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的养生方
2024-03-02 10:19:21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1. 食疗:根据个人体质、季节变化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食物,如温补食物和清热解暑食物等。

2. 运动: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心,增强身体抵抗力。

3. 按摩: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防治疾病的目的。

4. 草药和针灸: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有哪些保健养生的方法?

中医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疑难杂症都是通过中医的治疗和调养,才使患者恢复了健康。那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聊天健脑法

  聊天既是一项裨益身心健康的快乐活动,又是获得美好心情的一种有效而愉快的手段。在节假日茶余饭后,亲朋好友相聚,合家团圆,吹吹“山海经”,侃侃家常话,无疑是做了一次趣味盎然的脑力保健操。使大脑在和谐氛围里得到一次“健美锻炼”。聊天还能消除积郁,忘却愁苦,使人得到快乐,而乐能怡情,乐能使人长寿。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精神胜利法

  人际交往并非处处都阳光灿烂,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不愉快的事,要尽量学会从光明面看问题,要善于为自己找“下台梯子”,要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愉快、轻松的方面,使自己变得心安理得,乐观开朗。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治身养神法

  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有句名言:“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贤能安邦兴国,养神可益寿延年。诸葛亮把治身与治国相提,养神与举贤并论,足见养神之重要。中医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神是人体生命活力的总括,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我国古代医家和思想家在养生益寿的认识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和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与亡。“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神是养生之本。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情志调节法

  七情可以致病,同样也可以治病。情志疗法便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调节情绪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一疗法主要运用五行学说,依据五行相胜的制约关系,形成的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有通过提高患者的认识能力,明白过 *** 志致病的道理,以达到治疗或预防情志疾病的抑情顺理法;有运用 *** 和应 *** 况下所导致的生理、病理改变,以收到治疗之效的 *** *** 法;还有运用情绪的两极性治疗情志疾病的相反情志疗法等。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言语开导法

  该方法源自《灵枢·师传篇》:“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里告、语、导、开便是言语开导的基本要领。《普济本事方》记载的一个医案,就是通过给患者分析病理病机,使其心悦诚服,没有服药,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病功效。“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魄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夕通无寐,更数医而不效。予为诊视,询之曰:‘医作何病治?’董曰:‘众皆以为心病。’予曰:‘以脉而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董欣然曰:‘前此未之闻,虽未服药,已觉沉疴去体矣。’”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移精变气法

  该方法属于中医祝由疗法。《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即通过语言、行为、舞蹈等祝由形式,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转移其对区域性痛苦的注意,改变其恶性回圈,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血气,以调动人体本能的力量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 澄心法

  某些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用 *** 澄心的方法,坚持不懈地达到另一境界,以使疾病自然痊愈。《友渔斋医话》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前明道林蒋先生偶抱疾病,岁乙亥病益甚,哕血几不起。先生乃弃医药,借寓道林一室,只以一力自随。闭目迭足,默坐澄心,常达昼夜,不就席。一日忽香津满颊,一片虚白,炯炯见前,猛然有省之间,而沉疴已霍然去体。”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中医有哪些保健养生的方法?

中医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疑难杂症都是通过中医的治疗和调养,才使患者恢复了健康。那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聊天健脑法

  聊天既是一项裨益身心健康的快乐活动,又是获得美好心情的一种有效而愉快的手段。在节假日茶余饭后,亲朋好友相聚,合家团圆,吹吹“山海经”,侃侃家常话,无疑是做了一次趣味盎然的脑力保健操。使大脑在和谐氛围里得到一次“健美锻炼”。聊天还能消除积郁,忘却愁苦,使人得到快乐,而乐能怡情,乐能使人长寿。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精神胜利法

  人际交往并非处处都阳光灿烂,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不愉快的事,要尽量学会从光明面看问题,要善于为自己找“下台梯子”,要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愉快、轻松的方面,使自己变得心安理得,乐观开朗。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治身养神法

  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有句名言:“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贤能安邦兴国,养神可益寿延年。诸葛亮把治身与治国相提,养神与举贤并论,足见养神之重要。中医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神是人体生命活力的总括,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我国古代医家和思想家在养生益寿的认识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和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与亡。“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神是养生之本。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情志调节法

  七情可以致病,同样也可以治病。情志疗法便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调节情绪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一疗法主要运用五行学说,依据五行相胜的制约关系,形成的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有通过提高患者的认识能力,明白过 *** 志致病的道理,以达到治疗或预防情志疾病的抑情顺理法;有运用 *** 和应 *** 况下所导致的生理、病理改变,以收到治疗之效的 *** *** 法;还有运用情绪的两极性治疗情志疾病的相反情志疗法等。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言语开导法

  该方法源自《灵枢·师传篇》:“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里告、语、导、开便是言语开导的基本要领。《普济本事方》记载的一个医案,就是通过给患者分析病理病机,使其心悦诚服,没有服药,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病功效。“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魄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夕通无寐,更数医而不效。予为诊视,询之曰:‘医作何病治?’董曰:‘众皆以为心病。’予曰:‘以脉而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董欣然曰:‘前此未之闻,虽未服药,已觉沉疴去体矣。’”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移精变气法

  该方法属于中医祝由疗法。《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即通过语言、行为、舞蹈等祝由形式,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转移其对区域性痛苦的注意,改变其恶性回圈,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血气,以调动人体本能的力量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 澄心法

  某些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用 *** 澄心的方法,坚持不懈地达到另一境界,以使疾病自然痊愈。《友渔斋医话》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前明道林蒋先生偶抱疾病,岁乙亥病益甚,哕血几不起。先生乃弃医药,借寓道林一室,只以一力自随。闭目迭足,默坐澄心,常达昼夜,不就席。一日忽香津满颊,一片虚白,炯炯见前,猛然有省之间,而沉疴已霍然去体。”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中医有哪些保健养生的方法?

中医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疑难杂症都是通过中医的治疗和调养,才使患者恢复了健康。那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聊天健脑法

  聊天既是一项裨益身心健康的快乐活动,又是获得美好心情的一种有效而愉快的手段。在节假日茶余饭后,亲朋好友相聚,合家团圆,吹吹“山海经”,侃侃家常话,无疑是做了一次趣味盎然的脑力保健操。使大脑在和谐氛围里得到一次“健美锻炼”。聊天还能消除积郁,忘却愁苦,使人得到快乐,而乐能怡情,乐能使人长寿。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精神胜利法

  人际交往并非处处都阳光灿烂,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不愉快的事,要尽量学会从光明面看问题,要善于为自己找“下台梯子”,要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愉快、轻松的方面,使自己变得心安理得,乐观开朗。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治身养神法

  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有句名言:“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贤能安邦兴国,养神可益寿延年。诸葛亮把治身与治国相提,养神与举贤并论,足见养神之重要。中医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神是人体生命活力的总括,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我国古代医家和思想家在养生益寿的认识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和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与亡。“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神是养生之本。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情志调节法

  七情可以致病,同样也可以治病。情志疗法便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调节情绪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一疗法主要运用五行学说,依据五行相胜的制约关系,形成的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有通过提高患者的认识能力,明白过 *** 志致病的道理,以达到治疗或预防情志疾病的抑情顺理法;有运用 *** 和应 *** 况下所导致的生理、病理改变,以收到治疗之效的 *** *** 法;还有运用情绪的两极性治疗情志疾病的相反情志疗法等。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言语开导法

  该方法源自《灵枢·师传篇》:“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里告、语、导、开便是言语开导的基本要领。《普济本事方》记载的一个医案,就是通过给患者分析病理病机,使其心悦诚服,没有服药,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病功效。“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魄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夕通无寐,更数医而不效。予为诊视,询之曰:‘医作何病治?’董曰:‘众皆以为心病。’予曰:‘以脉而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董欣然曰:‘前此未之闻,虽未服药,已觉沉疴去体矣。’”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移精变气法

  该方法属于中医祝由疗法。《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即通过语言、行为、舞蹈等祝由形式,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转移其对区域性痛苦的注意,改变其恶性回圈,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血气,以调动人体本能的力量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 澄心法

  某些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用 *** 澄心的方法,坚持不懈地达到另一境界,以使疾病自然痊愈。《友渔斋医话》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前明道林蒋先生偶抱疾病,岁乙亥病益甚,哕血几不起。先生乃弃医药,借寓道林一室,只以一力自随。闭目迭足,默坐澄心,常达昼夜,不就席。一日忽香津满颊,一片虚白,炯炯见前,猛然有省之间,而沉疴已霍然去体。”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

生活条件的变化,现在大家的温饱也不在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很多人开始追求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那么,你知道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有哪些吗?下面是我带来关于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有哪些

1、大脑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将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易行、最经济的长寿保健对策。

2、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病毒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3、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的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是很有道理的。

4、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的小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周围的肌肉要间歇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5、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养生法,俗称叩天钟。中医学认为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

6、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勤揉腹,即可以调整脾胃,通和气血,增补神元,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7、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惟一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和针灸治疗。

8、消疲健美伸懒腰血运畅通最为高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

9、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儒、释、道三教皆有养生之法,并皆主张静坐。

  中医饮食养生护理方法

一、 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 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 先食疗、后药饵: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此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盖此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有的不太习惯,三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 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食宜细嚼缓咽,忌虎咽狼吞;宜善选食和节制饮食,对*、腻油、荤腥、粘硬难消、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以轻清甜淡食物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食宜熟软,老人更直。

  中医告诉你五脏害怕什么

1、肝脏怕胖

肥胖容易引起脂肪肝,严重者会引发肝纤维化,继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所以,人们应避免多吃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诱使肝炎发作,还会使难以分解的脂肪在肝脏内堆积,演变为脂肪肝。

专家建议:应该均衡饮食,少吃油腻、煎炸的食物,每天保证6~8个小时的睡眠,戒除熬夜等陋习。*饮酒量,提高健康意识,不要拿生命开玩笑。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大多数药物都需要经肝脏代谢,由此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也很高。所以,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其不良反应,不要擅自用药。

2、心脏怕累

中青年猝死事件频频见诸媒体,过度劳累是心脏的头号天敌。心源性猝死不是一时造成的,长期作息不规律,以及压力过大、抑郁或情绪波动、肥胖、大量抽烟喝酒等,都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等急性病变,也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或使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心肌氧耗量明显增加,出现急性心肌缺血,从而发生猝死。

专家建议:对心脏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无比重要。每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心态、饮食宜清淡、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不得不熬夜时,要定时起身运动,熬夜后注意补充果蔬、蛋白质。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要坚持规范用药,定期体检及做心脏专项检查,建议30~45岁的人群每年做1次,45岁以上者每年2次。

3、胃怕生冷

对于我们的胃来说,“冷”是最难以接受的。因为一旦胃部受到了寒冷空气后者食物的刺激的话,很容易引起胃部的痉挛,绞痛,腹泻等不适的症状。夏天要到了,很多人喜欢吃一些冷的东西来解暑降温,虽然当时感到了一丝的凉爽,殊不知自己的胃却遭殃了,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会是胃部的血管快速的收缩,血量就会减少,导致消化功能的不协调,从而影响我们的消化吸收。

专家建议:要想让胃舒服,就要尽量“讨好”它。除了保证三餐规律、每餐八分饱、细嚼慢咽等健康的饮食习惯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速度加快,体内的钠、钾等电解质流失较快,所以应保证营养均衡,蛋白质的摄入不可减少,要适当吃些鱼类、瘦肉、鸡肉、蛋、奶制品、豆制品,同时要多吃新鲜果蔬;夏季出汗较多,胃口不佳时,最好吃些汤粥类食品,如绿豆汤、百合粥等,既能防暑清热,又能解毒开胃。

4、肺怕差环境

肺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清新的空气是它的最爱。在尾气密集、烟味弥漫的环境内待太久,肺就会提出*。肺本身有一套很完善的自净体系,即使是直径小于2微米的颗粒也会被吸入,被肺泡的巨噬细胞吞噬,并最终经呼吸道随痰排出体外。但如果持续大量吸入颗粒物,肺这道防御屏障就会慢慢变得脆弱。过多的可吸入颗粒物沉淀,会降低肺吸入氧气的能力,使肺泡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生存能力下降,导致肺排除污染物的能力下降。

专家建议:养肺最好的一招就是积极补水。每天主动喝6~8杯水,其中晨起一杯水最为重要,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排尿、皮肤蒸发及口鼻呼吸等,已使不少水分流失,人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小支气管内的痰液已变得黏稠不易咳出,清晨饮水可缓解呼吸道缺水情况。另外,戒烟很关键,烟性属“火”,最易灼伤肺之津液。早上起床后可找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做做深呼吸。饮食上,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果蔬,多吃些滋阴清热的食物,如银耳和秋梨。中医更有“常笑宣肺”一说,笑能让人心气平和,对肺好处多多。最后,雾霾天一定不能大意,坚持佩戴口罩出门。

5、肾脏怕熬夜和憋尿

熬夜会损伤肾脏,因而一些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爱喝浓茶和咖啡的人,肾脏很容易出问题。

工作、学习一忙起来,很多人都出现过憋尿情况,其实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会繁殖细菌,细菌会经输尿管逆行到肾,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这类感染一旦反复发作,会引发慢*染,不易治愈。

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

生活条件的变化,现在大家的温饱也不在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很多人开始追求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那么,你知道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有哪些吗?下面是我带来关于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有哪些

1、大脑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将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易行、最经济的长寿保健对策。

2、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病毒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3、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的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是很有道理的。

4、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的小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周围的肌肉要间歇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5、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养生法,俗称叩天钟。中医学认为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

6、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勤揉腹,即可以调整脾胃,通和气血,增补神元,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7、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惟一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和针灸治疗。

8、消疲健美伸懒腰血运畅通最为高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

9、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儒、释、道三教皆有养生之法,并皆主张静坐。

  中医饮食养生护理方法

一、 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 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 先食疗、后药饵: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此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盖此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有的不太习惯,三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 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食宜细嚼缓咽,忌虎咽狼吞;宜善选食和节制饮食,对*、腻油、荤腥、粘硬难消、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以轻清甜淡食物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食宜熟软,老人更直。

  中医告诉你五脏害怕什么

1、肝脏怕胖

肥胖容易引起脂肪肝,严重者会引发肝纤维化,继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所以,人们应避免多吃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诱使肝炎发作,还会使难以分解的脂肪在肝脏内堆积,演变为脂肪肝。

专家建议:应该均衡饮食,少吃油腻、煎炸的食物,每天保证6~8个小时的睡眠,戒除熬夜等陋习。*饮酒量,提高健康意识,不要拿生命开玩笑。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大多数药物都需要经肝脏代谢,由此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也很高。所以,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其不良反应,不要擅自用药。

2、心脏怕累

中青年猝死事件频频见诸媒体,过度劳累是心脏的头号天敌。心源性猝死不是一时造成的,长期作息不规律,以及压力过大、抑郁或情绪波动、肥胖、大量抽烟喝酒等,都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等急性病变,也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或使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心肌氧耗量明显增加,出现急性心肌缺血,从而发生猝死。

专家建议:对心脏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无比重要。每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心态、饮食宜清淡、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不得不熬夜时,要定时起身运动,熬夜后注意补充果蔬、蛋白质。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要坚持规范用药,定期体检及做心脏专项检查,建议30~45岁的人群每年做1次,45岁以上者每年2次。

3、胃怕生冷

对于我们的胃来说,“冷”是最难以接受的。因为一旦胃部受到了寒冷空气后者食物的刺激的话,很容易引起胃部的痉挛,绞痛,腹泻等不适的症状。夏天要到了,很多人喜欢吃一些冷的东西来解暑降温,虽然当时感到了一丝的凉爽,殊不知自己的胃却遭殃了,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会是胃部的血管快速的收缩,血量就会减少,导致消化功能的不协调,从而影响我们的消化吸收。

专家建议:要想让胃舒服,就要尽量“讨好”它。除了保证三餐规律、每餐八分饱、细嚼慢咽等健康的饮食习惯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速度加快,体内的钠、钾等电解质流失较快,所以应保证营养均衡,蛋白质的摄入不可减少,要适当吃些鱼类、瘦肉、鸡肉、蛋、奶制品、豆制品,同时要多吃新鲜果蔬;夏季出汗较多,胃口不佳时,最好吃些汤粥类食品,如绿豆汤、百合粥等,既能防暑清热,又能解毒开胃。

4、肺怕差环境

肺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清新的空气是它的最爱。在尾气密集、烟味弥漫的环境内待太久,肺就会提出*。肺本身有一套很完善的自净体系,即使是直径小于2微米的颗粒也会被吸入,被肺泡的巨噬细胞吞噬,并最终经呼吸道随痰排出体外。但如果持续大量吸入颗粒物,肺这道防御屏障就会慢慢变得脆弱。过多的可吸入颗粒物沉淀,会降低肺吸入氧气的能力,使肺泡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生存能力下降,导致肺排除污染物的能力下降。

专家建议:养肺最好的一招就是积极补水。每天主动喝6~8杯水,其中晨起一杯水最为重要,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排尿、皮肤蒸发及口鼻呼吸等,已使不少水分流失,人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小支气管内的痰液已变得黏稠不易咳出,清晨饮水可缓解呼吸道缺水情况。另外,戒烟很关键,烟性属“火”,最易灼伤肺之津液。早上起床后可找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做做深呼吸。饮食上,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果蔬,多吃些滋阴清热的食物,如银耳和秋梨。中医更有“常笑宣肺”一说,笑能让人心气平和,对肺好处多多。最后,雾霾天一定不能大意,坚持佩戴口罩出门。

5、肾脏怕熬夜和憋尿

熬夜会损伤肾脏,因而一些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爱喝浓茶和咖啡的人,肾脏很容易出问题。

工作、学习一忙起来,很多人都出现过憋尿情况,其实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会繁殖细菌,细菌会经输尿管逆行到肾,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这类感染一旦反复发作,会引发慢*染,不易治愈。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

,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第一部经典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很多的。历代医家在探寻真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归纳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的养生方法,以供参考。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延年益寿。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 *** 、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医养生方法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进行选择。另外,还有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在此不能一一介绍,大家可以自行搜集,也咨询医生,获取更合理的建议。

    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

    ,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第一部经典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很多的。历代医家在探寻真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归纳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的养生方法,以供参考。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延年益寿。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 *** 、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医养生方法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进行选择。另外,还有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在此不能一一介绍,大家可以自行搜集,也咨询医生,获取更合理的建议。

      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

      ,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第一部经典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很多的。历代医家在探寻真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归纳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的养生方法,以供参考。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延年益寿。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 *** 、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医养生方法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进行选择。另外,还有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在此不能一一介绍,大家可以自行搜集,也咨询医生,获取更合理的建议。

        中医食疗养生 16种补气补血的食材方

        1、山药紫荆皮汤

        材料: 山药30克,紫荆皮9克,红枣20克。

        做法:

        先将山药、紫荆皮、红枣洗净,加水适量,一同煎汤。日服1剂,分3次服用。

        功效:

        具有健脾益血、补肾养阴的功效,适用于低热的贫血患者。

        2、制首乌粳米粥

        材料: 制首乌60克,红枣5枚,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

        1、首先用制首乌煮汁去渣,随即加入红枣和糯米一同煮成粥

        2、准备滚熟的时候就加入红糖,搅拌均匀,再煮20分钟即可

        功效:

        首乌可以养肝补肾、补血理虚,适合气虚力弱,贫血的女性食用。

        3、龙眼花生小米粥

        材料: 龙眼肉15g、花生米20g、小米50g

        做法:

        1、先将龙眼肉、花生米洗净,加适量水

        2、待水烧开后,将龙眼肉、花生米、小米入锅,文火煮成粥,早晚服用。

        功效:

        益气补血。

        4、红枣山药汤

        材料: 红枣10粒,山药300克左右,桂圆肉若干,白砂糖。

        做法:

        1、将洗干净的红枣提前泡软,山药去皮后切成小块;

        2、然后把二者一起放进水中烧开,直到煮的软烂为止

        3、这时,再向锅中加入桂圆肉和半勺砂糖;

        4、煮开,待桂圆肉软烂后即可关火食用。

        功效:

        红枣补血益气,山药健脾保胃,这两者美容的佳品再加上超级润补的桂圆,好喝又养颜。

        5、山药银耳汤

        材料: 山药片30g,银耳10g,百合80g。

        做法:

        以上材料加水同煮,将熟时放糖适量。

        功效:

        滋阴补肺,养血润燥。

        6、花生油炒木耳

        材料: 花生油、木耳、姜、盐、蘑菇粉各适量

        做法:

        1、先将木耳洗净,并把姜切片。

        2、在锅中倒入适量的花生油,烧热后放入姜片炒香,2分钟左右就可以放入木耳。

        3、最后加一些盐和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这道菜具有通气、清血、通血的作用。

        7、芝麻龙眼粥

        材料: 30克白芝麻、90克龙眼、80克大红枣、500克糯米、适量红糖。

        做法:

        1、先将龙眼与红枣去核,洗干净备用,

        2、然后将淘干净得糯米放入锅内,加入红枣、龙眼肉、白芝麻、适量清水,

        3、用旺火煮至六成熟,再加入红糖,,煮至黏稠即可。

        8、胡桃枸杞粥

        材料: 30克胡桃肉、30克枸杞子、糯米150克、15克黄精、15克姜、60克白糖。

        做法:

        1、先将姜切成丝,然后将胡桃肉、枸杞子、黄精、姜放入锅中,

        2、加入适量水,用中火煮沸后,加入糯米、白糖,再煮至米烂成粥即可。

        9、藕杞莲生汤

        材料: 250克鲜藕,30克莲子,30克枸杞,30克花生,7个红枣。

        做法:

        1、鲜藕去皮,切大块。

        2、将所有原料加适量水,煲熟即可。

        3、依个人口味也可加盐或是红糖。

        10、黑豆红花汤

        材料: 黑豆50克,黑米50克,红花3克,红糖适量

        做法:

        1、黑豆用清水浸3小时至透身、黑米、红花洗净。

        2、将黑豆、黑米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用慢火煲烂

        3、在放入红花、红糖稍煮片刻即成。

        4、没有红花可以用红枣或是枸杞替代。

        11、黑木耳红枣补血汤

        材料: 黑木耳10克,红枣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加适量的水,把黑木耳和红枣煮熟后,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

        黑木耳是所有蕈类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而且,它和白木耳一样,都是多糖类,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加上黑木耳又可清肺益气、帮助身体排出纤维。此外,红枣主治脾胃虚弱、血虚萎黄、血小板缺少症等等。

        12、大枣菊花粥

        材料: 大枣50克,粳米100克,菊花15克。

        做法:

        三者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浓稠时,放入适量红糖调味食用。

        功效:

        此方具有健脾补血、清肝明目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使面部肤色红润,起到保健防病、驻颜美容的作用。

        13、薏仁红枣粥

        材料: 糙糯米100克,薏仁50克,红枣15枚,白糖。

        功效:

        滋阴补血。

        做法:

        1、将薏米、糯米分别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4小时,捞出沥干;红枣洗净沥干。

        2、把薏米、糯米一起放入锅内,倒入适量(800毫升)清水,

        3、先用大火煮开后转至小火,再加入红枣,

        4、熬至米粒糊化成粥状,即可盛出食用,依照个人偏好可加红糖。

        14、山药黑芝麻粥

        材料: 大米、山药、黑芝麻、梨汁、冰糖(或冰糖)

        做法:

        1、大米淘洗干净,山药清洗干净,戴上手套,刮掉外皮,切成滚刀小块。

        2、将大米,山药和黑芝麻一起装入高压锅,加入足量的水,再加入两大块梨汁冰糖,盖好盖子。

        3、大火烧至上汽后,转小火煮10分钟。

        15、香菇豆腐汤

        材料: 干香菇25克,水豆腐400克,鲜竹笋60克,豆油、香油、蘑菇粉、胡椒粉、淀粉适量。

        做法:

        1、先将香菇洗净,用温水浸发,去蒂切成丝。

        2、锅置火上,下豆油烧热,投入竹笋丝略炒盛出,将浸香菇水和清水适量倒人锅内煮开

        3、投人香菇丝、笋丝、豆腐丁煮开,加精盐、胡椒粉

        4、用湿淀粉勾芡,起锅后淋上香油,佐餐食用。

        功效:

        具有益胃健脾、补虚损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贫血、缺钙、病后体虚等。

        16、血糯粥

        材料: 红米、花生、枸杞子、红枣、红糖、

        做法:

        先把红米泡4-5个小时,然后放些花生、枸杞子、红枣、红糖煮熟即可。

        附:补气补血食物

        气虚的人适宜吃的食物: 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

        忌食或少食: 山楂、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萝卜缨、大头菜

        补血虚食品: 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红糖、赤豆等

        忌食或少食: 海藻、草豆蔻、荷叶、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

        补血养血的食物: 菠菜、黑豆、胡萝卜、金针菜、莲藕、黑木耳、南瓜;水果可选用桑椹、葡萄、红枣、桂圆、枸杞子 栗子、莲子、榛子、椰子、;桑椹、荔枝、松子、花生、樱桃、葡萄干等

        补气养血的食物: 红米、黄豆、番茄、西兰花、胡萝卜、菌类(比如木耳,蘑菇,香菇之类)橙子、栗子、面筋、黑木耳、海带、芝麻、大瓜子、芹菜、苋菜、菠菜、茄子、小米、樱桃、红枣、紫葡萄、红果等。

        中医食疗养生 16种补气补血的食材方

        1、山药紫荆皮汤

        材料: 山药30克,紫荆皮9克,红枣20克。

        做法:

        先将山药、紫荆皮、红枣洗净,加水适量,一同煎汤。日服1剂,分3次服用。

        功效:

        具有健脾益血、补肾养阴的功效,适用于低热的贫血患者。

        2、制首乌粳米粥

        材料: 制首乌60克,红枣5枚,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

        1、首先用制首乌煮汁去渣,随即加入红枣和糯米一同煮成粥

        2、准备滚熟的时候就加入红糖,搅拌均匀,再煮20分钟即可

        功效:

        首乌可以养肝补肾、补血理虚,适合气虚力弱,贫血的女性食用。

        3、龙眼花生小米粥

        材料: 龙眼肉15g、花生米20g、小米50g

        做法:

        1、先将龙眼肉、花生米洗净,加适量水

        2、待水烧开后,将龙眼肉、花生米、小米入锅,文火煮成粥,早晚服用。

        功效:

        益气补血。

        4、红枣山药汤

        材料: 红枣10粒,山药300克左右,桂圆肉若干,白砂糖。

        做法:

        1、将洗干净的红枣提前泡软,山药去皮后切成小块;

        2、然后把二者一起放进水中烧开,直到煮的软烂为止

        3、这时,再向锅中加入桂圆肉和半勺砂糖;

        4、煮开,待桂圆肉软烂后即可关火食用。

        功效:

        红枣补血益气,山药健脾保胃,这两者美容的佳品再加上超级润补的桂圆,好喝又养颜。

        5、山药银耳汤

        材料: 山药片30g,银耳10g,百合80g。

        做法:

        以上材料加水同煮,将熟时放糖适量。

        功效:

        滋阴补肺,养血润燥。

        6、花生油炒木耳

        材料: 花生油、木耳、姜、盐、蘑菇粉各适量

        做法:

        1、先将木耳洗净,并把姜切片。

        2、在锅中倒入适量的花生油,烧热后放入姜片炒香,2分钟左右就可以放入木耳。

        3、最后加一些盐和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这道菜具有通气、清血、通血的作用。

        7、芝麻龙眼粥

        材料: 30克白芝麻、90克龙眼、80克大红枣、500克糯米、适量红糖。

        做法:

        1、先将龙眼与红枣去核,洗干净备用,

        2、然后将淘干净得糯米放入锅内,加入红枣、龙眼肉、白芝麻、适量清水,

        3、用旺火煮至六成熟,再加入红糖,,煮至黏稠即可。

        8、胡桃枸杞粥

        材料: 30克胡桃肉、30克枸杞子、糯米150克、15克黄精、15克姜、60克白糖。

        做法:

        1、先将姜切成丝,然后将胡桃肉、枸杞子、黄精、姜放入锅中,

        2、加入适量水,用中火煮沸后,加入糯米、白糖,再煮至米烂成粥即可。

        9、藕杞莲生汤

        材料: 250克鲜藕,30克莲子,30克枸杞,30克花生,7个红枣。

        做法:

        1、鲜藕去皮,切大块。

        2、将所有原料加适量水,煲熟即可。

        3、依个人口味也可加盐或是红糖。

        10、黑豆红花汤

        材料: 黑豆50克,黑米50克,红花3克,红糖适量

        做法:

        1、黑豆用清水浸3小时至透身、黑米、红花洗净。

        2、将黑豆、黑米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用慢火煲烂

        3、在放入红花、红糖稍煮片刻即成。

        4、没有红花可以用红枣或是枸杞替代。

        11、黑木耳红枣补血汤

        材料: 黑木耳10克,红枣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加适量的水,把黑木耳和红枣煮熟后,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

        黑木耳是所有蕈类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而且,它和白木耳一样,都是多糖类,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加上黑木耳又可清肺益气、帮助身体排出纤维。此外,红枣主治脾胃虚弱、血虚萎黄、血小板缺少症等等。

        12、大枣菊花粥

        材料: 大枣50克,粳米100克,菊花15克。

        做法:

        三者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浓稠时,放入适量红糖调味食用。

        功效:

        此方具有健脾补血、清肝明目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使面部肤色红润,起到保健防病、驻颜美容的作用。

        13、薏仁红枣粥

        材料: 糙糯米100克,薏仁50克,红枣15枚,白糖。

        功效:

        滋阴补血。

        做法:

        1、将薏米、糯米分别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4小时,捞出沥干;红枣洗净沥干。

        2、把薏米、糯米一起放入锅内,倒入适量(800毫升)清水,

        3、先用大火煮开后转至小火,再加入红枣,

        4、熬至米粒糊化成粥状,即可盛出食用,依照个人偏好可加红糖。

        14、山药黑芝麻粥

        材料: 大米、山药、黑芝麻、梨汁、冰糖(或冰糖)

        做法:

        1、大米淘洗干净,山药清洗干净,戴上手套,刮掉外皮,切成滚刀小块。

        2、将大米,山药和黑芝麻一起装入高压锅,加入足量的水,再加入两大块梨汁冰糖,盖好盖子。

        3、大火烧至上汽后,转小火煮10分钟。

        15、香菇豆腐汤

        材料: 干香菇25克,水豆腐400克,鲜竹笋60克,豆油、香油、蘑菇粉、胡椒粉、淀粉适量。

        做法:

        1、先将香菇洗净,用温水浸发,去蒂切成丝。

        2、锅置火上,下豆油烧热,投入竹笋丝略炒盛出,将浸香菇水和清水适量倒人锅内煮开

        3、投人香菇丝、笋丝、豆腐丁煮开,加精盐、胡椒粉

        4、用湿淀粉勾芡,起锅后淋上香油,佐餐食用。

        功效:

        具有益胃健脾、补虚损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贫血、缺钙、病后体虚等。

        16、血糯粥

        材料: 红米、花生、枸杞子、红枣、红糖、

        做法:

        先把红米泡4-5个小时,然后放些花生、枸杞子、红枣、红糖煮熟即可。

        附:补气补血食物

        气虚的人适宜吃的食物: 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

        忌食或少食: 山楂、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萝卜缨、大头菜

        补血虚食品: 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红糖、赤豆等

        忌食或少食: 海藻、草豆蔻、荷叶、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

        补血养血的食物: 菠菜、黑豆、胡萝卜、金针菜、莲藕、黑木耳、南瓜;水果可选用桑椹、葡萄、红枣、桂圆、枸杞子 栗子、莲子、榛子、椰子、;桑椹、荔枝、松子、花生、樱桃、葡萄干等

        补气养血的食物: 红米、黄豆、番茄、西兰花、胡萝卜、菌类(比如木耳,蘑菇,香菇之类)橙子、栗子、面筋、黑木耳、海带、芝麻、大瓜子、芹菜、苋菜、菠菜、茄子、小米、樱桃、红枣、紫葡萄、红果等。

        中医食疗养生 16种补气补血的食材方

        1、山药紫荆皮汤

        材料: 山药30克,紫荆皮9克,红枣20克。

        做法:

        先将山药、紫荆皮、红枣洗净,加水适量,一同煎汤。日服1剂,分3次服用。

        功效:

        具有健脾益血、补肾养阴的功效,适用于低热的贫血患者。

        2、制首乌粳米粥

        材料: 制首乌60克,红枣5枚,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

        1、首先用制首乌煮汁去渣,随即加入红枣和糯米一同煮成粥

        2、准备滚熟的时候就加入红糖,搅拌均匀,再煮20分钟即可

        功效:

        首乌可以养肝补肾、补血理虚,适合气虚力弱,贫血的女性食用。

        3、龙眼花生小米粥

        材料: 龙眼肉15g、花生米20g、小米50g

        做法:

        1、先将龙眼肉、花生米洗净,加适量水

        2、待水烧开后,将龙眼肉、花生米、小米入锅,文火煮成粥,早晚服用。

        功效:

        益气补血。

        4、红枣山药汤

        材料: 红枣10粒,山药300克左右,桂圆肉若干,白砂糖。

        做法:

        1、将洗干净的红枣提前泡软,山药去皮后切成小块;

        2、然后把二者一起放进水中烧开,直到煮的软烂为止

        3、这时,再向锅中加入桂圆肉和半勺砂糖;

        4、煮开,待桂圆肉软烂后即可关火食用。

        功效:

        红枣补血益气,山药健脾保胃,这两者美容的佳品再加上超级润补的桂圆,好喝又养颜。

        5、山药银耳汤

        材料: 山药片30g,银耳10g,百合80g。

        做法:

        以上材料加水同煮,将熟时放糖适量。

        功效:

        滋阴补肺,养血润燥。

        6、花生油炒木耳

        材料: 花生油、木耳、姜、盐、蘑菇粉各适量

        做法:

        1、先将木耳洗净,并把姜切片。

        2、在锅中倒入适量的花生油,烧热后放入姜片炒香,2分钟左右就可以放入木耳。

        3、最后加一些盐和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这道菜具有通气、清血、通血的作用。

        7、芝麻龙眼粥

        材料: 30克白芝麻、90克龙眼、80克大红枣、500克糯米、适量红糖。

        做法:

        1、先将龙眼与红枣去核,洗干净备用,

        2、然后将淘干净得糯米放入锅内,加入红枣、龙眼肉、白芝麻、适量清水,

        3、用旺火煮至六成熟,再加入红糖,,煮至黏稠即可。

        8、胡桃枸杞粥

        材料: 30克胡桃肉、30克枸杞子、糯米150克、15克黄精、15克姜、60克白糖。

        做法:

        1、先将姜切成丝,然后将胡桃肉、枸杞子、黄精、姜放入锅中,

        2、加入适量水,用中火煮沸后,加入糯米、白糖,再煮至米烂成粥即可。

        9、藕杞莲生汤

        材料: 250克鲜藕,30克莲子,30克枸杞,30克花生,7个红枣。

        做法:

        1、鲜藕去皮,切大块。

        2、将所有原料加适量水,煲熟即可。

        3、依个人口味也可加盐或是红糖。

        10、黑豆红花汤

        材料: 黑豆50克,黑米50克,红花3克,红糖适量

        做法:

        1、黑豆用清水浸3小时至透身、黑米、红花洗净。

        2、将黑豆、黑米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用慢火煲烂

        3、在放入红花、红糖稍煮片刻即成。

        4、没有红花可以用红枣或是枸杞替代。

        11、黑木耳红枣补血汤

        材料: 黑木耳10克,红枣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加适量的水,把黑木耳和红枣煮熟后,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

        黑木耳是所有蕈类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而且,它和白木耳一样,都是多糖类,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加上黑木耳又可清肺益气、帮助身体排出纤维。此外,红枣主治脾胃虚弱、血虚萎黄、血小板缺少症等等。

        12、大枣菊花粥

        材料: 大枣50克,粳米100克,菊花15克。

        做法:

        三者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浓稠时,放入适量红糖调味食用。

        功效:

        此方具有健脾补血、清肝明目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使面部肤色红润,起到保健防病、驻颜美容的作用。

        13、薏仁红枣粥

        材料: 糙糯米100克,薏仁50克,红枣15枚,白糖。

        功效:

        滋阴补血。

        做法:

        1、将薏米、糯米分别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4小时,捞出沥干;红枣洗净沥干。

        2、把薏米、糯米一起放入锅内,倒入适量(800毫升)清水,

        3、先用大火煮开后转至小火,再加入红枣,

        4、熬至米粒糊化成粥状,即可盛出食用,依照个人偏好可加红糖。

        14、山药黑芝麻粥

        材料: 大米、山药、黑芝麻、梨汁、冰糖(或冰糖)

        做法:

        1、大米淘洗干净,山药清洗干净,戴上手套,刮掉外皮,切成滚刀小块。

        2、将大米,山药和黑芝麻一起装入高压锅,加入足量的水,再加入两大块梨汁冰糖,盖好盖子。

        3、大火烧至上汽后,转小火煮10分钟。

        15、香菇豆腐汤

        材料: 干香菇25克,水豆腐400克,鲜竹笋60克,豆油、香油、蘑菇粉、胡椒粉、淀粉适量。

        做法:

        1、先将香菇洗净,用温水浸发,去蒂切成丝。

        2、锅置火上,下豆油烧热,投入竹笋丝略炒盛出,将浸香菇水和清水适量倒人锅内煮开

        3、投人香菇丝、笋丝、豆腐丁煮开,加精盐、胡椒粉

        4、用湿淀粉勾芡,起锅后淋上香油,佐餐食用。

        功效:

        具有益胃健脾、补虚损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贫血、缺钙、病后体虚等。

        16、血糯粥

        材料: 红米、花生、枸杞子、红枣、红糖、

        做法:

        先把红米泡4-5个小时,然后放些花生、枸杞子、红枣、红糖煮熟即可。

        附:补气补血食物

        气虚的人适宜吃的食物: 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

        忌食或少食: 山楂、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萝卜缨、大头菜

        补血虚食品: 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红糖、赤豆等

        忌食或少食: 海藻、草豆蔻、荷叶、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

        补血养血的食物: 菠菜、黑豆、胡萝卜、金针菜、莲藕、黑木耳、南瓜;水果可选用桑椹、葡萄、红枣、桂圆、枸杞子 栗子、莲子、榛子、椰子、;桑椹、荔枝、松子、花生、樱桃、葡萄干等

        补气养血的食物: 红米、黄豆、番茄、西兰花、胡萝卜、菌类(比如木耳,蘑菇,香菇之类)橙子、栗子、面筋、黑木耳、海带、芝麻、大瓜子、芹菜、苋菜、菠菜、茄子、小米、樱桃、红枣、紫葡萄、红果等。

        养生药方精选

          养生 方法 多不盛举,其实中药养生配方可以有效从内在调理身体,是保健养生的好方法,不妨和我一起来了解下养生药方精选,欢迎大家的阅读!

          养生药方精选一、虚,你补对了吗?

          高科技的工作、信息过多的干扰,对人的正气是有影响的。

          气虚的症状有:脸色黄白、缺少红润、精神不振、动则疲劳、少气懒言、语气低微、喜懒畏寒、喜静懒动、咳嗽气短、动则气促、不思饮食、胃胀或痛、腹胀肠鸣、腹泻或便难、胸闷胸悸、腹泻或有胸痛。

          饮食不节、劳累、熬夜等会造成气虚,分肺气虚、脾气虚、心气虚,休息后会缓过来就不用吃药。

          吃药的方药有:

          补中益气汤(丸):黄芪、人参(党参)、灸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市面上有成药卖。

          也可用艾条灸足三里和脾腧。

          用西洋参或者红参泡水喝、吃鸽子(食物人参)肉等。

          养生药方精选二、阴虚

          症状:脸红、足脚心发热、盗汗、皮肤紧绷、喜吃冷饮、舌像偏红、厚、有裂痕、手脚干裂、毛发干枯、失眠、冠心病、慢性咽炎、便秘、,

          分实火和虚火,心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年轻人多是实火,原因是性格偏激、较真、吃干果多,

          心阴虚失眠方:百合10克、五味子6克煮粥,

          阴虚慢性咽炎方:麦冬10克、菊花5克、甘草6克泡水喝,

          六味地黄丸补肾阴虚,不能乱吃,知柏地黄丸对症盗汗阴虚火旺、杞菊地黄丸对肝阴虚,眼模糊、麦味地黄丸对咳喘、糖尿病病人。要吃对。

          养生药方精选三、阳虚

          症状:面色苍白、虚浮微肿、口淡不渴、口水增多、舌质胖嫩、舌苔白润、畏寒肢冷、喜暖耐热,

          药方:用桂附地黄丸: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有成药卖。

          也可以隔姜灸神阙、关元穴(姜3毫米厚、用牙签钻孔、5——7年湖北蕲州端午前后的金艾绒,挥发油高、渗透力强,新艾绒不能用,爱灼伤)简便方法也可以用鹿茸片3片、高丽参5片泡茶喝。

          肉桂补肾阳、干姜补脾虚,冷库工作、地铁工作、湿环境工作、小孩子用过多的抗生素都会造成阳虚,一般红色的水果补阳虚,如果是需要补血用四物汤:当归、川芎、白灼、熟地,千年古方,对血虚血亏很有效。

          市场上有卖叫“四物颗粒”(根据病情来决定用量,一般饭后半小时一包冲20—30毫升、煎药70—80毫升,太多太少药物都没有效,胶囊也可以去掉胶囊服用)。

          养生药方精选四、降压、降脂、降糖、强心的茶饮方:

          地骨皮、葛根、山楂、牛蒡、丹参各3克,开水冲泡25—30分钟后引用,还可按摩内关穴和膻中穴,按摩内关穴要朝心的方向推到内肘,可以溶栓,不用支架、搭桥。还可以用“麝香止痛酒”推拿,包括治疗风湿疼痛。

          养生药方精选五、小秘方、大疗效:

          花生衣:补血止血,乌发、生发、养发,提高白血球的数量,提高免疫力,提高血小板数量,每天10粒左右就行,女性可以多吃点,水煮着吃比较好;

          黄芪10克、花生20粒、女贞子10克水煎煮30分钟,增强免疫力、补肺、补肾、抗疲劳、抗衰老;

          陈皮:理气、宽中、和胃,炖肉必放;陈皮10克+枳实6克,主治脾胃痞涨;

          桔络:理气、通气;

          桔核10克、元胡10克、小茴香10克水煎20分钟主治疝气、女性小腹冷痛、痛经,2次就行;

          冬瓜籽:喝、洗澡、洗脸美容;冬瓜籽30克、薏米30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主治急慢性阑尾炎、无名肿痛、常见炎症;

          核桃里的分心木,碾碎,一次3-5克,睡前一小时喝了,对肾虚、遗尿很有治疗作用;

          糖尿病初期的药方:枸杞10—15克、地皮骨10—15克、麦冬10克、大生地10克、夏枯草10克,以水煎服(没过药)(阳虚不能吃,或加3克人参喝)

          三黄药面外敷治疗糖尿病溃烂:黄芪、黄芩、黄连用香油加热来用;

          玉米须煮水治疗消渴症,性味甘平,如肝肾经;

          薏仁米、红小豆、糯米煮粥(保命粥);

          治感冒的五虎汤:香菜根3—5克、葱根3—5克、白菜头10—15克、茴香根3—5克、生姜3—5片,辛温,解表,煎2次,每次喝100毫升,不过劳,很快就好;预防感冒每天50毫升;

          茄子蒂(清热解毒)治口疮:茄蒂15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或者茄蒂10克+莲子心25克;

          茄子蒂治痈疽:茄子蒂10克(最好洗净晾干)、地丁10克、公英10克切碎泡水喝;

          养生小知识

                 1、全世界最不好的习惯是抽烟

          全世界最不好的五种习惯,第一号不好的习惯就是抽烟。

          不好习惯抽烟

          一生吸烟的人,要少活20年到25年,吸一次烟,少活11分钟。我为什么比较年轻,比较健康,我一辈子没抽过烟。谁在我面前抽烟,对不起,请你到外头抽,你可以自杀,你不能杀人。

          大清早一起床就抽烟,尤其危害大。抽烟的人,气管炎,肺气肿

          2、早餐一定要吃好

          你知道吗?吃饭一定要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现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这就是百病之根。

          早餐要吃好

          早上这顿饭,等于吃补药,是最重要的一顿饭,一定要吃营养早餐。营养早餐必须具备四样东西:谷类、豆浆、鸡蛋或肉,主食必须要有蔬菜加水果。假如只有两种以下的早餐,就属于低质量早餐。现在我们中国人20%不吃早餐,50%-60%不会吃早餐,早餐营养不好,中午、晚上是补不回来的。

          肺心病,最后肺癌,这是死亡三部曲。

          二、秋冬季如何养生

          1、养阴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推荐每天多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违反生理需求,就会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体必要量,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胀,最坏的结果会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

          3、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柿子蒂3—5个+陈皮3克+姜汁3滴泡水喝:降逆止呕,还可治食道癌;

          柿子叶降压、降糖、清血、治食道癌,每天不超过10克;

          柿子皮、紫花地丁、大生地叶子外敷治丹毒;

          鸡蛋衣止咳(碾碎,一次3克)、止血、消炎

          按摩“列缺穴”各120下,治疗头痛;

          全蝎方:来例假前3——4天吃,阴虚的人容易偏头痛,以女性居多,眼干、口干、舌燥,凡阴虚者阳亢,眼睛有血丝,用全蝎方,也可治肝癌,慢病快治,止疼效果非常好。陈氏全蝎镇痛散:麝香1克、冰片1克、人工牛黄1克、全蝎30克,碾碎、筛,做成药面,用一个月,鼻子闻就可以了;

          养生药方精选六、冬季如何进补

          琼玉膏:人参、熟地、茯苓、白蜜,但是自己做很复杂。自己做的方子:(主要是滋阴)枸杞子50克、女贞子50克,或者各半斤,洗净浸泡5个小时,用豆浆机打碎,用砂锅慢慢煮浓了将药液滤出,加蜂蜜,再慢慢煮,浓缩至药液可以拉丝起锅,用玻璃器皿装好。进补之前要先“开路”,用“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主要是开脾胃。膏方一次吃10到15克,每天一次,饭前半小时或者饭后半小时含服或者用一点水冲服。吃膏方时不能出萝卜,因为萝卜是泄气的。

          护心膏:桃红四物汤:桃红、藏红花、生熟地、赤白芍、川芎、全当归,其功效是养血、补血,主治血虚血瘀症。黄芪生脉饮:炙黄芪、麦冬、五味子、生晒参,功效益气养阴,主治气阴两虚症。银杏(有微毒,只能熟吃,一次不能超过10颗)、山楂、三七、红花都是护心的药材,也可做膏方。

          做自己的进补“膏”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健脾益气膏:炙黄芪、太子参、白术、炙甘草、薏苡仁、茯苓、陈皮、黄精。养阴补肾膏:熟地、山萸肉、山药、当归、女贞子、茯苓、黄精、枳壳。

          自己在家可以做的滋阴益气膏:炙黄芪150克、枸杞100克、黄精100克、女贞子100克。

          熬的方法:在砂锅中稍洗、加水没过三指泡3—5小时,(木本泡12小时)大火煮烧开,小火一小时,滤出药水,药渣再加水煮40分钟,再出药渣,再加水熬30分钟,三次的要加在一起,用纱布过滤,再熬,只到挂浆,加蜂蜜,装瓶。

          脾虚湿滞的膏方: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莲子、生薏仁、砂仁、白扁豆、桔梗、佩兰、山药、黄芪、苍术、泽泻、泽兰、半夏、鸡内金、郁金、木香、焦四仙、当归、桃仁、红花。

          主要用于代谢综合症,就是血糖、血压、血脂都在压线位上,中心性肥胖。

          利湿行气膏:(可自己在家做)党参100克、黄芪300克、白术50克、茯苓100克、泽泻100克、山药300克、陈皮50克、大枣100克。

        养生药方精选相关 文章 :

        1. 养生中药汤的药方

        2. 50个中医养生秘方

        3. 常见中药材养生大全

        4. 补气血养生茶配方

        5. 中药泡脚的养生药方

        养生药方精选

          养生 方法 多不盛举,其实中药养生配方可以有效从内在调理身体,是保健养生的好方法,不妨和我一起来了解下养生药方精选,欢迎大家的阅读!

          养生药方精选一、虚,你补对了吗?

          高科技的工作、信息过多的干扰,对人的正气是有影响的。

          气虚的症状有:脸色黄白、缺少红润、精神不振、动则疲劳、少气懒言、语气低微、喜懒畏寒、喜静懒动、咳嗽气短、动则气促、不思饮食、胃胀或痛、腹胀肠鸣、腹泻或便难、胸闷胸悸、腹泻或有胸痛。

          饮食不节、劳累、熬夜等会造成气虚,分肺气虚、脾气虚、心气虚,休息后会缓过来就不用吃药。

          吃药的方药有:

          补中益气汤(丸):黄芪、人参(党参)、灸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市面上有成药卖。

          也可用艾条灸足三里和脾腧。

          用西洋参或者红参泡水喝、吃鸽子(食物人参)肉等。

          养生药方精选二、阴虚

          症状:脸红、足脚心发热、盗汗、皮肤紧绷、喜吃冷饮、舌像偏红、厚、有裂痕、手脚干裂、毛发干枯、失眠、冠心病、慢性咽炎、便秘、,

          分实火和虚火,心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年轻人多是实火,原因是性格偏激、较真、吃干果多,

          心阴虚失眠方:百合10克、五味子6克煮粥,

          阴虚慢性咽炎方:麦冬10克、菊花5克、甘草6克泡水喝,

          六味地黄丸补肾阴虚,不能乱吃,知柏地黄丸对症盗汗阴虚火旺、杞菊地黄丸对肝阴虚,眼模糊、麦味地黄丸对咳喘、糖尿病病人。要吃对。

          养生药方精选三、阳虚

          症状:面色苍白、虚浮微肿、口淡不渴、口水增多、舌质胖嫩、舌苔白润、畏寒肢冷、喜暖耐热,

          药方:用桂附地黄丸: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有成药卖。

          也可以隔姜灸神阙、关元穴(姜3毫米厚、用牙签钻孔、5——7年湖北蕲州端午前后的金艾绒,挥发油高、渗透力强,新艾绒不能用,爱灼伤)简便方法也可以用鹿茸片3片、高丽参5片泡茶喝。

          肉桂补肾阳、干姜补脾虚,冷库工作、地铁工作、湿环境工作、小孩子用过多的抗生素都会造成阳虚,一般红色的水果补阳虚,如果是需要补血用四物汤:当归、川芎、白灼、熟地,千年古方,对血虚血亏很有效。

          市场上有卖叫“四物颗粒”(根据病情来决定用量,一般饭后半小时一包冲20—30毫升、煎药70—80毫升,太多太少药物都没有效,胶囊也可以去掉胶囊服用)。

          养生药方精选四、降压、降脂、降糖、强心的茶饮方:

          地骨皮、葛根、山楂、牛蒡、丹参各3克,开水冲泡25—30分钟后引用,还可按摩内关穴和膻中穴,按摩内关穴要朝心的方向推到内肘,可以溶栓,不用支架、搭桥。还可以用“麝香止痛酒”推拿,包括治疗风湿疼痛。

          养生药方精选五、小秘方、大疗效:

          花生衣:补血止血,乌发、生发、养发,提高白血球的数量,提高免疫力,提高血小板数量,每天10粒左右就行,女性可以多吃点,水煮着吃比较好;

          黄芪10克、花生20粒、女贞子10克水煎煮30分钟,增强免疫力、补肺、补肾、抗疲劳、抗衰老;

          陈皮:理气、宽中、和胃,炖肉必放;陈皮10克+枳实6克,主治脾胃痞涨;

          桔络:理气、通气;

          桔核10克、元胡10克、小茴香10克水煎20分钟主治疝气、女性小腹冷痛、痛经,2次就行;

          冬瓜籽:喝、洗澡、洗脸美容;冬瓜籽30克、薏米30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主治急慢性阑尾炎、无名肿痛、常见炎症;

          核桃里的分心木,碾碎,一次3-5克,睡前一小时喝了,对肾虚、遗尿很有治疗作用;

          糖尿病初期的药方:枸杞10—15克、地皮骨10—15克、麦冬10克、大生地10克、夏枯草10克,以水煎服(没过药)(阳虚不能吃,或加3克人参喝)

          三黄药面外敷治疗糖尿病溃烂:黄芪、黄芩、黄连用香油加热来用;

          玉米须煮水治疗消渴症,性味甘平,如肝肾经;

          薏仁米、红小豆、糯米煮粥(保命粥);

          治感冒的五虎汤:香菜根3—5克、葱根3—5克、白菜头10—15克、茴香根3—5克、生姜3—5片,辛温,解表,煎2次,每次喝100毫升,不过劳,很快就好;预防感冒每天50毫升;

          茄子蒂(清热解毒)治口疮:茄蒂15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或者茄蒂10克+莲子心25克;

          茄子蒂治痈疽:茄子蒂10克(最好洗净晾干)、地丁10克、公英10克切碎泡水喝;

          养生小知识

                 1、全世界最不好的习惯是抽烟

          全世界最不好的五种习惯,第一号不好的习惯就是抽烟。

          不好习惯抽烟

          一生吸烟的人,要少活20年到25年,吸一次烟,少活11分钟。我为什么比较年轻,比较健康,我一辈子没抽过烟。谁在我面前抽烟,对不起,请你到外头抽,你可以自杀,你不能杀人。

          大清早一起床就抽烟,尤其危害大。抽烟的人,气管炎,肺气肿

          2、早餐一定要吃好

          你知道吗?吃饭一定要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现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这就是百病之根。

          早餐要吃好

          早上这顿饭,等于吃补药,是最重要的一顿饭,一定要吃营养早餐。营养早餐必须具备四样东西:谷类、豆浆、鸡蛋或肉,主食必须要有蔬菜加水果。假如只有两种以下的早餐,就属于低质量早餐。现在我们中国人20%不吃早餐,50%-60%不会吃早餐,早餐营养不好,中午、晚上是补不回来的。

          肺心病,最后肺癌,这是死亡三部曲。

          二、秋冬季如何养生

          1、养阴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推荐每天多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违反生理需求,就会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体必要量,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胀,最坏的结果会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

          3、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柿子蒂3—5个+陈皮3克+姜汁3滴泡水喝:降逆止呕,还可治食道癌;

          柿子叶降压、降糖、清血、治食道癌,每天不超过10克;

          柿子皮、紫花地丁、大生地叶子外敷治丹毒;

          鸡蛋衣止咳(碾碎,一次3克)、止血、消炎

          按摩“列缺穴”各120下,治疗头痛;

          全蝎方:来例假前3——4天吃,阴虚的人容易偏头痛,以女性居多,眼干、口干、舌燥,凡阴虚者阳亢,眼睛有血丝,用全蝎方,也可治肝癌,慢病快治,止疼效果非常好。陈氏全蝎镇痛散:麝香1克、冰片1克、人工牛黄1克、全蝎30克,碾碎、筛,做成药面,用一个月,鼻子闻就可以了;

          养生药方精选六、冬季如何进补

          琼玉膏:人参、熟地、茯苓、白蜜,但是自己做很复杂。自己做的方子:(主要是滋阴)枸杞子50克、女贞子50克,或者各半斤,洗净浸泡5个小时,用豆浆机打碎,用砂锅慢慢煮浓了将药液滤出,加蜂蜜,再慢慢煮,浓缩至药液可以拉丝起锅,用玻璃器皿装好。进补之前要先“开路”,用“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主要是开脾胃。膏方一次吃10到15克,每天一次,饭前半小时或者饭后半小时含服或者用一点水冲服。吃膏方时不能出萝卜,因为萝卜是泄气的。

          护心膏:桃红四物汤:桃红、藏红花、生熟地、赤白芍、川芎、全当归,其功效是养血、补血,主治血虚血瘀症。黄芪生脉饮:炙黄芪、麦冬、五味子、生晒参,功效益气养阴,主治气阴两虚症。银杏(有微毒,只能熟吃,一次不能超过10颗)、山楂、三七、红花都是护心的药材,也可做膏方。

          做自己的进补“膏”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健脾益气膏:炙黄芪、太子参、白术、炙甘草、薏苡仁、茯苓、陈皮、黄精。养阴补肾膏:熟地、山萸肉、山药、当归、女贞子、茯苓、黄精、枳壳。

          自己在家可以做的滋阴益气膏:炙黄芪150克、枸杞100克、黄精100克、女贞子100克。

          熬的方法:在砂锅中稍洗、加水没过三指泡3—5小时,(木本泡12小时)大火煮烧开,小火一小时,滤出药水,药渣再加水煮40分钟,再出药渣,再加水熬30分钟,三次的要加在一起,用纱布过滤,再熬,只到挂浆,加蜂蜜,装瓶。

          脾虚湿滞的膏方: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莲子、生薏仁、砂仁、白扁豆、桔梗、佩兰、山药、黄芪、苍术、泽泻、泽兰、半夏、鸡内金、郁金、木香、焦四仙、当归、桃仁、红花。

          主要用于代谢综合症,就是血糖、血压、血脂都在压线位上,中心性肥胖。

          利湿行气膏:(可自己在家做)党参100克、黄芪300克、白术50克、茯苓100克、泽泻100克、山药300克、陈皮50克、大枣100克。

        养生药方精选相关 文章 :

        1. 养生中药汤的药方

        2. 50个中医养生秘方

        3. 常见中药材养生大全

        4. 补气血养生茶配方

        5. 中药泡脚的养生药方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