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的典故是怎么样的呢【点击查看详情】
“得意忘形”出自《晋书·阮籍传》,是关于阮籍能够免除杀身之祸的典故。《晋书·阮籍传》中描写阮籍时写道:“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意即其人常纵酒谈玄,感时伤世,放浪不羁,且善于作诗弹琴,高兴时就纵声狂笑,不高兴时就大哭若狂。
相关视频/文章
相关问答
得意忘形的典故 得意忘形的典故是怎么样的呢

1、“得意忘形”出自《晋书·阮籍传》,是关于阮籍能够免除杀身之祸的典故。《晋书·阮籍传》中描写阮籍时写道:“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意即其人常纵酒谈玄,感时伤世,放浪不羁,且善于作诗弹琴,...

得意忘形成语典故?

得意忘形【拼音】:déyìwàngxíng【释义】: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近义成语忘乎所以、自鸣得意、得意洋洋、趾高气扬『贰』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成语飞扬跋扈蛮横骄纵刚愎自用忘乎所以...

得意忘形成语故事

得意忘形的出处:这个成语故事记载在唐·房玄龄《晋书·阮稽传》中。书中是这么记载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海”。意思是说阮稽经常酗着酒,吹着口哨,而且善于弹琴。当他得意的时候,忘记了身体形状。

得意忘形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得意忘形」指因心意志趣获得满足而物我两忘。语本《晋书.卷四九.阮籍列传》。形容人高兴过头,举止失去常态。「得意洋洋」(二)形,形式。「得意忘形」指文学艺术创作上,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语本宋....

得意忘形的故事

后以“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阮籍是三国时魏国的名士,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与嵇康、刘伶等并称为“竹林七贤”。他的才华自不用说,同时,他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专职秘书”。最初,阮籍在...

得意忘形的故事 得意忘形的由来

不高兴时就痛哭一场。其中数阮籍最为疯癫,尤其是在喝醉的时候,常常哭笑无常。因此《晋书》上描写他时说到“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后人根据这句话总结出成语得意忘形来形容人在顺境的时候快乐得失去了常态。

得意忘形的意思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得意忘形”。得意忘形指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常用于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有的态度。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成语寓意:人生得意时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

成语得意忘形是什么意思

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常用于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有的态度。

请问,从得意忘形这个词我们能学到什么?讲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事情?

说到得意忘形这个词它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是出自于《晋书·阮籍传》,这是一个含有贬义意义的词语,它形容的是指高兴的控制不住自己,然后就失去了常态,我们通常会用它来说,那些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会忘记了自己应该有...

成语故事:得意忘形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忽乎自己心意、自以为欢乐的时候,他就尽情享受,高兴得竞连自己是个什么样子都忘记了。现在,人们常常用“得意忘形”来形容因为高兴而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