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肉腐出虫鱼枯生蠧打一个数字
2023-06-25 23:32:58 责编:小OO
文档

肉腐出虫鱼枯生蠧没有指代的数字,它是一句古言,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是荀子讲祸患藏于内部的一句话。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常流的水不会腐臭,常转的门轴不会遭蛀。保持内部的新鲜感、运动感以及批判和反思才会进步。肉生蛆虫,是因为内部腐烂了;鱼生蠹虫,是因为内部枯死了。内部德行发生变化,外部荣辱也就跟着发生变化。荀子告诫人们需要不断学习,让自己德才兼备、向内自修,才能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物腐虫生是什么生肖(物腐虫生打一生肖)

  十二生肖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 除了十二生肖纪年,古代先人还创造了十二生肖纪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那么,用物腐虫生打一生肖是什么呢?

  物腐虫生是生肖虎、生肖鼠。

  以下是物腐虫生是什么生肖(猜什么生肖)的具体解析

  说法1:我们从“虫”字入手,我们知道老鼠的别称又叫“耗虫”,而且老鼠一直都是被人类认为是不好的,再加上解析“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刚好和鼠疫是老鼠传染疾病给人类的相似。因此综合分析物腐虫生可以是鼠。

  说法2:我们还是从“虫”字入手,我们知道龙在古代也叫大虫。由此分析物腐虫生还可以是虎。

  物腐虫生猜一数字

  从物腐虫生的笔画入手去猜测数字。”物“字8笔画,”腐“字14笔画,”虫“字6笔画,”生“字5笔画,4个字一共是8+14+6+5=33笔。因此物腐虫生猜一数字是33。

  十二生肖排序 十二生肖排序和生肖文化

  1、子鼠:午夜23时至01时,方位属北方,农历十一月,五行属水。属于冬肖、红肖、棋肖、野肖、地肖、雨肖、梅花。

  2、丑牛:凌晨01时至03时,方位属,农历十二月,五行属土。属于冬肖、绿肖、棋肖、家肖、天肖、雨肖、荷花。

  3、寅虎:凌晨03时至05时,方位属东方,农历正月,五行属木。属于春肖、蓝肖、书肖、野肖、地肖、风肖、桃花。

  4、卯兔:凌晨05时至07时,方位属东方,农历二月,五行属木。属于春肖、绿肖、琴肖、野肖、天肖、风肖、吉肖、美肖、兰花。

  5、辰龙:上午07时至09时,方位属,农历三月,五行属土。属于春肖、绿肖、书肖、野肖、天肖、风肖、吉肖、梨花。

  6、巳蛇:上午09时至11时,方位属南方,农历四月,五行属火。属于夏肖、蓝肖、琴肖、野肖、地肖、雷肖、吉肖、竹花。

  7、午马:上午11时至13时,方位属南方,农历五月,五行属火。属于夏肖、红肖、书肖、家肖、天肖、雷肖、吉肖、杏花。

  8、未羊:下午13时至15时,方位属,农历六月,五行属土。属于夏肖、红肖、画肖、家肖、地肖、雷肖、吉肖、樱花。

  9、申猴:下午15时至17时,方位属西方,农历七月,五行属金。属于秋肖、蓝肖、画肖、野肖、天肖、云肖、松花。

  10、酉鸡:下午17时至19时,方位属西方,农历八月,五行属金。属于秋肖、红肖、琴肖、家肖、地肖、云肖、芩花。

  11、戌狗:夜晚19时至21时,方位属,农历九月,五行属土。属于秋肖、绿肖、棋肖、野肖、地肖、云肖、菊花。

  12、亥猪:午夜21时至23时,方位属北方,农历十月,五行属水。属于冬肖、蓝肖、画肖、家肖、天肖、雨肖、桂花。

  物腐虫生是什么意思

  【拼音】:wù fǔ chóng shēng

  【解释】: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出自】:《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宋·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分句;比喻祸患的发生必有内部原因。

腐肉出虫鱼枯生蠹什么意思

腐肉出虫,鱼枯生蠹,这句话出自:语本《荀子劝学》,意思是肉腐烂了就会长出虫子,鱼干枯了就会生出蛀虫。原句为: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这句话多用于告诫劝谏。

荀子以此作比喻,来说明世上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它各自发生的原因,一个人享受荣誉还是蒙受耻辱,也是依据各自的品德高下来决定的,因此君子应当善于选择良师益友,远邪近正,加强修身立德的锻炼。现在这句话则常用来比喻事物败亡,多由自身所致或是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

肉腐出虫什么意思?肉腐出虫怎么读?

肉腐出虫什么意思?肉腐出虫怎么读?

参:

拼音:ròu fǔ chū chóng,简 拼:rfcc

成语解释:肉腐烂了,就会生出蛆虫。比喻事物本身不健全,祸患自然就发生。也比喻国家不安定,外侮就会乘虚而入。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荀子的《劝学篇》原文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沈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苏东坡文言文翻译先生

1. 苏轼文言文翻译

这句话是苏轼在阐述自己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的观点时所说的。这种文学创作水平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也许只有大文豪东坡先生才能,才敢出此语。

译文:探求事物的精妙之处,就像击打捕捉清风和影子般飘渺,能够让事物形象在心中清晰明了的人,大概在千万人中也遇不到一个,更何况能通过语言和行为来使事物形象清晰明了?

这便是苏轼所追求的“词达”的文章写作境界,讲求文章通俗易懂,反对艰深刻薄、华而不实的文风。这句话阐释了苏东坡对于文章风格的追求,同时这种追求满足了当时古文运动中“文以载道”的具体要求。

在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对这段话也有引用。并认为这种平坦通俗,平中见奇的艺术风格追求恰恰是苏东坡文章千古流传的精妙之处。

他说作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在此为风格做解释,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词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地表达出来,表达得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不是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物。果能表现精妙而能得心应手,则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便能不求而自至,此处所谓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也就是上好风格的秘诀。具有此等特性,文章便不致于索然无味,而我们也就不怕没有好文章读了。

2. 东坡画扇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译文

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还,苏东坡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我父亲刚刚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张起来.”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流泪拿扇边答谢苏东坡边往外走,刚过府门,就有多事的人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上卖完了,而后来的想买,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离开.卖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整个郡的人都感动了,甚至有到哭的地步.

注释

⑴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⑵陈诉:状告.

⑶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⑷某:我. ⑸适:适值,恰好遇上 ⑹姑:暂且.⑺发市:开张. ⑻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⑼逾:通“逾”(yú):走出. ⑽逋(bū):拖欠. ⑾不售:卖不出去.

⑿草圣:草书. ⒀ 公:对东坡的尊称. ⒁适:适逢.(恰逢,正赶上)

⒂故;故意. ⒃其;其中. ⒄去:离开. ⒅须臾:一会儿.

⒆立:立即. ⒇好事者:多事的人 (21)以:用

3. 苏东坡劝学所文言文及翻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此段教材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此段教材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4. 古文《苏轼私识范仲淹》翻译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文化常识]“总角”及其他.古人在说到年龄的时候,常常不用数字直接表达,而以某种称谓来代替.一、垂髫(tiáo).它指三四岁到岁的孩子,男女不分.《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二、总角.它指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上文“轼始总角”,意为苏轼才十来岁.三、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四、束发.指男子十五岁.五、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六、而立.指男子三十岁.七、不惑.指男子四十岁.其他还有“知命”、“花甲”、“古稀”等. 参考资料:。

5. 东坡画扇文言文翻译

东坡画扇 (宋)何莲

原文:

先生职临钱塘(1)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2)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4)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涕而出。始逾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

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 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④某:我。 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⑧逾:走出。⑨逋(bū):拖欠。 (1)今杭州市。(2)他细的。(3)一会。

译文:

东坡到钱塘就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娟的钱两万不还,公差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正好父亲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卖。”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娟扇面二十把,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流泪拿扇往外走,刚过府门,就有好事者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上卖完了,而后来的想买,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离开。卖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

6. 东坡逸事 古文翻译

苏轼担任钱塘太守的时候,有一个百姓前来诉苦,说卖扇子的人欠了自己两万银子,便抓来了那个卖扇子的人,卖扇子的悲伤地说:“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严寒,有扇子又卖不出去,不是(我)不肯偿还债务。”苏轼就叫他拿二十把扇子过来,便拿起桌上的办案时所用的毛笔随意地写了行书,草书的字,并画了枯木和竹石就交付给他。(卖扇子的人)刚刚出门,人们竟然用一千元钱买一把扇子,原本卖不出去的扇子全都卖光了。后来卖扇子的人也把所欠的钱全部还清了。

原文: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此文出自宋朝·苏轼《东坡逸事》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东坡逸事》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人要学会变通。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

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的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7. 《东坡画扇》古文翻译

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 注释 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译文

东坡到钱塘就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绢的两万绫绢钱不还,苏东坡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我父亲刚刚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张起来。”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娟扇面二十把,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流泪拿扇边答谢苏东坡边往外走,刚过府门,就有欣赏喜欢苏东坡的人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上卖完了,而后来的想买,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离开。卖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

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卖扇人)于是就这样还清所拖欠的所有债务。整个钱塘郡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有的还感动到流下眼泪!

8.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父亲苏洵游学四方,便由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十岁时,听到史书中古往今来成败之事,就能说出其关键所在。

一日,程夫人读完东汉史《范滂传》,激动地发出长叹。苏轼便问:“我如果成了范滂,母亲赞许吗?”程夫人答道:“你能做范滂,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成年后,苏轼博通经学史学,写文章每天能写数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著作。

不久又读《庄子》,叹道:“我当初有些自己的见解,但总说不出来,今日读到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真是深得我心啊。” 嘉佑二年,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

当时社会上崇尚诡谲不合正道的文风,主考官欧阳修希望能挽救这种弊病,读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时,非常惊喜,想评为第一,又怀疑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只评为第二名。又在复试中回答《春秋》的问题获第一名,又在殿试时考中乙科进士。

后来他给欧阳修写信并拜见了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该避开此人让他展示自己的才华。”人们听说后议论纷纷,不相信,后来才终于信服。

后来调任徐州知府。(有一次)曹村一带洪水决堤,富人都争着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民们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谁和我守城呢?只要我在,即使洪水决堤也冲不垮城墙。”将富民们赶回城中。

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喊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当为您拼死出力。”

于是率领部下拿着畚锸出城,在东南方向筑起长堤,从戏马台起,一直连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有三版高的城墙没有淹没。

苏轼在城墙上搭起帐篷住下,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段守护城墙,最终保全了城。又请求朝廷征调来岁夫加固城墙,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

煮鱼虫打一数字

煮虫鱼打一数字是4

苏东坡问词风文言文翻译

1. 苏轼文言文翻译

这句话是苏轼在阐述自己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的观点时所说的。这种文学创作水平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也许只有大文豪东坡先生才能,才敢出此语。

译文:探求事物的精妙之处,就像击打捕捉清风和影子般飘渺,能够让事物形象在心中清晰明了的人,大概在千万人中也遇不到一个,更何况能通过语言和行为来使事物形象清晰明了?

这便是苏轼所追求的“词达”的文章写作境界,讲求文章通俗易懂,反对艰深刻薄、华而不实的文风。这句话阐释了苏东坡对于文章风格的追求,同时这种追求满足了当时古文运动中“文以载道”的具体要求。

在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对这段话也有引用。并认为这种平坦通俗,平中见奇的艺术风格追求恰恰是苏东坡文章千古流传的精妙之处。

他说作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在此为风格做解释,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词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地表达出来,表达得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不是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物。果能表现精妙而能得心应手,则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便能不求而自至,此处所谓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也就是上好风格的秘诀。具有此等特性,文章便不致于索然无味,而我们也就不怕没有好文章读了。

2. 东坡说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 建中靖国中,坡公自儋北归,卜居阳羡。

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

坡公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人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缗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居入居,既得日矣。

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器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公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动,以至于此。

吾子不肖,举以售人。吾今日迁徙来此。

百年旧居,一旦诀别,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

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因再三慰抚,谓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当以是居还妪。”

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居,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借顾塘桥孙氏居暂住焉。是岁七月,坡竟殁于借居。

前辈所为,类如此,而世多不知,独吾州传其事云。 翻译: 建中靖国元年,苏轼从儋州回来,居住在阳羡。

阳羡的士大夫仍然害怕所以不敢跟他出游。只有邵民瞻,从学于他门下。

苏轼也喜欢这个人,常常与他一同骑马,过长桥,游山游水以此为乐。邵民瞻为他买了一座房子,花了500,苏轼用光了钱才还清钱款。

后来(苏轼)选了一个好日子搬入新居。有一次,与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达一个村落,听到有(一个)妇人哭得很哀伤,苏轼靠门听,说:“奇怪了,为何这么悲伤!难道有很难割舍的感情,碰到了她的心扉?我去问问她。”

于是推门进去。是一个老妇人,见到东坡后依然自顾自哭泣。

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间房子,已家传百年,守着都不敢动,甚至到我这代也是这样。但是我儿子不肖,(把它)卖给别人了。

我今天要搬离这里,百年老屋,一旦离开,怎会不痛心!这就是为何我哭泣的原因。”苏轼也为他难过。

(于是东坡)问她原来的房子在什么地方,竟然是东坡买的那座房子。东坡再三地安慰她,说:“你的老房子是我买的,不要太过悲伤,现在我就把它还给你。”

于是让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把房契)烧了,(并且)叫老妇人的儿子第二天把母亲接回老房子,也不索要(买房子的)钱。东坡从这之后就回到毗陵,再也不买房子了,而是暂时借住顾塘桥孙氏的房子。

这一年的七月,东坡就病逝于借住的房子中。东坡前辈一生作了许多类似的事,可惜世人知之甚少,只有我的故乡流传他的事迹。

3. 苏东坡劝学所文言文及翻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此段教材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此段教材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4. 东坡画扇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译文

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还,苏东坡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我父亲刚刚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张起来.”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流泪拿扇边答谢苏东坡边往外走,刚过府门,就有多事的人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上卖完了,而后来的想买,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离开.卖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整个郡的人都感动了,甚至有到哭的地步.

注释

⑴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⑵陈诉:状告.

⑶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⑷某:我. ⑸适:适值,恰好遇上 ⑹姑:暂且.⑺发市:开张. ⑻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⑼逾:通“逾”(yú):走出. ⑽逋(bū):拖欠. ⑾不售:卖不出去.

⑿草圣:草书. ⒀ 公:对东坡的尊称. ⒁适:适逢.(恰逢,正赶上)

⒂故;故意. ⒃其;其中. ⒄去:离开. ⒅须臾:一会儿.

⒆立:立即. ⒇好事者:多事的人 (21)以:用

5. 文言文翻译

元丰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是苏东坡的生日,(苏东坡)在赤壁矶设置酒宴,位于高峰,酣畅饮酒的时候,从江上传来了笛声。

客人有郭姓,尤姓两位先生,精通音乐,对东坡说∶“笛声新颖,不是流俗的音乐。”(东坡)派人询问,这是进士李委听说东坡生日,谱写乐曲《鹤南飞》前来献给东坡,只是穿着青巾紫裘皮衣,腰里别着笛子而已,又演奏了新的乐曲,又快速演奏数声,悠扬竞有穿透云石的声音,在做宾客都被陶醉。

李委从袖中拿出一幅好纸,说:“我没有什么是要求您,得到您的一首绝句诗就够了。”东坡笑着答应了。

6.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父亲苏洵游学四方,便由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十岁时,听到史书中古往今来成败之事,就能说出其关键所在。

一日,程夫人读完东汉史《范滂传》,激动地发出长叹。苏轼便问:“我如果成了范滂,母亲赞许吗?”程夫人答道:“你能做范滂,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成年后,苏轼博通经学史学,写文章每天能写数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著作。

不久又读《庄子》,叹道:“我当初有些自己的见解,但总说不出来,今日读到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真是深得我心啊。” 嘉佑二年,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

当时社会上崇尚诡谲不合正道的文风,主考官欧阳修希望能挽救这种弊病,读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时,非常惊喜,想评为第一,又怀疑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只评为第二名。又在复试中回答《春秋》的问题获第一名,又在殿试时考中乙科进士。

后来他给欧阳修写信并拜见了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该避开此人让他展示自己的才华。”人们听说后议论纷纷,不相信,后来才终于信服。

后来调任徐州知府。(有一次)曹村一带洪水决堤,富人都争着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民们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谁和我守城呢?只要我在,即使洪水决堤也冲不垮城墙。”将富民们赶回城中。

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喊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当为您拼死出力。”

于是率领部下拿着畚锸出城,在东南方向筑起长堤,从戏马台起,一直连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有三版高的城墙没有淹没。

苏轼在城墙上搭起帐篷住下,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段守护城墙,最终保全了城。又请求朝廷征调来岁夫加固城墙,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

7. 跪求 文言文翻译

/f?kz=45701533

宋史*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洵将终,以兄太白早亡,子孙未立,妹嫁杜氏,卒未葬,属轼。轼既除丧,即葬姑。后官可荫,推与太白曾孙彭。

熙宁二年,还朝。王安石执政,素恶其议论异己,以判官告院。四年,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诏两制、三馆议。轼上议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余。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责实,则公卿侍从常患无人,而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之制,臣以为不足。夫时有可否,物有废兴,方其所安,虽暴君不能废,及其既厌,虽圣人不能复。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强而复之,则难为力。

庆历固尝立学矣,至于今日,惟有空名仅存。今将变今之礼,易今之俗,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敛民财以食游士。百里之内,置官立师,狱讼听于是,军旅谋于是,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则无乃徒为纷乱,以患苦天下邪?若乃无大更革,而望有益于时,则与庆历之际何异?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至于贡举之法,行之百年,治乱盛衰,初不由此。陛下视祖宗之世,贡举之法,与今为孰精?言语文章,与今为孰优?所得人才,与今为孰多?天下之事,与今为孰办?较此四者之长短,其议决矣。

今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词,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兼采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经生不帖墨而考大义,此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区区之法何预焉。臣又切有私忧过计者。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而今之学者,耻不言性命,读其文,浩然无当而不可穷;观其貌,超然无著而不可挹,此岂真能然哉!盖中人之性,安于放而乐于诞耳。陛下亦安用之?

议上,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问:“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可也。”对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断,但患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镇以安静,待物之来,然后应之。”神宗悚然曰:“卿三言,朕当熟思之。凡在馆阁,皆当为朕深思治乱,无有所隐。”轼退,言于同列。安石不悦,命权开封府推官,将困之以事。轼决断精敏,声闻益远。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8. 东坡画扇文言文翻译

东坡画扇 (宋)何莲

原文:

先生职临钱塘(1)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2)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4)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涕而出。始逾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

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 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④某:我。 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⑧逾:走出。⑨逋(bū):拖欠。 (1)今杭州市。(2)他细的。(3)一会。

译文:

东坡到钱塘就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娟的钱两万不还,公差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正好父亲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卖。”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娟扇面二十把,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流泪拿扇往外走,刚过府门,就有好事者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上卖完了,而后来的想买,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离开。卖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

9. 东坡画扇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原文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⑤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⑥,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⑦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⑧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⑨随意作行书草圣⑩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⑪府门,而好事者⑫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⑬。遂尽偿所逋⑭,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出自宋·何薳《春渚纪闻·卷六 东坡事实·写画白团扇》

注释

①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苏轼曾两次在杭州任职,第一次是熙宁四年(公元1071)任通判;第二次是元佑四年(公元1089)任杭州太守。此事应发生在任通判(掌管诉讼)之时。)

② 陈诉:状告。

③ 负:拖欠

④ 某:我。

⑤ 适:适值,恰好碰上。

⑥ 不售:卖不出去。

⑦ 姑:姑且,暂且。

⑧ 发市:开张。谓做生意来了顾客。

⑨ 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⑩ 草圣:草书。

⑪ 逾:走出。

⑫ 好事者:喜欢某种事业的人。

⑬ 去:离开。

⑭逋(bū):拖欠。

译文

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拖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先生于是把那人召来询问,(欠钱者)说:“我家是以制扇为职业的,正赶上我父亲去世,而又从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不是故意欠他钱。”先生仔细地看了他很久,说:“暂且拿你做的扇子来,我来帮你开张。”一会儿扇子送到,先生拿了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用的笔书写行书、草书,画上枯木竹石,片刻就完了。就把写画好的扇子交给那人说:“去外面快卖了还钱。”那人抱着扇边流泪答谢边往外走。刚出了府门,就有喜欢诗画的人争着来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来得晚的人想买也买不到,甚至到了非常懊悔地离开的地步。卖扇子的人于是全部还清了欠款。整个杭州郡的人都称赞感叹(这件事),甚至有感动得流泪的人。

有需求请追问

关于一百步始于九十步的诗句

1.“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的下句及意思分别是什么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的下句是:小狐汔济濡其尾。故曰时乎,时不再来。终终始始,是谓君子。

出自:《赠元发弟放言》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原文:

亏功一篑,未成丘山。

凿井九阶,不次水泽。

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

故曰时乎,时不再来。

终终始始,是谓君子。

译文:

差一筐土的努力,会堆不成山丘。打井即便打了九成,也打不到泉水。一百里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小狐狸渡河,几乎就要渡过了,结果还是颠簸挣扎,险象环生,连尾巴都弄湿了。所以说时机稍纵即逝、时光一去不回,君子应该始终如一、谨慎警醒。

“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出自《尚书》,差一筐土的努力,会堆不成山丘。

“凿井九阶,不次水泽”出自《孟子》,打井即便打了九成,也打不到泉水。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战国策》,一百里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

“小狐汔济濡其尾”出自《易经》,小狐狸渡河,几乎就要渡过了,结果还是颠簸挣扎,险象环生,连尾巴都弄湿了。

扩展资料:

作者生平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作者生平成就: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黄庭坚

2.关于一步一个脚印走的远走的稳的古诗有哪些

荀子的《劝学》中的句子很多,也很有意义,全文如下:劝学先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 通:性)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天见其明,地见。

3.今有善行者行一百步,不善行者行六十步

就是: 如今有一个善于步行的人走了100步,一个不善于步行的人走了60步。

现在不善于步行的人先步行了100步,让善于步行的人追上,问有多少步才能追上? 第一题:假设设善行者一分钟走100步,不善行者走60步,设善行者追上不善行者用x分钟 那么:100+60x=100x 求得x=2.5 用100*2,5=250步,则善行者250步后追上 第二题:设做红旗的x人,绿旗的y人 方程组:x+y=50 (1) 40x:15y=3:2 (2) 解得 x:y=9:16 带入(1)式,得x=16人 y=32人。

4.形容“坚持不懈”的诗句有哪些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战国时期苟子的《劝学》。

释义:以千里马(骐骥)的一跃,却还不到十步,而老马走一步没多远,却不舍,相比之下,当然老马走的更远了。这样比喻作学问,说明我们应该持之以恒。

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出处:东汉班固的《汉书·枚乘传》。

释义:用绳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水珠滴落,天长日久也可以把石头滴穿。喻指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守成艰难的事情。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处: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三首》。

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出处:宋代苏轼的《稼说送张琥》。

释义: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粮食要囤积充分,以备不时之需,每次取的时候要少取避免浪费。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喷薄而出。厚积薄发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出处:秦朝李斯所著《谏逐客书》。

释义: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戍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出自《史记,李斯列传》,意思是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大海不放弃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们的深邃。

5.五十步笑一百步 原文

其原文是这样的: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家,尽心焉尔。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曰:不可,直不百步者,是亦走也!” 显然,在孟子眼里,梁惠王的“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是没有意义的。

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孟子之所以下这样的论断,是其没有跳出儒家“非君子即小人”的局限。

在儒家的观点里,王只有两种,要么完全推行“仁政”,他就是个仁君;否则就是推行,他就是个暴君,中间没有过渡。当兵也是一样,要么冲锋陷阵,是个勇士,不然就是逃兵。

梁惠王固然不算个“仁君”,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其“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的做法。

梁惠王能这样做,比起那些对灾民不闻不问的王来说,是要“仁”得多。如果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属实的话,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梁惠王的子民没有增加不是因为梁惠王的灾民不好,而是因为梁惠王好战,经常发动战争,消耗大量劳动力,妨碍农时,破坏生产的结果。

我们可以说梁惠王好战,不是个“仁君”,但不能因为他不是个仁君而否定其所做的一切,否定其一切。毕竟赈济灾民,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不错的。

即使抛开真实的背景,仅就这个比喻本身的逻辑看,这个论断也欠妥。虽然都是逃兵,但五十步与一百步还是有差距的,也分为带头逃兵和跟从逃兵,性质严重程度是有不同的。

这么说也许大家都不能接受。儒家思想统治人们已经两千多年了,其“仁义”的观点深入人心。

“仁”者是说统治者要实行仁政,“义”者指子民要绝对忠于统治者。由于儒家的评判标准是绝对的,非君子即小人,统治者要么是个仁君,否则就是个彻底的暴君;子民必须绝对忠于统治者,否则就是不义,是小人,就当嗤之以鼻。

那么我们不说逃兵,我们说冲锋陷阵。有个成语叫做“身先士卒”,这个成语很能说明五十步和一百步之间的差距。

它的意思是作战时,将帅冲在士兵的前头。打仗时,将帅冲在士兵前头,隔多远呢?我看不到五十步,退一万步讲,将帅的马快,也不可能一个人打下城池。

冲锋时,冲在前面的和冲在后面的也不过五十步之遥,然而前者贵为将帅,后者贱为士兵,其间差别,不言自明。所以说,一百步和五十步是不一样的;反过来,五十步和一百步也是不同的。

五十步固然不能笑一百步,但其间的差别也不容忽视。比如说同为迟到,迟五分钟和迟半小时,严重程度是有不同的。

曾有这样一家企业,为了防止员工迟到,上班时在行政大院门口有专人负责录像,对超过上班时间进门的将处以罚款,录像时间一般为五分钟。后来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迟到五分钟的被罚款了,迟到半小时的反倒一点事儿都没有。

久而久之,迟到五分钟的少了,但迟到半小时的甚至缺勤的却多了。我想这就是不承认细微差别造成严重后果的一个例子。

我们不仅要要看到“一百步”比“五十步”落后,更应该承认和重视“一百步”相对“五十步”那可贵的细微进步。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遥是个结果,而五十步则是这个结果的过程。我们知道过程决定结果,所以说,五十步是千里的决定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戴明应日本企业之邀,重振日本经济。戴明博士到了日本之后,对日本企业界提出“品质第一”的法则。

他告诉日本企业界,要想使自己的产品畅销全世界,在产品品质上一定要持续不断地进步,要无止境地每天进步一点点。当时有不少美国人认为戴明博士的理论很可笑,但日本人完全照做。

今天日本企业的产品在世界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他们将功劳归于戴明,甚至颁赠先进企业的奖项也称为戴明奖。福特汽车公司一年亏损数10亿美元时,他们请戴明博士回来演讲,戴明仍然强调要在品质上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不断地进步,一定可以起死回生,振兴企业。

结果,福特汽车照此法则贯彻3年之后,便转亏为盈,一年净赚60亿美金。 孟子显然和当年许多美国人一样,对每天进步一点点不屑一顾,觉得这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任何质的改变都是量的积累的结果。

前洛杉矶湖人队的教练派特雷利在湖人队最低潮时,告诉12名球队的队员说:“今年我们只要每人比去年进步1%就好,有没有问题?”球员一听:“才1%,太容易了!”于是,在罚球、抢篮板、助攻、抄截、防守一共五方面都各进步了1%,结果那一年湖人队居然得了冠军,而且是最容易的一年。 有人问教练,为什么这么容易得到冠军呢?教练说:“每人在五个方面各进步1%,则为5%,12人一共60%,一年进步60%的球队,你说能不得冠军吗?” 孟子对质变与量变关系的认识显然不及派特雷利,不知道质变总是从微小的量变开始,缺乏发展变化的眼光,以一种静态的观点看问题。

如果他在这方面有派特雷利的智慧,首先承认和肯定梁惠王所作的努力,逐渐地引导梁惠王慢慢地进步,逐渐的走上。

6.关于跑步的句子,100句以上,给我一些关于热爱跑步的句子,起码

1、“砰”的一声,发令响了。运动员们像出膛的子弹向前冲去。

2、小运动员们个个足下生风,你追我赶,尽管一个个都是汗流浃背,可谁也不甘示弱。

3、嗬,好家伙!他这一跑起来,你就看不见他的腿怎样抬、怎样落,连一点响声都听不见,真比鹰追兔子还快。

4、他脚下像踩了风,一口气冲在前面,得了第一名。

5、“加油!”“快跑!”“坚持住!”喝彩声、叫喊声连成一片,大家仿佛要通过这大声的喊叫,把自己的全部力气都给正向着终点冲刺的运动员

6、运动健将们,用你的实力,用你的精神,去开拓出,一片属于你的长跑天地!

7、踏上跑道,是一种选择。离开起点,是一种勇气。驰骋赛场,是一种胜利

8、你们挥舞着充满力量的双臂 看着实心球化成美丽的弧线 我着实在心里佩服你们你们抛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

9、你的汗水洒在跑道,浇灌着成功的花朵开放。你的欢笑飞扬在赛场,为班争光数你最棒。跑吧,追吧在这广阔的赛场上,你似骏马似离铉的箭。跑吧,追吧你比虎猛比豹强 10、一根小小的木棒,连接的是团结和友爱 一根小小的木棒,传递的是勇气和力量 一根小小的木棒,演绎的是奋斗和拼搏加油吧!让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一直回荡在我们心中! 11、广阔的绿茵场,是为你们搭建的舞台。张扬吧,年轻的心,我们将为你永远喝彩! 12、箭步如飞,飞奔而来,简直是豹的速度。一晃而过。飞毛腿,跨步向前,三步并一步,,离弦之箭,离镗之弹,呼呼生风,

13、跑步是我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人生的终点.

14、跑步的汗水。是我强身健体的标志

15.跑步运动是我向往的道路

16.预备——跑!”裁判员一声令下,霎时,运动员们犹如一只只勇猛的小老虎,飞快地向前方冲去。

物腐虫生腐兮生我打一数字

腐。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它坏了就会生虫子,就要从自身找找原因。就好比某个人他有了缺点,有了弱点,不去自身找原因,有问题不主动去解决,时间长了,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到了。他就会乘虚而入,会欺负你。比如一些在岗位上的那些人,为了自己的发财梦,不管不顾,贪腐大量的钱财,自己看不到自已行为的对与错,最后把自己送到了局子里,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原因的,也就是物腐虫生,腐兮生我。

文言 *** 人知道

1. 谁知道关于为人、处事文言文名句

1.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译文: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3.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4.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译文: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

5.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译文: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

6.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译文: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7.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译文: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8.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2. 文言文 知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做人的道理

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⑤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圆次哀而振⑥之。抚其幼者如子,字⑦以爱女。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

①辐辏:归聚、会集。②望尘:拜尘,谄媚权贵。③国门:指京师。④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⑤目送——随其人之去而以目注视,在此表看重之意。⑥振——同赈,接济。⑦字:嫁女儿。

翻译

赵开心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独有吴菌次落落不凡,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赵开心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开心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菌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开心 “善 于 识 别 他 人”。

3. 有关做人学习的古文

为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1.《劝学》 荀子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异体“修”加三点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忄昏〕〔忄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腾”中“马”换“虫”)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 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 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

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习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苦者,勿告也。

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

4. 文言文< >翻译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启示: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启示: 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启示: 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

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启示: 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启示: 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

5. 有个讲为人处事道理的古文,名字是四个字的~有人知道吗

32包孝肃公(包拯谥号)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包家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上。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34.诸葛亮"诫子书"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曰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36. 孟母三迁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37. 曾子杀彘

曾子(孔子的弟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 子跟着她哭。他的母亲说:“你回去,回来给你杀猪(吃)。” 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正)准备抓猪来杀。 妻子制止他说:“不过是跟孩子的戏言吗。”曾子说:“孩子不能欺骗啊。孩子什么都不懂,是向父母学习的啊,听父母的教导的。今天你欺骗他,是教导他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煮猪肉(吃)。

38. 子路受教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 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6. 做人的文言文,全文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