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夜发清溪向三峡的翻译是什么
2022-12-08 14:48:33 责编:小OO
文档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解释: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解释: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诗词名称:《峨眉山月歌》。本名:李白。别称:李十二、李翰林、李供奉、李拾遗、诗仙。字号: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时间:长安元年(701年)。去世时间:宝应元年(762年)。去世地:江南西道宣州(今安徽宣州)。墓葬地:当涂青山西麓。主要作品:《望天门山》《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等。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信仰:道教。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夜发清溪向三峡”的详细介绍:

一、《峨眉山月歌》的全文 点此查看《峨眉山月歌》的详细内容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二、赏析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是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前两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后两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这位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这首诗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个字中出现了五个地名,共计十二个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人们不但不感到重复,而且认为是绝唱,其原因就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江行的经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它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有变化,所以读起来就觉得不着痕迹,自然入妙。

三、背景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四、译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五、注解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六、李白其他诗词

《望天门山》《蜀道难》《静夜思》《渡荆门送别》《早发白帝城》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峨眉山月歌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