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侵权损害的赔偿原则
2023-09-26 05:55:52 责编:小OO
文档

一、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以下三项:

1、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最终构成要件;

2、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3、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受害人能够证明损害是加害人的行为或者物件所致,加害人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不论其是否存在主观上的过错。”

二、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的进一步理解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185条是关于故意侵害知识产权的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规定。这是首次在侵权责任一般性规定中规定惩罚性赔偿责任。

(一)扩大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范围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185条是关于故意侵害知识产权的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规定。这是首次在侵权责任一般性规定中规定惩罚性赔偿责任。就民法典及特别法的规定而言,目前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侵害生命权或严重侵害健康权的行为;二是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三是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的行为。惩罚性赔偿责任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惩罚侵权人的作用,也有鼓励受害人牟取超出损害利益的副作用,在侵害知识产权领域就存在一定可能性。因此,扩张惩罚性赔偿责任适用范围时,也要避免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滥用。在法律适用中,要严格把握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防范知识产权领域“职业打假人”的出现。

(二)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范围

1、侵害具有人身意义特定物的精神损害赔偿

侵害财产权的侵权行为一般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但侵害“具有人格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为例外。《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确立的这一规则现写入民法典第1183条第2款,并作出了如下修改:第一,增加了责任构成须主观上故意或重大过失。不同主观状态下侵害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的损害无本质区别,或不应作此限制。第二,对侵权行为所侵害对象的界定修改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具有身份象征意义的特定物被纳入文义范围。第三,“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改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这主要改变的是主观要件限缩了一般过失所致的此类损害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2、违约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以往违约行为造成受害人人格利益损害时,应依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规定另行提起侵权责任之诉。民法典第996条规定违约责任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为当事人权益保护简化程序,打开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之间的界限。

(三)调整侵权损害赔偿的方法

1、调整侵害人身权益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

民法典第118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较原《侵权责任法》第20条规定的区别在于;第一,将计算方法的三个层次改为两个层次,减少了计算的复杂程度;第二,按照受到的损失或者按照获得的利益计算损害赔偿的先后顺序递进方式,改变为选择方式,将选择权交给被侵权人自己行使。

2、规定财产损失可以选择其他合理方式计算损失数额

民法典第1184条对“财产损失按照损害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的修改在于,对其他方式的限定增加了“合理”的要求。只要选择的计算方式是“合理”的,就是可选择的。合理,要求采取的其他计算方法要符合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如沈阳故宫博物院下马碑被毁案中,法院适用可预期规则确定赔偿责任,是为合理。

3、将公平分担损失规则仅适用于法律规定的情形

《侵权责任法》规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担损失,引起了对公平分担损失规则性质的争论。民法典第1186条将适用情形修改为“依照法律的规定”,既不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也不是“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特别强调了公平分担损失规则不是侵权损害赔偿的一般规则,而是须依照法律特别规定方可适用的规则。此外,本条规定的分担损失规则并没有请求权,须在法律具体规定的条文中才包含请求权。

4、扩大侵权损害赔偿范围

民法典对侵权损害赔偿范围的修改仅一处,即在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中增加规定“营养费”。营养费是救济人身损害所必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第24条已分别确认了营养费的可赔付性和一般计算方法。原《侵权责任法》第19条未列明营养费的赔偿,但“等”中应包含此项。民法典第1179条使营养费这一赔偿项目法定化,有利于司法适用的统一,避免适用法律上的争论。

三、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加害行为

这里所谓的行为是指侵犯他人权利或者合法利益的加害行为本身。若无行为人的行为,就不会产生侵权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权利的相对人均负有不得侵犯权利的一般义务。侵犯权利的行为因为违反了法定义务,故具有违法性。加害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作为侵权行为的作为,是指不该作而作;作为侵权行为的不作为,是指该作而不作。

(二)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是指他人财产或者人身权益所遭受的不利影响,包括财产损害、非财产损害,非财产损害又包括人身损害、精神损害。在一般意义上采最广义的损害概念,不仅包括现实的已存在的不利后果,也包括构成现实威胁的不利后果。

(三)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各种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包括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和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

(四)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过错

过错是指行为人应受责难的主观状态。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他人权益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状态。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侵害他人权益的结果,但却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主观状态。 该内容由 刘亚萍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