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因此尽管绝望,却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震撼人的心弦.这首诗写得苍凉慷慨,沉郁悲愤,对封建社会作了有力的控诉,是杜甫现实主...

漫成一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叫。1)诗歌后两句作者是怎样写景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

漫成一首 杜甫 这首诗词的翻译。

唯有船尾鱼儿跳出水面时偶尔发出响声。[《漫成一首》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所作,诗写夜泊之景。诗人以景抒情,全诗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

杜甫的漫成一首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人选取了“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月近人、风灯照夜、沙头宿鹭、船尾跳鱼的恬静优美...

杜甫的漫城诗,试从色,形光,神等方面描写,描绘出这就句试的意境_百度知...

《漫成一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巴蜀时期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夜泊江边之景。第一句写月夜,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第三句写到江岸上屈身而眠的白鹭...

漫成一首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电受.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

漫成一首 杜甫最后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画面: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忽然船尾传来“拨刺”的声响,使凝神暇思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作用:以...

杜甫的漫成一首与王维的鸟鸣涧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表达的感情呢...

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首先,都是夜景。其次,都是描写夜的静谧。表达的情感方面...

关于明月的诗句带赏析

《把酒问月》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19、春去秋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