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信用卡欠款被判刑的情况
2023-11-13 00:06:54 责编:小采
文档

信用卡起诉不一定判刑,除非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一般属于民事纠纷,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只有恶意透支涉嫌信用卡诈骗罪,才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被认定为恶意透支可能涉嫌信用卡诈骗罪,根据刑法规定,可能面临刑事处罚。遇到信用卡负债问题应及时还款或寻求法律帮助。

法律分析

1、信用卡起诉不一定会判刑。因为信用卡逾期未还款被起诉的,如果能够及时还款或者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是不会判刑的。只有到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情况下,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这种金融纠纷属于民事纠纷,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即可。民事责任不履行,或者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况下,恶意透支信用卡的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债务人才可能面临牢狱之灾。银行的目的并不是要债务人都去坐牢,而是希望大家都能按时还款。

2、如果被认定为恶意透支,可能会涉嫌信用卡诈骗罪,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

(四)恶意透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遇到信用卡负债还不起、逾期、利息超高、被催收等问题怎么办

结语

信用卡逾期未还款被起诉并不一定会判刑,只有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才需承担刑事责任。一般为民事纠纷,需履行民事责任。银行希望债务人按时还款,而非坐牢。若被认定为恶意透支,可能涉嫌信用卡诈骗罪,需承担法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数额不同,刑罚与罚金不同。面对信用卡负债问题,可寻求专业帮助解决,如咨询律师或与银行协商还款方案。及时妥善处理问题,有助于维护个人信用和避免法律风险。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九条 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时尚未归还的实际透支的本金数额,不包括利息、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归还或者支付的数额,应当认定为归还实际透支的本金。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提起公诉时,应当根据发卡银行提供的交易明细、分类账单(透支账单、还款账单)等证据材料,结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所提辩解、辩护意见及相关证据材料,审查认定恶意透支的数额;恶意透支的数额难以确定的,应当依据司法会计、审计报告,结合其他证据材料审查认定。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应当在对上述证据材料查证属实的基础上,对恶意透支的数额作出认定。

发卡银行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应当有银行工作人员签名和银行公章。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七条 催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认定为本解释第六条规定的“有效催收”:

(一)在透支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后进行;

(二)催收应当采用能够确认持卡人收悉的方式,但持卡人故意逃避催收的除外;

(三)两次催收至少间隔三十日;

(四)符合催收的有关规定或者约定。

对于是否属于有效催收,应当根据发卡银行提供的电话录音、信息送达记录、信函送达回执、电子邮件送达记录、持卡人或者其家属签字以及其他催收原始证据材料作出判断。

发卡银行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应当有银行工作人员签名和银行公章。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