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干姜甘草汤
相关视频/文章
柴苏叶怎样吃
柴苏叶怎样吃 2020-06-23 05:06:07
相关问答
甘草干姜汤的配方

甘草干姜汤的药物配方为甘草、干姜、蜀椒、附子。甘草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味甜,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呈椭圆形卵状,边缘或全缘微呈波状,蝶形花一般有紫色、白色或黄色,花期5—7月,果期...

请问四逆汤的组成?制附片-生附片 甘草-炙甘草 生姜-干姜

四逆汤这一方剂出自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主要功用是回阳救逆,用于治疗心肾阳衰寒厥证.因阳衰寒盛之证,故以生附子一枚(15g)破阴寒,回阳气,救厥逆,为君药.以干姜一两半(6g)温中散寒,助阳通脉.甘草炙二...

古籍中的茵陈四逆汤简介

别名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处方干姜45克甘草(炙)60克附子(炮)1枚(去皮,破8片)茵陈180克功能主治治黄疸阴证。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

茵陈四逆汤简介

然必冷服者,恐姜、附发于上焦阳盛之区,而下部阴寒之分反不及也。7.8附注加味姜附汤(《寿世保远》卷三)、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古籍中的茵陈四...

附子汤组成的功效有哪些?

附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温经散寒之功效。主治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中人参苓,白术芍药加方中;祛除寒湿温脾肾,主治肢冷身体痛。

请问四逆汤的组成?制附片-生附片 甘草-炙甘草 生姜-干姜

附子的常用剂量为3-6克,生附子要先煎30分钟去毒后与其它药同煎。至于用生姜和干姜、甘草与灸甘草那是每个大夫在对某种病症时代具体用法。这就是对症用药了。

请问四逆汤的组成?制附片-生附片 甘草-炙甘草 生姜-干姜

四逆汤原方甘草2两(炙),干姜1两半,附子1枚(生用,去皮,破8片)。按照汉代方剂剂量附子大者=20~30克中者一枚15克乌头一枚,小者3克,大者5~6克《伤寒论》的附子常用量为:30-90克且多用生附子。

医路日记120:“甘草附子汤”

推荐剂量:炙甘草6—15克、附子10—20克、白术10—15克、桂枝10—15克。适应症状: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者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适应症...

温脾汤的组成是什么?

大黄15g、当归9g、干姜9g、附子6g、人参6g、芒硝6g、甘草6g。歌诀: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配伍特点:由温补脾阳药配伍寒下攻积药组成,温通、泻下与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

30g附子+50g干姜+40g炙甘草是用来调理什么的?

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之效,适于久咳虚喘,津伤口渴的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心悸失眠多梦。你这方子像炙甘草汤基础方,滋阴比较多,对冠心病应该没太大影响,血压不清楚。开药前交代病史,应该大夫会注意吧。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