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风雪夜归人的翻译是什么
2022-12-13 13:28:25 责编:小OO
文档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解释: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解释: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诗词名称:《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本名:刘长卿。别称:刘文房。字号:文房。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洛阳。出生时间:说法多种(约718—725年间)。去世时间:说法多种(约786-790年间)。主要作品:《送灵澈》《送上人》《弹琴》《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逢雪宿芙蓉山》等。主要成就:大历诗风的代表。信仰:道家。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风雪夜归人”的详细介绍:

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全文 点此查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详细内容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二、刘长卿其他诗词

《过前安宜张明府郊居》《谪仙怨》《逢雪宿芙蓉山》《弹琴》《送上人》

三、背景

大约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公元777年(十二年)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四、注解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五、译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当暮色降临山色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穷。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六、赏析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第一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 第二句“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10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 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入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既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