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石中本无声;的翻译
2022-12-15 06:07:22 责编:小OO
文档

夜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解释:夜的特点本是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

夜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解释:夜的特点本是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诗词名称:《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本名:韦应物。别称:韦苏州。字号:字义博。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京兆杜陵。出生时间:737年。去世时间:792年。主要作品:《淮上喜会梁川故友》《答李瀚》《秋夜寄丘员外》《夕次盱眙县》《三台》等。主要成就:治理州郡创作诗歌。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石中本无声;”的详细介绍:

一、《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的全文 点此查看《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的详细内容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二、韦应物其他诗词

《滁州西涧》《赋得暮雨送李曹》《寄全椒山中道士》《送杨氏女》《东郊》

三、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禅趣的妙诗,全篇抓住嘉陵江水声展开构思。 发端两句借大禹治水的传说写嘉陵江水声的由来。意思是说,大概由于大禹的神奇力量,他凿开险峻的山崖,使飞流急湍奔腾直泻,发出巨响。起笔即紧扣诗题,显得气势雄伟。 诗的三、四两句写诗人夜宿出门店,由于水声的喧闹,通夜无法安寝。这两句一方面承接上文,进一步具体写出嘉陵江水声之大;另一方面又极自然地引发出下文对水性的议论。这是阐发禅理、表现禅趣的转折点。 而五、六、七、八四句借水声与山石激荡出巨响的自然现象展开议论,颇含折理。大意是说,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不会发出声响,可是两者一激荡,竟发出惊雷一样的巨响,完全丧失了水石的本性。我们从这一自然现象中,可以悟出很深的禅理:人在社会中,应当以无念为宗,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运自然,自在解脱,应当象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也就具备了佛性。水石保持住本性就具备了佛性,人向自性中求取,保持住清静无为的本性,也就具备了佛性。韦应物这种思想带着很浓的消极成分,应予批判。不过,从这首诗中,却可看出韦应物禅学修养是很深的。 诗的最后两句,表示自己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以此赠给深上人,彼此交流禅学心理,并对深上人彻悟物我之情的禅学修养无限向往。诗的结尾颇有意味,诗人提出了问题,但是自己并不去回答,而是把疑惑推给了老友,有一种故意责难的狡黠。另一方面传达了一种深奥的禅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性和人情的感悟。因为人的心性在遇到外物相激时,也会产生强烈反映,物性和人情本来就是相通的。我们不知道深上人是如何作答的,事实上,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回答。这个结尾,写得既很切题,又留有余味,不失韦氏平淡有味的风格。

四、译文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击凿山崖飞泻急速的夜流,号称是远古的大禹遗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晚上旅馆佛寺的大门喧腾声,独自一人夜里睡觉不能安然熟睡。

夜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夜的特点本是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为什么两者互相冲击(夜冲击石头),雷鸣幽深少人的山林使人惊。

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把这个问题遗留给寺观的旧友,了却它给我的疑问。

五、注解

泄:渲泄,排放。奔湍,奔腾的激流。

神禹迹:传说中夏禹治夜留下的遗迹。

自:本来,原来。云,语助词。

相激:相撞击。

雷转:像雷声一样回旋。空山,空寂的山间。贻,赠送。之,指上面提出的问题。

道门:佛门。旧,故旧,朋友。道门旧,即深上人。

了:尽,结束,引申为解决,解答。

物我情:指客观外物的实情与主观自我的认识。这二句是说,我把个问题呈请佛门旧友深上人,望能给予透彻的解答。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