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小暑哪天进伏
2023-11-08 20:54:42 责编:小OO
文档

  夏天到来大家一定能想到三伏天,三伏天是夏天最热的一段时间,很多人想提前知道什么时候入伏,那么小暑哪天进伏呢?小暑进伏还是大暑进伏呢?大家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

  

  小暑哪天进伏

  进伏不在小暑节气。

  小暑进伏还是大暑进伏

  暑伏既不是小暑也不是大暑。

  暑伏天的初伏开始于小暑节气之后,在小暑之后5天左右暑伏开始。小暑并不等同于暑伏,两者是不同的。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时令的变化;而暑伏实际上是在说三伏天,因为此时暑热难耐,所以,又称之为暑伏。

  暑伏指的是“三伏天“,是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后10天结束的这段时间,而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农历六月的第一个节气,时间大约在新历的7月7日前后。暑伏天的计算是根据“夏至三庚入伏”口诀来推算的,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开始,一般在小暑节气的后5天左右,到了小暑节气也就意味了暑伏天即将来临。

  夏令暑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入伏注意事项

  一、夜卧早起。夏季合理睡眠时间应该是:就寝时间为22:00—23:00,起床时间为5:30—6:30。若夜晚不能早睡,午睡时间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时间过短达不到午休目的,时间过长不但会让人头脑发昏,肢体无力,还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

  二、养阳驱邪。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所伤,如大汗则亡阳。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不宜进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三、调息静心。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四、食酸补盐。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亦多,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对于“三伏天”,尤其要喝三豆汤,祛火、解乏、消痱子。可以多吃一些瓜果,但应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体质,以免造成损伤。

  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猕猴桃、柚子等凉性水果;内火大、痰湿盛者,少吃龙眼、荔枝等;过敏体质,慎吃芒果、菠萝等;尿路结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泻的人,少吃香蕉;苹果、桃、葡萄、哈密瓜、桑葚、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糖尿病人慎食。

  五、健脾祛湿。到了夏季“三伏天”,总让人有种昏昏欲睡、食欲不振的感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长夏”。早、晚进餐时可以喝些粥,如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等。也可以在快熬好的有健脾祛湿作用的粥中(如薏米粥)加一点荷叶,这样就增加了清热祛暑、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另外,三豆汤也有健脾祛湿的效果。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