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论语谈谈什么是孝
相关视频/文章
相关问答
根据论语谈谈对孝的理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

《论语》中的“孝”字怎么解释?

1、在我们的意识里,孝就是尊敬父母、长辈,而且孝一直以来都是被人们传颂、赞扬的传统美德。2、《辞海》中是这样解释孝的。孝①古代的道德规范。儒家指养亲、尊亲。②指居丧。如:守孝;戴孝;孝服。③保育。3、《汉...

论语杂谈:什么才是真正的孝

1、第一个阶段或层次是“始于事亲”的孝:这是家庭、家族范围之内的血缘关系的孝,以父母亲为尽孝的对象,子女爱父母,这是合乎人心人情之自然的,因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这是真正的孝的起点。——家是心...

论语中孝的内涵与价值

我理解论语中“孝”的内涵可概括为善终追远、善事父母和师生,即子女、晚辈敬仰与追念祖先,秉承先道,赡养、尊敬父母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仰幕。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它的...

论语中证明孝的观点

父母在世的时候,要以礼侍奉;在父母去世后,要以礼安葬、祭祀他们,这些礼节是诚敬之心的体现,要认真对待,不可怠慢。三、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第二》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道,孔子没有正面...

在论语里面有三个人问何为孝,孔子都怎么回答的,什么意思了?

“孝”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老人紧紧靠着儿子,其基本含义是子女要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它是家庭美德的具体体现。当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不同,孝的意义已经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孝,除了养,还包括了...

论语中有关孝的论述

1、能养,即服劳奉养。尽孝道的首要条件是赡养父母。敬,主要体现为“无违”,即不忤逆父母的意志。“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父母有不对的地方提意见要委婉不...

在论语里面有三个人问何为孝,孔子都怎么回答的,什么意思了?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

结合《论语》中“孝”的内涵,请谈谈你是如何孝顺父母的

我是这样孝顺父母的。早晨离开家的时候和晚上回到家的时候要和父母打招呼。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活。自己的事情尽可能自己去完成,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

《论语》二十三:何为孝

何为孝?包括三个层面:1.孝亲之身:照管看护年迈父母在生理方面的需要,例如:饮食、运动、生活起居方面的安排。2.孝亲之心:照管看护年迈父母在心理方面的需要,例如:陪伴、说话、简单智力游戏的安排。3.孝亲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