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哪些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2023-09-26 20:19:09 责编:小OO
文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以下行为适用于该法:非法获取个人信息;虚构诈骗事实骗取财物;提供帮助等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我国专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制定的法规,旨在保护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根据该法规的规定,以下行为适用于该法:一、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如窃取他人的用户名、密码等账号信息,或者非法获取他人的身份证、电话号码、联系地址等个人隐私信息。二、虚构诈骗事实骗取财物。如冒充公安机关、银行工作人员、亲友等虚构案情、虚假交往等方式,骗取被害人信任并骗取财物。三、提供帮助等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如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技术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帮助,或者为网络诈骗提供线下金融转账等服务。除上述行为外,还包括制作、贩卖或者非法提供电信网络诈骗工具软件、设备等。同时该法规也明确了相关责任和处罚措施。

如果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应该如何自我防范与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意识。具体措施包括:不轻信陌生人的索要个人信息和财务信息;不将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物品留给陌生人保管;不随意下载不明来源软件;不与陌生人互传图片、视频等敏感资料;不随意拨打陌生号码等等。同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有关部门调查取证。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多样化、层出不穷,给公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不良后果。合理利用法律武器,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等。网络维权的方法有公民如遇到网络诽谤,可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后向辖区公安机关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