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春节日记200字左右范文 春节相关日记 春节过年的古诗句大全 春节养生小知识_春节养生禁忌 山东人的春节习俗有什么 北京春节带孩子去哪里旅游好玩 春节的含义是什么 春节和圣诞节的差异有什么 春运高峰出行应注意什么事项 春运高峰出行注意什么事情 春运高峰出行要注意什么事项 春运期间我们要注意哪些事项 春节习俗主题优秀演讲稿 春节英文主题优秀演讲稿 春节包饺子习俗优秀作文 春节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春节放爆竹的由来 春节民俗文化作文范文 春节对联书法作品欣赏图片精美 写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范文 春节发多少红包吉祥数字 春节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春节对联大全7字带横批【工整推荐】 春节过后怎么减肥 春节吃饺子的由来和传说以及寓意 春节的风俗及寓意 春节吃胀了如何消食 春节的传统美食有什么 春节去哪里旅游便宜 春节为什么不能洗头 春节放鞭炮的来历是什么 春节包饺子的由来 北京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春节吃的食物象征什么意义 春节绝佳的营养伴侣 新疆维吾尔族春节习俗有什么 春节发红包钱数寓意有哪些 春节走亲戚适合送什么礼物 春节什么时候理发合适 北京春节有什么习俗
春节年前年后传统习俗有哪些
2022-03-10 15:21:25 责编:小OO
文档

一到春节,无论是年前年后,长辈似乎都在家里忙上忙下忙里忙外,那么大人们究竟在忙些什么?春节有那么多习俗要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春节年前年后传统习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目录▼▼

年前习俗

年后习俗

春节各地习俗

春节的来历


●  年前习俗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

1、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史料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腊月二十五:

1、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民间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其实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但有时人们也会买一大筐豆腐以吃其来充饥等)。

2、接玉皇

旧俗、新俗都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3、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闲暇娱乐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

4、照田蚕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5、千灯节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等活动。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返回目录>>>

●  年后习俗

正月初一:

1、早起

有的人认为,如果不早起,田坎就会塌。所以要早起。

2、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3、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

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到本家,初二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行礼。可以逗留吃饭、谈心。

二是初三到亲朋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际,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部分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如今,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4、给压岁钱

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5、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初八不打谷的风俗。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 肥猪拱门。女婿女儿回娘家拜年。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古代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 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返回目录>>>

●  春节各地习俗

上海年俗

旧时,一到春节乞丐就多起来了。有一种乞丐,他们不是因为家中贫困而去行乞,而是为行孝道。据传,老年人活到九九八十一岁有一道鬼门关,只有吃了“百家饭”才可安然无恙度过这一关。于是家有老人的孝男孝女们在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门去讨饭给自己的父母吃。还有一种乞丐俗称“叫化子”,他们乞讨的方式令人好笑。有的乞丐用红纸裹着菜头挂在竹杆上,每到一家门前就说菜头到,生意好,恳求施舍,这叫“送菜头”。

有的用纸和竹丝做成牛状,到家家门前说尽好话,吉利话,以求施舍,这叫“送春牛”;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树的树枝,在树枝上挂些小铃后古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会象摇钱树一样,财源滚滚而来,这叫”摇钱树“;有的企丐身穿佛衫,头戴神像面具,化装成财神菩萨的模样到各家的宅院内狂奔乱跳,以示财神菩萨来了,这叫“跳财神”。崇明人在旧社会里虽生活贫困,但遇到这些企丐还是乐善施好,给一些干粮和其他食品。解放后这些行企方式早已绝迹了。

河南年俗

送神慌年忙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重庆年俗

重庆在中国有山城和雾都的称号,在那里过春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腊梅花。

报道称,当地人喜欢春节在家里摆上淡黄色的腊梅花,其花瓣带有清香的味道。重庆南山盛产腊梅花,从腊月开始,不论你到花市还是在普通街道,到处都能看到来自近郊的农民身背背笼,里面装满含苞待放的蜡梅花。在街上,你经常能碰到手持蜡梅花的市民,它的价格非常便宜,一束(4支)人民币两元。

返回目录>>>

●  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返回目录>>>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春节日记200字左右范文春节日记200字左右范文专题写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范文写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范文专题有关春节的范文有关春节的范文专题关于春节的范文关于春节的范文专题五年级写元宵节的作文范文五年级写元宵节的作文范文专题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作文范文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作文范文专题小学生元宵节猜灯谜作文范文小学生元宵节猜灯谜作文范文专题我心中的元宵灯会作文范文我心中的元宵灯会作文范文专题欢天喜地闹元宵作文范文欢天喜地闹元宵作文范文专题2022年社区元宵节活动方案2022年社区元宵节活动方案专题元宵节游园活动方案元宵节游园活动方案专题庆元宵活动方案庆元宵活动方案专题清明节扫墓活动方案策划清明节扫墓活动方案策划专题清明扫墓作文范文清明扫墓作文范文专题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策划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策划专题房地产清明节活动方案房地产清明节活动方案专题端午节作文400字左右范文端午节作文400字左右范文专题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活动方案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活动方案专题中班端午节活动方案中班端午节活动方案专题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方案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方案专题2022幼儿园端午节放假通知模板范文2022幼儿园端午节放假通知模板范文专题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传承端午文化精神范文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传承端午文化精神范文专题2022端午节歌颂屈原爱国精神,端午节心得体会范文2022端午节歌颂屈原爱国精神,端午节心得体会范文专题2022歌颂端午节屈原爱国精神传承,端午节心得体会范文2022歌颂端午节屈原爱国精神传承,端午节心得体会范文专题2022年端午节放假通知范文,公司端午节放假通知2022年端午节放假通知范文,公司端午节放假通知专题端午节作文大全,端午节的由来优秀范文端午节作文大全,端午节的由来优秀范文专题端午节的趣事作文300字范文端午节的趣事作文300字范文专题端午节优秀作文范文600字端午节优秀作文范文600字专题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范文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范文专题以端午节为话题的作文优秀范文以端午节为话题的作文优秀范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