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易中医养生晨光家园
2024-03-11 22:44:05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都是养的什么?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养生法则

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深度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其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延长生命

《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首起问题就是关系功能衰退和寿命的问题:“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神农本草经》则不断提出“不老”的概念。聂文涛在《求索神农智慧》一书中指出: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经验积累,而是大量先哲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进行的探索。

《道德经》上曾经讲到,那些善于养生的人们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伤害。他们知道如何通过正确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从而获得健康,也会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长久。当人们能够远离病痛,自然就能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学成果。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南怀瑾谈养生:“易”、“道”与中医

文化名人南怀瑾的 养生 观与传统中医哲学息息相关。

2012年9月,95岁的国学大师南怀瑾逝世。推广与传承儒释道文化的过程中,南怀瑾总结出了一套以易家和道家为基础的 养生 理论,其中宇宙万物天地人观以及自然运行规律和天人 养生 观与中医的理论体系不谋而合。在南怀瑾的认知中,生命也有风水眼。

饮食里的“道德经”:情绪决定饮食质量

南怀瑾是著名的国学和禅学的大师,除了出书、任教外,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能在繁忙的工作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并高寿95,是因他极注重 养生 ,在饮食上,大师力求“微薄清淡”。

首先是“微薄”:南怀瑾的饭量很小,讲究“过午不食”,中午经常只吃少许花生米。晚餐则是一碗稀饭,稀饭最常吃的是小米红薯稀饭。秋天到时,便爱喝薏米小米稀饭。

有人曾问道:“饮食方面应该是饿了再吃,还是定时定量吃?”南怀瑾回答:“普通人觉得饿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饿,胃里头的东西还多得很。因为普通人习惯把胃塞得太满了,胃部稍稍空了一点,它就觉得饿了。饮食之道就是牢记四个字‘少吃多餐’。饿了就吃一点,量要少”。

其次是“清淡”。南怀瑾在饮食上受佛教的影响,以素为主。晚餐的稀饭,有时也会配些小菜和少量主食。南怀瑾是浙江人,却很喜欢北方的面食,素馅的饺子、馒头、花卷、烙饼等面食,他都会经常吃一点。当然,南怀瑾也不是完全吃斋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戒律有开、遮、持、犯。我本人持戒也不严谨,经常要和客户吃饭,并没有断荤腥,也偶尔饮酒。所谓的吃斋、吃素,真正的意义却是斋心、素心的意思,就是随顺果腹,好比你虽然不吃荤腥,但挑三拣四,如喜欢豆腐,讨厌玉米,就算不上吃素”。

南怀瑾吃饭还讲求要吃得开心,他好客是出了名的,甚至是上门来修电器的,送水的,只要到了饭点,他都会将其留下吃饭。在宴客席间,他不时招呼大家夹菜添饭,而他只拣几样浅尝而已,用点红薯小米稀饭。

睡眠与宇宙法则:好时辰里的好风水

谈到睡眠,南怀瑾有其独特见解。他认为:“根据中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夜晚则要在正子时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南怀瑾解释:“就这个时间的学问又大了,同宇宙法则、地球法则、易经阴阳的道理有关系,而且你会感觉到,心脏下面硬有一股力量降下来,与丹田的力量融合,所谓‘水火既济’,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够了,精神百倍。所以失眠或真要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时的时刻,哪怕20分钟也一定要睡,睡不着也要训练自己睡着。过了正子时大约12点半以后,你不会想睡了。更严重的,到了天快亮五六点钟时,你又困得想睡,这时如果一睡,一天都会昏头。所以从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时,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放下来,睡它半小时,那一天精神就够了。”

另外,道家的浑然忘我、天地无我对南怀瑾影响极大。有学生问南怀瑾 养生 之道,他说,我不 养生 。忘掉身体,忘掉自己,甚至忘记了寿命长短,忘记时间、空间。“积极的心态是 健康 的*, 养生 以少恼怒为本。”

品德决定 健康 :用情绪管理五脏六腑

南怀瑾在阐释诸子百家文化的过程中证悟,儒释道文化中的典故与圣理不止是可以用在完善他人人格上,还和中医理论、道家 养生 息息相关,和 健康 防病有关。藉由儒释道血统,南怀瑾创立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新颖,科学的 养生 理念。

南怀瑾在受持斋戒,讲授因果,证悟空性过程中,总结出了:“道生太极,太极生五行,五行生脏腑,五脏生五德。”的 养生 理念;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体悟出道是产生宇宙万物天地人的本体,以及道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与运动规律。

南怀瑾一再强调,众生与万物皆有因果来头,道是产生五德,八卦,以及阴阳三才四象五行的本体。按他的理念,只要坚持践行六度,以八德为做人的基本原则,这样,我们的五脏六腑就会越来越柔和,清净, 健康 。

“五脏对应五德,五德养五脏。金德为忠,木德为仁,水德为诚,火德为节,土德为勇。中医的每一个器官,每一种疾病都不是器官的疾病,而是相辅相成。比如暴躁伤肝,则是因为肝属木,不守木德仁所致。”南怀瑾解释,由于人体的五脏六腑是由金木水火土化合而成,每一种元素控制一个脏器。只要我们顺应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顺应四季变化与阴阳平衡,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会持续 健康 ,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杨梅/文

南怀瑾谈养生:“易”、“道”与中医

文化名人南怀瑾的 养生 观与传统中医哲学息息相关。

2012年9月,95岁的国学大师南怀瑾逝世。推广与传承儒释道文化的过程中,南怀瑾总结出了一套以易家和道家为基础的 养生 理论,其中宇宙万物天地人观以及自然运行规律和天人 养生 观与中医的理论体系不谋而合。在南怀瑾的认知中,生命也有风水眼。

饮食里的“道德经”:情绪决定饮食质量

南怀瑾是著名的国学和禅学的大师,除了出书、任教外,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能在繁忙的工作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并高寿95,是因他极注重 养生 ,在饮食上,大师力求“微薄清淡”。

首先是“微薄”:南怀瑾的饭量很小,讲究“过午不食”,中午经常只吃少许花生米。晚餐则是一碗稀饭,稀饭最常吃的是小米红薯稀饭。秋天到时,便爱喝薏米小米稀饭。

有人曾问道:“饮食方面应该是饿了再吃,还是定时定量吃?”南怀瑾回答:“普通人觉得饿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饿,胃里头的东西还多得很。因为普通人习惯把胃塞得太满了,胃部稍稍空了一点,它就觉得饿了。饮食之道就是牢记四个字‘少吃多餐’。饿了就吃一点,量要少”。

其次是“清淡”。南怀瑾在饮食上受佛教的影响,以素为主。晚餐的稀饭,有时也会配些小菜和少量主食。南怀瑾是浙江人,却很喜欢北方的面食,素馅的饺子、馒头、花卷、烙饼等面食,他都会经常吃一点。当然,南怀瑾也不是完全吃斋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戒律有开、遮、持、犯。我本人持戒也不严谨,经常要和客户吃饭,并没有断荤腥,也偶尔饮酒。所谓的吃斋、吃素,真正的意义却是斋心、素心的意思,就是随顺果腹,好比你虽然不吃荤腥,但挑三拣四,如喜欢豆腐,讨厌玉米,就算不上吃素”。

南怀瑾吃饭还讲求要吃得开心,他好客是出了名的,甚至是上门来修电器的,送水的,只要到了饭点,他都会将其留下吃饭。在宴客席间,他不时招呼大家夹菜添饭,而他只拣几样浅尝而已,用点红薯小米稀饭。

睡眠与宇宙法则:好时辰里的好风水

谈到睡眠,南怀瑾有其独特见解。他认为:“根据中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夜晚则要在正子时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南怀瑾解释:“就这个时间的学问又大了,同宇宙法则、地球法则、易经阴阳的道理有关系,而且你会感觉到,心脏下面硬有一股力量降下来,与丹田的力量融合,所谓‘水火既济’,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够了,精神百倍。所以失眠或真要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时的时刻,哪怕20分钟也一定要睡,睡不着也要训练自己睡着。过了正子时大约12点半以后,你不会想睡了。更严重的,到了天快亮五六点钟时,你又困得想睡,这时如果一睡,一天都会昏头。所以从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时,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放下来,睡它半小时,那一天精神就够了。”

另外,道家的浑然忘我、天地无我对南怀瑾影响极大。有学生问南怀瑾 养生 之道,他说,我不 养生 。忘掉身体,忘掉自己,甚至忘记了寿命长短,忘记时间、空间。“积极的心态是 健康 的*, 养生 以少恼怒为本。”

品德决定 健康 :用情绪管理五脏六腑

南怀瑾在阐释诸子百家文化的过程中证悟,儒释道文化中的典故与圣理不止是可以用在完善他人人格上,还和中医理论、道家 养生 息息相关,和 健康 防病有关。藉由儒释道血统,南怀瑾创立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新颖,科学的 养生 理念。

南怀瑾在受持斋戒,讲授因果,证悟空性过程中,总结出了:“道生太极,太极生五行,五行生脏腑,五脏生五德。”的 养生 理念;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体悟出道是产生宇宙万物天地人的本体,以及道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与运动规律。

南怀瑾一再强调,众生与万物皆有因果来头,道是产生五德,八卦,以及阴阳三才四象五行的本体。按他的理念,只要坚持践行六度,以八德为做人的基本原则,这样,我们的五脏六腑就会越来越柔和,清净, 健康 。

“五脏对应五德,五德养五脏。金德为忠,木德为仁,水德为诚,火德为节,土德为勇。中医的每一个器官,每一种疾病都不是器官的疾病,而是相辅相成。比如暴躁伤肝,则是因为肝属木,不守木德仁所致。”南怀瑾解释,由于人体的五脏六腑是由金木水火土化合而成,每一种元素控制一个脏器。只要我们顺应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顺应四季变化与阴阳平衡,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会持续 健康 ,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杨梅/文

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对于上了年岁的老人们,为之日常掌握一定的养生保健,使其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带来很大益处,那么人们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

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1.坐着捏膝盖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而“腿老”是膝盖先老。膝盖是人体全身最为复杂的一个结构,也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部位。加之膝盖处多为韧带组织和骨骼,肌肉较少,即“筋多肉少”,所以此处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我们平时触摸膝盖也总是感觉凉凉的。因此,养护膝关节的一个重点就是给以它热度和按摩。建议中老年人平时坐在椅子和沙发上时,要养成双手捂住膝盖,同时加以适当按摩的习惯。

具体做法是:

两手掌心分别捂在左右膝盖髌骨上,利用手心的温热对膝盖进行加温。自然散开的五指则发挥按摩作用,相当于施以针灸一般。按摩时先用五指在髌骨周围放射状向外点按,大概*个来回即可。然后五指合力轻轻抓揉膝盖,最后再搓一搓膝盖。温煦作用加上揉捏按摩,配合起来,可以起到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濡养关节,减轻关节痛等多种症状。

  2.走路握拳头

从古到今,握力都是健康的晴雨表,握力越大则说明越健康长寿。现代研究也表明,手指越灵活,头脑越不容易“生锈”。伦敦大学整合近50年来对握力的研究报告显示,握力是有效的长寿特征,而握拳正是最易操作的提高握力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

翘起手腕,五指向前,掌心向下,然后从前向后旋转手腕,并顺势握拳。握拳有两个动作要点:一是旋转手腕,二是中指点按劳宫穴。这是因为手腕处有手太阴肺经等多条经脉的原穴,通过旋转手腕,能够刺激各个原穴,起到强化相关脏腑功能的作用。其次,握拳时中指正好落在掌心的劳宫穴上。中医认为,劳宫穴属于心包经的一个穴位,点按劳宫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降肝火的作用。平时我们可以边走路边练习握拳,注意先运腕,然后握拳点按劳宫穴3~4秒钟,重复动作。

  3.卧时练提肛

提肛是传统的养生手段。中医认为,*附近有三条经脉:任脉、督脉和冲脉。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冲脉为血海,它们分别主管人体的阴精、阳气和性功能。提肛运动可以促进阴阳之气的循环。其中,会阴穴是非常重要的长寿要穴,经常练习提肛这个动作,可以对会阴穴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对生殖功能的养护作用效果很好。

具体做法是:

提肛时微微向内收缩*,类似于忍大便一样的感觉,坚持3到4秒后放松,然后再提肛,反复做几分钟就可以了。长期坚持有助减少痔疮的发生,改善女性尿失禁的症状。

  4.站立提脚跟

脚被誉为“精气之根”,人体生殖系统在足部的对应反射区正是脚跟,因此提脚跟的运动有益生殖保健。

具体做法是:

练习时要充分提脚跟,然后缓慢下落至一半的距离时改为快速落下脚跟,即颠足震动脚跟。这样可以加强足部的感觉,锻炼人的平衡能力,中老年人常练习可以防止摔倒。颠足产生的震动还对足跟脂肪垫起到良性的按摩作用,可以缓解足跟痛。

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对于上了年岁的老人们,为之日常掌握一定的养生保健,使其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带来很大益处,那么人们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

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1.坐着捏膝盖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而“腿老”是膝盖先老。膝盖是人体全身最为复杂的一个结构,也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部位。加之膝盖处多为韧带组织和骨骼,肌肉较少,即“筋多肉少”,所以此处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我们平时触摸膝盖也总是感觉凉凉的。因此,养护膝关节的一个重点就是给以它热度和按摩。建议中老年人平时坐在椅子和沙发上时,要养成双手捂住膝盖,同时加以适当按摩的习惯。

具体做法是:

两手掌心分别捂在左右膝盖髌骨上,利用手心的温热对膝盖进行加温。自然散开的五指则发挥按摩作用,相当于施以针灸一般。按摩时先用五指在髌骨周围放射状向外点按,大概*个来回即可。然后五指合力轻轻抓揉膝盖,最后再搓一搓膝盖。温煦作用加上揉捏按摩,配合起来,可以起到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濡养关节,减轻关节痛等多种症状。

  2.走路握拳头

从古到今,握力都是健康的晴雨表,握力越大则说明越健康长寿。现代研究也表明,手指越灵活,头脑越不容易“生锈”。伦敦大学整合近50年来对握力的研究报告显示,握力是有效的长寿特征,而握拳正是最易操作的提高握力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

翘起手腕,五指向前,掌心向下,然后从前向后旋转手腕,并顺势握拳。握拳有两个动作要点:一是旋转手腕,二是中指点按劳宫穴。这是因为手腕处有手太阴肺经等多条经脉的原穴,通过旋转手腕,能够刺激各个原穴,起到强化相关脏腑功能的作用。其次,握拳时中指正好落在掌心的劳宫穴上。中医认为,劳宫穴属于心包经的一个穴位,点按劳宫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降肝火的作用。平时我们可以边走路边练习握拳,注意先运腕,然后握拳点按劳宫穴3~4秒钟,重复动作。

  3.卧时练提肛

提肛是传统的养生手段。中医认为,*附近有三条经脉:任脉、督脉和冲脉。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冲脉为血海,它们分别主管人体的阴精、阳气和性功能。提肛运动可以促进阴阳之气的循环。其中,会阴穴是非常重要的长寿要穴,经常练习提肛这个动作,可以对会阴穴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对生殖功能的养护作用效果很好。

具体做法是:

提肛时微微向内收缩*,类似于忍大便一样的感觉,坚持3到4秒后放松,然后再提肛,反复做几分钟就可以了。长期坚持有助减少痔疮的发生,改善女性尿失禁的症状。

  4.站立提脚跟

脚被誉为“精气之根”,人体生殖系统在足部的对应反射区正是脚跟,因此提脚跟的运动有益生殖保健。

具体做法是:

练习时要充分提脚跟,然后缓慢下落至一半的距离时改为快速落下脚跟,即颠足震动脚跟。这样可以加强足部的感觉,锻炼人的平衡能力,中老年人常练习可以防止摔倒。颠足产生的震动还对足跟脂肪垫起到良性的按摩作用,可以缓解足跟痛。

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对于上了年岁的老人们,为之日常掌握一定的养生保健,使其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带来很大益处,那么人们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

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1.坐着捏膝盖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而“腿老”是膝盖先老。膝盖是人体全身最为复杂的一个结构,也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部位。加之膝盖处多为韧带组织和骨骼,肌肉较少,即“筋多肉少”,所以此处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我们平时触摸膝盖也总是感觉凉凉的。因此,养护膝关节的一个重点就是给以它热度和按摩。建议中老年人平时坐在椅子和沙发上时,要养成双手捂住膝盖,同时加以适当按摩的习惯。

具体做法是:

两手掌心分别捂在左右膝盖髌骨上,利用手心的温热对膝盖进行加温。自然散开的五指则发挥按摩作用,相当于施以针灸一般。按摩时先用五指在髌骨周围放射状向外点按,大概*个来回即可。然后五指合力轻轻抓揉膝盖,最后再搓一搓膝盖。温煦作用加上揉捏按摩,配合起来,可以起到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濡养关节,减轻关节痛等多种症状。

  2.走路握拳头

从古到今,握力都是健康的晴雨表,握力越大则说明越健康长寿。现代研究也表明,手指越灵活,头脑越不容易“生锈”。伦敦大学整合近50年来对握力的研究报告显示,握力是有效的长寿特征,而握拳正是最易操作的提高握力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

翘起手腕,五指向前,掌心向下,然后从前向后旋转手腕,并顺势握拳。握拳有两个动作要点:一是旋转手腕,二是中指点按劳宫穴。这是因为手腕处有手太阴肺经等多条经脉的原穴,通过旋转手腕,能够刺激各个原穴,起到强化相关脏腑功能的作用。其次,握拳时中指正好落在掌心的劳宫穴上。中医认为,劳宫穴属于心包经的一个穴位,点按劳宫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降肝火的作用。平时我们可以边走路边练习握拳,注意先运腕,然后握拳点按劳宫穴3~4秒钟,重复动作。

  3.卧时练提肛

提肛是传统的养生手段。中医认为,*附近有三条经脉:任脉、督脉和冲脉。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冲脉为血海,它们分别主管人体的阴精、阳气和性功能。提肛运动可以促进阴阳之气的循环。其中,会阴穴是非常重要的长寿要穴,经常练习提肛这个动作,可以对会阴穴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对生殖功能的养护作用效果很好。

具体做法是:

提肛时微微向内收缩*,类似于忍大便一样的感觉,坚持3到4秒后放松,然后再提肛,反复做几分钟就可以了。长期坚持有助减少痔疮的发生,改善女性尿失禁的症状。

  4.站立提脚跟

脚被誉为“精气之根”,人体生殖系统在足部的对应反射区正是脚跟,因此提脚跟的运动有益生殖保健。

具体做法是:

练习时要充分提脚跟,然后缓慢下落至一半的距离时改为快速落下脚跟,即颠足震动脚跟。这样可以加强足部的感觉,锻炼人的平衡能力,中老年人常练习可以防止摔倒。颠足产生的震动还对足跟脂肪垫起到良性的按摩作用,可以缓解足跟痛。

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对于上了年岁的老人们,为之日常掌握一定的养生保健,使其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带来很大益处,那么人们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

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1.坐着捏膝盖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而“腿老”是膝盖先老。膝盖是人体全身最为复杂的一个结构,也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部位。加之膝盖处多为韧带组织和骨骼,肌肉较少,即“筋多肉少”,所以此处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我们平时触摸膝盖也总是感觉凉凉的。因此,养护膝关节的一个重点就是给以它热度和按摩。建议中老年人平时坐在椅子和沙发上时,要养成双手捂住膝盖,同时加以适当按摩的习惯。

具体做法是:

两手掌心分别捂在左右膝盖髌骨上,利用手心的温热对膝盖进行加温。自然散开的五指则发挥按摩作用,相当于施以针灸一般。按摩时先用五指在髌骨周围放射状向外点按,大概*个来回即可。然后五指合力轻轻抓揉膝盖,最后再搓一搓膝盖。温煦作用加上揉捏按摩,配合起来,可以起到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濡养关节,减轻关节痛等多种症状。

  2.走路握拳头

从古到今,握力都是健康的晴雨表,握力越大则说明越健康长寿。现代研究也表明,手指越灵活,头脑越不容易“生锈”。伦敦大学整合近50年来对握力的研究报告显示,握力是有效的长寿特征,而握拳正是最易操作的提高握力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

翘起手腕,五指向前,掌心向下,然后从前向后旋转手腕,并顺势握拳。握拳有两个动作要点:一是旋转手腕,二是中指点按劳宫穴。这是因为手腕处有手太阴肺经等多条经脉的原穴,通过旋转手腕,能够刺激各个原穴,起到强化相关脏腑功能的作用。其次,握拳时中指正好落在掌心的劳宫穴上。中医认为,劳宫穴属于心包经的一个穴位,点按劳宫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降肝火的作用。平时我们可以边走路边练习握拳,注意先运腕,然后握拳点按劳宫穴3~4秒钟,重复动作。

  3.卧时练提肛

提肛是传统的养生手段。中医认为,*附近有三条经脉:任脉、督脉和冲脉。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冲脉为血海,它们分别主管人体的阴精、阳气和性功能。提肛运动可以促进阴阳之气的循环。其中,会阴穴是非常重要的长寿要穴,经常练习提肛这个动作,可以对会阴穴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对生殖功能的养护作用效果很好。

具体做法是:

提肛时微微向内收缩*,类似于忍大便一样的感觉,坚持3到4秒后放松,然后再提肛,反复做几分钟就可以了。长期坚持有助减少痔疮的发生,改善女性尿失禁的症状。

  4.站立提脚跟

脚被誉为“精气之根”,人体生殖系统在足部的对应反射区正是脚跟,因此提脚跟的运动有益生殖保健。

具体做法是:

练习时要充分提脚跟,然后缓慢下落至一半的距离时改为快速落下脚跟,即颠足震动脚跟。这样可以加强足部的感觉,锻炼人的平衡能力,中老年人常练习可以防止摔倒。颠足产生的震动还对足跟脂肪垫起到良性的按摩作用,可以缓解足跟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