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袭警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吗?
2023-10-07 18:33:08 责编:小OO
文档

袭警是否能取保候审要看后果,轻伤一般可取保。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7条,可能被判管制、拘役或附加刑的、可能被判有期徒刑以上但不会造成社会危险的、患有重病或妇女怀孕哺乳不会造成社会危险的、羁押期满但案件未结的人均可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法律分析

1、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袭警能不能办理取保候审,要依据袭警造成的后果而定,如果只是造成警察轻伤的,一般是能取保的。

2、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3、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拓展延伸

袭警罪行是否可获得保释?

袭警罪行是否可获得保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袭警属于严重的犯罪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通常被视为不容易获得保释的罪行之一。然而,具体是否可获得保释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判断。法院会考虑袭警的严重性、被告人的个人背景、社会风险等因素来做出决定。如果被告人能够提供充分的担保措施,如有稳定的工作、家庭背景良好、无逃跑风险等,那么有可能获得保释。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保释并不意味着免于惩罚,被告人仍然需要接受审判,并可能面临其他限制条件。因此,具体情况需要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

结语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袭警罪行是否能获得保释取决于案件具体情况和法院判断。袭警属于严重犯罪,通常不容易获得保释。法院会考虑袭警的严重性、被告人的背景和社会风险等因素。如果被告人能提供充分担保措施,可能获得保释。但保释并不意味着免于惩罚,被告人仍需接受审判和可能面临限制条件。具体情况需咨询专业律师获取准确法律建议。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二节 取保候审 第一百零七条 公安机关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对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根据案情变化,应当及时变更强制措施或者解除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二节 取保候审 第一百零二条 被取保候审人没有违反本规定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规定,但在取保候审期间涉嫌重新故意犯罪被立案侦查的,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暂扣其交纳的保证金,待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根据有关判决作出处理。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二节 取保候审 第九十三条 执行取保候审的派出所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告知被取保候审人必须遵守的规定,及其违反规定或者在取保候审期间重新犯罪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二)监督、考察被取保候审人遵守有关规定,及时掌握其活动、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

(三)监督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

(四)被取保候审人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以及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应当及时制止、采取紧急措施,同时告知决定机关。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