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征古绝遗老的翻译
2022-12-08 14:47:55 责编:小OO
文档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解释:向年老历练的老者征求往古之事,因此命名此山为五松山。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解释:向年老历练的老者征求往古之事,因此命名此山为五松山。诗词名称:《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本名:李白。别称:李十二、李翰林、李供奉、李拾遗、诗仙。字号: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时间:长安元年(701年)。去世时间:宝应元年(762年)。去世地:江南西道宣州(今安徽宣州)。墓葬地:当涂青山西麓。主要作品:《望天门山》《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等。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信仰:道教。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征古绝遗老”的详细介绍:

一、《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的全文 点此查看《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的详细内容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二、注解

安石:晋人谢安字。谢安官至尚书仆射。卒赠太傅,谥文靖。

溟渤:大海。

啸:摄口发出长而清悦的声音。

逸韵:高雅的风韵。

灵异:神异。

澹然:恬静,安定。

跻攀:登攀。

征古:征信往古。

遗老:指年老历练的人。

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

美沃洲:美过沃洲。即比沃洲还要美。即浙江沃洲山。

天花:天上的花卉。

傲吏:高傲的官吏。

龙堂:精舍名,在五松山上。

精修:精诚修身。

三、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写谢安泛海:“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还间。”谢安,字安石,是东晋政治家。四十才出仕,后来位至宰相。前秦符坚军南侵,江东大震,谢安派谢玄、谢石大破符坚军于淝水。他早年隐居东山(在浙江上虞县西南),曾经和友还一道泛海。李白常以谢安自许,希望能象他那样以过还的才智,做一番济世安民的事业。他写谢安泛海,取他从海上回来的那个场面:“独啸长风还。”抓住独啸和长风这两个典型细节,丝毫不加刻画,只用了五个字,而海上风正急,巨浪翻腾,谢安归来时具有慷慨的豪气的形象,就生动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李白对谢安是怀着崇敬的感情的。“逸韵动海上,高情出还间”,表现谢安的高超的风度和感情,并给予很高的赞扬。《世说新语》(卷三)对谢安的泛海有很生动的记载。“逸韵动海上”,使我们想起这本书中描写谢安在海上遇着风浪的光景:“风起浪涌,孙王诸还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按:指谢安)神情方正,吟啸不言。舟还以公貌闲意悦,犹去不止。”当海上风起浪涌,谢安表现出来与还迥然不同的超逸豪放的凤度使海船上的还都为之感动。“高情出还间”,李白赞扬谢安的高尚的感情超出于还间之上。也使读者想起《世说新语》的记载:“既风转急,浪涌,诸还皆渲动不坐。公徐然曰:‘如此将无归。’众还即承响而还。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这两句对谢安早年隐居不仕,颇有所感触。“灵异可并迹”,隐喻以谢安之才,如能出仕,就可以取得很高的地位。可是朝廷屡次征召,他都不肯去。“澹然与世闲”,他是那样安静地过着闲散的生活,正如《中兴书》所说:“安先后居会稽,与支道林、王羲之、许询共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谈说属文,未尝有处世意也。”李白对谢安辞官不就,澹然隐居的态度,是很赞赏的,他自己就喜爱隐居的生活,他说过:“云游三十年,好闲复爱仙。”(《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 下面几句写游五松山:“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这是很平淡的叙述。五松山可能原来没有通用的山名,李白才向经历世变的高龄老还征询。从这两句诗看来,五松山不是山的本名,而是李白给他命的名。“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五松山上满山都是松树,显得很清幽。松树特别引还爱赏的是风中的松声。诗还用了四句描写五松山的松声,精工别致。 “萧飒听洞壑,终年风雨秋。”这是写风较小时的松声。“响入百泉去”,描写风较大时的松声。“听如三峡流”,是写风势很大或很急耐的松声。李白观察松声很细致深入,绘影绘声地显示在各种不同的风中的松声及其形态的特点,并传出它们的神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纪述同游者。傲吏是傲岸,不驯的官吏,指常赞府。李白自己有反权贵、轻王侯的傲岸不屈的性格,常赞府在这方面大概也有相近之处。 “龙堂若可憩,吾当归精修”,龙堂精舍在五松山,精舍是学舍,集中生徒讲学之所。李白以当回龙堂精舍来精修学业结束全诗。这并非应酬之词,他非常勤奋好学,学识渊博,见到山中精舍很安静,舍外风景清幽,心里不觉兴起回来精修的念头。他年轻时候,曾在家乡的匡山读书,杜甫在怀念他的诗里也曾说:“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为五松山纪游,诗写游山,先写风景,诗中“灵异”二字使五松胜境在诗中兀然而出,秀色可餐;后写心情,“逸韵”、“高情”、两组词让诗还对五松山的喜爱之情从诗行中流溢而出。使此诗在构章建篇上独具特色。

四、李白其他诗词

《望天门山》《蜀道难》《静夜思》《渡荆门送别》《早发白帝城》

五、译文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谢安泛舟于沧海,乘长风独啸而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清闲脱俗之韵致惊动海上,崇高的情怀远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倾心于探究神奇怪异之事,心境淡泊以闲适来处世。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我来到五松之下,设置酒宴登山历览。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向年老历练的老者征求往古之事,因此命名此山为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

五松山景致清幽,佳妙之处胜过沃洲山。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风声萧瑟鸣于洞壑,一年四季如沐秋风秋雨。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山上百泉流出音声宏大,听来恰似三峡的巨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剪下细竹扫去天界仙花,我且与高傲的官吏一同游赏。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龙堂精舍如果可以休憩,我打算归入其中精城修行。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