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遇到购物诈骗,如何维权?
2023-09-30 21:31:51 责编:小OO
文档

买东西被骗了可以报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被害人对侵犯其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也有权报案。公安机关应接受报案,如果不属于管辖范围,应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法律分析

当事人在买东西时被骗了的,可以报警。被害人对侵犯其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接受,如果不属于管辖范围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买东西被骗了怎么办可以报警吗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拓展延伸

购物诈骗:揭示骗局,保护消费者权益

购物诈骗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消费者面临着各种骗局和欺诈行为。为了揭示这些骗局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了解购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诈骗手段和常见套路。其次,选择可靠的购物平台和商家,查看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反馈,避免落入陷阱。此外,保持警惕,注意价格异常、虚假宣传和过度优惠等迹象,避免被欺骗。如果发现自己受到购物诈骗,应及时采取行动,保存相关证据并向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或执法部门举报。同时,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购物诈骗是一种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揭示骗局、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平、诚信的购物环境。

结语

购物诈骗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消费者面临着各种骗局和欺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当事人在买东西时被骗了的,可以报警。被害人对侵犯其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接受,如果不属于管辖范围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购物诈骗是一种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揭示骗局、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平、诚信的购物环境。消费者应加强法律意识,选择可靠的购物平台和商家,并及时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七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条 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提起公诉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不起诉;在一审判决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曾因信用卡诈骗受过两次以上处罚的除外。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