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离婚诉讼中如何判定家暴骨折?需要提供哪些证据?
2023-10-28 07:52:15 责编:小采
文档

诉讼需要的证据及家庭暴力对离婚案件的影响。家庭暴力证据是离婚案件中重要的证明之一,受害者有义务举证对方实施了家庭暴力。离婚可以通过自愿离婚或提起诉讼方式进行,人民法院应进行调解,若调解无效,可准予离婚。调解无效的情况包括重婚、家庭暴力、虐待、赌博等恶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等。离婚案件中的证据包括结婚证、身份证、孩子的户口或出生证原件和复印件,以及相关财产证据。

法律分析

诉讼需要的证据

这里所讲的证据主要是指,家庭暴力证据、结婚证、身份证、孩子的户口或出生证原件和复印件,相关财产方面的证据,包括房产证等的原件和复印件。

在离婚案件中,“实施家庭暴力的”,作为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标准之一,调解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准予离婚。司法实践中,不少当事人以对方实施家庭暴力导致双方夫妻感情破裂为由,提出离婚的诉讼请求。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有义务举证对方实施了家庭暴力。

司法实践中,以下几种情形将被或不被认定为家庭暴力:

1、身体侵害达到持续性和经常性构成家庭暴力。

2、一次性身体侵害但达到一定的伤害后果构成家庭暴力。

3、争吵过程中的、偶发性侵害不构成家庭暴力。

4、互殴不构成家庭暴力。

5、精神损害无证据证实不构成家庭暴力。

第三十一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第三十二条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结语

在离婚案件中,证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家庭暴力证据、结婚证、身份证、孩子的户口或出生证原件和复印件,以及相关财产证据都是诉讼所需。对于实施家庭暴力的情况,若调解无效,法院应准予离婚。作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对方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要注意区分家庭暴力的不同情形,以便得出准确的判断。根据法律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可申请离婚证,而一方要求离婚可通过调解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先进行调解,若调解无效且感情确已破裂,则应准予离婚。在特定情况下,如重婚、家庭暴力、恶习不改、分居满二年等,调解无效的情况下也应准予离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十条 人民调解组织应当依法调解家庭纠纷,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指导、家庭暴力预防知识教育等服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