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百草五行养生
2024-03-27 10:08:30 责编:小OO
文档

简介:《养生百草》是2009年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瑞贤,紫轩。本书介绍了这对我们当代人在日常生活保健中运用百草养生有着科学的指导意义。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人体五行与中医五味(四季养生)

人体五行

1金:肺-大肠 2木:肝-胆 3水:肾-膀胱 4火:心-小肠 5土:脾-胃

中医五味

1肺:欲辛、辛先入肺、肺病禁苦、喜白色食物。

2肝:欲酸、酸先入肝、肝病禁辛、喜青色食物。

3肾:欲咸、咸先入肾、肾病禁甘、喜黑色食物。

4心:欲苦、苦先入心、心病禁咸、喜赤色食物。

5脾:欲甘、甘先如脾、脾病禁酸、喜*食物。

十二地支月气与人体保健(阴历算)

正月:肾气受病,肺气微弱。宜减少咸酸,增加辛辣,帮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二月:肾气微弱,肝气旺胜。宜戒酸而增加辛味,以帮助补肝。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将临,木气正旺。宜减少甘味而增加辛味。补精益气。

四月:肝气已病,心火将壮。宜增加酸味减少苦味,以补肾助肝,养胃。

五月:肝气休,心火旺。宜减少酸味而增加苦味,益肝补肾,以固精气。

六月:肝气微弱而脾气旺。宜节制饮食,男人最好疏远女色。

七月:肝心二脏少气,肺金初旺。宜性情安静,增加咸味而减少辛味。

八月:心脏气微,肺金正旺。宜减少苦味而增加辛味,养心、肝、脾胃。

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旺。宜减少辛物增加苦味食物,养气帮助筋。

十一月:肾气正旺,心肺衰微。宜增加苦味而杜绝咸食物,静养以迎初阳

十二月:土气旺盛,水气不通。宜减少甜食增加苦食物,调养肾脏

详解:

正月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勿食生葱,损人津血。勿食生蓼,必为症痼,面起游风。勿食蛰藏之物,减折人寿。

正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天地的生气都逐渐开始复苏,因此称之为“发阳”。孙真人在其《摄生论》说,正月肾气受病,因此肺气会显得很微弱,这个时候应该少吃一些咸、酸的食物,多吃些辛辣的食物,这样才可以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同时,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故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孙真人在其《千金方》中也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在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因此,强调正月饮食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茼蒿、荠菜、豌豆苗、春笋、山药、藕、萝卜、荸荠、甘蔗、芋头等。

《千金月令》中说“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三曰紫苏粥,以补脾胃。”同时还强调,尽量少吃生冷粘杂的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在正月既不要冒风寒,受冷冻,也不要太温暖,应晚睡早起,以疏缓自己的形体和精神。

饮食方面,注意尽量少吃或不吃生葱、蓼子,否则会令人面上起游风。也不要吃冬眠潜伏不动的动物,如蛙类、蛇类等,否则会减人寿命。《千金方》还说:在正月内,吃虎、豹、狐、狸的肉,会使人伤神,损折寿命,魂魄不安。同时,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说这个月不宜吃老鼠接触过的食物,否则会使人生瘘管。

正月调养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尤其临近初春,天气逐渐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也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也开始频繁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等疾病,也逐渐开始出现和流行。为避免疾病的发生,在调养措施中,还应该注意多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在二月,人体的阳气升发,会使皮肤腠理疏开,而早春乍暖还寒,因此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又会使皮肤腠理密闭,忽开忽闭的调节功能一时来不及转变,因此更容易使肝肾功能受损,引起全身气血运行紊乱,导致疾患发作。基于此,二月的饮食也重在养肝养肾,兼顾益脾和胃,温补阳气以御寒保健!

其次,还要多饮水,因为初春寒冷,气候干燥,人身体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因为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遇事要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使肝气正常生发。同时要坚持运动,适合多到室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又可怡情养性,达到保健的目的。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宜减少甘味增加辛味,补精益气,慎避西风,散体缓形,便性安泰。勿专杀伐,以顺天道。勿吃黄花菜、陈醋、菹发症痼,起瘟疫。勿食生葵,令人气胀,化为水疾。勿食诸脾,脾神当王。勿食鸡子,令人终身昏乱。此月三日,忌食五脏及百草心,食之天地遗殃。

春天,是万物生长、万象更新的季节。《黄帝内经·素问》中认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也就是说,春季三个月所有生物都推陈出新,生机盎然。人也应适应季节,调养生气,使机体与外界统一起来,谓之“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三月肾气逐渐转息,心情渐渐临近,木气旺,故应减少食用甘味食物,多食辛味食物,可补益精气,使身体安康。同时强调,在三月里不可杀生,以顺应天道。在三月里,饮食方面尤其要注意,不能吃黄花菜、陈醋及菹等,否则会发症痼,起瘟疫;同时也不能吃生葵花,生葵花多湿多热,有毒,生食会生疮,或导致腹胀作泄。各种动物的脾、鸡子等,也都不可以吃。

三月,气候还比较寒冷,因此在这个时候,人体为御寒是要消耗一定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的。因此三月的营养调养还是应以高热量饮食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同时,由于寒冷的刺激会使身体内的蛋白质分解速度加快,结果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致病,因此,三月还需要补充优质的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的功能。

同时,春天又是气候由寒转暖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各种细菌、病毒等,也开始繁殖,容易引起疾病,所以在饮食上还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辣椒、西红柿等新鲜的蔬菜,同时还要多吃新鲜水果,如柑橘、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都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这些食物都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中医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等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可以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食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选清淡可口的食品,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四月肝脏已病,心火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勿暴露星宿,避西北二方风。勿食大蒜,伤神魂,损胆气。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发痰水。勿食鸡雉肉,令人生痈疽,逆元气,勿食鳝鱼,害人。

“四月,肝脏已病,心火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强肝,调养胃气,固密精,益筋骨……”这段话的意思也就是,在四月夏季,应通过饮食对肝肾脾胃进行补益,以达到养护心脏的目的。

四月以后,天气逐渐转暖,植物也开始繁盛,中医认为,此时人体的心脏机能也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因此在睡眠方面,不可暴露在星宿下,否则可能会导致中风。

此时在调养方面,应注意对心脏进行保护,具体到膳食调养中,应增食酸味食物,少食苦味食物,以补肾养肝,调养胃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提出,“食粥一大碗”是夏季的最佳饮食,如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补肾、驱暑的功效。同时,夏季人体出汗多,故需多补充水分,以保持机体平衡。

《摄养论》中认为,在饮食方面,四月也有很多禁忌,如不吃生薤,否则会令人多涕唾,发痰水;不吃雏鸡肉,否则会令人生痈疽,逆元气;另外鳝鱼也不能吃,吃后损害健康。

四月,由于天气逐渐转暖,人着衣单薄,故应谨防外感,患病后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

五月肝脏气休,心火旺。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卧起俱早。每发泄,勿露体星宿下,慎避北风。勿处湿地,以招邪气。勿食薤韭,以为症痼,伤神损气。勿食马肉及獐鹿肉,令人神气不安。

到了五月,人的肝脏开始转平,而心火转旺,此时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注意减少酸味食物,多食苦味食物,因为苦味入心,可泻心火,如苦瓜、莴笋、丝瓜、苦菜、芹菜、菊花、百合、地胆草、荷叶等。另外,咖啡、巧克力、可可等,也都是比较适合在这个季节吃的食物,可达到益肝补肾、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和清凉去火的作用。

五月的天气,不仅开始转热,而且也开始昼长夜短。为了补益养生,在五月里,应尽量早睡早起。但应注意的是,*气不宜在星月下露宿睡眠,或者睡着了还开着风扇或空调。虽然一时凉快,但若风邪进入腠理,病患会非常深重。出汗时对风纳凉,最容易使手足四肢疼痛麻木,或导致语言不清,四肢瘫痪。头是各种阳气的总汇点,因此绝不可让风入袭,更不宜在潮湿的地面上睡觉,以免沾染邪气,致病。

六月肝气微,脾脏旺盛。宜减苦增咸,节约肥浓,疏远女色,补肝助肾,益筋骨,慎东风,犯之令人手足瘫痪。勿用冷水浸手足。勿食葵,必成水癖。勿食茱萸,令人气壅。

《摄生论》中认为,六月肝气微弱,而脾气旺盛,此时调养应节制饮食,疏远女色。饮食也应适当减苦增咸,少食肥腻食品。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因此调养时要注意不要用冷水洗手足,不要对风睡觉,不要夜里纳凉,睡觉时也要盖好腹部,以免着凉,引起暴泄疾患。在饮食方面,要以温软食物为主,切记不要吃得太饱,可适当进食小米粥,对脾胃有益。

六月还须多吃一些可清热、利湿的食物,其中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而利湿的食物应在长夏时吃。因为中医学认为,“长夏多湿”,故应科学食用。

七月,肝、心二脏少气,肺金初旺。宜安宁情性,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无冒极热,勿恣凉冷,无发大汗。勿食茱萸,无人气壅。勿食猪肉,损人神气。

《摄养论》中认为,到了七月,人的肝、心二脏少气,而肺气却很旺盛,因此在这个时期对身体的调养上,应注意怡情养性。在饮食方面,则要注意多食咸性食物,少食辛辣食物,这样才可以助气补筋,滋养脾胃。

在高温时期,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饮食调养,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同时注意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多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还要注意,少食冷食瓜果,否则会损伤脾胃;而厚味肥腻之品也要少食,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摄生论》中还认为,七月不宜吃茱萸,否则会导致气壅;不宜多吃猪肉,否则会损人神气。

八月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脾胃。无犯邪风,令人骨肉生疮,以为疬痢。勿食小蒜,伤入神气,魂魄不安。勿食猪肚,冬成嗽疾,经年不差。勿食鸡雉肉,损入神气。

进入八月,天气逐渐向秋季迈进。《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虽然天气已逐渐转入秋季,但天气仍然很热。八月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因此按照中医理论,立秋后,人的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心脏处于平缓时期。在这个时期,要注意内心平和宁静,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要自己主动排解,以泻肃杀之气。同时要注意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的容平之气。起居也应早卧早起,因为早睡可以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敛太过。

八月宜少吃苦味食品,适当进食辛味食品,以助筋补血,调养心肝脾胃。同时,注意少食葱、蒜,以免伤及神气,使魂魄不安;不食猪肚,否则易致咳嗽;不食雏鸡肉,否则会伤神气。

秋主收获,贵在益肺,因此中国古代医家和养生家认为:八月肺气旺,主肃杀,其味属辛辣,因肺金可克肝木,故在秋金时节,饮食五味宜减苦而增辛,以养肝木之气。同时,此时肺金也开始肃降以应自然变化,故人体呼吸畅通,排出浊气,吸入清气,使皮肤柔润,毛发光泽。若肃降不畅,则可能会咳吐喘逆,胸背四肢烦痛。所以此时宜平和安养,重在益肺。

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因此《金匮要略》有“秋不食肺”的说法。八月金秋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多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还有人主张八月宜食生地粥,可以滋阴润燥。总之,八月时节,可适当进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九月阳气已衰,阴气大盛,暴风数起,切忌贼邪之风。宜减苦增甘,补肝益肾,助脾资胃,养元气。勿冒风霜,无恣醉饱。勿食莼菜,有虫不见。勿食姜蒜,损人神气。勿食经霜生菜及瓜,令人心痛。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犬肉,减算夭寿。

进入九月,人的阳气已衰,而阴气大盛,因此饮食方面宜减苦而增甘,以补益肝肾,滋养滋味,助生元气。

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一直都强调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认为有利于阴平阳秘为宜,反之则为忌。故不同的人也有其不同的宜忌,比如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人,在九月应忌食大热大补之品;而对痰湿质人,应注意忌食油腻食品;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食品;等等。但不论是哪种人,其实质都是以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为出发点。故在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九月入秋,气候开始凉爽,这时五脏属肺,故食物五味中的辛味可散肺气之郁,饮食原则应以“甘平为主”,即多吃一些有益于清肝作用的食物,少食酸性及苦味食物。中医认为,秋季多吃酸苦食物,则克脾,易引起五脏不调;而多食甘平类的食物,则可增强脾胃的活动,使肝脾活动协调。这类食物诸如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都是九月宜食的食物,茭白可降低血脂,解热毒,利二便;南瓜可润肺益气;莲子则可益脾养心,开胃安神;桂圆能治贫血、神经衰弱;黑芝麻则可补肺助脾,润肠通便;等等。注意不食莼菜,因其中有虫;不食姜蒜,否则会损人神气;不食经霜生菜及瓜类,以免导致心痛;不食葵花子,否则会化为水病;不食狗肉,宜伤身;等等。

在精神调养方面,九月应注意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免肃杀之气伤身伤心,以便收敛神气,适应秋天的平容之气。同时要注意,不要感染风寒,不要过饱、过醉。

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食物辛物而增加苦物,以养肾脏。无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灸,以其血涩,津液不行。勿食生椒,损人血脉。勿食生薤,以增痰水。勿食熊、猪肉、莼菜,衰人颜色。

十月,已经开始入冬,此时人的心、肺都逐渐气弱,而肾气则逐渐开始强盛,十月在饮食调养方面应注意少食辛辣食物而多吃苦味食物,以安养肾脏,强壮筋骨。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因此,在此月份,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易导致疾病和早衰。为避免血液黏稠,十月应多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芹菜、红心萝卜、苦瓜、玉米、荞麦等。同时这个季节还宜多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如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以滋阴养肾。

十月里,在调养方面还要注意不宜随便进行针灸,否则会致血涩,津液不通。饮食方面注意不要食青椒,否则会损人血脉;不食生薤,否则会增痰水;且不食熊、猪肉、莼菜等食品,以使人面色灰暗。

在精神调养方面,十月里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因此人们常感心情抑郁,所以应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不妨用管子的愉悦调神法:“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以此来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并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颐养心性。清代医学家吴尚曾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可助发人体的阳气,尤其是临近冬季的时候。此时大自然处于一种“阴盛阳衰”的状态,而人也不例外,故常晒太阳,可壮人阳气,温通经脉。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

十一月肾脏正旺,心、肺衰微。宜增食苦物而杜绝咸物,补理肺、胃。勿灸腹背,勿暴温暖,慎避贼邪之风,犯之令人面肿,腰脊强痛。勿食貉肉,伤人神魂。勿食螺蚌蟹鳖,损人元气,长尸虫。勿食经夏醋,发头风,成水病。勿食生菜,令人心痛。

进入十一月份后,人的肾脏正旺,而心、肺开始衰微,因此此时调养,应注意补心养肺,多食对心、肺有补益功效的食物,如苦味食物,但要注意少食咸味食物,对心、肺不利。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十一月已经进入“进补”的大好时节。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十一月的滋补通常需补气、补血、补阴和补阳。补气食品主要指具有益气健脾功效的食物,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胡萝卜、豆浆、鸡肉等;补血食品主要指对血虚证者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动物肝脏、龙眼肉、荔枝肉、桑椹、黑木耳、胡萝卜、猪肉、海参、鱼类等,都有一定的补血作用;补阳食品主要指具有补阳助火、增强性功能的食物,如狗肉、羊肉、虾类、鹿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鳝鱼、淡菜等;补阴食品主要指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功效的食品,如银耳、木耳、牛奶、鸡蛋、葡萄、白菜等。同时注意不食螺蚌蟹鳖,否则会损人元气,长尸虫;不食经夏醋,否则会发头风,成水病;不食生菜,以免致人心痛。

初冬时节,北方空气逐渐变冷,人们一时难以适应,因此会使机体功能失调,外邪乘虚而入,引发疾病。因此,十一月的调养要多讲究科学,衣要适度,食要清润,同时注意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早起早睡,注意御寒锻练。

寒冷易使人体产生损伤,故《摄养论》中认为,十一月调养不易灸腹背,不易暴温暖,否则会中贼邪之风,犯之令人面肿,导致腰脊强痛。

十二月,土气旺相,水气不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勿冒霜露,勿泄津液及汗。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薤,多发痼疾。勿食鼋鳖。

十二月,人的土气较胜,而水气衰弱,故应增补水气,少甘多苦,以补心助肺,调理肾脏。

尽管冬天蔬菜较少,但也应适当进食,比如甘薯、马铃薯、圆白菜、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经常食用,可以补充人体的维生素需要量。同时,还应注意多食一些富含钾、钙、钠、铁等元素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以保证身体所需营养平衡。但《摄养论》中指出,十二月的饮食应注意不食葵花,否则会化为水病;不食薤,否则会生发痼疾;鼋鳖也不宜食用。

在精神调养方面,十二月除了注意保持精神上的安静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避免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的影响,保持心理平静。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出现,也就是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症状。预防的有效方法,就是多晒太阳,这也是一种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人体五行与中医五味(四季养生)

人体五行

1金:肺-大肠 2木:肝-胆 3水:肾-膀胱 4火:心-小肠 5土:脾-胃

中医五味

1肺:欲辛、辛先入肺、肺病禁苦、喜白色食物。

2肝:欲酸、酸先入肝、肝病禁辛、喜青色食物。

3肾:欲咸、咸先入肾、肾病禁甘、喜黑色食物。

4心:欲苦、苦先入心、心病禁咸、喜赤色食物。

5脾:欲甘、甘先如脾、脾病禁酸、喜*食物。

十二地支月气与人体保健(阴历算)

正月:肾气受病,肺气微弱。宜减少咸酸,增加辛辣,帮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二月:肾气微弱,肝气旺胜。宜戒酸而增加辛味,以帮助补肝。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将临,木气正旺。宜减少甘味而增加辛味。补精益气。

四月:肝气已病,心火将壮。宜增加酸味减少苦味,以补肾助肝,养胃。

五月:肝气休,心火旺。宜减少酸味而增加苦味,益肝补肾,以固精气。

六月:肝气微弱而脾气旺。宜节制饮食,男人最好疏远女色。

七月:肝心二脏少气,肺金初旺。宜性情安静,增加咸味而减少辛味。

八月:心脏气微,肺金正旺。宜减少苦味而增加辛味,养心、肝、脾胃。

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旺。宜减少辛物增加苦味食物,养气帮助筋。

十一月:肾气正旺,心肺衰微。宜增加苦味而杜绝咸食物,静养以迎初阳

十二月:土气旺盛,水气不通。宜减少甜食增加苦食物,调养肾脏

详解:

正月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勿食生葱,损人津血。勿食生蓼,必为症痼,面起游风。勿食蛰藏之物,减折人寿。

正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天地的生气都逐渐开始复苏,因此称之为“发阳”。孙真人在其《摄生论》说,正月肾气受病,因此肺气会显得很微弱,这个时候应该少吃一些咸、酸的食物,多吃些辛辣的食物,这样才可以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同时,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故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孙真人在其《千金方》中也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在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因此,强调正月饮食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茼蒿、荠菜、豌豆苗、春笋、山药、藕、萝卜、荸荠、甘蔗、芋头等。

《千金月令》中说“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三曰紫苏粥,以补脾胃。”同时还强调,尽量少吃生冷粘杂的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在正月既不要冒风寒,受冷冻,也不要太温暖,应晚睡早起,以疏缓自己的形体和精神。

饮食方面,注意尽量少吃或不吃生葱、蓼子,否则会令人面上起游风。也不要吃冬眠潜伏不动的动物,如蛙类、蛇类等,否则会减人寿命。《千金方》还说:在正月内,吃虎、豹、狐、狸的肉,会使人伤神,损折寿命,魂魄不安。同时,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说这个月不宜吃老鼠接触过的食物,否则会使人生瘘管。

正月调养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尤其临近初春,天气逐渐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也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也开始频繁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等疾病,也逐渐开始出现和流行。为避免疾病的发生,在调养措施中,还应该注意多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在二月,人体的阳气升发,会使皮肤腠理疏开,而早春乍暖还寒,因此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又会使皮肤腠理密闭,忽开忽闭的调节功能一时来不及转变,因此更容易使肝肾功能受损,引起全身气血运行紊乱,导致疾患发作。基于此,二月的饮食也重在养肝养肾,兼顾益脾和胃,温补阳气以御寒保健!

其次,还要多饮水,因为初春寒冷,气候干燥,人身体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因为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遇事要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使肝气正常生发。同时要坚持运动,适合多到室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又可怡情养性,达到保健的目的。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宜减少甘味增加辛味,补精益气,慎避西风,散体缓形,便性安泰。勿专杀伐,以顺天道。勿吃黄花菜、陈醋、菹发症痼,起瘟疫。勿食生葵,令人气胀,化为水疾。勿食诸脾,脾神当王。勿食鸡子,令人终身昏乱。此月三日,忌食五脏及百草心,食之天地遗殃。

春天,是万物生长、万象更新的季节。《黄帝内经·素问》中认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也就是说,春季三个月所有生物都推陈出新,生机盎然。人也应适应季节,调养生气,使机体与外界统一起来,谓之“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三月肾气逐渐转息,心情渐渐临近,木气旺,故应减少食用甘味食物,多食辛味食物,可补益精气,使身体安康。同时强调,在三月里不可杀生,以顺应天道。在三月里,饮食方面尤其要注意,不能吃黄花菜、陈醋及菹等,否则会发症痼,起瘟疫;同时也不能吃生葵花,生葵花多湿多热,有毒,生食会生疮,或导致腹胀作泄。各种动物的脾、鸡子等,也都不可以吃。

三月,气候还比较寒冷,因此在这个时候,人体为御寒是要消耗一定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的。因此三月的营养调养还是应以高热量饮食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同时,由于寒冷的刺激会使身体内的蛋白质分解速度加快,结果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致病,因此,三月还需要补充优质的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的功能。

同时,春天又是气候由寒转暖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各种细菌、病毒等,也开始繁殖,容易引起疾病,所以在饮食上还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辣椒、西红柿等新鲜的蔬菜,同时还要多吃新鲜水果,如柑橘、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都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这些食物都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中医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等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可以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食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选清淡可口的食品,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四月肝脏已病,心火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勿暴露星宿,避西北二方风。勿食大蒜,伤神魂,损胆气。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发痰水。勿食鸡雉肉,令人生痈疽,逆元气,勿食鳝鱼,害人。

“四月,肝脏已病,心火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强肝,调养胃气,固密精,益筋骨……”这段话的意思也就是,在四月夏季,应通过饮食对肝肾脾胃进行补益,以达到养护心脏的目的。

四月以后,天气逐渐转暖,植物也开始繁盛,中医认为,此时人体的心脏机能也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因此在睡眠方面,不可暴露在星宿下,否则可能会导致中风。

此时在调养方面,应注意对心脏进行保护,具体到膳食调养中,应增食酸味食物,少食苦味食物,以补肾养肝,调养胃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提出,“食粥一大碗”是夏季的最佳饮食,如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补肾、驱暑的功效。同时,夏季人体出汗多,故需多补充水分,以保持机体平衡。

《摄养论》中认为,在饮食方面,四月也有很多禁忌,如不吃生薤,否则会令人多涕唾,发痰水;不吃雏鸡肉,否则会令人生痈疽,逆元气;另外鳝鱼也不能吃,吃后损害健康。

四月,由于天气逐渐转暖,人着衣单薄,故应谨防外感,患病后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

五月肝脏气休,心火旺。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卧起俱早。每发泄,勿露体星宿下,慎避北风。勿处湿地,以招邪气。勿食薤韭,以为症痼,伤神损气。勿食马肉及獐鹿肉,令人神气不安。

到了五月,人的肝脏开始转平,而心火转旺,此时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注意减少酸味食物,多食苦味食物,因为苦味入心,可泻心火,如苦瓜、莴笋、丝瓜、苦菜、芹菜、菊花、百合、地胆草、荷叶等。另外,咖啡、巧克力、可可等,也都是比较适合在这个季节吃的食物,可达到益肝补肾、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和清凉去火的作用。

五月的天气,不仅开始转热,而且也开始昼长夜短。为了补益养生,在五月里,应尽量早睡早起。但应注意的是,*气不宜在星月下露宿睡眠,或者睡着了还开着风扇或空调。虽然一时凉快,但若风邪进入腠理,病患会非常深重。出汗时对风纳凉,最容易使手足四肢疼痛麻木,或导致语言不清,四肢瘫痪。头是各种阳气的总汇点,因此绝不可让风入袭,更不宜在潮湿的地面上睡觉,以免沾染邪气,致病。

六月肝气微,脾脏旺盛。宜减苦增咸,节约肥浓,疏远女色,补肝助肾,益筋骨,慎东风,犯之令人手足瘫痪。勿用冷水浸手足。勿食葵,必成水癖。勿食茱萸,令人气壅。

《摄生论》中认为,六月肝气微弱,而脾气旺盛,此时调养应节制饮食,疏远女色。饮食也应适当减苦增咸,少食肥腻食品。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因此调养时要注意不要用冷水洗手足,不要对风睡觉,不要夜里纳凉,睡觉时也要盖好腹部,以免着凉,引起暴泄疾患。在饮食方面,要以温软食物为主,切记不要吃得太饱,可适当进食小米粥,对脾胃有益。

六月还须多吃一些可清热、利湿的食物,其中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而利湿的食物应在长夏时吃。因为中医学认为,“长夏多湿”,故应科学食用。

七月,肝、心二脏少气,肺金初旺。宜安宁情性,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无冒极热,勿恣凉冷,无发大汗。勿食茱萸,无人气壅。勿食猪肉,损人神气。

《摄养论》中认为,到了七月,人的肝、心二脏少气,而肺气却很旺盛,因此在这个时期对身体的调养上,应注意怡情养性。在饮食方面,则要注意多食咸性食物,少食辛辣食物,这样才可以助气补筋,滋养脾胃。

在高温时期,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饮食调养,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同时注意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多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还要注意,少食冷食瓜果,否则会损伤脾胃;而厚味肥腻之品也要少食,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摄生论》中还认为,七月不宜吃茱萸,否则会导致气壅;不宜多吃猪肉,否则会损人神气。

八月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脾胃。无犯邪风,令人骨肉生疮,以为疬痢。勿食小蒜,伤入神气,魂魄不安。勿食猪肚,冬成嗽疾,经年不差。勿食鸡雉肉,损入神气。

进入八月,天气逐渐向秋季迈进。《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虽然天气已逐渐转入秋季,但天气仍然很热。八月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因此按照中医理论,立秋后,人的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心脏处于平缓时期。在这个时期,要注意内心平和宁静,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要自己主动排解,以泻肃杀之气。同时要注意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的容平之气。起居也应早卧早起,因为早睡可以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敛太过。

八月宜少吃苦味食品,适当进食辛味食品,以助筋补血,调养心肝脾胃。同时,注意少食葱、蒜,以免伤及神气,使魂魄不安;不食猪肚,否则易致咳嗽;不食雏鸡肉,否则会伤神气。

秋主收获,贵在益肺,因此中国古代医家和养生家认为:八月肺气旺,主肃杀,其味属辛辣,因肺金可克肝木,故在秋金时节,饮食五味宜减苦而增辛,以养肝木之气。同时,此时肺金也开始肃降以应自然变化,故人体呼吸畅通,排出浊气,吸入清气,使皮肤柔润,毛发光泽。若肃降不畅,则可能会咳吐喘逆,胸背四肢烦痛。所以此时宜平和安养,重在益肺。

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因此《金匮要略》有“秋不食肺”的说法。八月金秋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多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还有人主张八月宜食生地粥,可以滋阴润燥。总之,八月时节,可适当进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九月阳气已衰,阴气大盛,暴风数起,切忌贼邪之风。宜减苦增甘,补肝益肾,助脾资胃,养元气。勿冒风霜,无恣醉饱。勿食莼菜,有虫不见。勿食姜蒜,损人神气。勿食经霜生菜及瓜,令人心痛。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犬肉,减算夭寿。

进入九月,人的阳气已衰,而阴气大盛,因此饮食方面宜减苦而增甘,以补益肝肾,滋养滋味,助生元气。

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一直都强调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认为有利于阴平阳秘为宜,反之则为忌。故不同的人也有其不同的宜忌,比如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人,在九月应忌食大热大补之品;而对痰湿质人,应注意忌食油腻食品;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食品;等等。但不论是哪种人,其实质都是以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为出发点。故在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九月入秋,气候开始凉爽,这时五脏属肺,故食物五味中的辛味可散肺气之郁,饮食原则应以“甘平为主”,即多吃一些有益于清肝作用的食物,少食酸性及苦味食物。中医认为,秋季多吃酸苦食物,则克脾,易引起五脏不调;而多食甘平类的食物,则可增强脾胃的活动,使肝脾活动协调。这类食物诸如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都是九月宜食的食物,茭白可降低血脂,解热毒,利二便;南瓜可润肺益气;莲子则可益脾养心,开胃安神;桂圆能治贫血、神经衰弱;黑芝麻则可补肺助脾,润肠通便;等等。注意不食莼菜,因其中有虫;不食姜蒜,否则会损人神气;不食经霜生菜及瓜类,以免导致心痛;不食葵花子,否则会化为水病;不食狗肉,宜伤身;等等。

在精神调养方面,九月应注意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免肃杀之气伤身伤心,以便收敛神气,适应秋天的平容之气。同时要注意,不要感染风寒,不要过饱、过醉。

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食物辛物而增加苦物,以养肾脏。无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灸,以其血涩,津液不行。勿食生椒,损人血脉。勿食生薤,以增痰水。勿食熊、猪肉、莼菜,衰人颜色。

十月,已经开始入冬,此时人的心、肺都逐渐气弱,而肾气则逐渐开始强盛,十月在饮食调养方面应注意少食辛辣食物而多吃苦味食物,以安养肾脏,强壮筋骨。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因此,在此月份,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易导致疾病和早衰。为避免血液黏稠,十月应多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芹菜、红心萝卜、苦瓜、玉米、荞麦等。同时这个季节还宜多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如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以滋阴养肾。

十月里,在调养方面还要注意不宜随便进行针灸,否则会致血涩,津液不通。饮食方面注意不要食青椒,否则会损人血脉;不食生薤,否则会增痰水;且不食熊、猪肉、莼菜等食品,以使人面色灰暗。

在精神调养方面,十月里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因此人们常感心情抑郁,所以应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不妨用管子的愉悦调神法:“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以此来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并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颐养心性。清代医学家吴尚曾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可助发人体的阳气,尤其是临近冬季的时候。此时大自然处于一种“阴盛阳衰”的状态,而人也不例外,故常晒太阳,可壮人阳气,温通经脉。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

十一月肾脏正旺,心、肺衰微。宜增食苦物而杜绝咸物,补理肺、胃。勿灸腹背,勿暴温暖,慎避贼邪之风,犯之令人面肿,腰脊强痛。勿食貉肉,伤人神魂。勿食螺蚌蟹鳖,损人元气,长尸虫。勿食经夏醋,发头风,成水病。勿食生菜,令人心痛。

进入十一月份后,人的肾脏正旺,而心、肺开始衰微,因此此时调养,应注意补心养肺,多食对心、肺有补益功效的食物,如苦味食物,但要注意少食咸味食物,对心、肺不利。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十一月已经进入“进补”的大好时节。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十一月的滋补通常需补气、补血、补阴和补阳。补气食品主要指具有益气健脾功效的食物,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胡萝卜、豆浆、鸡肉等;补血食品主要指对血虚证者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动物肝脏、龙眼肉、荔枝肉、桑椹、黑木耳、胡萝卜、猪肉、海参、鱼类等,都有一定的补血作用;补阳食品主要指具有补阳助火、增强性功能的食物,如狗肉、羊肉、虾类、鹿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鳝鱼、淡菜等;补阴食品主要指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功效的食品,如银耳、木耳、牛奶、鸡蛋、葡萄、白菜等。同时注意不食螺蚌蟹鳖,否则会损人元气,长尸虫;不食经夏醋,否则会发头风,成水病;不食生菜,以免致人心痛。

初冬时节,北方空气逐渐变冷,人们一时难以适应,因此会使机体功能失调,外邪乘虚而入,引发疾病。因此,十一月的调养要多讲究科学,衣要适度,食要清润,同时注意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早起早睡,注意御寒锻练。

寒冷易使人体产生损伤,故《摄养论》中认为,十一月调养不易灸腹背,不易暴温暖,否则会中贼邪之风,犯之令人面肿,导致腰脊强痛。

十二月,土气旺相,水气不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勿冒霜露,勿泄津液及汗。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薤,多发痼疾。勿食鼋鳖。

十二月,人的土气较胜,而水气衰弱,故应增补水气,少甘多苦,以补心助肺,调理肾脏。

尽管冬天蔬菜较少,但也应适当进食,比如甘薯、马铃薯、圆白菜、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经常食用,可以补充人体的维生素需要量。同时,还应注意多食一些富含钾、钙、钠、铁等元素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以保证身体所需营养平衡。但《摄养论》中指出,十二月的饮食应注意不食葵花,否则会化为水病;不食薤,否则会生发痼疾;鼋鳖也不宜食用。

在精神调养方面,十二月除了注意保持精神上的安静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避免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的影响,保持心理平静。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出现,也就是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症状。预防的有效方法,就是多晒太阳,这也是一种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人体五行与中医五味(四季养生)

人体五行

1金:肺-大肠 2木:肝-胆 3水:肾-膀胱 4火:心-小肠 5土:脾-胃

中医五味

1肺:欲辛、辛先入肺、肺病禁苦、喜白色食物。

2肝:欲酸、酸先入肝、肝病禁辛、喜青色食物。

3肾:欲咸、咸先入肾、肾病禁甘、喜黑色食物。

4心:欲苦、苦先入心、心病禁咸、喜赤色食物。

5脾:欲甘、甘先如脾、脾病禁酸、喜*食物。

十二地支月气与人体保健(阴历算)

正月:肾气受病,肺气微弱。宜减少咸酸,增加辛辣,帮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二月:肾气微弱,肝气旺胜。宜戒酸而增加辛味,以帮助补肝。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将临,木气正旺。宜减少甘味而增加辛味。补精益气。

四月:肝气已病,心火将壮。宜增加酸味减少苦味,以补肾助肝,养胃。

五月:肝气休,心火旺。宜减少酸味而增加苦味,益肝补肾,以固精气。

六月:肝气微弱而脾气旺。宜节制饮食,男人最好疏远女色。

七月:肝心二脏少气,肺金初旺。宜性情安静,增加咸味而减少辛味。

八月:心脏气微,肺金正旺。宜减少苦味而增加辛味,养心、肝、脾胃。

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旺。宜减少辛物增加苦味食物,养气帮助筋。

十一月:肾气正旺,心肺衰微。宜增加苦味而杜绝咸食物,静养以迎初阳

十二月:土气旺盛,水气不通。宜减少甜食增加苦食物,调养肾脏

详解:

正月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勿食生葱,损人津血。勿食生蓼,必为症痼,面起游风。勿食蛰藏之物,减折人寿。

正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天地的生气都逐渐开始复苏,因此称之为“发阳”。孙真人在其《摄生论》说,正月肾气受病,因此肺气会显得很微弱,这个时候应该少吃一些咸、酸的食物,多吃些辛辣的食物,这样才可以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同时,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故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孙真人在其《千金方》中也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在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因此,强调正月饮食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茼蒿、荠菜、豌豆苗、春笋、山药、藕、萝卜、荸荠、甘蔗、芋头等。

《千金月令》中说“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三曰紫苏粥,以补脾胃。”同时还强调,尽量少吃生冷粘杂的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在正月既不要冒风寒,受冷冻,也不要太温暖,应晚睡早起,以疏缓自己的形体和精神。

饮食方面,注意尽量少吃或不吃生葱、蓼子,否则会令人面上起游风。也不要吃冬眠潜伏不动的动物,如蛙类、蛇类等,否则会减人寿命。《千金方》还说:在正月内,吃虎、豹、狐、狸的肉,会使人伤神,损折寿命,魂魄不安。同时,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说这个月不宜吃老鼠接触过的食物,否则会使人生瘘管。

正月调养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尤其临近初春,天气逐渐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也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也开始频繁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等疾病,也逐渐开始出现和流行。为避免疾病的发生,在调养措施中,还应该注意多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在二月,人体的阳气升发,会使皮肤腠理疏开,而早春乍暖还寒,因此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又会使皮肤腠理密闭,忽开忽闭的调节功能一时来不及转变,因此更容易使肝肾功能受损,引起全身气血运行紊乱,导致疾患发作。基于此,二月的饮食也重在养肝养肾,兼顾益脾和胃,温补阳气以御寒保健!

其次,还要多饮水,因为初春寒冷,气候干燥,人身体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因为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遇事要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使肝气正常生发。同时要坚持运动,适合多到室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又可怡情养性,达到保健的目的。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宜减少甘味增加辛味,补精益气,慎避西风,散体缓形,便性安泰。勿专杀伐,以顺天道。勿吃黄花菜、陈醋、菹发症痼,起瘟疫。勿食生葵,令人气胀,化为水疾。勿食诸脾,脾神当王。勿食鸡子,令人终身昏乱。此月三日,忌食五脏及百草心,食之天地遗殃。

春天,是万物生长、万象更新的季节。《黄帝内经·素问》中认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也就是说,春季三个月所有生物都推陈出新,生机盎然。人也应适应季节,调养生气,使机体与外界统一起来,谓之“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三月肾气逐渐转息,心情渐渐临近,木气旺,故应减少食用甘味食物,多食辛味食物,可补益精气,使身体安康。同时强调,在三月里不可杀生,以顺应天道。在三月里,饮食方面尤其要注意,不能吃黄花菜、陈醋及菹等,否则会发症痼,起瘟疫;同时也不能吃生葵花,生葵花多湿多热,有毒,生食会生疮,或导致腹胀作泄。各种动物的脾、鸡子等,也都不可以吃。

三月,气候还比较寒冷,因此在这个时候,人体为御寒是要消耗一定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的。因此三月的营养调养还是应以高热量饮食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同时,由于寒冷的刺激会使身体内的蛋白质分解速度加快,结果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致病,因此,三月还需要补充优质的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的功能。

同时,春天又是气候由寒转暖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各种细菌、病毒等,也开始繁殖,容易引起疾病,所以在饮食上还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辣椒、西红柿等新鲜的蔬菜,同时还要多吃新鲜水果,如柑橘、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都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这些食物都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中医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等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可以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食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选清淡可口的食品,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四月肝脏已病,心火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勿暴露星宿,避西北二方风。勿食大蒜,伤神魂,损胆气。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发痰水。勿食鸡雉肉,令人生痈疽,逆元气,勿食鳝鱼,害人。

“四月,肝脏已病,心火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强肝,调养胃气,固密精,益筋骨……”这段话的意思也就是,在四月夏季,应通过饮食对肝肾脾胃进行补益,以达到养护心脏的目的。

四月以后,天气逐渐转暖,植物也开始繁盛,中医认为,此时人体的心脏机能也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因此在睡眠方面,不可暴露在星宿下,否则可能会导致中风。

此时在调养方面,应注意对心脏进行保护,具体到膳食调养中,应增食酸味食物,少食苦味食物,以补肾养肝,调养胃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提出,“食粥一大碗”是夏季的最佳饮食,如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补肾、驱暑的功效。同时,夏季人体出汗多,故需多补充水分,以保持机体平衡。

《摄养论》中认为,在饮食方面,四月也有很多禁忌,如不吃生薤,否则会令人多涕唾,发痰水;不吃雏鸡肉,否则会令人生痈疽,逆元气;另外鳝鱼也不能吃,吃后损害健康。

四月,由于天气逐渐转暖,人着衣单薄,故应谨防外感,患病后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

五月肝脏气休,心火旺。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卧起俱早。每发泄,勿露体星宿下,慎避北风。勿处湿地,以招邪气。勿食薤韭,以为症痼,伤神损气。勿食马肉及獐鹿肉,令人神气不安。

到了五月,人的肝脏开始转平,而心火转旺,此时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注意减少酸味食物,多食苦味食物,因为苦味入心,可泻心火,如苦瓜、莴笋、丝瓜、苦菜、芹菜、菊花、百合、地胆草、荷叶等。另外,咖啡、巧克力、可可等,也都是比较适合在这个季节吃的食物,可达到益肝补肾、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和清凉去火的作用。

五月的天气,不仅开始转热,而且也开始昼长夜短。为了补益养生,在五月里,应尽量早睡早起。但应注意的是,*气不宜在星月下露宿睡眠,或者睡着了还开着风扇或空调。虽然一时凉快,但若风邪进入腠理,病患会非常深重。出汗时对风纳凉,最容易使手足四肢疼痛麻木,或导致语言不清,四肢瘫痪。头是各种阳气的总汇点,因此绝不可让风入袭,更不宜在潮湿的地面上睡觉,以免沾染邪气,致病。

六月肝气微,脾脏旺盛。宜减苦增咸,节约肥浓,疏远女色,补肝助肾,益筋骨,慎东风,犯之令人手足瘫痪。勿用冷水浸手足。勿食葵,必成水癖。勿食茱萸,令人气壅。

《摄生论》中认为,六月肝气微弱,而脾气旺盛,此时调养应节制饮食,疏远女色。饮食也应适当减苦增咸,少食肥腻食品。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因此调养时要注意不要用冷水洗手足,不要对风睡觉,不要夜里纳凉,睡觉时也要盖好腹部,以免着凉,引起暴泄疾患。在饮食方面,要以温软食物为主,切记不要吃得太饱,可适当进食小米粥,对脾胃有益。

六月还须多吃一些可清热、利湿的食物,其中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而利湿的食物应在长夏时吃。因为中医学认为,“长夏多湿”,故应科学食用。

七月,肝、心二脏少气,肺金初旺。宜安宁情性,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无冒极热,勿恣凉冷,无发大汗。勿食茱萸,无人气壅。勿食猪肉,损人神气。

《摄养论》中认为,到了七月,人的肝、心二脏少气,而肺气却很旺盛,因此在这个时期对身体的调养上,应注意怡情养性。在饮食方面,则要注意多食咸性食物,少食辛辣食物,这样才可以助气补筋,滋养脾胃。

在高温时期,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饮食调养,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同时注意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多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还要注意,少食冷食瓜果,否则会损伤脾胃;而厚味肥腻之品也要少食,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摄生论》中还认为,七月不宜吃茱萸,否则会导致气壅;不宜多吃猪肉,否则会损人神气。

八月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脾胃。无犯邪风,令人骨肉生疮,以为疬痢。勿食小蒜,伤入神气,魂魄不安。勿食猪肚,冬成嗽疾,经年不差。勿食鸡雉肉,损入神气。

进入八月,天气逐渐向秋季迈进。《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虽然天气已逐渐转入秋季,但天气仍然很热。八月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因此按照中医理论,立秋后,人的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心脏处于平缓时期。在这个时期,要注意内心平和宁静,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要自己主动排解,以泻肃杀之气。同时要注意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的容平之气。起居也应早卧早起,因为早睡可以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敛太过。

八月宜少吃苦味食品,适当进食辛味食品,以助筋补血,调养心肝脾胃。同时,注意少食葱、蒜,以免伤及神气,使魂魄不安;不食猪肚,否则易致咳嗽;不食雏鸡肉,否则会伤神气。

秋主收获,贵在益肺,因此中国古代医家和养生家认为:八月肺气旺,主肃杀,其味属辛辣,因肺金可克肝木,故在秋金时节,饮食五味宜减苦而增辛,以养肝木之气。同时,此时肺金也开始肃降以应自然变化,故人体呼吸畅通,排出浊气,吸入清气,使皮肤柔润,毛发光泽。若肃降不畅,则可能会咳吐喘逆,胸背四肢烦痛。所以此时宜平和安养,重在益肺。

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因此《金匮要略》有“秋不食肺”的说法。八月金秋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多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还有人主张八月宜食生地粥,可以滋阴润燥。总之,八月时节,可适当进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九月阳气已衰,阴气大盛,暴风数起,切忌贼邪之风。宜减苦增甘,补肝益肾,助脾资胃,养元气。勿冒风霜,无恣醉饱。勿食莼菜,有虫不见。勿食姜蒜,损人神气。勿食经霜生菜及瓜,令人心痛。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犬肉,减算夭寿。

进入九月,人的阳气已衰,而阴气大盛,因此饮食方面宜减苦而增甘,以补益肝肾,滋养滋味,助生元气。

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一直都强调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认为有利于阴平阳秘为宜,反之则为忌。故不同的人也有其不同的宜忌,比如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人,在九月应忌食大热大补之品;而对痰湿质人,应注意忌食油腻食品;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食品;等等。但不论是哪种人,其实质都是以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为出发点。故在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九月入秋,气候开始凉爽,这时五脏属肺,故食物五味中的辛味可散肺气之郁,饮食原则应以“甘平为主”,即多吃一些有益于清肝作用的食物,少食酸性及苦味食物。中医认为,秋季多吃酸苦食物,则克脾,易引起五脏不调;而多食甘平类的食物,则可增强脾胃的活动,使肝脾活动协调。这类食物诸如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都是九月宜食的食物,茭白可降低血脂,解热毒,利二便;南瓜可润肺益气;莲子则可益脾养心,开胃安神;桂圆能治贫血、神经衰弱;黑芝麻则可补肺助脾,润肠通便;等等。注意不食莼菜,因其中有虫;不食姜蒜,否则会损人神气;不食经霜生菜及瓜类,以免导致心痛;不食葵花子,否则会化为水病;不食狗肉,宜伤身;等等。

在精神调养方面,九月应注意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免肃杀之气伤身伤心,以便收敛神气,适应秋天的平容之气。同时要注意,不要感染风寒,不要过饱、过醉。

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食物辛物而增加苦物,以养肾脏。无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灸,以其血涩,津液不行。勿食生椒,损人血脉。勿食生薤,以增痰水。勿食熊、猪肉、莼菜,衰人颜色。

十月,已经开始入冬,此时人的心、肺都逐渐气弱,而肾气则逐渐开始强盛,十月在饮食调养方面应注意少食辛辣食物而多吃苦味食物,以安养肾脏,强壮筋骨。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因此,在此月份,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易导致疾病和早衰。为避免血液黏稠,十月应多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芹菜、红心萝卜、苦瓜、玉米、荞麦等。同时这个季节还宜多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如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以滋阴养肾。

十月里,在调养方面还要注意不宜随便进行针灸,否则会致血涩,津液不通。饮食方面注意不要食青椒,否则会损人血脉;不食生薤,否则会增痰水;且不食熊、猪肉、莼菜等食品,以使人面色灰暗。

在精神调养方面,十月里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因此人们常感心情抑郁,所以应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不妨用管子的愉悦调神法:“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以此来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并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颐养心性。清代医学家吴尚曾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可助发人体的阳气,尤其是临近冬季的时候。此时大自然处于一种“阴盛阳衰”的状态,而人也不例外,故常晒太阳,可壮人阳气,温通经脉。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

十一月肾脏正旺,心、肺衰微。宜增食苦物而杜绝咸物,补理肺、胃。勿灸腹背,勿暴温暖,慎避贼邪之风,犯之令人面肿,腰脊强痛。勿食貉肉,伤人神魂。勿食螺蚌蟹鳖,损人元气,长尸虫。勿食经夏醋,发头风,成水病。勿食生菜,令人心痛。

进入十一月份后,人的肾脏正旺,而心、肺开始衰微,因此此时调养,应注意补心养肺,多食对心、肺有补益功效的食物,如苦味食物,但要注意少食咸味食物,对心、肺不利。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十一月已经进入“进补”的大好时节。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十一月的滋补通常需补气、补血、补阴和补阳。补气食品主要指具有益气健脾功效的食物,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胡萝卜、豆浆、鸡肉等;补血食品主要指对血虚证者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动物肝脏、龙眼肉、荔枝肉、桑椹、黑木耳、胡萝卜、猪肉、海参、鱼类等,都有一定的补血作用;补阳食品主要指具有补阳助火、增强性功能的食物,如狗肉、羊肉、虾类、鹿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鳝鱼、淡菜等;补阴食品主要指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功效的食品,如银耳、木耳、牛奶、鸡蛋、葡萄、白菜等。同时注意不食螺蚌蟹鳖,否则会损人元气,长尸虫;不食经夏醋,否则会发头风,成水病;不食生菜,以免致人心痛。

初冬时节,北方空气逐渐变冷,人们一时难以适应,因此会使机体功能失调,外邪乘虚而入,引发疾病。因此,十一月的调养要多讲究科学,衣要适度,食要清润,同时注意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早起早睡,注意御寒锻练。

寒冷易使人体产生损伤,故《摄养论》中认为,十一月调养不易灸腹背,不易暴温暖,否则会中贼邪之风,犯之令人面肿,导致腰脊强痛。

十二月,土气旺相,水气不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勿冒霜露,勿泄津液及汗。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薤,多发痼疾。勿食鼋鳖。

十二月,人的土气较胜,而水气衰弱,故应增补水气,少甘多苦,以补心助肺,调理肾脏。

尽管冬天蔬菜较少,但也应适当进食,比如甘薯、马铃薯、圆白菜、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经常食用,可以补充人体的维生素需要量。同时,还应注意多食一些富含钾、钙、钠、铁等元素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以保证身体所需营养平衡。但《摄养论》中指出,十二月的饮食应注意不食葵花,否则会化为水病;不食薤,否则会生发痼疾;鼋鳖也不宜食用。

在精神调养方面,十二月除了注意保持精神上的安静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避免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的影响,保持心理平静。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出现,也就是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症状。预防的有效方法,就是多晒太阳,这也是一种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百草太兴主要效果怎么体现?

百草太兴创立于2017年1月8日,作为中医五行食疗养生的开创者,百草太兴以其强大的底蕴,将五千多年中医食疗养生文化之精髓呈现给世人。

百草太兴主要效果怎么体现?

百草太兴创立于2017年1月8日,作为中医五行食疗养生的开创者,百草太兴以其强大的底蕴,将五千多年中医食疗养生文化之精髓呈现给世人。

百草太兴主要效果怎么体现?

百草太兴创立于2017年1月8日,作为中医五行食疗养生的开创者,百草太兴以其强大的底蕴,将五千多年中医食疗养生文化之精髓呈现给世人。

百草太兴主要效果怎么体现?

百草太兴创立于2017年1月8日,作为中医五行食疗养生的开创者,百草太兴以其强大的底蕴,将五千多年中医食疗养生文化之精髓呈现给世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