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个人合同诈骗的立案标准
2023-10-06 19:34:45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个人合同诈骗立案标准如下: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个人诈骗公私当事人财物,应予追诉。

一、最新经济犯罪追诉标准

不同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是不同的,对各类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可参考《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该规定是为了对经济犯罪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打击,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针对经济犯罪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

二、骗人贷款怎么补救?

被诈骗贷款后的补救问题:被诈骗贷款只能先偿还贷款,后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诈骗罪的诈骗数额要达到一定标准,才会被受理。诈骗罪属于财产类犯罪,财产类犯罪最大特点是要根据诈骗金额来确定。1.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一旦超过3000元就可立案。在刑法中,以诈骗为手段,对象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就可以立案。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于“数额较大”的认定,为3000元起就可以定诈骗罪。2.合同诈骗罪的问题:合同诈骗罪超过2万元即可立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中关于合同诈骗罪的“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的规定已经失效。现生效的规定中为2万以上。3.其余诈骗罪立案标准,因不同的罪名而不同:不同类型的诈骗罪立案标准不同,诈骗罪的最低立案数额也不同,具体的依据要看相关的法律规定。

三、集资诈骗罪多少钱才会立案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集资诈骗案(刑法第192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2、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也就是说,个人以占有为目的、以欺骗的手段非法集资数额达到十万以上即可构成集资诈骗罪。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六十九、合同诈骗案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数额在五万至二十万元以上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