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艾灸养生十大禁忌症
2024-03-29 10:16:38 责编:小OO
文档

总结艾灸的十大禁忌:

1. 忌灸面部:避免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 忌灸大动脉处:避免不良影响;

3. 忌饱餐:可能导致胃肠血流量增多;

4. 忌酒醉:可能导致头昏、恶心、眩晕等症状;

5. 忌过于疲劳:容易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6. 忌经期进行:可能导致月经量明显增加;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艾灸的5大禁忌及10个注意事项 艾灸的5大禁忌和注意事项10个

1、五大忌讳:凡曝露出外的位置,如面部,不必立即灸,防止产生疤痕,影响美观大方。薄皮、肌少、肌肉结聚处,怀孕期女性的腰骶部、下腹,男人女人的乳头、、男性等不必艾灸穴位。此外,骨节位置不必立即灸。除此之外,大血管处、心脏位置不必灸,目光属面部部,也不必灸。极其疲惫,过饥、太饱、醉酒、大量出汗、心态不稳,或女性生理期忌灸。一些传染性疾病、高烧、昏迷、排风期内,或人体极其衰退,形瘦骨立等忌灸。无自做工作能力的人如精神病人等忌灸。

2、注意事项:要全神贯注,细心坚持不懈:艾灸穴位时要留意观念集中化,不要在艾灸穴位时分散化专注力,以防艾灸贴挪动,没有穴道上,徒伤皮和肉,虚度光阴。针对保健养生灸,则要长期性坚持不懈,有时候灸是不可以接到预期目标的。

3、注意事项:要留意姿势、穴道的精确性:姿势一方面要合适艾炙的需要,另外要留意姿势舒服、当然,要依据药方选准位置、穴道,以确保艾灸的效果。

4、注意事项:防火安全:当代人的服装许多是化学纤维、羽绒服等材质的,非常容易点燃,因而,艾灸穴位时一定要留意避免 落火,尤其是用艾柱灸时更要当心,防止艾柱滚翻掉下来。用艾灸方法后,可将艾灸贴引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灸贴略大的瓶里,以利于灭掉。

5、注意事项:要注意保暖和降暑:因施灸时要曝露一部分表皮位置,在冬天要防寒保暖,在夏季高温时要防中暑,另外也要留意室温的调整和开排风扇,立即获得空气清新。

6、注意事项:要避免 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善,部分烫伤可能起疮,造成灸疮,一定不必把疮搞破,假如早已溃破感染,要立即应用抗病毒的药。

7、注意事项:要把握艾灸穴位的程序流程:假如灸的穴道多且分散化,应按先背部后胸腔,前头背后四肢的次序开展。

8、注意事项:要由浅入深:第一次应用艾灸疗法 要留意把握好刺激量,先小量、剂量,如用小艾柱,或灸的时间较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之后再增加使用量。不必一开始就大使用量开展。

9、注意事项:留意艾灸穴位的时间:一些病证务必留意艾灸穴位时间,如失眠抑郁症要在睡前艾灸穴位。不必餐前空肚时与在餐后马上艾灸穴位。

10、注意事项:留意艾灸穴位温度的调整:针对皮肤觉得迟缓者或小孩,用无名指和中拇指放置艾灸穴位位置两边,以认知艾灸穴位位置的温度,保证既不至于烫伤皮肤,又能接到好的实际效果。

11、注意事项:避免 晕灸 :晕灸虽不常见,可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昏、头晕眼花、恶心想吐、脸色苍白、发慌、汗出等,乃至产生昏倒。出现晕灸后,要马上停灸,并躺下来静养,再加灸足三里,柔和灸10分钟上下。

艾灸的5大禁忌及10个注意事项 艾灸的5大禁忌和注意事项10个

1、五大忌讳:凡曝露出外的位置,如面部,不必立即灸,防止产生疤痕,影响美观大方。薄皮、肌少、肌肉结聚处,怀孕期女性的腰骶部、下腹,男人女人的乳头、、男性等不必艾灸穴位。此外,骨节位置不必立即灸。除此之外,大血管处、心脏位置不必灸,目光属面部部,也不必灸。极其疲惫,过饥、太饱、醉酒、大量出汗、心态不稳,或女性生理期忌灸。一些传染性疾病、高烧、昏迷、排风期内,或人体极其衰退,形瘦骨立等忌灸。无自做工作能力的人如精神病人等忌灸。

2、注意事项:要全神贯注,细心坚持不懈:艾灸穴位时要留意观念集中化,不要在艾灸穴位时分散化专注力,以防艾灸贴挪动,没有穴道上,徒伤皮和肉,虚度光阴。针对保健养生灸,则要长期性坚持不懈,有时候灸是不可以接到预期目标的。

3、注意事项:要留意姿势、穴道的精确性:姿势一方面要合适艾炙的需要,另外要留意姿势舒服、当然,要依据药方选准位置、穴道,以确保艾灸的效果。

4、注意事项:防火安全:当代人的服装许多是化学纤维、羽绒服等材质的,非常容易点燃,因而,艾灸穴位时一定要留意避免 落火,尤其是用艾柱灸时更要当心,防止艾柱滚翻掉下来。用艾灸方法后,可将艾灸贴引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灸贴略大的瓶里,以利于灭掉。

5、注意事项:要注意保暖和降暑:因施灸时要曝露一部分表皮位置,在冬天要防寒保暖,在夏季高温时要防中暑,另外也要留意室温的调整和开排风扇,立即获得空气清新。

6、注意事项:要避免 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善,部分烫伤可能起疮,造成灸疮,一定不必把疮搞破,假如早已溃破感染,要立即应用抗病毒的药。

7、注意事项:要把握艾灸穴位的程序流程:假如灸的穴道多且分散化,应按先背部后胸腔,前头背后四肢的次序开展。

8、注意事项:要由浅入深:第一次应用艾灸疗法 要留意把握好刺激量,先小量、剂量,如用小艾柱,或灸的时间较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之后再增加使用量。不必一开始就大使用量开展。

9、注意事项:留意艾灸穴位的时间:一些病证务必留意艾灸穴位时间,如失眠抑郁症要在睡前艾灸穴位。不必餐前空肚时与在餐后马上艾灸穴位。

10、注意事项:留意艾灸穴位温度的调整:针对皮肤觉得迟缓者或小孩,用无名指和中拇指放置艾灸穴位位置两边,以认知艾灸穴位位置的温度,保证既不至于烫伤皮肤,又能接到好的实际效果。

11、注意事项:避免 晕灸 :晕灸虽不常见,可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昏、头晕眼花、恶心想吐、脸色苍白、发慌、汗出等,乃至产生昏倒。出现晕灸后,要马上停灸,并躺下来静养,再加灸足三里,柔和灸10分钟上下。

艾灸的5大禁忌及10个注意事项 艾灸的5大禁忌和注意事项10个

1、五大忌讳:凡曝露出外的位置,如面部,不必立即灸,防止产生疤痕,影响美观大方。薄皮、肌少、肌肉结聚处,怀孕期女性的腰骶部、下腹,男人女人的乳头、、男性等不必艾灸穴位。此外,骨节位置不必立即灸。除此之外,大血管处、心脏位置不必灸,目光属面部部,也不必灸。极其疲惫,过饥、太饱、醉酒、大量出汗、心态不稳,或女性生理期忌灸。一些传染性疾病、高烧、昏迷、排风期内,或人体极其衰退,形瘦骨立等忌灸。无自做工作能力的人如精神病人等忌灸。

2、注意事项:要全神贯注,细心坚持不懈:艾灸穴位时要留意观念集中化,不要在艾灸穴位时分散化专注力,以防艾灸贴挪动,没有穴道上,徒伤皮和肉,虚度光阴。针对保健养生灸,则要长期性坚持不懈,有时候灸是不可以接到预期目标的。

3、注意事项:要留意姿势、穴道的精确性:姿势一方面要合适艾炙的需要,另外要留意姿势舒服、当然,要依据药方选准位置、穴道,以确保艾灸的效果。

4、注意事项:防火安全:当代人的服装许多是化学纤维、羽绒服等材质的,非常容易点燃,因而,艾灸穴位时一定要留意避免 落火,尤其是用艾柱灸时更要当心,防止艾柱滚翻掉下来。用艾灸方法后,可将艾灸贴引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灸贴略大的瓶里,以利于灭掉。

5、注意事项:要注意保暖和降暑:因施灸时要曝露一部分表皮位置,在冬天要防寒保暖,在夏季高温时要防中暑,另外也要留意室温的调整和开排风扇,立即获得空气清新。

6、注意事项:要避免 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善,部分烫伤可能起疮,造成灸疮,一定不必把疮搞破,假如早已溃破感染,要立即应用抗病毒的药。

7、注意事项:要把握艾灸穴位的程序流程:假如灸的穴道多且分散化,应按先背部后胸腔,前头背后四肢的次序开展。

8、注意事项:要由浅入深:第一次应用艾灸疗法 要留意把握好刺激量,先小量、剂量,如用小艾柱,或灸的时间较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之后再增加使用量。不必一开始就大使用量开展。

9、注意事项:留意艾灸穴位的时间:一些病证务必留意艾灸穴位时间,如失眠抑郁症要在睡前艾灸穴位。不必餐前空肚时与在餐后马上艾灸穴位。

10、注意事项:留意艾灸穴位温度的调整:针对皮肤觉得迟缓者或小孩,用无名指和中拇指放置艾灸穴位位置两边,以认知艾灸穴位位置的温度,保证既不至于烫伤皮肤,又能接到好的实际效果。

11、注意事项:避免 晕灸 :晕灸虽不常见,可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昏、头晕眼花、恶心想吐、脸色苍白、发慌、汗出等,乃至产生昏倒。出现晕灸后,要马上停灸,并躺下来静养,再加灸足三里,柔和灸10分钟上下。

艾灸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艾灸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是什么

1、不宜在过饥、过饱、酒醉、大恐、大怒、大渴时施灸,妇女经期不宜施灸,疾病的禁忌。

2、艾灸治疗虽然适用范围广,但对于一些热性病、阴虚阳亢、五心烦热、面红耳赤以及邪热内积的人不宜施灸。

3、防止晕灸。四、施灸结束后一定要完全将火熄灭,避免发生火灾。

4、灸后调养。施灸后一般没有不适感,但有人出现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感觉,一般不需要处理,可以稍微喝点温水,静心调养即可。

艾灸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艾灸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是什么

1、不宜在过饥、过饱、酒醉、大恐、大怒、大渴时施灸,妇女经期不宜施灸,疾病的禁忌。

2、艾灸治疗虽然适用范围广,但对于一些热性病、阴虚阳亢、五心烦热、面红耳赤以及邪热内积的人不宜施灸。

3、防止晕灸。四、施灸结束后一定要完全将火熄灭,避免发生火灾。

4、灸后调养。施灸后一般没有不适感,但有人出现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感觉,一般不需要处理,可以稍微喝点温水,静心调养即可。

艾灸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艾灸正确使用方法

1、注意事项:

(1)在过于紧张或者饥饿状态下,一般并不建议针灸。

(2)如果在怀孕期间不建议进行腰部或者腹部的针灸。

(3)小儿针灸,不建议留针。

(4)有出血性疾病或者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建议针灸。

(6)有皮肤感染或者肿瘤的部位不建议针灸。

(6)在患者的腹部不建议针灸直刺过深,只是防止损伤内脏。如果老年人或者初次针灸的患者建议卧位针灸。

2、禁忌症:

(1)不可滥用灸法。三阳病证,需少灸。即使灸,亦当壮数少些,勿贪大壮猛火之灸。体胖之人,多属阳虚,可稍重灸,而体瘦之人,皮浅肉薄,多属阴亏而木火偏旺,当少灸。且灸火易扰动清阳,上炎为患,于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

(2)灸后当戒冷饮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当适当温饮,以助阴液,补灼艾伤阴之弊端。

(3)灸后阳事易旺,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阳动,耗损真精。当戒房事数日,以助阳气内敛。

(4)灸后要注意休息,不可劳累妄动,致阳气耗损,当静养数日。

(5)或灸后伤阴,出现失眠心烦,或者烦躁不安。当急服黄连阿胶汤一两付即可,药量不必大,但取其滋阴敛降之功即可。如果灸后出现亡阳之象,病人惊扰狂动,起卧不安,这是因为灸火扰动太阳,导致大汗亡阳,当用仲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之意,敛降亢阳。艾灸伤阴为轻为缓,而亡阳为重为急,灸疗者当加以注意。

艾灸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艾灸正确使用方法

1、注意事项:

(1)在过于紧张或者饥饿状态下,一般并不建议针灸。

(2)如果在怀孕期间不建议进行腰部或者腹部的针灸。

(3)小儿针灸,不建议留针。

(4)有出血性疾病或者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建议针灸。

(6)有皮肤感染或者肿瘤的部位不建议针灸。

(6)在患者的腹部不建议针灸直刺过深,只是防止损伤内脏。如果老年人或者初次针灸的患者建议卧位针灸。

2、禁忌症:

(1)不可滥用灸法。三阳病证,需少灸。即使灸,亦当壮数少些,勿贪大壮猛火之灸。体胖之人,多属阳虚,可稍重灸,而体瘦之人,皮浅肉薄,多属阴亏而木火偏旺,当少灸。且灸火易扰动清阳,上炎为患,于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

(2)灸后当戒冷饮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当适当温饮,以助阴液,补灼艾伤阴之弊端。

(3)灸后阳事易旺,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阳动,耗损真精。当戒房事数日,以助阳气内敛。

(4)灸后要注意休息,不可劳累妄动,致阳气耗损,当静养数日。

(5)或灸后伤阴,出现失眠心烦,或者烦躁不安。当急服黄连阿胶汤一两付即可,药量不必大,但取其滋阴敛降之功即可。如果灸后出现亡阳之象,病人惊扰狂动,起卧不安,这是因为灸火扰动太阳,导致大汗亡阳,当用仲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之意,敛降亢阳。艾灸伤阴为轻为缓,而亡阳为重为急,灸疗者当加以注意。

艾灸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艾灸正确使用方法

1、注意事项:

(1)在过于紧张或者饥饿状态下,一般并不建议针灸。

(2)如果在怀孕期间不建议进行腰部或者腹部的针灸。

(3)小儿针灸,不建议留针。

(4)有出血性疾病或者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建议针灸。

(6)有皮肤感染或者肿瘤的部位不建议针灸。

(6)在患者的腹部不建议针灸直刺过深,只是防止损伤内脏。如果老年人或者初次针灸的患者建议卧位针灸。

2、禁忌症:

(1)不可滥用灸法。三阳病证,需少灸。即使灸,亦当壮数少些,勿贪大壮猛火之灸。体胖之人,多属阳虚,可稍重灸,而体瘦之人,皮浅肉薄,多属阴亏而木火偏旺,当少灸。且灸火易扰动清阳,上炎为患,于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

(2)灸后当戒冷饮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当适当温饮,以助阴液,补灼艾伤阴之弊端。

(3)灸后阳事易旺,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阳动,耗损真精。当戒房事数日,以助阳气内敛。

(4)灸后要注意休息,不可劳累妄动,致阳气耗损,当静养数日。

(5)或灸后伤阴,出现失眠心烦,或者烦躁不安。当急服黄连阿胶汤一两付即可,药量不必大,但取其滋阴敛降之功即可。如果灸后出现亡阳之象,病人惊扰狂动,起卧不安,这是因为灸火扰动太阳,导致大汗亡阳,当用仲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之意,敛降亢阳。艾灸伤阴为轻为缓,而亡阳为重为急,灸疗者当加以注意。

艾灸的功效作用和禁忌 艾灸多久做一次好

1

艾灸的功效作用和禁忌

功效作用

拨毒泄热

艾灸中艾叶性温,适当进行可以让身体里的热气和毒素排出体外,可以帮助人体散寒和清热,对机体能够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具有一定拨毒泄热的功效。

行气通络

人体的经络是相互连接的,鸽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存在气血不足或者经络受阻的情况,那么身体就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而通过艾灸可以调和气血和疏通经络,也能够平衡肌理。

温经散寒

要知道人体的运转有赖于气血的作用,很多人体寒,可能会出现寒气受阻的情况,通过艾灸之后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调理和改善,对于女性来说具有较好的温经散寒的作用。

禁忌

1、对于外感温病、阴虚,内热、实热证一般不宜施灸;其次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立,呈恶病质之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亦不宜施灸。

2、对于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

3、不宜在风雨雷电、奇寒盛暑、大汗淋漓的时候艾灸。

2

艾灸多久做一次好

艾灸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多久做一次艾灸比较好,没有固定要求,主要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体质。

一般要是患者湿气较重,那么做艾灸祛湿,一般可以一天做一次;而如果身体寒湿较轻,一般一周艾灸1-2次就可以了;如果身体有明显上火的症状,建议短时间内避免艾灸。

3

艾灸最佳时间

季节

一般从季节上来说,建议夏季的时候进行比较好,因为艾灸具有温中补益的效果,再加上在夏季人体的毛孔扩张,很容易使药物进入体内,邪气排出体外,在这个时候做艾灸的话,两者的作用加在一起,能够起到更好的温补效果,符合中医中“冬病夏治”的原理。

时间上

一天中最佳的艾灸时间,一般建议艾灸在午时11-13点为最佳时间,因为日中是人精气神最旺的时候,这个时间段人体与自然的阳气逐渐转旺,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这时候进行艾灸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好处。

4

艾灸的烟对人体有害吗

一般是没有害处的。

艾灸是对艾叶的燃烧,艾叶燃烧后药物产生的芳香以及燃烧后产生的温热疗法,去治疗疾病的方式和方法。

艾叶燃烧时会出现艾烟,艾烟对人体是否有害主要是要看这两点,首先是不是烟量非常非常的大,而且通风换气是不是做得非常的不好。在正常的情况下,在艾叶、艾条逐渐燃烧的过程中,注意通风排烟的话,在房间里会遗留一部分艾的味道,但是它的烟气会跑散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对人体没有特殊的伤害。

但要是通风换气做的不够好,那么这种情况下对人体是具有一定害处的,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艾灸的功效作用和禁忌 艾灸多久做一次好

1

艾灸的功效作用和禁忌

功效作用

拨毒泄热

艾灸中艾叶性温,适当进行可以让身体里的热气和毒素排出体外,可以帮助人体散寒和清热,对机体能够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具有一定拨毒泄热的功效。

行气通络

人体的经络是相互连接的,鸽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存在气血不足或者经络受阻的情况,那么身体就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而通过艾灸可以调和气血和疏通经络,也能够平衡肌理。

温经散寒

要知道人体的运转有赖于气血的作用,很多人体寒,可能会出现寒气受阻的情况,通过艾灸之后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调理和改善,对于女性来说具有较好的温经散寒的作用。

禁忌

1、对于外感温病、阴虚,内热、实热证一般不宜施灸;其次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立,呈恶病质之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亦不宜施灸。

2、对于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

3、不宜在风雨雷电、奇寒盛暑、大汗淋漓的时候艾灸。

2

艾灸多久做一次好

艾灸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多久做一次艾灸比较好,没有固定要求,主要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体质。

一般要是患者湿气较重,那么做艾灸祛湿,一般可以一天做一次;而如果身体寒湿较轻,一般一周艾灸1-2次就可以了;如果身体有明显上火的症状,建议短时间内避免艾灸。

3

艾灸最佳时间

季节

一般从季节上来说,建议夏季的时候进行比较好,因为艾灸具有温中补益的效果,再加上在夏季人体的毛孔扩张,很容易使药物进入体内,邪气排出体外,在这个时候做艾灸的话,两者的作用加在一起,能够起到更好的温补效果,符合中医中“冬病夏治”的原理。

时间上

一天中最佳的艾灸时间,一般建议艾灸在午时11-13点为最佳时间,因为日中是人精气神最旺的时候,这个时间段人体与自然的阳气逐渐转旺,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这时候进行艾灸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好处。

4

艾灸的烟对人体有害吗

一般是没有害处的。

艾灸是对艾叶的燃烧,艾叶燃烧后药物产生的芳香以及燃烧后产生的温热疗法,去治疗疾病的方式和方法。

艾叶燃烧时会出现艾烟,艾烟对人体是否有害主要是要看这两点,首先是不是烟量非常非常的大,而且通风换气是不是做得非常的不好。在正常的情况下,在艾叶、艾条逐渐燃烧的过程中,注意通风排烟的话,在房间里会遗留一部分艾的味道,但是它的烟气会跑散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对人体没有特殊的伤害。

但要是通风换气做的不够好,那么这种情况下对人体是具有一定害处的,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艾灸的副作用和禁忌事项

现在很多的人都非常的重视自己的身体 健康 , 养生 保健 已经成为了时代热门的话题,很多的人都有自己的养生计划!很多人都喜欢通过 中医 来达到 养生保健 的目的,你们知道 艾灸 的作用和艾灸的副作用都有哪些吗?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吧!

艾灸的简介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 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 穴位 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 治疗方法 。

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 历史 ,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现阶段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5个方面有关。

局部刺激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 血液 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 大脑 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 神经 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经络调节

经络学说是祖国 医学 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 疾病 得以治愈。

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艾灸的药理作用

灸疗的 用药 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综合作用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 哮喘 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其三,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治疗手段(灸疗)--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人体反应性)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灸疗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以上诸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最大的效能。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 腹泻 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 外科 、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 上火 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 腹痛 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 脱肛 、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

"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 清热 ,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 狂犬病 。《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 传染 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寿

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

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

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艾灸疗法需注意的*忌

艾灸是中医的治疗方法,用艾炷为主熏灸穴位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艾灸可以起到温经通络、温阳补气、补中益气的作用。中医提示,艾灸虽好,但一定要注意以下十个禁忌。

禁忌一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

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 自然 ,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禁忌七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

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禁忌九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 烫伤 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 精神病 患者等忌灸。

艾灸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艾灸的作用广泛,现代研究认为,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艾灸的好处与坏处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艾灸副作用不可疏忽

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2、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

3、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 滋阴 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4、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会产生不适,就会被理解是所谓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议应该到专业的地方进行指导。比如专业的艾灸养生馆。

5、艾灸是一种 物理 和药理结合的 中医疗法 。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艾草制成的艾绒燃烧来治病养生的方法。

6、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艾灸各种穴位的功效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 神经衰弱 , 失眠症 ,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 肠道疾病 ,如 消化 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 呼吸 系统的哮喘、 气管炎 、百日咳、 感冒 、 肺炎 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 头晕 ,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 颈椎病 ,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 肺气肿 、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早泄, 月经不调 、经闭、 痛经 、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xxx。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 阑尾炎 ,他说:为顿挫阑尾炎而灸20~3O 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 关节炎 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 产后 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 瘙痒 、 荨麻疹 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 血压 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 冠心病 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 胃炎 、口腔及 胃溃疡 、胃下垂、腹泻、 便秘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心绞痛 、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 肺结核 ,对 泌尿 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千金要方》载:内踝上3寸绝骨宛宛中灸五十壮。主咳逆,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疵气、痔血……凡二十二种病,皆当灸之也。《 眼科 锦囊》载:上睑低垂轻证者,灸三阴交。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 膀胱炎 ,急、慢性 肾炎 ,*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 消化不良 、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艾灸的副作用和禁忌事项

现在很多的人都非常的重视自己的身体 健康 , 养生 保健 已经成为了时代热门的话题,很多的人都有自己的养生计划!很多人都喜欢通过 中医 来达到 养生保健 的目的,你们知道 艾灸 的作用和艾灸的副作用都有哪些吗?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吧!

艾灸的简介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 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 穴位 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 治疗方法 。

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 历史 ,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现阶段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5个方面有关。

局部刺激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 血液 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 大脑 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 神经 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经络调节

经络学说是祖国 医学 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 疾病 得以治愈。

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艾灸的药理作用

灸疗的 用药 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综合作用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 哮喘 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其三,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治疗手段(灸疗)--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人体反应性)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灸疗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以上诸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最大的效能。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 腹泻 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 外科 、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 上火 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 腹痛 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 脱肛 、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

"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 清热 ,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 狂犬病 。《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 传染 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寿

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

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

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艾灸疗法需注意的*忌

艾灸是中医的治疗方法,用艾炷为主熏灸穴位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艾灸可以起到温经通络、温阳补气、补中益气的作用。中医提示,艾灸虽好,但一定要注意以下十个禁忌。

禁忌一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

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 自然 ,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禁忌七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

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禁忌九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 烫伤 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 精神病 患者等忌灸。

艾灸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艾灸的作用广泛,现代研究认为,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艾灸的好处与坏处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艾灸副作用不可疏忽

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2、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

3、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 滋阴 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4、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会产生不适,就会被理解是所谓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议应该到专业的地方进行指导。比如专业的艾灸养生馆。

5、艾灸是一种 物理 和药理结合的 中医疗法 。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艾草制成的艾绒燃烧来治病养生的方法。

6、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艾灸各种穴位的功效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 神经衰弱 , 失眠症 ,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 肠道疾病 ,如 消化 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 呼吸 系统的哮喘、 气管炎 、百日咳、 感冒 、 肺炎 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 头晕 ,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 颈椎病 ,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 肺气肿 、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早泄, 月经不调 、经闭、 痛经 、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xxx。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 阑尾炎 ,他说:为顿挫阑尾炎而灸20~3O 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 关节炎 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 产后 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 瘙痒 、 荨麻疹 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 血压 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 冠心病 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 胃炎 、口腔及 胃溃疡 、胃下垂、腹泻、 便秘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心绞痛 、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 肺结核 ,对 泌尿 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千金要方》载:内踝上3寸绝骨宛宛中灸五十壮。主咳逆,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疵气、痔血……凡二十二种病,皆当灸之也。《 眼科 锦囊》载:上睑低垂轻证者,灸三阴交。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 膀胱炎 ,急、慢性 肾炎 ,*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 消化不良 、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艾灸的禁忌有哪些?艾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艾灸是中医里面一种以艾条在患处熏蒸的治疗方法,一般自己在家就可以实施治疗,但是艾灸其实也是有一些使用禁忌的,所以我们在自己实施治疗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禁忌。那么,艾灸都有哪些具体的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呢?
1、伤寒杂病论记
伤寒论中有“艾灸禁忌”的阐述:
(1)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脉浮者,病在表,不以汗解,而以火攻,肌凑未开,则邪无从出,反因火气而热乃盛也。夫阳邪*而不去者,则必入而之阴,痛从腰以下,重而痹者,邪因火迫而在阴也,故日火逆。
若是一般的感冒发汗就可,勿艾灸。若是艾灸,会引起腰腿疼痛沉重,重则导致腰腿方面的疾病。
(2)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名为火邪。
此火邪迫血,而血下行者也。太阳表病,用火熏之,而不得汗,则邪无从出,热气内攻,必发躁也。六日传经尽,至七日则病当解,若不解,火邪迫血,下走肠间,则必圃血,圃血,便血也。
感冒勿艾灸,若灸之,还会导致便血。
(3)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脉微数者,虚而有热,是不可以火攻,而反灸之,热得火气,相合为邪,则为烦逆。烦逆者,内烦而火逆也。血被火迫,谓之追虚,热因火动,谓之逐实,由是血脉散乱而难复,筋骨焦枯而不泽,火之为害何如耶。
脉微数者勿艾灸,若灸之,会导致筋骨焦枯不泽(消瘦干枯没有光泽无力血虚)
(4)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
此火邪迫血,而血上行者也。脉浮热甚,此为表实,古法泻多用针,补多用针,医不知,而反灸之,是实以虚治也。相合,迫血妄行,必咽燥而唾血。
脉浮且有热,勿艾灸,若灸之,会引起咽喉干燥唾血。
2、艾灸适宜人群
(1)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
(2)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3)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
3、艾灸不宜人群
(1)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2)女性例假期间不可艾灸。
(3)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4、艾灸前后注意
(1)艾灸前
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2)艾灸中
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3)艾灸后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5、其他注意事项
(1)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艾灸的补法,温灸,火灭后按摩穴位;泄法,用嘴吹,助燃,开其穴,起消散作用
(3)强壮男子虚症实症顽症,皮肉深厚处,宜施大柱多桩;型衰体弱久病虚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桩
(4)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女性*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5)婴幼儿的_门不宜直接灸
6、不宜艾灸情况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7、艾灸时应注意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影响效果。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应找到适当的支撑点,使持艾条的手保持平稳,避免因手不稳,使燃烧的艾条碰触并烫伤皮肤.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眼睛应避开艾灸产生的烟,以免使眼睛出现流泪等不适。实施艾灸的房间应通风,以(4)随着艾条的燃烧,将产生灰烬,应及时将灰弹掉,以免掉到身上,灼伤皮肤。装灰的容器应为不可燃的铁、玻璃等制品,以防灰里火星复燃。
(5)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或放入盛少量水的容器内,以利于熄灭。当日或隔日如再施艾灸,可取新艾条。待数日用剩的艾条风干后,可再利用。
(6)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7)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8)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9)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拾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微红,属正常现象。
(12)如若不小心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吸收。勿挤压、抓搔,忌发物、房事。

艾灸的禁忌有哪些?艾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艾灸是中医里面一种以艾条在患处熏蒸的治疗方法,一般自己在家就可以实施治疗,但是艾灸其实也是有一些使用禁忌的,所以我们在自己实施治疗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禁忌。那么,艾灸都有哪些具体的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呢?
1、伤寒杂病论记
伤寒论中有“艾灸禁忌”的阐述:
(1)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脉浮者,病在表,不以汗解,而以火攻,肌凑未开,则邪无从出,反因火气而热乃盛也。夫阳邪*而不去者,则必入而之阴,痛从腰以下,重而痹者,邪因火迫而在阴也,故日火逆。
若是一般的感冒发汗就可,勿艾灸。若是艾灸,会引起腰腿疼痛沉重,重则导致腰腿方面的疾病。
(2)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名为火邪。
此火邪迫血,而血下行者也。太阳表病,用火熏之,而不得汗,则邪无从出,热气内攻,必发躁也。六日传经尽,至七日则病当解,若不解,火邪迫血,下走肠间,则必圃血,圃血,便血也。
感冒勿艾灸,若灸之,还会导致便血。
(3)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脉微数者,虚而有热,是不可以火攻,而反灸之,热得火气,相合为邪,则为烦逆。烦逆者,内烦而火逆也。血被火迫,谓之追虚,热因火动,谓之逐实,由是血脉散乱而难复,筋骨焦枯而不泽,火之为害何如耶。
脉微数者勿艾灸,若灸之,会导致筋骨焦枯不泽(消瘦干枯没有光泽无力血虚)
(4)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
此火邪迫血,而血上行者也。脉浮热甚,此为表实,古法泻多用针,补多用针,医不知,而反灸之,是实以虚治也。相合,迫血妄行,必咽燥而唾血。
脉浮且有热,勿艾灸,若灸之,会引起咽喉干燥唾血。
2、艾灸适宜人群
(1)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
(2)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3)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
3、艾灸不宜人群
(1)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2)女性例假期间不可艾灸。
(3)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4、艾灸前后注意
(1)艾灸前
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2)艾灸中
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3)艾灸后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5、其他注意事项
(1)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艾灸的补法,温灸,火灭后按摩穴位;泄法,用嘴吹,助燃,开其穴,起消散作用
(3)强壮男子虚症实症顽症,皮肉深厚处,宜施大柱多桩;型衰体弱久病虚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桩
(4)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女性*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5)婴幼儿的_门不宜直接灸
6、不宜艾灸情况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7、艾灸时应注意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影响效果。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应找到适当的支撑点,使持艾条的手保持平稳,避免因手不稳,使燃烧的艾条碰触并烫伤皮肤.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眼睛应避开艾灸产生的烟,以免使眼睛出现流泪等不适。实施艾灸的房间应通风,以(4)随着艾条的燃烧,将产生灰烬,应及时将灰弹掉,以免掉到身上,灼伤皮肤。装灰的容器应为不可燃的铁、玻璃等制品,以防灰里火星复燃。
(5)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或放入盛少量水的容器内,以利于熄灭。当日或隔日如再施艾灸,可取新艾条。待数日用剩的艾条风干后,可再利用。
(6)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7)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8)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9)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拾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微红,属正常现象。
(12)如若不小心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吸收。勿挤压、抓搔,忌发物、房事。

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艾灸有什么禁忌症

知艾者福,善灸者寿。当前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重视艾灸养生,但不是所有的人群都可以通过艾灸来保健。那么,做艾灸有哪些事项需引起注意,艾灸有什么禁忌症呢?

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艾灸可治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升陷,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

一、艾灸适宜人群

1.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

2.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3.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

二、艾灸不适宜人群

1.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2.女性例假期间不可艾灸。

3.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艾灸有什么禁忌症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等不要施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禁忌九: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后饮食事项

通常情况下,艾灸后立即吃东西没啥大碍。只要艾灸完之后,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过度饮酒、及吃冷冻寒凉等食物即可。艾灸主要是通过温热之性起到活血的作用,主要是作用于机体表面的,没有太大必要担心吃什么食物。

不过,一般实际建议还是艾灸后隔半小时吃饭比较好,这样对艾灸后效果保持要好些,以免艾灸后吃东西食物消化影响血液运行。

刚吃完饭不要艾灸,这个时候人体的血液都在胃肠系统,这时应该注意休息,避免做其他的运动和治疗的,对于这个要做艾灸的话,应该在进食后1小时再进行比较好。因为食物在胃里,需要气血消化,艾灸会让气血跑到别的地方去,导致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当然,饥饿时也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出现晕灸现象。

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艾灸有什么禁忌症

知艾者福,善灸者寿。当前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重视艾灸养生,但不是所有的人群都可以通过艾灸来保健。那么,做艾灸有哪些事项需引起注意,艾灸有什么禁忌症呢?

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艾灸可治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升陷,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

一、艾灸适宜人群

1.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

2.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3.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

二、艾灸不适宜人群

1.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2.女性例假期间不可艾灸。

3.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艾灸有什么禁忌症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等不要施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禁忌九: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后饮食事项

通常情况下,艾灸后立即吃东西没啥大碍。只要艾灸完之后,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过度饮酒、及吃冷冻寒凉等食物即可。艾灸主要是通过温热之性起到活血的作用,主要是作用于机体表面的,没有太大必要担心吃什么食物。

不过,一般实际建议还是艾灸后隔半小时吃饭比较好,这样对艾灸后效果保持要好些,以免艾灸后吃东西食物消化影响血液运行。

刚吃完饭不要艾灸,这个时候人体的血液都在胃肠系统,这时应该注意休息,避免做其他的运动和治疗的,对于这个要做艾灸的话,应该在进食后1小时再进行比较好。因为食物在胃里,需要气血消化,艾灸会让气血跑到别的地方去,导致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当然,饥饿时也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出现晕灸现象。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功效作用

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至元气虚陷,脉微欲脱,这时用艾灸法救治,用大艾炷灸关元、神阙等穴可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具有一定扶阳固脱的作用。

艾灸中艾叶性温,艾灸可以让身体里的热气和毒素排出体外,帮助人体散寒和清热,对机体能够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具有一定拨毒泄热的功效。

人体中的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的,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存在气血不足或者经络受阻的情况,身体会受到影响,通过艾灸可以调和气血和疏通经络,具有一定行气通络的作用。

禁忌症

艾灸是具有一定禁忌症的,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要直接灸,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其次皮薄、肌少、肌肉结节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处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不也不要灸。

小贴士:要注意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者是妇女的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情况下不要艾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不要艾灸。

有烟艾灸好还是无烟艾灸好

各有各的好,主要根据个人选择进行。

艾灸一般分为有烟艾灸和无烟艾灸,其中有烟艾灸主要是活血的,而无烟艾灸之后是止血的,生活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

并不能片面的判断这两种艾灸哪种更加好,除了活血和止血不同之外,其实这两者的作用是相差不大的。

儿童可以进行艾灸吗

艾灸作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医养生疗法,并没有严格说明小孩不能进行艾灸,因此小孩也是可以适当进行艾灸的,具有一定通络止痛、缓解疲劳的作用。

但小孩艾灸的时候要注意时间不能太长,因为小孩皮肤比较敏感、娇嫩,进行艾灸很容易损伤皮肤。

小孩可以艾灸哪些地方

足三里穴和大椎穴。

生活中小孩适当进行艾灸,具有一定保健作用,艾灸可以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孩膝盖下的三寸处,可以帮助提高小孩脾胃功能。

其次小孩艾灸,还可以艾灸大椎穴,大椎穴位于儿童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适当进行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上焦的抗病能力。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功效作用

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至元气虚陷,脉微欲脱,这时用艾灸法救治,用大艾炷灸关元、神阙等穴可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具有一定扶阳固脱的作用。

艾灸中艾叶性温,艾灸可以让身体里的热气和毒素排出体外,帮助人体散寒和清热,对机体能够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具有一定拨毒泄热的功效。

人体中的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的,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存在气血不足或者经络受阻的情况,身体会受到影响,通过艾灸可以调和气血和疏通经络,具有一定行气通络的作用。

禁忌症

艾灸是具有一定禁忌症的,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要直接灸,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其次皮薄、肌少、肌肉结节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处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不也不要灸。

小贴士:要注意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者是妇女的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情况下不要艾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不要艾灸。

有烟艾灸好还是无烟艾灸好

各有各的好,主要根据个人选择进行。

艾灸一般分为有烟艾灸和无烟艾灸,其中有烟艾灸主要是活血的,而无烟艾灸之后是止血的,生活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

并不能片面的判断这两种艾灸哪种更加好,除了活血和止血不同之外,其实这两者的作用是相差不大的。

儿童可以进行艾灸吗

艾灸作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医养生疗法,并没有严格说明小孩不能进行艾灸,因此小孩也是可以适当进行艾灸的,具有一定通络止痛、缓解疲劳的作用。

但小孩艾灸的时候要注意时间不能太长,因为小孩皮肤比较敏感、娇嫩,进行艾灸很容易损伤皮肤。

小孩可以艾灸哪些地方

足三里穴和大椎穴。

生活中小孩适当进行艾灸,具有一定保健作用,艾灸可以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孩膝盖下的三寸处,可以帮助提高小孩脾胃功能。

其次小孩艾灸,还可以艾灸大椎穴,大椎穴位于儿童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适当进行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上焦的抗病能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