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罪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2023-10-04 13:13:00 责编:小OO
文档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标准包括:对个人信息的内容界定、非法获取行为的判断和情节严重后果的认定。根据《刑法》第253条,该罪行指以窃取或其他非法手段获取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职责履行或服务过程中获得的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并具有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分析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标准如下:

1、公民个人信息的内容界定。法院认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判断要把握两个标准:自然人性质和隐私性。

2、非法获取的行为判断。法院认为,非法获取可以理解为,没有法律依据或者授权的获取方式。

3、情节严重的后果认定。法律关于情节严重的表述标准模糊,法官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根据《刑法》第253条的规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现已变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

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拓展延伸

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罪的定罪标准及司法实践

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罪的定罪标准及司法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判断是否构成非法获取罪需要考虑被告人是否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如偷窃、欺骗、侵入计算机系统等。其次,需要确定被告人是否明知所获取的个人信息属于他人,并且未经授权或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获取。此外,还需要考虑被告人是否有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故意或过失行为,并且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进行定罪量刑。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国家对于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罪的定罪标准和司法实践可能存在差异,具体情况应以当地法律为准。

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标准主要包括对信息内容的界定、非法获取行为的判断,以及情节严重后果的认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其他非法手段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并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将综合考虑被告人的行为方式、是否明知非法获取、故意或过失行为以及对他人权益的损害程度等因素进行定罪量刑。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国家对此罪行的定罪标准和司法实践可能存在差异,具体情况以当地法律为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零八条之一 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泄露国家秘密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公开披露、报道第一款规定的案件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六条 禁止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

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禁止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予以处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