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关键字专题TAG最新视频文章视频文章2视频2tag2tag3文章专题问答问答2 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什么是世界军运会 四级五方是什么意思 gpa表示什么 工资中的30k是多少钱 金陵在哪个省的城市 cpi表示什么 国考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 2020年国考什么时候开始报名 春秋五霸代表的是谁 四川方言巴适什么意思 槽钢层指的是什么 文章千古事得寸得失寸之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容积率一般是多少 华山在我国是哪个省 2008年奥运会口号怎么喊 微信公众号举报查询 xl尺码是多大 一寸照片的图片尺寸是多少 路旁土命指的是什么 湖州市的湖表示的什么湖 鼓浪屿是哪个地方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啥意思 什么是住房公积金有什么用 双11付了定金怎么退 霜降节气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前川是什么意思 拿到offer证书是什么意思 万圣节的由来 故今日之责任的故和知是什么意思 平江路是在苏州哪个区 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意思是什么 小学拼音三拼音节是什么意思 稻城亚丁几月份去最好 故宫御猫本宫是什么意思 微信小程序是什么 oem是什么意思的缩写 高速公路新增etc门架是什么意思 手机显示lte是什么意思 英雄联盟fps是什么意思 cnn是什么意思
李白的死是怎么回事
2020-03-27 18:29:09 责编:小OO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 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

关于李白之死,世间流传着三个版本,一是自然病故;二是饮酒过度而死;三是喝醉了落水而死。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迁居四川江油。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

李白去世的时候六十二岁,关于李白之死,世间流传着这样三个版本,一是自然病故;二是饮酒过度而死;三是喝醉了被水淹死的。历史上李白是在流放夜郎回来后不久去世的,不管死因为何,他的死,跟他后半生所遭遇的磨难不无关系。

李白是病死。 有人说,李白是自然死亡,当是李白患有脓胸症。一年后,李白在当涂养病,脓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由“腐胁疾”致命,最终死于当涂。 也有人说李白是因醉酒致疾致命的,就连的灵魂都带着醉意。 李白醉入水中捉月溺死的说法古已

《旧唐书》中记载李白是饮酒过度,最后醉死在了宣城。这种观点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毕竟李白一生嗜酒如命,世人都称他是谪仙下凡,而李白的诗歌中也是离不开酒这一种意象。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

也有说法认为李白是年近垂暮,自然生病而亡。历史资料中这样记载,称李白六十一岁了,还想要建功立业,上阵杀敌,但是因为重病沉珂,不得不中途折返,最后病逝于友人家中。

(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

而关于李白之死的第三种说法,比较常见于民间传说中。这种说法认为李白是在江上观月的时候喝醉了酒,想要跳到水中捉月亮,结果被江水给淹死了。

这很难说。据部分学者考证,李白是自然死亡,持这一观点的就有已故的启功先生。不过,明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李白喝醉了,想把河里月亮捞起来,失足跌落而死。这就是太白捞月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李白是怎么死的?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 年),李白贫病交困,到安徽南部的当涂,投靠

在那儿当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这颗诗坛上的一代巨星

陨落了,享年仅六十有二。关于李白之死,后人有多种说法,但归结起来不

外乎两种。其一认为是死于“腐胁疾”,即病卒说;其一认为是死于“揽月

落水”,即溺水说。

说李白是病卒的,最早见于李阳冰为李白诗结集写的《草堂集序》,以

后的碑碣著述多持此说。范传正写的《墓铭》,说“至今尚疑其醉在千日,

宁审乎寿终百年”。李白嗜酒成性,特别到了晚年,“狂饮”更是他生活中

的一大特征,所以醉而致疾致命的可能极大。晚唐诗人皮日休作《李翰林诗》

(《七爱诗》之一)

也说“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这就明确无误他说李白因醉得疾,

他的灵魂是带着醉意*的。郭沫若以他谙于医道的口吻说,李白61 岁曾游

金陵,往来于宣城、历阳二郡间。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曾决计从军,行至

金陵发病,半途而返。此为“腐胁疾”之初期,估计当为脓胸症,又说,他

62 岁在当涂养病。脓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成为“腐胁疾”。十一月卒

于当涂。

说李白是溺死的,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所述:“李白着宫锦袍,游

采石江中,做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宋代洪迈《容斋

五笔》也有类似的记载,不过在前面冠以“世俗言”三字。所谓“世俗言”

者,就是说它是民间的一种出于美好的想象而产生的传说。但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富有浪漫气息的民间传说的出现,并不是在王定保或洪迈的记述之时;

而是在李白去世不久的时候就已广为流传了。到了元代,王伯成编《李太白

流夜郎》杂剧,其中有白入水中,为龙王所迎去之说。虽然艺术不等于现实,

但对李白的死因,更釉上了一层夺目的神奇色彩。

那么作为正史的《旧唐书》和《新唐书》是怎么说的呢?它们在提到李

白之死时,都只是简单地一笔带过,并没有明确肯定他的死因。既没有说是

“腐胁疾”致死,也没有说“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旧唐书》上说他是

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的,这也许正可以用来证明“醉死此江边”(唐代项斯

《经李白墓》句)的传说是有几分可靠的。所以清代王琦对此有段评论:“岂

古不吊溺,故史氏为白讳耶?抑小说多妄而诗人好奇,姑假以发新意耶?”

这就是说“病”和“溺”两者或许都有可能。

李白一生,流离坎坷,经历奇瑰。爱酒、爱月、爱狂、爱做视权贵。他

才气横溢,却命运多舛!到了晚年穷极悲苦又不甘寂寞,时时喟叹自己愤懑

的一生。虽胸怀大鹏之志,而命运之神为其安排的却是“中天摧兮力不济”

的不堪,“白发三千丈”之忧烦;没奈何,竟日呼酒买醉,可惜“举杯消愁

愁更愁”。心,越来越恼;酒,越喝越多。大量的酒精已经侵蚀、损害着他

的肌体,而他还兀自举杯浇愁,直至病入膏盲而不可救药。从而推论其死因。

他族叔李阳冰的话应该是可信的。李白在去世前曾赋《临终歌》一曲,浩叹

一生壮志未酬的悲*。如是悲歌一曲,岂临终遗言乎?

所以,刘大杰以文学史家无可置疑的笔触写道:“(李白)六十二岁,

以腐胁疾死于当涂..说他入水捉月而死,那是不可信的。”所谓李白之死

的“谜”,似乎并不存在。

然而,有人认为稗官野史之言,也并不是纯属毫无价值的无稽之谈。李

白一生浪迹江湖,热爱自然。他的诗,有许多是写月的。诗人把美丽的月亮

看成是高尚皎洁的象征。他的诗,又有许多是写酒的。诗人把美酒看成是自

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举杯望明月,俯首看现实:创痛巨深,

贫病交加,一切美好向往都一一幻灭了。一个傲岸不羁,竟欲驰骋于天地之

外的人,竟落到如此潦倒的田地,那是不堪忍受的。严酷的现实,*得他几

乎要发狂了。诗人在《笑歌行》和《悲歌行》里,十分清楚地描绘出了自己

哭哭笑笑的狂态。一个处于半疯狂状态的人,“醉而落水”反倒更能博得人

们的同情。

安旗对李白的死,有一段极为精彩的摹拟式的描绘:“夜,已深了;人,

已醉了;歌,已终了;泪,已尽了;李白的生命也到了最后一刻了。此时,

夜月中天,水波不兴,月亮映在江中,好像一轮白玉盘,一阵微风过处,又

散作万点银光。多么美丽!多么光明!多么诱人!‘我追求了一生光明,原

来在这里!’醉倚在船舷上的李白,伸出了他的双手,向着一片银色的光辉

扑去..只听得船夫一声惊呼,诗人已没入万顷波涛。船夫恍惚看见,刚才

还邀他喝过三杯的李先生,跨在一条鲸鱼背上随逐流去了,去远了,永远地

去了。”显然,作为当代学者、富有诗人气质的安旗,他是宁肯相信这位“天

上谪仙人”是跨鲸背而仙游羽化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1665517.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李白是怎么死的?

  李白之死有两种说法,一是病逝,一是醉酒入江中捉月溺死。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三年(756年),他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江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李白是怎么死的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李白是怎么死的??

唐代诗坛巨星李白,于宝应元年(762)离开人间,卒于今安徽当涂,享年六十二岁。然而,李白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李白族叔、当涂令李阳冰《草堂集序》曰:“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暇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唐代李华《故翰林学土李君墓志序》云:“姑熟东南,青山北址,有唐高士李白之墓……(李白〕年六十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去李白殁时二十九年,作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1)的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也说:“君名白,天宝初诏令归山,偶游至此,以疾终,因葬于此。全白幼则以诗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墓将毁,追想音容,悲不能止。”古代文献所谓“疾亟”、“赋临终歌而卒”、“以疾终”,都明白地告诉人们,李白是病卒的。

李白一生嗜酒成性是出名的,因有“醉仙”之称。玩读李白诗作,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酒味。诗人的《将进酒》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叙赠江阳宰陆调》有“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赠刘都史》有“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训岑勋见寻就元丹邱对酒相待以诗见招》有“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月下独酌四》之三有“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这样,学人自然将李白的死因与醉酒致命联系起来,晚唐诗人皮日休曾作《李翰林诗》云:“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也即指出,李白是因醉酒致疾致命的,就连*的灵魂都带着醉意。

现世学者郭沫若由“腐胁疾”得到启发,从医学角度进行研究推测,认为李白六十一岁曾游金陵,往来于宣城、历阳二郡间。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决计从军,可惜行至金陵发病,半途而归。此为“腐胁疾”之初期,当是脓胸症。一年后,李白在当涂养病,脓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由“腐胁疾”致命,最终死于当涂。

李白爱酒,也爱月、爱狂,所以又有人把他的死因同“水中捉月”挂起钩来,这便产生了富有浪漫气息的“溺死说”。五代时王定保在《唐摭言》中云:“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此后,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曰:“(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元代祝成辑《莲堂诗话》也说:“宋胡璞,闽中剑南人,曾经采石渡题诗吊李白:‘*金銮反见仇,一坏蝉蜕此江头,当时醉寻波间月,今作寒光万里流。’苏轼见之,疑唐人所作,叹赏不置。”那么,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持何看法呢?宋朝陈善《扪虱新话》记道:“坡(苏东坡)又尝赠潘谷诗云:‘一朝人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可见,李白醉入水中捉月溺死的说法古已有之,流传广泛。

当代富有诗人气质的学者安旗在《李白纵横探》一书中,神奇美妙地描绘了李白临终的情景,写道:“夜,已深了;人,已醉了;歌,已终了;泪,已尽了;李白的生命也到了最后一刻了。此时,夜月中天,水波不兴,月亮映在江中,好像一轮白玉盘,一阵微风过处,又散作万点银光。多么美丽!多么光明!多么诱人!……醉倚在船舷上的李白,伸出了他的双手,向着一片银色的光辉扑去……船夫恍惚看见,刚才还邀他喝过三杯的李先生,跨在一条鲸鱼背上随波逐流去了,去远了,永远地去了。”的确,多少年来人们宁肯相信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唐代大诗人,是跨鲸背仙游羽化而去的。

看来,李白的死因与醉酒有关,那么究竟是病死的还是溺死的呢?清人王琦云:“岂古不吊溺,故史氏为白讳耶?抑小说多妄而诗人好奇,姑假以发新意耶?”也就是说,两种可能性都难以排除。再看唐代项斯《经李白墓》“醉死此江边”句,以及正史《旧唐书·李白传》的记载:“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似乎意在其中了。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509/12297858.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李白是怎么死

  关于李白“捉月”传说——兼及临终传说的传记意义

  (一)引言

  李白晚年在长江采石矶醉酒入水捉月沉溺而死——这一传说已成为李白诗风和人品的象征而广泛流传于世。

  在一般中国诗人中,可以说李白是传说最多的一人,“捉月”传说只就其描绘了诗人一生中临终场面这点而言,也已具有独特的传记方面的意义。本文拟就“捉月”这一传说的形成、流传以及对李白诗歌与生平传记具有怎样意义,从而占据什么位置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且与杜甫和李贺临终传说比较,可以发现其相互间不同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不同的临终传说差异之处的比较,“捉月”这一传说所体现的文学史性格特征也就更为明确。

  (二)关于“捉月”传说的文献再确认

  现今流行有关捉月著述,大都以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为最早。但清王琦〔(1)〕《李太白年谱》(王注本,卷三十五)中宝应元年(762)条中,只记有:

  《摭言》曰,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由于只照引未被确认的原典,至少在现行的《唐摭言》诸本中,不见这一记述。〔(2)〕或许,乾隆年间〔(3)〕王琦所用的《唐摭言》原文中可能有这一条,因有这种可能性,所以从王注本再转引此条时也应注明。〔(4)〕

  接下而来,作为现存的确实的最早资料也是为王琦注所引的北宋梅尧臣(1002-1060)诗。

  采石月赠郭功甫

  采石月下闻谪仙, 不应暴落饥蛟涎,

  夜披锦袍坐钓船。 便当骑鱼上青天。

  醉中爱月江底悬, 青山有冢人谩传,

  以手弄月身翻然。 却来人间知几年。

  ……

  (四部丛刊本《宛陵先生集》卷四十三)

  此系每句皆韵七言古诗。省略部分六句,系吟咏郭功甫(祥正)现状。换“王·忌……羊”韵〔*〕

  此外,郭功甫自己也有同样吟咏之作传世:

  骑鲸捉月去不返, 空馀绿草翰林坟。

  (《采石渡》〔(6)〕七言古诗二十句中第十一、十二句)

  郭功甫(《宋史》卷四四四中本传中“甫”作“父”),采石矶当涂人,晚年隐居李白墓旁青山,著有《青山集》。〔(7)〕此外,据梅尧臣这首诗说,郭乃其母梦李白而后生,堪称李白后身,〔(8)〕仅此,便可看作是捉月传说早期传承者。

  这两首诗作特别引人注目之处,即以采石矶、饮酒、江月、溺死等一连串要素为基础〔(9)〕,使李白关于捉月而终传说故事以完成形态出现。就是加上属于空想、奇闻类的“骑鲸”〔(10)〕要素的话,作为这一故事的流传,可以说也并非是先前所完全没有的附加要素。

  一般的传说都带有这样性格,即由读者和听众的期待和需求而逐渐形成,其期待、需求在大体得以满足阶段以后,传说的基本方面也大都不再变化。而关于李白这一传说故事却是在一开始就以完成形态出现。〔(11)〕

  在北宋前期梅尧臣之后,是北宋中期赵令(德麟)《侯鲭录》(卷六稗海本)所记:

  世传,太白过采石,酒狂捉月。窃意,当时殡於此,至范侍郎(传正)为迁青山焉。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捉月溺死”被当作传记方面事实、实例而论列。随后,南宋前期洪迈(1123-1202)的《容斋随笔》(卷三)作了更详细论述:

  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於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

  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於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试临终歌而卒。’

  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谓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洪迈以博学与考证著称,据其开头“世俗多言”一语,可见在这一时期,关于李白捉月传说已成世间周知话题。在此应注意的是,与梅尧臣、郭功甫的诗和《侯鲭录》记述相比,虽都具有作为传说的完整形态,但同时又与杜甫食牛肉白酒而死传说一样,被当作应予以否定的世俗之说。

  王琦按语本身,及其所引《千一录》——除只在论证重点稍有转移外,已很清楚地表明将“捉月”传说当作世俗之见的态度。王琦首先由《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及李阳冰《草堂集序》完全不见有“捉月”传说这点而作出如下判断:

  岂古不吊溺,故史氏为白讳耶。抑小说多妄,而诗人好奇,姑假以发新意耶。

  即因古时有溺死者为不吉的习俗〔(12)〕,故可能史家为李白之溺死避讳,或小说一类东西本多虚妄,由于诗人好奇,故假借捉月传说以抒发新意。而且更有《千一录》下面一段记述:

  杜子美之没,旅殡岳阳,四十余年,乃克襄事於首阳。元微之之“志”详矣,李太白卒於当涂,以集托族叔邑令阳冰。阳冰之“序”明矣。而稗家之说,乃云皆以溺死。二公生同声,而没亦同毁。岂相嫉者流言,而志奇者不察耶。

  这里就李白与杜甫溺死〔(13)〕之说推测其之所出现这“生同声、死同毁”现象原因,乃是因嫉妒二人才能者所散布的流言,不被志奇者所明察而致。

  不管是善意的(为君讳)也好,恶意的(相嫉者流言)也好,贯穿其中的是明确的“溺死”乃不祥之死意识,从而为大诗人之死打上了负面印记。

  由于关系到中国知识阶层某种生死观,这种负面的印记就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在近年的论著仍时时被论及。〔(14)〕但至少将涉及诗人李白临终之事的“捉月溺死”传说当作负面印记来论列并不妥切。下面将以此为中心稍加详说。

  (三)“捉月”传说的构造与功能

  从现存确实史料看,正如上述,有关李白临终捉月传说最晚在北宋前期(梅尧臣)时已形成。此外,如果王琦所引“摭言”有某种史料依据的话,而非误引,那么其形成期可追溯至五代时。

  但,无论哪种情况,从现存唐代有关史料均无记述这点来看,是在李白没后,经百年以上时间逐渐形成较为妥当。至少可以肯定在李白没后并没有立即轰传。理由是如果正值李白去世之后便已成为人们周知话题的话,那么旨在宣扬李白诗及生涯的李阳冰“序”,范传正“碑”等,至少也能以“一说”、“或说”、“俗说”而言及。以“捉月”传说为褒,不用说,自当言及,相反,以为贬,那么为否定这世间周知的俗说也更当有所言及。

  上述这一事实意味着,“捉月”传说实际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对李白“诗与生平”把握达到一定程度的客观化、相对化后才形成的。主要是由于文学史、鉴赏史很容易以“最具特色要素的典型概括”这一形式来表述对某位诗人的认识。“捉月”这一传说,如何集中概括了李白这位诗人特色,若从“故事结构”角度来分析其传承流变,则很容易理解。〔(15)〕

  姑且不论李白自身主观如何,仅就历史的客观的角度来看,李白诗歌主要题材是“羁旅”、“饮酒”、“月光”,如果从李白诗中排除这种题材,毫无疑问,李白诗之所以成为李白诗的特色——感觉、构思、意象就要完全彻底改变了。——这足以证明它确是李白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于这点,可参看杜甫“饮酒”之作,其虽有二百七十馀首之多〔(16)〕,而质的方面,却并不象李白那样成为不可或缺部分。其主要代表之作也很少言及酒。〔(17)〕尤其是,如果从杜甫作品除掉“饮酒”题材,杜诗之所以为杜诗的特色并无决定性变化。若说杜诗不可或缺的主要题材是什么,那么,当以“望乡”、“贫穷”、“忧国”等为是。

  由此来考察“捉月”传说构成要素,那么,其①旅寓之地采石矶,②醉心饮酒之乐,③乘兴捉江月,这正是将李白诗主要题材加以有机融合,典型概括。这一传说之所以在后世诗人和读者心目中,成为李白诗及其平生的象征,其原因主要在此。

  不仅如此,作为李白临终传说“旅寓——饮酒——捉月——溺死”的传承,贯穿李白诗及其人生基本方面,也即,人们对李白超俗性、天才性、客寓性这些抽象的基本看法,借其捉月而死这一人生临终场面而使其具有具象的可视化。这也是这一传说的功能所在。

  不用说,这与李白实际人生和具体作品中所体现的世俗的、凡人的、非客寓事迹和态度并不矛盾,即使这些要素成分再多,与其他诗人相比,李白作品及其人生的总体仍给人以明显的超俗性、天才性、客寓性之感。正是这种感觉或说这种诗的真实,成为诗人作品论、传说论必定涉及的最重要的要点。

  归纳上述所说,即“捉月”传说之所以成为李白诗及其人生鲜明的象征的直接原因,是将羁旅、饮酒、月光这些主要题材加以集中概括、典型加工所致。进而言之,是由于将构成“李白诗人形象”基调的一系列抽象观念、形态上的东西,借人生临终场面使其可视化、形象化。

  (四)诞生传说、作风传说、临终传说的系统对应

  这样一来,我们不能不觉察到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即:临终传说“捉月入水而死”的传承,与另外两个也同样象征李白超俗性、天才性、客寓性——诞生传说“太白星”的传承,以及创作风格传说“谪仙人”的传承之间,有一个系统对应问题。

  李阳冰《草堂集序》(762年)和范传正《新墓碑》(817年)已有李白之母梦太白星(金星、长庚星)而生李白这一诞生传说记载:

  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草堂集序》)

  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吉祥。名之与字,咸所取象。(《新墓碑》)

  若就这两则传说实际而言,决非在怀孕妊娠或诞生其时其地,周围人们由其胎儿、婴儿便预测到他将来能成为中国的代表诗人。因而,这“太白星”传说与李白诞生“复姓李姓”(指李树而生伯阳,指天枝以复姓)的传承同样,是在李白才能和名声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扩大过程中,逐渐创作形成的,这样看还是较为妥当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它与大体以史实为基础的“谪仙人”传承,构成传说来龙去脉并不相同。

  但若从现存史料看,至少李白其名,太白其字,是其本来所有。大致情况很可能是这样:A.其父或双亲很注意少年时期李白非凡资质。B.或许在其行*礼阶段,在其正式名字“白”时,确定其字为太白,借太白星含意以愿其大有所成。可以说A是基于事实(非凡性)的一种必然认识。B虽是一种推测,从“名白,字太白”相关这点看,也是很有可能。

  不管哪种情况,最重要的一点是,*后的李白,明确地显示了与“太白星在地上化身的”这一评价相应的资质和实际成就,而又正是这一点,使象征李白超俗性、天才性、客寓性的诞生传说,为具有说服力的传记论所采用。《草堂集序》所说“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表明至少在李白晚年,这一传说已很普遍化了。

  另一方面,与此相对应的“谪仙人”传承,情况则是这样:正当李白作为国家级诗人出现在长安诗坛之际,诗坛长老贺知章便对其人格、诗风作出“谪仙人”这一评价,因而关于“谪仙人”传承,就明显地具有确切史实依据。但其评价内容谪仙这一人物形象构成:①来自上天(超俗性),②暂时流谪人间(客寓性),③仙人(天才性)三种印象无不源自④李白自身言行所具有的自由放纵、恣肆汪洋(放纵性)这一特色。(参照注〔(18)〕所标明论文)

  再进而言之,“谪仙人”这一传说与“太白星”传说——①天上太白星(超俗性、天才性)在人间化身(客寓性)这一基本构造是同质、同种的传承。说二者具有很高同质性是指“太白星”传说产生是以“名白”为契机,“谪仙人”传说是在他出仕长安以后逐渐酝酿而成。〔(19)〕若说关于诞生时的传说与登上中央诗坛时的传说二者之间主要差异只是年代先后关系不同。

  若以这诞生传说与人格、诗风传说二者为前提来考察其临终传说“捉月”的传承,那么,后者明显与前二者相对应,即三者共同将以超俗的、天才的、客寓的为基调的李白形象推向系统完成阶段。

  不用说,形成这一系统传说意图,就形成者(个人或集体)来说未必有很强自觉性,但,形成者自觉意图的有无、强弱,属另外问题;而传说一旦形成,由于其本身的构造便发挥出各种各样的表现功能。而这种表现功能极弱的传说纵使形成,最终也难以广为传播,为人所接受,其原因主要在于,读者由具体作品获得了一个关于该作品作者的“人物形象”,便产生一种期待感,而这一期待感又与眼下所提供的有关该作者传说中所构成该作者形象不吻合。如《新唐书》(杜甫传)中所记有关杜甫与严武不睦的传说(杜甫傲慢无礼几为严武所杀)即属此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声明:本文由用户 afterall 上传分享,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

显示全文
专题微软推出AI新算法,能够加快旧照片修复效率微软推出AI新算法,能够加快旧照片修复效率专题2022年的假期安排出炉,快来一起看看吧2022年的假期安排出炉,快来一起看看吧专题骑手摔猫引发热议,结果被永久封号骑手摔猫引发热议,结果被永久封号专题张一鸣身价594亿美元超腾讯马化腾,成中国互联网首富张一鸣身价594亿美元超腾讯马化腾,成中国互联网首富专题AI打造童话世界,引领科技生活AI打造童话世界,引领科技生活专题特斯拉公司CEO马斯克,给大众高管传授电动汽车经验特斯拉公司CEO马斯克,给大众高管传授电动汽车经验专题网友爆料蚂蚁森林未种植梭梭,官方辟谣网友爆料蚂蚁森林未种植梭梭,官方辟谣专题AI是否拥有著作权,进入人们的视野AI是否拥有著作权,进入人们的视野专题Twitter股价跌至超10%,创造近 6个月最大跌幅Twitter股价跌至超10%,创造近 6个月最大跌幅专题关于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预测关于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预测专题微博新增“炸毁”评论功能:只对自身个人隐藏微博新增“炸毁”评论功能:只对自身个人隐藏专题官方回应解决屏蔽网址链接等问题官方回应解决屏蔽网址链接等问题专题B站上线童年动画专区:重温童年经典B站上线童年动画专区:重温童年经典专题AI审美开始对我们的生活评头论足,影响着我们个性化审美AI审美开始对我们的生活评头论足,影响着我们个性化审美专题韩国电信 KT 对“网络瘫痪事件”正式道歉韩国电信 KT 对“网络瘫痪事件”正式道歉专题网约车车内监控视频引发热议,司机拒逆行遭表扬网约车车内监控视频引发热议,司机拒逆行遭表扬专题抖音直播开展打击低俗、不良价值观内容行动抖音直播开展打击低俗、不良价值观内容行动专题人脸识别AI技术,从梦想走进生活人脸识别AI技术,从梦想走进生活专题王小川告别搜狗,将进入医疗健康领域王小川告别搜狗,将进入医疗健康领域专题部分网约车平台开展非法营运,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约谈部分网约车平台开展非法营运,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约谈专题软银成立30亿美元,用来投资拉美科技公司软银成立30亿美元,用来投资拉美科技公司专题多家互联网集团取消大小周,小鹏汽车每天工作8小时多家互联网集团取消大小周,小鹏汽车每天工作8小时专题AI防“疫”,人工智能发挥了多少作用?AI防“疫”,人工智能发挥了多少作用?专题段永平回应“重出江湖联合OV造车”绝不会发生段永平回应“重出江湖联合OV造车”绝不会发生专题AI助力精准防控,帮助病例筛查、药物研发AI助力精准防控,帮助病例筛查、药物研发专题外卖骑手为消差评拿砖上门被刑拘,结果顾客没评论外卖骑手为消差评拿砖上门被刑拘,结果顾客没评论专题分析师认为马斯克将凭SpaceX成首位万亿富豪分析师认为马斯克将凭SpaceX成首位万亿富豪专题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应该刹刹车,划定好边界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应该刹刹车,划定好边界专题知名游戏主播山泥若二审宣判,被判刑3年并处罚金5万元知名游戏主播山泥若二审宣判,被判刑3年并处罚金5万元专题公租房小区被曝,超过10万元的豪车拒进公租房小区被曝,超过10万元的豪车拒进专题安史之乱中的出名故事专题李白什么时候死的专题李白为什么不是唐宋八大家专题李白最后怎么死的专题李白家庭背景专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专题李白的后代是谁专题李白死前最后一首诗专题李白是怎样死的专题李白的后人专题李白和杜甫谁厉害专题李白 杜甫之死专题李白的死因专题李白和妲己的污故事专题李白怎么去世的专题李白是怎么死掉的正史专题李白是怎么死掉的专题李白几岁死掉了专题李白和杜甫的比较专题李白当过官吗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