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推拿经络养生图解
2024-02-28 20:32:31 责编:小OO
文档

简介:《枢经推拿》是2011年1月1日 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庞军。这本书介绍了经络保健按摩的手法图解。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139个常见穴位图解,哪里不舒服按哪里,简单易学,建议收藏

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部分穴位并不在经络上,但对其的刺激亦可产生疗效。

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采用按摩手法点、按、揉等不至于伤害人体,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郑重说明这36个穴是致命穴平常按摩无任何不良影响。所谓致命必有意外的重力,非正常力道,或危险物品造成为必要条件。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作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常见到的穴位有139个,它们的功能和作用都是不相同的,那么我们通过今天这篇文章来了解以下几个比较常见穴位的功能吧。

结合语:

人体的穴位实在是太多了,无法一一的都讲解到,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想要了解更多的 养生 知识,可以关注一下奥~

常按这6个穴位,养身又益寿

从中医角度讲,经络是人体的支撑,经络一旦不通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平时生活中要注重经络 养生 。常常揉按以下这些穴位,可调理经络,达到养身保健、延年益寿的效果。

合谷穴

如果把我们拇指和食指想象为两座高高耸立的大山,那两山之间相合处有一山谷,此即为“合谷”这个穴位的名字由来,此处为大肠经气血的会聚地,经常按揉可起到补充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此外,中医说“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合谷穴有清热、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

穴位位置: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按摩手法:以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侧,以旋转揉压方式按至酸胀,可早中晚各按压30次,多按效果更佳。

三阴交穴

本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故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也可调肝补肾,对消化不良、妇科疾病甚有疗效。

穴位位置:正坐屈膝成直角,除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并拢,横着放在足内侧踝骨最高的地方,小腿中线与手指的交叉点就是三阴交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10秒后再进行。或顺时针按揉此穴也可。注意,孕妇要避免按揉三阴交穴。

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每天坚持按揉刺激该穴,能改善神经衰弱、有助睡眠,且可增强人体的防病能力。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按摩手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擦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神经衰弱者可将按摩时间延长为20分钟。

关元穴

关元顾名思义是把元气关住,使其不外泄。关元是足三阴、任脉交汇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补元气、温肾、祛寒等作用。

穴位位置:肚脐下方约四指的距离。

按摩手法:搓热手掌,以关元穴为中心摩擦小腹100 200圈,直至小腹发热为止。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全身补益要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穴位位置: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100 200次,直至有酸胀感为止(如能配合艾灸,效果更好)。艾灸时将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使局部皮肤发红,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每周1 2次,每次15 20分钟。

风池穴

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凡因受风邪所致的疾病,皆为本穴主治范畴。经常按揉本穴能够起到祛风抗邪、壮阳益气的作用。

穴位位置:头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按摩手法:按揉风池穴前要先搓热手掌,然后用大拇指指腹边按边揉,约3 4分钟,直至感到酸胀痛为止。

作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住院医师 黄 颖

文章选自《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1年5月刊

常按这6个穴位,养身又益寿

从中医角度讲,经络是人体的支撑,经络一旦不通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平时生活中要注重经络 养生 。常常揉按以下这些穴位,可调理经络,达到养身保健、延年益寿的效果。

合谷穴

如果把我们拇指和食指想象为两座高高耸立的大山,那两山之间相合处有一山谷,此即为“合谷”这个穴位的名字由来,此处为大肠经气血的会聚地,经常按揉可起到补充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此外,中医说“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合谷穴有清热、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

穴位位置: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按摩手法:以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侧,以旋转揉压方式按至酸胀,可早中晚各按压30次,多按效果更佳。

三阴交穴

本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故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也可调肝补肾,对消化不良、妇科疾病甚有疗效。

穴位位置:正坐屈膝成直角,除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并拢,横着放在足内侧踝骨最高的地方,小腿中线与手指的交叉点就是三阴交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10秒后再进行。或顺时针按揉此穴也可。注意,孕妇要避免按揉三阴交穴。

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每天坚持按揉刺激该穴,能改善神经衰弱、有助睡眠,且可增强人体的防病能力。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按摩手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擦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神经衰弱者可将按摩时间延长为20分钟。

关元穴

关元顾名思义是把元气关住,使其不外泄。关元是足三阴、任脉交汇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补元气、温肾、祛寒等作用。

穴位位置:肚脐下方约四指的距离。

按摩手法:搓热手掌,以关元穴为中心摩擦小腹100 200圈,直至小腹发热为止。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全身补益要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穴位位置: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100 200次,直至有酸胀感为止(如能配合艾灸,效果更好)。艾灸时将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使局部皮肤发红,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每周1 2次,每次15 20分钟。

风池穴

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凡因受风邪所致的疾病,皆为本穴主治范畴。经常按揉本穴能够起到祛风抗邪、壮阳益气的作用。

穴位位置:头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按摩手法:按揉风池穴前要先搓热手掌,然后用大拇指指腹边按边揉,约3 4分钟,直至感到酸胀痛为止。

作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住院医师 黄 颖

文章选自《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1年5月刊

常按这6个穴位,养身又益寿

从中医角度讲,经络是人体的支撑,经络一旦不通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平时生活中要注重经络 养生 。常常揉按以下这些穴位,可调理经络,达到养身保健、延年益寿的效果。

合谷穴

如果把我们拇指和食指想象为两座高高耸立的大山,那两山之间相合处有一山谷,此即为“合谷”这个穴位的名字由来,此处为大肠经气血的会聚地,经常按揉可起到补充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此外,中医说“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合谷穴有清热、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

穴位位置: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按摩手法:以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侧,以旋转揉压方式按至酸胀,可早中晚各按压30次,多按效果更佳。

三阴交穴

本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故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也可调肝补肾,对消化不良、妇科疾病甚有疗效。

穴位位置:正坐屈膝成直角,除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并拢,横着放在足内侧踝骨最高的地方,小腿中线与手指的交叉点就是三阴交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10秒后再进行。或顺时针按揉此穴也可。注意,孕妇要避免按揉三阴交穴。

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每天坚持按揉刺激该穴,能改善神经衰弱、有助睡眠,且可增强人体的防病能力。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按摩手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擦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神经衰弱者可将按摩时间延长为20分钟。

关元穴

关元顾名思义是把元气关住,使其不外泄。关元是足三阴、任脉交汇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补元气、温肾、祛寒等作用。

穴位位置:肚脐下方约四指的距离。

按摩手法:搓热手掌,以关元穴为中心摩擦小腹100 200圈,直至小腹发热为止。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全身补益要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穴位位置: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100 200次,直至有酸胀感为止(如能配合艾灸,效果更好)。艾灸时将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使局部皮肤发红,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每周1 2次,每次15 20分钟。

风池穴

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凡因受风邪所致的疾病,皆为本穴主治范畴。经常按揉本穴能够起到祛风抗邪、壮阳益气的作用。

穴位位置:头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按摩手法:按揉风池穴前要先搓热手掌,然后用大拇指指腹边按边揉,约3 4分钟,直至感到酸胀痛为止。

作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住院医师 黄 颖

文章选自《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1年5月刊

常按这6个穴位,养身又益寿

从中医角度讲,经络是人体的支撑,经络一旦不通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平时生活中要注重经络 养生 。常常揉按以下这些穴位,可调理经络,达到养身保健、延年益寿的效果。

合谷穴

如果把我们拇指和食指想象为两座高高耸立的大山,那两山之间相合处有一山谷,此即为“合谷”这个穴位的名字由来,此处为大肠经气血的会聚地,经常按揉可起到补充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此外,中医说“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合谷穴有清热、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

穴位位置: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按摩手法:以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侧,以旋转揉压方式按至酸胀,可早中晚各按压30次,多按效果更佳。

三阴交穴

本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故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也可调肝补肾,对消化不良、妇科疾病甚有疗效。

穴位位置:正坐屈膝成直角,除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并拢,横着放在足内侧踝骨最高的地方,小腿中线与手指的交叉点就是三阴交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10秒后再进行。或顺时针按揉此穴也可。注意,孕妇要避免按揉三阴交穴。

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每天坚持按揉刺激该穴,能改善神经衰弱、有助睡眠,且可增强人体的防病能力。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按摩手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擦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神经衰弱者可将按摩时间延长为20分钟。

关元穴

关元顾名思义是把元气关住,使其不外泄。关元是足三阴、任脉交汇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补元气、温肾、祛寒等作用。

穴位位置:肚脐下方约四指的距离。

按摩手法:搓热手掌,以关元穴为中心摩擦小腹100 200圈,直至小腹发热为止。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全身补益要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穴位位置: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100 200次,直至有酸胀感为止(如能配合艾灸,效果更好)。艾灸时将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使局部皮肤发红,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每周1 2次,每次15 20分钟。

风池穴

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凡因受风邪所致的疾病,皆为本穴主治范畴。经常按揉本穴能够起到祛风抗邪、壮阳益气的作用。

穴位位置:头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按摩手法:按揉风池穴前要先搓热手掌,然后用大拇指指腹边按边揉,约3 4分钟,直至感到酸胀痛为止。

作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住院医师 黄 颖

文章选自《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1年5月刊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