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关于损害赔偿的范围问题
2023-09-29 04:14:16 责编:小OO
文档

围绕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划分标准、精神损害属于何种类型以及其在交强险中的赔偿次序、财产损失的范围等问题。《解释》第14条、第15条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主要内容如下。

(一)明确“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内涵依据民法理论,《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交强险条例》)所规定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分类是根据道路交通事故所侵害的客体为标准的。《解释》第14条加以明确,有利于下列问题的处理。一是关于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范围问题,实践中有观点认为,这里的“财产损失”是与精神损害相对应的损失类型,应当包括因人身伤亡产生的各项经济损失。显然,此种观点及实践未能正确把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强险条例》关于交通事故损害的分类标准。按照《解释》第14条的规定,《交强险条例》第22条第2款所规定的交强险保险公司对于几种情形下的财产损失不予赔偿,仅指交通事故造成机动车等财产权益不予赔偿,而不包括医疗费用、死亡或残疾赔偿金等。二是关于交强险是否赔偿精神损害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既然人身伤亡的损失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交强险应当赔偿精神损害也顺理成章。

(二)明确财产损失的赔偿范围应当看到,虽然损害赔偿的范围在多数情形下可以通过因果关系、过错等技术性制度加以规范,但在更多情形下,例如纯粹经济损失的界定及其范围、物之使用中断损失的界定及其范围等等问题,需要依据一国的现实情况,基于一定的价值立场和利益衡量作出类型化的安排。《解释》根据我国道路交通的现实情况,适当限制侵害财产权益的赔偿范围,以第15条列举了四种典型的财产损失。适用《解释》第15条的规定,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机动车的维修费用或重置费用、施救费用和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当然具有可赔偿性。二是依法从事经营性活动的车辆的停运损失、非经营性车辆的使用中断的损失,在具体的赔偿范围上,应当从合理性和必要性上加以判断,同时辅之以损益相抵规则、可预见性规则、减轻损失规则等侵权法上的其他制度作出认定。三是机动车贬值损失问题,不乏承认其具可赔偿性的外国立法或实践,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并不可取。原因在于,贬值损失的可赔偿性要兼顾一国的道路交通状况,在事故率比较高的背景下,一般性地承认贬值损失的可赔偿性会使道路交通参与人的负担过重。另外,从司法实践看,贬值损失的确定具有较大的任意性,可能会导致案件审理结果实质上的不公平。因此,对贬值损失的可赔偿性,原则上持否定态度。四是鉴于交强险费率厘定的原则,停运损失和使用中断的损失不属于交强险的赔偿范围。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