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沈吟至此愿挂冠的翻译
2022-12-08 14:46:00 责编:小OO
文档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解释: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画前欲辞官。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解释: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画前欲辞官。诗词名称:《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本名:李白。别称:李十二、李翰林、李供奉、李拾遗、诗仙。字号: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时间:长安元年(701年)。去世时间:宝应元年(762年)。去世地:江南西道宣州(今安徽宣州)。墓葬地:当涂青山西麓。主要作品:《望天门山》《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等。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信仰:道教。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沈吟至此愿挂冠”的详细介绍:

一、《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的全文 点此查看《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的详细内容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二、注解

粉壁:用白石灰粉刷的墙壁。

游云:指在外做官的人,一作浮云。

博平:唐河北道博平郡的博平县,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北。王志安,生平不详。

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的得道的人。

挂冠:挂冠,即辞官。冠,帽子。

石磴:石阶。“磴,登涉之道也。

三、赏析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这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粉壁为天、下有江海的绝妙景致,意境极为开阔,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侧面表现出诗人超脱的想像力,虽写观画感受,却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表达出诗人在咏物题画等方面有相当高超的技巧。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描绘一幅浮云飘泊不定、在烟云深处寻找鸥鸟身影的景致,意境极为幽闲,表现了作者隐逸的思想、追求自由的精神和旷达的情怀。此两句有紧扣上文,烘托气氛,皆写画中景物:天空、江海、浮云、白鸥,为下文写王志安的归隐之思作铺垫。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通过写借用博平真人王志安欲“挂冠”的归隐心,表露出诗人的江海之志。既是明写,亦是喻己。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笼罩在“秋色”中的“松溪”、“石磴”无不带有诗人、画家的感情因素。结得自然,而又落脚于“秋”字,自然地点明了寄诗抒怀的时间,从而联想到自已的身世,漂泊不定如浮云一般。“愁客”、“思归”,字里间处处充溢着客居思归的酸楚之情,让诗句意境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云、风、雷、电,天、海、月、日、涛,是李白爱入诗的事物。凌、挥、飞、吼,奔、卷、横、啸是李白最爱入诗的动词。此诗借用“空天”、“江海”、“游云”、“日见”、“带”、“坐”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同时描写了画上的美景,又表达了思乡的感情。在诗歌格式上,五言与七言融合一体,也体现了李白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诗歌特色。

四、李白其他诗词

《望天门山》《蜀道难》《静夜思》《渡荆门送别》《早发白帝城》

五、译文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墙壁雪白正可作天空,用丹青绘出江海。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浮云不知归还,白鸥日日长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画前欲辞官。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秋色笼罩着松溪和石阶,拂晓的凉意使愁客想把家还。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