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滞雨【点击查看详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这首【滞雨】是一首羁旅诗,独在异乡为异客,孤单寂寞的处境本就容易滋生乡愁,更何况还是在秋雨绵绵的深夜,归思难收,归期无定,归梦不宜,这一切并不都是因为【滞雨】的缘故。
相关视频/文章
滞雨赏析
滞雨赏析 2022-12-29 23:22:45
山杯锁竹根翻译
山杯锁竹根翻译 2022-12-13 12:31:44
湿景传签筹的意思是什么
湿景传签筹的意思是什么 2022-12-13 12:24:44
故乡云水地的下一句
故乡云水地的下一句 2022-12-13 11:02:06
长安夜雨相同朝代诗歌有哪些
长安夜雨相同朝代诗歌有哪些 2022-12-08 15:09:20
崇义里滞雨李贺其他诗词
崇义里滞雨李贺其他诗词 2022-12-06 17:41:50
崇义里滞雨赏析是什么
崇义里滞雨赏析是什么 2022-12-06 17:41:50
崇义里滞雨全文
崇义里滞雨全文 2022-12-06 17:41:50
崇义里滞雨的朝代是什么
崇义里滞雨的朝代是什么 2022-12-06 17:41:50
崇义里滞雨的作者
崇义里滞雨的作者 2022-12-06 17:41:50
相关问答
古诗《滞雨》全文意思

下雨了,今夜只好滞留在长安;一盏灯油将尽的孤灯之下,坐着一个满脸愁容的独客。故乡在云水相接的苍茫辽阔之地;即使做了回乡的梦,也是不应该在这下雨的萧秋。3.作品赏析:所谓“滞雨”即因雨而停滞之意,可诗的首句...

滞雨古诗带拼音版

赏析:这是一首羁旅诗。孤单寂寞的处境本就容易滋生乡愁,更何况还是在秋雨绵绵的深夜?归思难收,归期无定,归梦不宜,这一切并不都是因为“滞雨”的缘故。前两句谓客居长安因天雨而行动受阻,独对残灯忧愁不寐,思念故...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连绵不断的夜雨,留滞在长安之夜;独对黯淡的残灯,客子更触绪生愁。我向往着的故乡,美丽的云水之地;怕的是归乡之梦,不宜于这个清秋。出自《滞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

崇义里滞雨古诗赏析

①滞雨:即避雨,因下雨而无法赶路。②落漠:落寞。③秣,喂。④签筹:古代计时报更的竹签。【鉴赏】作为没落的唐宗室后裔,李贺一直都以“唐诸王孙”自居,对这一王室宗人的出身颇以为荣。名门望族的高贵出身对他树立...

崇义里滞雨原文_翻译及赏析

诗人来长安应试在元和二年冬,三年春,“应试不售”后立即返回昌谷,不可能客馆滞雨怀忧,来感受长安的秋意。赏析诗人李贺抱着满腔热忱来到长安,冀望通过“荫子得官”的途径,求得一官半职,实现其济民报国的人生抱负...

李贺《崇义里滞雨》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崇义里滞雨》年代:唐作者:李贺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作品赏析【注解】:...

古诗《长安夜雨》赏析

首联手法:借景(通宵的滞雨)抒情(忧愁);比喻;直抒胸臆。颈联角度: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室外到室内。压树、早鸦(远、高、外),窗、鼓(近、低、室内),似乎还有些动静结合的道理,乌鸦的噪鸣与鼓的无声,...

崇义里滞雨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崇义里滞雨》作者李贺简介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字长吉,汉族,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求长安夜雨 薛逢 赏析

(2)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2分)(3)视觉角度与...

求长安夜雨 薛逢 赏析

作品原文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作品注解(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抒发了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