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谈季节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
2024-03-24 04:17:17 责编:小OO
文档

春季养生是一种养生活动,即春季运动强身健体,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平常,但是中医养生却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该如何进行。下面我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
  四季养生口诀
  1、四时养生小口诀

  晨起一杯温开水,舒舒服服通肠胃;

  上午冰糖炖雪梨,幸福永伴不费力;

  中午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毒保健康;

  清凉西瓜桌上摆,暑意立消心情棒。

  2、五行相生相克口诀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
  书中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面板,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百话注解:

  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天3个月,是万物成实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西风渐起,地气清肃明朗,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冬季3个月,是万物潜伏的季节。此时水结成冰,地冻开裂,这时节,人们不要扰乱阳气,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阳升起后而起床,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态,还要避免寒气侵袭,保持温暖,但不要过热而致面板开泄出汗,以致阳气频繁耗伤。这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蓄的道理,若违背这一原则,就会伤及肾气,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供给春季发生的精气也就少了。

  白话翻译出来的部分,相信大家也知道了《皇帝内经》一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主张的养生观念,身体以养为主,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意思就是主张疾病的预防。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说的预防大于治疗的意思。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中医重视人体环境

  人患感冒,发烧咳嗽了要到医院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到医院查体温也好,测血压也好,化验血液也好,按西医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细菌和病毒使人患病,这恐怕是现代医院首先要查的。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研究出了7000多种抗生素,但是今天在临床上依然在使用的抗生素不过几十种。大量的抗生素都被淘汰了,现代医学面临困惑。而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中医治病靠的是草根、树皮,现在用的药方大多是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子。两千年前的中药方还有效,中医解决的是人体的内在环境,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养生要顺应四时

  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要顺应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把许多致病因素、异常气候等叫做虚邪贼风,这些都会导致人生病。所以,夏天空调开得太凉,冬天暖气烧得过热,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为,中医认为冬天气血是潜藏的,如果太热,令气血耗散,冬不藏精,春天就要得温病。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而五脏又对应四季。春季易肝阴不足,产生春困;到了夏季,汗出得多,容易胸闷、气短;到了秋季,易感燥邪而干咳、少痰;到了冬季,气血应该潜藏于内。所以说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在每一年、每一季注重养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季进补,春宜养肝

  春天时,气血从内向外调动,此时应该注意养肝,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女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乌鸡白凤丸更多地是使用在女性身上。可是春天时气血达表,无论男女都会出现肝血不足的状况。如果男士每天早上吃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也消失了;到了夏天,天气闷热,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此时中老年朋友应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有助于滋养心气;而秋天应吃点秋梨膏,梨有润肺、止咳作用,可入肺经,它可以有助于气血从外向内走;到了冬天时,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应注重补肾,过了更年期的女性,可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中青年女性还应补血,可吃一点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做成的膏。吃了这些富有营养的东西,通过在身体内的充分运化,就能达到四季养生的目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与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时,气血从里往外流,里面的气血相对不足。这时,很多人会有肝气、肝血不足的情况,常常感到失眠、春困。这时,我们应注意养肝。无论男女,最好服用些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疗效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检验。女性以肝为先天,养血为主,服用此药自然不在话下。但不要以为这只是妇科圣药,男性也会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对不足的情况。有此证之男士,可每天早上适量服用。到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去了。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你往往会感到气短、胸闷,这是因为夏气影响了你的心气。我建议多喝点生脉饮人参1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100克,尤其是中老年人。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的方药。其中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总体效果有助滋养心气,抵御暑热。秋天则是气血由外往里走的季节。秋气与肺气相通。这时,可吃点秋梨膏精选白梨,配合其他润肺生津的药物,加蜂蜜、红枣等佐料制成。梨有润肺、止渴作用,可入肺经,有助气血速降,帮助人们把气血吸纳回体内。冬天户外大雪飘飘,人体气血都藏起来了,正是补养的好时机。冬天重在补肾,男性以精气为主,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补血,可服用阿胶、大枣、核桃仁,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剂服用;更年期后,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中医称这种养生方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身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的滋补方法。若是感冒了,或患了其他病,则应先治疗原发疾病。

1.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

2.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篇

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4.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5.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6.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吃什么

7.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平常,但是中医养生却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该如何进行。下面我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
  四季养生口诀
  1、四时养生小口诀

  晨起一杯温开水,舒舒服服通肠胃;

  上午冰糖炖雪梨,幸福永伴不费力;

  中午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毒保健康;

  清凉西瓜桌上摆,暑意立消心情棒。

  2、五行相生相克口诀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
  书中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面板,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百话注解:

  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天3个月,是万物成实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西风渐起,地气清肃明朗,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冬季3个月,是万物潜伏的季节。此时水结成冰,地冻开裂,这时节,人们不要扰乱阳气,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阳升起后而起床,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态,还要避免寒气侵袭,保持温暖,但不要过热而致面板开泄出汗,以致阳气频繁耗伤。这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蓄的道理,若违背这一原则,就会伤及肾气,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供给春季发生的精气也就少了。

  白话翻译出来的部分,相信大家也知道了《皇帝内经》一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主张的养生观念,身体以养为主,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意思就是主张疾病的预防。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说的预防大于治疗的意思。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中医重视人体环境

  人患感冒,发烧咳嗽了要到医院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到医院查体温也好,测血压也好,化验血液也好,按西医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细菌和病毒使人患病,这恐怕是现代医院首先要查的。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研究出了7000多种抗生素,但是今天在临床上依然在使用的抗生素不过几十种。大量的抗生素都被淘汰了,现代医学面临困惑。而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中医治病靠的是草根、树皮,现在用的药方大多是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子。两千年前的中药方还有效,中医解决的是人体的内在环境,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养生要顺应四时

  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要顺应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把许多致病因素、异常气候等叫做虚邪贼风,这些都会导致人生病。所以,夏天空调开得太凉,冬天暖气烧得过热,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为,中医认为冬天气血是潜藏的,如果太热,令气血耗散,冬不藏精,春天就要得温病。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而五脏又对应四季。春季易肝阴不足,产生春困;到了夏季,汗出得多,容易胸闷、气短;到了秋季,易感燥邪而干咳、少痰;到了冬季,气血应该潜藏于内。所以说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在每一年、每一季注重养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季进补,春宜养肝

  春天时,气血从内向外调动,此时应该注意养肝,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女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乌鸡白凤丸更多地是使用在女性身上。可是春天时气血达表,无论男女都会出现肝血不足的状况。如果男士每天早上吃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也消失了;到了夏天,天气闷热,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此时中老年朋友应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有助于滋养心气;而秋天应吃点秋梨膏,梨有润肺、止咳作用,可入肺经,它可以有助于气血从外向内走;到了冬天时,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应注重补肾,过了更年期的女性,可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中青年女性还应补血,可吃一点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做成的膏。吃了这些富有营养的东西,通过在身体内的充分运化,就能达到四季养生的目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与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时,气血从里往外流,里面的气血相对不足。这时,很多人会有肝气、肝血不足的情况,常常感到失眠、春困。这时,我们应注意养肝。无论男女,最好服用些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疗效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检验。女性以肝为先天,养血为主,服用此药自然不在话下。但不要以为这只是妇科圣药,男性也会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对不足的情况。有此证之男士,可每天早上适量服用。到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去了。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你往往会感到气短、胸闷,这是因为夏气影响了你的心气。我建议多喝点生脉饮人参1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100克,尤其是中老年人。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的方药。其中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总体效果有助滋养心气,抵御暑热。秋天则是气血由外往里走的季节。秋气与肺气相通。这时,可吃点秋梨膏精选白梨,配合其他润肺生津的药物,加蜂蜜、红枣等佐料制成。梨有润肺、止渴作用,可入肺经,有助气血速降,帮助人们把气血吸纳回体内。冬天户外大雪飘飘,人体气血都藏起来了,正是补养的好时机。冬天重在补肾,男性以精气为主,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补血,可服用阿胶、大枣、核桃仁,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剂服用;更年期后,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中医称这种养生方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身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的滋补方法。若是感冒了,或患了其他病,则应先治疗原发疾病。

1.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

2.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篇

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4.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5.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6.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吃什么

7.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智慧

中医春季养生的几个小技巧

中医学讲究的是“天人相应”,虽然看似玄乎,但其实说我们的日常生活要与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相适应,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未病先防的目的。春季是每年的第一个季节,中医经典《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就是说,春季春阳上升,大地回暖,万物推陈出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人体也应该顺应春季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使机体与外界相统一,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故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个农历传统节日,小五与大家分享几个中医春季 养生 小技巧,从而方便大家积极地进行春季 养生 。

一、春季养肝

首先强调的是中医中的肝并不是西医中的肝脏,中医中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疏通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以维持平衡的作用。中医学中肝与春相应,所谓“春季养肝”其实就是指我们要保持精神的愉悦,不宜抑郁或发怒,尽量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保持乐观的心情,以保证肝脏气机的调达。由此可见“春季养肝”更重要的是对自身情绪和心情的*,舒则肝气调达,气机顺畅,不舒则气机阻滞,脏腑失调,因此春季调节情志是主要。

二、春季好捂

春季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乍暖,天气变化无常,因此古人在日常作息中提出“春捂”的观念。首先,虽然大地万物复苏,气温回升,仍需要注意保暖,衣服应逐渐减少,切忌顿减,时时注意防御风寒,顾护阳气,特别是对背、腹, 足底的保暖最为关键,此三处是人体阳气聚集和循行的重要部位。在作息方面,可以适当将入睡的时间延长(如10点左右),以顺应一天阴气的消退,早晨适当早起(6点左右),以顺应一日阳气的增长,即《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的“夜卧早起”。

三、春季饮食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饮食有节”,这里的“节”除了有“节制、适量”的意思外,还有强调饮食要与季节相互适应。在春天应该顺应肝气疏泄和升发的需要,适当进食辛温发散类的食物,如姜、葱、芫荽、鸡肉等,但切不能过度服用。其次,酸性的食物不利于肝气的调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性食物,甘缓入脾,具有补脾和中,防止肝气伤脾的功能,因此可以多吃一些甜食补益脾气。

四、春季运动

《黄帝内经》人体应适应自然界的阳气变化,春季运动重在舒缓、随意,最佳的运动方式是“广步于庭”,即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庭院中悠闲地散步,运动量不宜过大,微微出汗即可,运动时要心情放松、神态自若。除了散步,还可以打太极拳、太极剑、踏青问柳等。

五、春季药补

在春季人们往往容易出现眼睛干涩发痒、食欲减退,并且容易脾气急躁,而有些人喜欢用中药泡茶来进行“药补”,在此小五提示春季用药的主要原则就是“养肝精、疏肝气”,例如枸杞、桑叶、菊花等都是可以在春季进行“药补”的选择。

中医春季养生的几个小技巧

中医学讲究的是“天人相应”,虽然看似玄乎,但其实说我们的日常生活要与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相适应,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未病先防的目的。春季是每年的第一个季节,中医经典《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就是说,春季春阳上升,大地回暖,万物推陈出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人体也应该顺应春季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使机体与外界相统一,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故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个农历传统节日,小五与大家分享几个中医春季 养生 小技巧,从而方便大家积极地进行春季 养生 。

一、春季养肝

首先强调的是中医中的肝并不是西医中的肝脏,中医中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疏通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以维持平衡的作用。中医学中肝与春相应,所谓“春季养肝”其实就是指我们要保持精神的愉悦,不宜抑郁或发怒,尽量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保持乐观的心情,以保证肝脏气机的调达。由此可见“春季养肝”更重要的是对自身情绪和心情的*,舒则肝气调达,气机顺畅,不舒则气机阻滞,脏腑失调,因此春季调节情志是主要。

二、春季好捂

春季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乍暖,天气变化无常,因此古人在日常作息中提出“春捂”的观念。首先,虽然大地万物复苏,气温回升,仍需要注意保暖,衣服应逐渐减少,切忌顿减,时时注意防御风寒,顾护阳气,特别是对背、腹, 足底的保暖最为关键,此三处是人体阳气聚集和循行的重要部位。在作息方面,可以适当将入睡的时间延长(如10点左右),以顺应一天阴气的消退,早晨适当早起(6点左右),以顺应一日阳气的增长,即《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的“夜卧早起”。

三、春季饮食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饮食有节”,这里的“节”除了有“节制、适量”的意思外,还有强调饮食要与季节相互适应。在春天应该顺应肝气疏泄和升发的需要,适当进食辛温发散类的食物,如姜、葱、芫荽、鸡肉等,但切不能过度服用。其次,酸性的食物不利于肝气的调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性食物,甘缓入脾,具有补脾和中,防止肝气伤脾的功能,因此可以多吃一些甜食补益脾气。

四、春季运动

《黄帝内经》人体应适应自然界的阳气变化,春季运动重在舒缓、随意,最佳的运动方式是“广步于庭”,即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庭院中悠闲地散步,运动量不宜过大,微微出汗即可,运动时要心情放松、神态自若。除了散步,还可以打太极拳、太极剑、踏青问柳等。

五、春季药补

在春季人们往往容易出现眼睛干涩发痒、食欲减退,并且容易脾气急躁,而有些人喜欢用中药泡茶来进行“药补”,在此小五提示春季用药的主要原则就是“养肝精、疏肝气”,例如枸杞、桑叶、菊花等都是可以在春季进行“药补”的选择。

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来养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

春季

春季养生保健的佳品为芹菜。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其香味能健脾,增加食欲。常食用可促进 儿童 生长发育。芹菜性味甘凉,可治疗高血压。

夏季

夏季要面临着暴雨天气,应从生活起居来养生保健。饮食要祛湿防病,如少食用烧鸭烧鹅、牛羊肉;穿衣应选择质地干爽·透气性的面料,如亚*物;居住环境要注意通风,衣服被子要常拿出太阳底下晒,要及时增减衣物,不要淋雨,切记防受寒;出行要做好防雨避雷 措施 。

秋季

秋季乃养生保健之最适季节。首先要调饮食,可喝些绿豆汤,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也可食用鱼、泥鳅等肉类;其次要祛暑热,勿于烈日下暴晒,要及时补充水份,可多喝些淡盐水、菊花茶、酸梅汤等清凉饮料;其三要防风寒,开空调或风扇不应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最后要注意睡眠充足,要注意劳逸结合,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一定要午睡,哪怕时间很短。

冬季

冬季进补。但不要地域不分‘滥补’,辩证不清‘乱补’,老少不辨‘蛮补’及无虚盲目‘求补’。冬季可食用些北、血豆腐、北菇加山药、胡萝卜等。

  中医四季养生

一年四季的气候轮换,自然状况改变之下,人们的生理状况也会受影响。在不同的时节,我们需要摄取不同的养分来补充身体的需求,一年四季,你的餐单也要跟着换不停。 中医认为世界事物并非独立分离的,而是处于相互和谐状态。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关系及规律有独特的见解;他们以一个整体观来认识世界,更创立阴阳、五行理论去解释各种复杂现象。而人类是一个有机整体,属于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一定受外界环境气候所影响,相应地也会根据需要,产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应。举例如不同季节,身体脉搏现象,包括节奏、速度、搏动量、张力方面都有转变。春天偏向弦脉,脉管张力增加;夏天偏向洪脉,脉势盛大骤来骤去;秋天偏向浮脉,手指轻按皮肤表面即能清楚触到搏动;冬天偏向沉脉,轻按不明显,要重按才能感到脉动起伏。一般在辨症时,中医师都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另外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有季节性;春天好发温病;夏天易中暑;秋天有燥症;冬天有冻伤。由此,我们需要作出不同的饮食调整。

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 大寒 、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 方法 、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说情志

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戒私欲

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远房室

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饮药酒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夏季养生要保住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夏季昼比较长,所以人们的睡眠质量要保持好,药酒在帮助睡眠这方面是经过中药研究所的研究进行研究的,他们研究方面认为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调节身体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药酒的调节可以舒缓压力,安神补血,在夏季药酒可以减少烦躁,减少夏季带来的不安,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现在药酒在不同的方向进入脾胃帮助降火消炎。药酒是传承了不同的理论学说。现在的药酒选择要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养生选择药酒要多注意。现在市面上卖的药酒例如“妙沁药酒”“鸿毛药酒”这两种药酒比较得到社会的信赖。

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来养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

春季

春季养生保健的佳品为芹菜。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其香味能健脾,增加食欲。常食用可促进 儿童 生长发育。芹菜性味甘凉,可治疗高血压。

夏季

夏季要面临着暴雨天气,应从生活起居来养生保健。饮食要祛湿防病,如少食用烧鸭烧鹅、牛羊肉;穿衣应选择质地干爽·透气性的面料,如亚*物;居住环境要注意通风,衣服被子要常拿出太阳底下晒,要及时增减衣物,不要淋雨,切记防受寒;出行要做好防雨避雷 措施 。

秋季

秋季乃养生保健之最适季节。首先要调饮食,可喝些绿豆汤,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也可食用鱼、泥鳅等肉类;其次要祛暑热,勿于烈日下暴晒,要及时补充水份,可多喝些淡盐水、菊花茶、酸梅汤等清凉饮料;其三要防风寒,开空调或风扇不应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最后要注意睡眠充足,要注意劳逸结合,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一定要午睡,哪怕时间很短。

冬季

冬季进补。但不要地域不分‘滥补’,辩证不清‘乱补’,老少不辨‘蛮补’及无虚盲目‘求补’。冬季可食用些北、血豆腐、北菇加山药、胡萝卜等。

  中医四季养生

一年四季的气候轮换,自然状况改变之下,人们的生理状况也会受影响。在不同的时节,我们需要摄取不同的养分来补充身体的需求,一年四季,你的餐单也要跟着换不停。 中医认为世界事物并非独立分离的,而是处于相互和谐状态。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关系及规律有独特的见解;他们以一个整体观来认识世界,更创立阴阳、五行理论去解释各种复杂现象。而人类是一个有机整体,属于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一定受外界环境气候所影响,相应地也会根据需要,产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应。举例如不同季节,身体脉搏现象,包括节奏、速度、搏动量、张力方面都有转变。春天偏向弦脉,脉管张力增加;夏天偏向洪脉,脉势盛大骤来骤去;秋天偏向浮脉,手指轻按皮肤表面即能清楚触到搏动;冬天偏向沉脉,轻按不明显,要重按才能感到脉动起伏。一般在辨症时,中医师都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另外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有季节性;春天好发温病;夏天易中暑;秋天有燥症;冬天有冻伤。由此,我们需要作出不同的饮食调整。

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 大寒 、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 方法 、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说情志

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戒私欲

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远房室

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饮药酒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夏季养生要保住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夏季昼比较长,所以人们的睡眠质量要保持好,药酒在帮助睡眠这方面是经过中药研究所的研究进行研究的,他们研究方面认为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调节身体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药酒的调节可以舒缓压力,安神补血,在夏季药酒可以减少烦躁,减少夏季带来的不安,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现在药酒在不同的方向进入脾胃帮助降火消炎。药酒是传承了不同的理论学说。现在的药酒选择要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养生选择药酒要多注意。现在市面上卖的药酒例如“妙沁药酒”“鸿毛药酒”这两种药酒比较得到社会的信赖。

中医季节养生

中医作为我国的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不仅在国内被人们信赖,更是文明国外,成了全球人可以有效治疗疾病的一种途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季节养生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季节养生1:春季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三月,即2-4月,春季在四季之中居于首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就是说,春季春阳上升,大地回暖,万物推陈出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也应该顺应春季的特点,使机体与外界相统一,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莫忘春捂

不捂不行,过犹不及。衣着要下厚上薄,以舒适、温暖、不出汗为宜。

捂好五部位:头、腹、背、膝、足。

衣着宽松

衣服的质地既防风保暖又透气导汗,这样既有助人体阳气生发,又可抗御外邪侵袭。

增甘少酸,养肝健脾。

适当多吃大枣、香蕉、甘蔗、白梨、糯米、燕麦、花生、蜂蜜、春笋、香椿;少吃柠檬、山楂、桔子、葡萄。

辛温养阳

韭菜、小葱、元葱、香菜、生姜。阴虚、阳盛、胃肠病禁用

春气者诸病在头,易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可用菊花10克、钩藤6克、枸杞子10克、代茶饮。

夜卧早起 巧防春困

睡子午觉,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晨起用冷水洗脸,经常按摩太阳穴,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环境清洁,重视室内绿化,适当养植花草。

动则养阳 户外活动

较适宜的运动有散步、踏青出游、放风筝、慢跑、练气功、打 太极拳 。

  中医季节养生2:夏季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疾,奉收者少, 冬至 重病。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所以,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另外,夏季养生应遵循健脾除湿,清热消暑,补养肺肾和冬病夏治四项原则。

衣服

颜色浅淡,轻薄透爽,吸湿性,散热性好,棉麻,真丝最好,宽松,少穿紧身衣,勤换衣。

鞋帽

防晒帽,最好不穿袜子或薄丝袜,皮凉鞋。

适食苦味 养心除烦

多进食苦瓜、莴笋、芹菜、莲子、百合;适食辛味,以养肺气,如葱、姜、蒜;适食酸味,以固表,如乌梅赤小豆汤,醋;清淡素食,少吃油腻;勿令太饱;勿贪凉饮冷。

夜卧早起 午休养心

午饭不要太饱,不要立即午休,午休时间11AM---3PM 之间,60分钟左右为宜,尽量右侧卧位,腹部要盖被物。

睡觉勿贪凉 纳凉勿过度

不在楼道、屋檐下、通风口久坐、久卧、久睡;不久用电风扇、空调防止风寒侵袭。

时间:清晨、傍晚天气较凉爽时。

方式:运动量较小或适中,如 游泳 、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练气功。

衣着:松软、宽大、浅淡、穿脱方便。

调护:运动后适当饮用凉开水,切勿冷水冲头洗澡。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冬去春来,寒暑更替,时令的风雨,往往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烦恼和疾病。

人们必须“顺时养生”,去适应自然;同时,又要利用自然,为我所用。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起居养生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保持人体阴阳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季节养生

中医作为我国的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不仅在国内被人们信赖,更是文明国外,成了全球人可以有效治疗疾病的一种途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季节养生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季节养生1:春季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三月,即2-4月,春季在四季之中居于首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就是说,春季春阳上升,大地回暖,万物推陈出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也应该顺应春季的特点,使机体与外界相统一,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莫忘春捂

不捂不行,过犹不及。衣着要下厚上薄,以舒适、温暖、不出汗为宜。

捂好五部位:头、腹、背、膝、足。

衣着宽松

衣服的质地既防风保暖又透气导汗,这样既有助人体阳气生发,又可抗御外邪侵袭。

增甘少酸,养肝健脾。

适当多吃大枣、香蕉、甘蔗、白梨、糯米、燕麦、花生、蜂蜜、春笋、香椿;少吃柠檬、山楂、桔子、葡萄。

辛温养阳

韭菜、小葱、元葱、香菜、生姜。阴虚、阳盛、胃肠病禁用

春气者诸病在头,易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可用菊花10克、钩藤6克、枸杞子10克、代茶饮。

夜卧早起 巧防春困

睡子午觉,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晨起用冷水洗脸,经常按摩太阳穴,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环境清洁,重视室内绿化,适当养植花草。

动则养阳 户外活动

较适宜的运动有散步、踏青出游、放风筝、慢跑、练气功、打 太极拳 。

  中医季节养生2:夏季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疾,奉收者少, 冬至 重病。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所以,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另外,夏季养生应遵循健脾除湿,清热消暑,补养肺肾和冬病夏治四项原则。

衣服

颜色浅淡,轻薄透爽,吸湿性,散热性好,棉麻,真丝最好,宽松,少穿紧身衣,勤换衣。

鞋帽

防晒帽,最好不穿袜子或薄丝袜,皮凉鞋。

适食苦味 养心除烦

多进食苦瓜、莴笋、芹菜、莲子、百合;适食辛味,以养肺气,如葱、姜、蒜;适食酸味,以固表,如乌梅赤小豆汤,醋;清淡素食,少吃油腻;勿令太饱;勿贪凉饮冷。

夜卧早起 午休养心

午饭不要太饱,不要立即午休,午休时间11AM---3PM 之间,60分钟左右为宜,尽量右侧卧位,腹部要盖被物。

睡觉勿贪凉 纳凉勿过度

不在楼道、屋檐下、通风口久坐、久卧、久睡;不久用电风扇、空调防止风寒侵袭。

时间:清晨、傍晚天气较凉爽时。

方式:运动量较小或适中,如 游泳 、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练气功。

衣着:松软、宽大、浅淡、穿脱方便。

调护:运动后适当饮用凉开水,切勿冷水冲头洗澡。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冬去春来,寒暑更替,时令的风雨,往往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烦恼和疾病。

人们必须“顺时养生”,去适应自然;同时,又要利用自然,为我所用。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起居养生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保持人体阴阳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季节养生

中医作为我国的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不仅在国内被人们信赖,更是文明国外,成了全球人可以有效治疗疾病的一种途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季节养生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季节养生1:春季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三月,即2-4月,春季在四季之中居于首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就是说,春季春阳上升,大地回暖,万物推陈出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也应该顺应春季的特点,使机体与外界相统一,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莫忘春捂

不捂不行,过犹不及。衣着要下厚上薄,以舒适、温暖、不出汗为宜。

捂好五部位:头、腹、背、膝、足。

衣着宽松

衣服的质地既防风保暖又透气导汗,这样既有助人体阳气生发,又可抗御外邪侵袭。

增甘少酸,养肝健脾。

适当多吃大枣、香蕉、甘蔗、白梨、糯米、燕麦、花生、蜂蜜、春笋、香椿;少吃柠檬、山楂、桔子、葡萄。

辛温养阳

韭菜、小葱、元葱、香菜、生姜。阴虚、阳盛、胃肠病禁用

春气者诸病在头,易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可用菊花10克、钩藤6克、枸杞子10克、代茶饮。

夜卧早起 巧防春困

睡子午觉,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晨起用冷水洗脸,经常按摩太阳穴,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环境清洁,重视室内绿化,适当养植花草。

动则养阳 户外活动

较适宜的运动有散步、踏青出游、放风筝、慢跑、练气功、打 太极拳 。

  中医季节养生2:夏季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疾,奉收者少, 冬至 重病。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所以,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另外,夏季养生应遵循健脾除湿,清热消暑,补养肺肾和冬病夏治四项原则。

衣服

颜色浅淡,轻薄透爽,吸湿性,散热性好,棉麻,真丝最好,宽松,少穿紧身衣,勤换衣。

鞋帽

防晒帽,最好不穿袜子或薄丝袜,皮凉鞋。

适食苦味 养心除烦

多进食苦瓜、莴笋、芹菜、莲子、百合;适食辛味,以养肺气,如葱、姜、蒜;适食酸味,以固表,如乌梅赤小豆汤,醋;清淡素食,少吃油腻;勿令太饱;勿贪凉饮冷。

夜卧早起 午休养心

午饭不要太饱,不要立即午休,午休时间11AM---3PM 之间,60分钟左右为宜,尽量右侧卧位,腹部要盖被物。

睡觉勿贪凉 纳凉勿过度

不在楼道、屋檐下、通风口久坐、久卧、久睡;不久用电风扇、空调防止风寒侵袭。

时间:清晨、傍晚天气较凉爽时。

方式:运动量较小或适中,如 游泳 、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练气功。

衣着:松软、宽大、浅淡、穿脱方便。

调护:运动后适当饮用凉开水,切勿冷水冲头洗澡。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冬去春来,寒暑更替,时令的风雨,往往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烦恼和疾病。

人们必须“顺时养生”,去适应自然;同时,又要利用自然,为我所用。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起居养生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保持人体阴阳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的四季养生

中医的四季养生

中医的四季养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养生的队伍,很多人都是比较相信中医养生的,那么关于养生中医对于“四季”有一套精辟的理论,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中医的四季养生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中医的四季养生1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

1、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春季养生

春天气机升发,植物都长出了嫩芽,此时人也一样,气血经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可服一些补养肝血、疏调气机的中药。

2、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夏季养生

夏天阳热已盛,万物繁茂。中医医认为夏天内应于心,心主血脉,其液为汗这时千万不可过于贪图凉快,使毛孔闭塞,汗液不畅,暑热内闭不能外泄,轻则感冒不适,重则暑热内迫心包,致神昏谵语,变证多端。

3、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秋季养生

秋天,五行属金,对应的人 体器官是肺,应该多吃“水果等酸性食物。水果等酸性食物。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4、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冬季养生

冬季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树木已成枯枝,许多动物也已入穴冬眠,不见阳光。人地此时也顺应天地闭藏之势,气血内收,运行于内。

5、四季养生的原则

五行之气,平衡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分布在自然界中,人的身体中就暗含着五行运行变化之规律,因此才会有五脏生理这样的功能。不但如此,人又需要自然界提供身体所依赖的自然元素用于生存着,所以不法分割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这就好比古人所说的“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样,是一个即有利,又有不利方面的双仞剑。

虽然人对于自然大部分是无可改变的,但有些,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人保证自身的五脏元气充实,让自身的血气流畅运行,就可以抵抗疾病,内存正气,让外邪不可侵犯到自身,这样就能使人的身体健康。

中医的四季养生2

春季中医养生知识

1、养肝为首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那么,春季应当怎样养肝呢?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研究表明,大蒜不仅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甚至还有补脑的功效。大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此外,饮食中应少吃性寒食品,如:黄瓜、茭白、莲藕等,以免阻止阳气生发。

2、增甘少酸

春天,肝的功能旺盛,如果再多吃些酸味食品,肝气更加旺盛,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山药也是春季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

3、多吃蔬菜

经过冬季之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均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失调。因此,春季到来,人们一定要多吃蔬菜。

4、多喝粥

在早餐或晚餐中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保健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

5、补充蛋白质

春季,饮食中还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如鸡蛋、鱼类、牛肉、鸡肉和豆制品等。

中医养生食谱

一、杞菊桑寄生茶

材料:杭菊三钱、枸杞子三钱、淮山五钱、桑寄生一?、红糖适量

做法:将材料洗净加五碗水煎三十分钟,放入红糖后再煎十分钟即成,代茶饮用。

推荐理由:适合因肾脾虚而引致的血压高及血脂高人士,腰膝酸软,便溏食少、疲倦乏力、视物不明或眼睛干涩等。

二、海藻轻身汤

材料:海藻、薏仁各12克,夏枯草、山楂、泽泻各15克,茵陈、柴胡各9克,白芥子6克,甘草5克。

方法:清水煎取200ml,每次口服100ml,1日2次。功效:化痰祛脂,健脾利湿,调理气机,主治女性青年肥胖症。

三、三花减肥汤

材料:9克玫瑰花、9克茉莉花、9克玳玳花、9克川芎、9克荷叶。

做法:先将以上原料研成末,每天服用1包,每天2-3次,注意是用80-100摄氏度的水冲泡。

适合人群:单纯型肥胖症人群。

四、莲子瘦身汤

材料:莲子30克,芡实30克,薏米50克,龙眼肉8克,猪肉300克,蜜枣2颗。

做法

1、猪肉洗净后飞水;所有材料清洗干净;

2、用10~12碗水煮开后,加入所有材料,先用大火煮10分钟,

3、再转小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推荐理由:此汤能补脾化生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更可令面色红润。汤中的龙眼肉有补气益血之功效,莲子能养心健脾,而薏米则有美白及消肿的功效。健脾益气、补血润肤、美白肌肤、改善肥肿。

中医的四季养生

中医的四季养生

中医的四季养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养生的队伍,很多人都是比较相信中医养生的,那么关于养生中医对于“四季”有一套精辟的理论,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中医的四季养生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中医的四季养生1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

1、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春季养生

春天气机升发,植物都长出了嫩芽,此时人也一样,气血经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可服一些补养肝血、疏调气机的中药。

2、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夏季养生

夏天阳热已盛,万物繁茂。中医医认为夏天内应于心,心主血脉,其液为汗这时千万不可过于贪图凉快,使毛孔闭塞,汗液不畅,暑热内闭不能外泄,轻则感冒不适,重则暑热内迫心包,致神昏谵语,变证多端。

3、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秋季养生

秋天,五行属金,对应的人 体器官是肺,应该多吃“水果等酸性食物。水果等酸性食物。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4、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冬季养生

冬季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树木已成枯枝,许多动物也已入穴冬眠,不见阳光。人地此时也顺应天地闭藏之势,气血内收,运行于内。

5、四季养生的原则

五行之气,平衡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分布在自然界中,人的身体中就暗含着五行运行变化之规律,因此才会有五脏生理这样的功能。不但如此,人又需要自然界提供身体所依赖的自然元素用于生存着,所以不法分割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这就好比古人所说的“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样,是一个即有利,又有不利方面的双仞剑。

虽然人对于自然大部分是无可改变的,但有些,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人保证自身的五脏元气充实,让自身的血气流畅运行,就可以抵抗疾病,内存正气,让外邪不可侵犯到自身,这样就能使人的身体健康。

中医的四季养生2

春季中医养生知识

1、养肝为首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那么,春季应当怎样养肝呢?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研究表明,大蒜不仅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甚至还有补脑的功效。大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此外,饮食中应少吃性寒食品,如:黄瓜、茭白、莲藕等,以免阻止阳气生发。

2、增甘少酸

春天,肝的功能旺盛,如果再多吃些酸味食品,肝气更加旺盛,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山药也是春季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

3、多吃蔬菜

经过冬季之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均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失调。因此,春季到来,人们一定要多吃蔬菜。

4、多喝粥

在早餐或晚餐中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保健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

5、补充蛋白质

春季,饮食中还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如鸡蛋、鱼类、牛肉、鸡肉和豆制品等。

中医养生食谱

一、杞菊桑寄生茶

材料:杭菊三钱、枸杞子三钱、淮山五钱、桑寄生一?、红糖适量

做法:将材料洗净加五碗水煎三十分钟,放入红糖后再煎十分钟即成,代茶饮用。

推荐理由:适合因肾脾虚而引致的血压高及血脂高人士,腰膝酸软,便溏食少、疲倦乏力、视物不明或眼睛干涩等。

二、海藻轻身汤

材料:海藻、薏仁各12克,夏枯草、山楂、泽泻各15克,茵陈、柴胡各9克,白芥子6克,甘草5克。

方法:清水煎取200ml,每次口服100ml,1日2次。功效:化痰祛脂,健脾利湿,调理气机,主治女性青年肥胖症。

三、三花减肥汤

材料:9克玫瑰花、9克茉莉花、9克玳玳花、9克川芎、9克荷叶。

做法:先将以上原料研成末,每天服用1包,每天2-3次,注意是用80-100摄氏度的水冲泡。

适合人群:单纯型肥胖症人群。

四、莲子瘦身汤

材料:莲子30克,芡实30克,薏米50克,龙眼肉8克,猪肉300克,蜜枣2颗。

做法

1、猪肉洗净后飞水;所有材料清洗干净;

2、用10~12碗水煮开后,加入所有材料,先用大火煮10分钟,

3、再转小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推荐理由:此汤能补脾化生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更可令面色红润。汤中的龙眼肉有补气益血之功效,莲子能养心健脾,而薏米则有美白及消肿的功效。健脾益气、补血润肤、美白肌肤、改善肥肿。

中医四季养生

四季 养生

1.春季 养生 ——春应肝而 养生

春季是历代 养生 家都非常重视的季节。《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所以,春季尤其要注意调养肝。春季养肝首要一条是调理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生气。此外,春天阳气升,春天的药膳调养,要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人体正气。

(1)情志宜平和 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情志,春季肝阳易动,人易急躁发怒,因此要驾驭和*好自己的情绪,预防体内气机升降失常,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所以,春季应保持心情舒畅,顺应肝调达之性,才能达到祛病强身的保健目的。首先,人们应克制情绪,以免伤肝。

(2)饮食宜清淡 春季 养生 饮食宜清淡,应选择既利阳气升发又清淡可口的食物,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蜂蜜等,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野菜,如春笋、菠菜、韭菜等,以利体内积热的散发。春季还应控制饮酒。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

(3)运动要科学 春天,冰雪消融,万木吐绿,是生发的季节。人们应早睡早起,适当锻炼。春天时,树林、江河、湖边的阳气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锻炼犹如一剂活血驱邪药,有利于吐故纳新,是痰湿体质人的良药。人们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或漫步于芳草小径,或疾行于河畔林间,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将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对 健康 十分有利。

2.夏季 养生 ——夏应心而养长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很多人在夏季易疲劳、出汗、心烦、食欲不振、昏昏欲睡,甚至会中暑、腹泻。因此,夏季要注意保养,尤其注意在以下五个方面要把握好。

(1)注意精神放松。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所以,放松而安静的心境是夏季保健的前提条件。切忌遇事要冷静,心情要平和,安和宁静的心情有助于防止心火内生,解除烦躁。

(2)注意饮食清淡。 在饮食安排上,要力求清淡、可口,多食新鲜蔬菜、时令水果等,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多食用绿豆、苦瓜、黄瓜、芹菜、西瓜、西红柿藕、莲子、丝瓜、冬瓜等。解渴应多饮开水,此外,将绿豆、菊花、金银花等煮汤或泡茶喝,既可适时补充因出汗消耗的水分,又可清热解毒,安躁除烦。

(3)注意居室凉爽。 夏天的致病因素固然首先来自“暑”所以最好多居凉爽通风之处。居住的房间早晚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应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适当开空调风扇,但要避免过凉。

(4)注意适当锻炼。 夏练三伏能使身体更好地获得“顺四时,适寒暑”的能力。但夏季炎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夏季锻炼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晚气温凉爽时进行,在有花有草,有水有树,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湿润清爽的开放场所进行。

(5)注意睡眠充足。 夏夜炎热,难以入睡,或半夜易醒。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律,即早睡早起,按时入睡;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及时补充睡眠。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活动,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3.秋季 养生 ——秋应肺而养收

预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则。

(1)谨慎起居。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但起床时不宜过猛过急,可适当再赖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2)滋阴润肺。 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加上秋季食物品种丰富,故应管住嘴,以免伤及肠胃。秋燥易伤津液,秋季以肺脏当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原则。《素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而多数蔬菜、水果等有滋阴润燥、清热通便之效。少食辛辣煎炸食品,以免助燥伤阴。另外还应“增酸”,多食芝麻、核桃、蜂蜜、莲子、百合、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如柑、山楂等酸味食品;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年轻人可以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少吃偏热的食物,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做调节。比如水鸭、鱼虾、藕、大白菜、萝卜、蘑菇等。

(3)预防秋燥。空气中的湿度小,气候干燥,易使人出现皮肤紧绷、干裂、脱屑、毛发脱落、口唇干裂、咽痛、便秘等症状。因此,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适当补充体内水分,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养阴润燥。饮用时要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原则。为防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膏。

(4)动静适宜。秋季天高气爽,空气清新,坚持适当的 体育 运动,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冷刺激的防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所以要注意三防:一防受凉感冒。锻炼时要适时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二防运损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三防运动过度。秋季人体的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损耗津液。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做操等,使周微微汗出即可。

(5)调达情志。 一般来说,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烦躁或悲愁伤感,所以秋季 养生 更要注意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以温顺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多外出观赏风景,听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可使忧愁顿消,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增强抗病能力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春捂秋冻”。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要加强防寒锻炼。气温下降时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斩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4.冬季 养生 ——冬应肾而养藏

冬三月,水冰地坼,天寒地冻。冬天围绕一个什么字呢?藏!

(1)冬季的着装尤其要注意,切不可因着装单薄而受凉,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木枯草衰,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乐。其时节改变情绪,调摄身心的基本方法就是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不宜起的过早,以免扰乱阳气。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还应选择顺应冬季的运动项目,运动之后能使身体出些许微汗为宜。这样既可达到避寒取暖的目的,也可保持心情愉快,使精、气、神得以内收。

(2)饮食方面,从冬天来讲,要养肾,冬天应肾,养肾的东西都要咸如肾,用一些咸的、干温热的东西来养肾。冬天大家都知道吃狗肉,羊肉,暖性的,有一点肉,有一点咸味。要根据季节吃这个东西。这是藏。有的人阳气天生就不足,特别怕冷,特别是女性,到冬天手脚冷,应该是养血,养了血以后,弄一些利心脉的,到四肢去,这样更容易养血了。所以中医里面,用当归,是温的,苦甘温的东西,用当归来养血,是温的,当归生姜羊肉汤,都是温养的。

(3)“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天气虽然寒冷,但是仍应坚持健身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对肌体一年的 健康 都大有益处。人们在冬季多闭户不出,动的少,精神也萎靡,食欲也增加,结果会长出一身赘肉,而活力却大为降低。坚持冬练,增强中枢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气候环境之间取得平衡,以适应寒冷的刺激,增强造血功能和坑病能力。冬季运动有助于预防大脑衰老。 体育 运动可以使人体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从而使脑血管中的血流量增加,提高脑细胞的供氧量,减轻大脑疲劳。

中医四季养生

四季 养生

1.春季 养生 ——春应肝而 养生

春季是历代 养生 家都非常重视的季节。《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所以,春季尤其要注意调养肝。春季养肝首要一条是调理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生气。此外,春天阳气升,春天的药膳调养,要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人体正气。

(1)情志宜平和 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情志,春季肝阳易动,人易急躁发怒,因此要驾驭和*好自己的情绪,预防体内气机升降失常,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所以,春季应保持心情舒畅,顺应肝调达之性,才能达到祛病强身的保健目的。首先,人们应克制情绪,以免伤肝。

(2)饮食宜清淡 春季 养生 饮食宜清淡,应选择既利阳气升发又清淡可口的食物,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蜂蜜等,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野菜,如春笋、菠菜、韭菜等,以利体内积热的散发。春季还应控制饮酒。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

(3)运动要科学 春天,冰雪消融,万木吐绿,是生发的季节。人们应早睡早起,适当锻炼。春天时,树林、江河、湖边的阳气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锻炼犹如一剂活血驱邪药,有利于吐故纳新,是痰湿体质人的良药。人们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或漫步于芳草小径,或疾行于河畔林间,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将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对 健康 十分有利。

2.夏季 养生 ——夏应心而养长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很多人在夏季易疲劳、出汗、心烦、食欲不振、昏昏欲睡,甚至会中暑、腹泻。因此,夏季要注意保养,尤其注意在以下五个方面要把握好。

(1)注意精神放松。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所以,放松而安静的心境是夏季保健的前提条件。切忌遇事要冷静,心情要平和,安和宁静的心情有助于防止心火内生,解除烦躁。

(2)注意饮食清淡。 在饮食安排上,要力求清淡、可口,多食新鲜蔬菜、时令水果等,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多食用绿豆、苦瓜、黄瓜、芹菜、西瓜、西红柿藕、莲子、丝瓜、冬瓜等。解渴应多饮开水,此外,将绿豆、菊花、金银花等煮汤或泡茶喝,既可适时补充因出汗消耗的水分,又可清热解毒,安躁除烦。

(3)注意居室凉爽。 夏天的致病因素固然首先来自“暑”所以最好多居凉爽通风之处。居住的房间早晚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应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适当开空调风扇,但要避免过凉。

(4)注意适当锻炼。 夏练三伏能使身体更好地获得“顺四时,适寒暑”的能力。但夏季炎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夏季锻炼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晚气温凉爽时进行,在有花有草,有水有树,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湿润清爽的开放场所进行。

(5)注意睡眠充足。 夏夜炎热,难以入睡,或半夜易醒。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律,即早睡早起,按时入睡;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及时补充睡眠。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活动,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3.秋季 养生 ——秋应肺而养收

预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则。

(1)谨慎起居。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但起床时不宜过猛过急,可适当再赖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2)滋阴润肺。 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加上秋季食物品种丰富,故应管住嘴,以免伤及肠胃。秋燥易伤津液,秋季以肺脏当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原则。《素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而多数蔬菜、水果等有滋阴润燥、清热通便之效。少食辛辣煎炸食品,以免助燥伤阴。另外还应“增酸”,多食芝麻、核桃、蜂蜜、莲子、百合、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如柑、山楂等酸味食品;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年轻人可以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少吃偏热的食物,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做调节。比如水鸭、鱼虾、藕、大白菜、萝卜、蘑菇等。

(3)预防秋燥。空气中的湿度小,气候干燥,易使人出现皮肤紧绷、干裂、脱屑、毛发脱落、口唇干裂、咽痛、便秘等症状。因此,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适当补充体内水分,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养阴润燥。饮用时要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原则。为防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膏。

(4)动静适宜。秋季天高气爽,空气清新,坚持适当的 体育 运动,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冷刺激的防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所以要注意三防:一防受凉感冒。锻炼时要适时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二防运损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三防运动过度。秋季人体的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损耗津液。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做操等,使周微微汗出即可。

(5)调达情志。 一般来说,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烦躁或悲愁伤感,所以秋季 养生 更要注意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以温顺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多外出观赏风景,听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可使忧愁顿消,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增强抗病能力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春捂秋冻”。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要加强防寒锻炼。气温下降时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斩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4.冬季 养生 ——冬应肾而养藏

冬三月,水冰地坼,天寒地冻。冬天围绕一个什么字呢?藏!

(1)冬季的着装尤其要注意,切不可因着装单薄而受凉,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木枯草衰,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乐。其时节改变情绪,调摄身心的基本方法就是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不宜起的过早,以免扰乱阳气。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还应选择顺应冬季的运动项目,运动之后能使身体出些许微汗为宜。这样既可达到避寒取暖的目的,也可保持心情愉快,使精、气、神得以内收。

(2)饮食方面,从冬天来讲,要养肾,冬天应肾,养肾的东西都要咸如肾,用一些咸的、干温热的东西来养肾。冬天大家都知道吃狗肉,羊肉,暖性的,有一点肉,有一点咸味。要根据季节吃这个东西。这是藏。有的人阳气天生就不足,特别怕冷,特别是女性,到冬天手脚冷,应该是养血,养了血以后,弄一些利心脉的,到四肢去,这样更容易养血了。所以中医里面,用当归,是温的,苦甘温的东西,用当归来养血,是温的,当归生姜羊肉汤,都是温养的。

(3)“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天气虽然寒冷,但是仍应坚持健身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对肌体一年的 健康 都大有益处。人们在冬季多闭户不出,动的少,精神也萎靡,食欲也增加,结果会长出一身赘肉,而活力却大为降低。坚持冬练,增强中枢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气候环境之间取得平衡,以适应寒冷的刺激,增强造血功能和坑病能力。冬季运动有助于预防大脑衰老。 体育 运动可以使人体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从而使脑血管中的血流量增加,提高脑细胞的供氧量,减轻大脑疲劳。

中医秋冬时令养生的方法

时令养生主要是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气候选择不同的养生方法。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时令养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秋冬养生的方法

调节饮食。

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寒冷,根据天气的特征,需要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多吃一些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还有多吃些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少吃些辛辣的食品;

预防秋日乏困。

秋季乏困主要是补偿盛夏气候环境带给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从而导致人体出现疲倦、乏困、精神不振作等等现象。所以说秋冬季节更应该多加注意,多加进行体育锻炼来预防秋日的乏困现象;

多加注意休息。

秋冬季节人体很容易乏困、精神不振作,所以说要多加注意休息,养成好的睡眠习惯,晚上一般8-9小时睡眠,晚上睡眠不足的话,中午可以午休进行调整,同时睡眠也不宜过多;

补充充足的水分。

秋冬季节是个干燥的季节,同时也是人体也容易缺水的季节,所以说每天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多喝水,能够促进人体的新城代谢的功能,排除体内的毒素,有益身体的健康;

注意多加锻炼身体。

秋冬季节多加注意锻炼,能够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能够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锻炼的方式可以因人而异的,可以试着每天早上跑跑步、散散步、练练瑜伽等等;

注意保暖、增加御寒能力。

秋冬季节,温度降低,所以要多加注意御寒,防止感冒等发生,同时也可以多摄入含糖、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但是也要多加进行锻炼的哦;

注意皮肤保湿。

秋冬季节天气特点是干燥、寒冷,同时皮肤也很容易干燥、脆弱,可以多加注意皮肤的保养的工作,多加注意皮肤的清洁、保湿的工作;

精神的调养。

秋冬季精神调养要做到情绪稳定、胸怀开朗、心情舒畅而达到养精蓄锐。由于气候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从而给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要学会在心理上进行适当的调适,正确的去把握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多学着去与别人交流,多多参加户外的活动,来调整自己的心理;

秋冬季养生小常识

1、养阴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推荐每天多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违反生理需求,就会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体必要量,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胀,最坏的结果会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盐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觉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温开水调服,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还有镇静、安神、除烦的作用。此外,盐水和蜂蜜水还有防止血压升高的效果。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而蜂蜜中钾含量较高,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

4、饮食注意预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比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能有效预防秋燥。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些盐水。秋分的药膳可善用百合,比如:百合莲子羹、百合莲子瘦肉汤、银耳百合羹等。

5、洗澡时间不要太长

秋冬季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这样会使皮肤表层的油脂失去保护,让皮肤更加的干燥瘙痒,严重还会引起皮肤发皱、脱水。建议盆浴时间20分钟最好,淋浴的`话3至5分钟即可。很多人很喜欢热水澡,尤其有些鸡皮肤的妹子,有“滚烫的水能洗去鸡皮肤”的心理。但是其实水温过高也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让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的干燥。建议洗澡水温在24度至29度最佳。

秋冬季洗澡不要太勤快,很多人认为洗多了身体才会越来越干净,其实这样做只会让皮肤越来越干燥,反而会加重皮肤瘙痒的问题。导致表皮变弱,受到细菌和真菌的侵入,造成其他皮肤感染。

6、多睡一小时

中医认为,秋冬为阴令,秋时阴收,冬时阴藏。故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养生,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提高,则事半功倍。“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亥时(即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正常人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天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头北脚南定位准确。人体随时随地都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睡眠过程中,大脑同样受到磁场干扰。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姿势,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使睡眠更加香甜。睡觉姿势张弛有度,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侧卧负担轻。

7、多运动防秋乏

要避免中午感觉疲乏,让全天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多数健身教练的建议是多做些中等强度的锻炼,也就是让心跳达到目标心率70%至80%的运动。专家说:“要倾听你身体发出的声音,如果你处在压力很大的工作环境中,那么剧烈运动或许不能让你感觉更舒服。做修复瑜伽效果可能会更好,这样你的大脑能够放松下来。”

健身专家称,理想的安排是一周进行两到三次高强度锻炼,并加入瑜伽、健走或负重训练等强度较低的项目。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8、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

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9、记得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身体抵抗外来侵害时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活力都和维生素有关。因此,秋冬季感冒流行季节,别忘记每日服用维生素C片剂,也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猕猴桃、橙子。

为使呼吸道黏膜经常保持湿润,还要补充维生素A,最佳来源是茴香、胡萝卜和甘蓝。此外,经常吃一小撮核桃仁或葵瓜子,它们富含维生素E。

10、注意心理调节

造成秋季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是秋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活着是有罪的,显得自卑、自闭,临床表现为情绪变得易怒、忧郁、易疲劳、精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最后甚至会自伤、自杀。

晒晒太阳,是比较适合季节性抑郁的方法。一般的症状,在换季的时候会有所发展,其表现主要有没有精神、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下降等,但是这些不良的表现,在阳光照耀下会逐渐消失。还要适当补充营养。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对人们的精神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多疑症的人,如果缺乏某种营养物质,也是有可能会引起忧郁症的,因此,大家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这种食物有:鱼、粗粮等。

中医秋冬时令养生的方法

时令养生主要是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气候选择不同的养生方法。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时令养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秋冬养生的方法

调节饮食。

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寒冷,根据天气的特征,需要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多吃一些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还有多吃些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少吃些辛辣的食品;

预防秋日乏困。

秋季乏困主要是补偿盛夏气候环境带给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从而导致人体出现疲倦、乏困、精神不振作等等现象。所以说秋冬季节更应该多加注意,多加进行体育锻炼来预防秋日的乏困现象;

多加注意休息。

秋冬季节人体很容易乏困、精神不振作,所以说要多加注意休息,养成好的睡眠习惯,晚上一般8-9小时睡眠,晚上睡眠不足的话,中午可以午休进行调整,同时睡眠也不宜过多;

补充充足的水分。

秋冬季节是个干燥的季节,同时也是人体也容易缺水的季节,所以说每天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多喝水,能够促进人体的新城代谢的功能,排除体内的毒素,有益身体的健康;

注意多加锻炼身体。

秋冬季节多加注意锻炼,能够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能够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锻炼的方式可以因人而异的,可以试着每天早上跑跑步、散散步、练练瑜伽等等;

注意保暖、增加御寒能力。

秋冬季节,温度降低,所以要多加注意御寒,防止感冒等发生,同时也可以多摄入含糖、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但是也要多加进行锻炼的哦;

注意皮肤保湿。

秋冬季节天气特点是干燥、寒冷,同时皮肤也很容易干燥、脆弱,可以多加注意皮肤的保养的工作,多加注意皮肤的清洁、保湿的工作;

精神的调养。

秋冬季精神调养要做到情绪稳定、胸怀开朗、心情舒畅而达到养精蓄锐。由于气候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从而给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要学会在心理上进行适当的调适,正确的去把握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多学着去与别人交流,多多参加户外的活动,来调整自己的心理;

秋冬季养生小常识

1、养阴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推荐每天多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违反生理需求,就会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体必要量,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胀,最坏的结果会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盐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觉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温开水调服,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还有镇静、安神、除烦的作用。此外,盐水和蜂蜜水还有防止血压升高的效果。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而蜂蜜中钾含量较高,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

4、饮食注意预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比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能有效预防秋燥。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些盐水。秋分的药膳可善用百合,比如:百合莲子羹、百合莲子瘦肉汤、银耳百合羹等。

5、洗澡时间不要太长

秋冬季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这样会使皮肤表层的油脂失去保护,让皮肤更加的干燥瘙痒,严重还会引起皮肤发皱、脱水。建议盆浴时间20分钟最好,淋浴的`话3至5分钟即可。很多人很喜欢热水澡,尤其有些鸡皮肤的妹子,有“滚烫的水能洗去鸡皮肤”的心理。但是其实水温过高也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让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的干燥。建议洗澡水温在24度至29度最佳。

秋冬季洗澡不要太勤快,很多人认为洗多了身体才会越来越干净,其实这样做只会让皮肤越来越干燥,反而会加重皮肤瘙痒的问题。导致表皮变弱,受到细菌和真菌的侵入,造成其他皮肤感染。

6、多睡一小时

中医认为,秋冬为阴令,秋时阴收,冬时阴藏。故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养生,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提高,则事半功倍。“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亥时(即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正常人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天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头北脚南定位准确。人体随时随地都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睡眠过程中,大脑同样受到磁场干扰。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姿势,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使睡眠更加香甜。睡觉姿势张弛有度,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侧卧负担轻。

7、多运动防秋乏

要避免中午感觉疲乏,让全天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多数健身教练的建议是多做些中等强度的锻炼,也就是让心跳达到目标心率70%至80%的运动。专家说:“要倾听你身体发出的声音,如果你处在压力很大的工作环境中,那么剧烈运动或许不能让你感觉更舒服。做修复瑜伽效果可能会更好,这样你的大脑能够放松下来。”

健身专家称,理想的安排是一周进行两到三次高强度锻炼,并加入瑜伽、健走或负重训练等强度较低的项目。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8、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

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9、记得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身体抵抗外来侵害时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活力都和维生素有关。因此,秋冬季感冒流行季节,别忘记每日服用维生素C片剂,也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猕猴桃、橙子。

为使呼吸道黏膜经常保持湿润,还要补充维生素A,最佳来源是茴香、胡萝卜和甘蓝。此外,经常吃一小撮核桃仁或葵瓜子,它们富含维生素E。

10、注意心理调节

造成秋季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是秋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活着是有罪的,显得自卑、自闭,临床表现为情绪变得易怒、忧郁、易疲劳、精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最后甚至会自伤、自杀。

晒晒太阳,是比较适合季节性抑郁的方法。一般的症状,在换季的时候会有所发展,其表现主要有没有精神、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下降等,但是这些不良的表现,在阳光照耀下会逐渐消失。还要适当补充营养。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对人们的精神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多疑症的人,如果缺乏某种营养物质,也是有可能会引起忧郁症的,因此,大家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这种食物有:鱼、粗粮等。

中医告诉你夏季养生注意六方面

中医告诉你夏季养生注意六方面

  现在已经是夏天了,而且天气还越来越热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不能一味的贪凉啊,不然会留下病根的,那么夏季养生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夏季养生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注意养阳气、少冷饮

  饮食是养生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要使人夏季,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我们要注意不能满足于填饱肚子,要从“天人合一”角度理解生命,让人体顺应四季变化,安排合理的饮食调配,保证在不同季节,汲取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真正起到养生长寿祛病目的。

  夏季饮食,重要养阳气

  阳气,中医泛指人体动能活动。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说,阳气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可以使人身体健康,体质强壮,增强抵抗能力,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

  春夏的特点,生发蓬勃,其性属阳。秋冬的特点,平静凝敛,其性属阴。阴阳本是矛盾的统一,四时交替,寒暑往来,是阴阳消长的反映,同时也是阴阳互根的体现。比如,阳虚之人,其病每于春夏稍愈,秋冬加剧,调理必须于盛夏阳旺之时,即予以培补,至秋冬才可能减轻症状或减少复发。

  中医强调冬病夏治。夏日三伏天,可用中药白芷、细辛、白芥子、桂枝研细末贴敷背俞膏肓穴、定喘穴,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均可获满意疗效。如能配合内服培补脾肾方药,疗效更佳。

  中医“养阳”含义,包括养肾阳之义,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故古人春夏养阳要注意“从其根”,方能真正达到夏养阳的目的。推而广之,凡慢性的阳虚类体质的人,如能采用这种“冬病夏养”的办法,于春夏之际,给予适当的食物,如韭菜、芥菜、葱、辣椒、姜等;或选用鲜荔枝、杨梅、桃、杏、桂圆、大枣等水果;或用养阳的药物来调治和保养,往往能收到奇效。

  辛辣之菜及水果,可谓是夏季养阳的佳蔬良药。当然,如属阳旺之体,就不能再用过多温热之品以火上加油,相反则宜用寒凉甘润之品以壮水制火,使其阳平。

  提醒大家的是,夏天养阳,也是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来对待的,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借夏天阳旺,来培植秋冬之不足。

  夏季补阳应少食冷饮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多喜吃冷食冷饮。但是,养阳却要求,夏季少食冷饮。因为,夏季人体皮肤毛孔疏松,散热较多,这就消耗了体内的阳气。如果贪冷饮,就会使阳气受到损伤,发生腹痛,腹泻,咳嗽气喘等疾病。因此,夏季饮食要适当控制冷饮冷食量,进食的速度也不宜太快。

  脾胃虚弱者,或小儿尤其应节制。当然,如果身体健康,在夏季吃些冷食,可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

  平常阳气虚弱的男人,在夏季饮食方面,应借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之机,服用温热补阳的药品。这样,可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阴虚,尽管因疾病所在的脏腑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症状,但都有手脚发凉,喜暖,面色和舌质淡白,脉搏缓慢等特点。这样的男人,夏季更不宜吃冷食。

  二、夏季学会避暑和避湿

  在夏季,我们并不必掌握很多的中医名词术语。重要是在衣食住行,讲究‘天人合一’,根据夏季特点与其他季节不同,特别在许多地方呈现出湿热交蒸气候特点,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潮湿闷热,通常叫长夏,人们最容易因暑湿而患病。

  特别南方,较为潮湿,暑热重、又湿重。饮食上就有所选择。暑气重,要选寒的、凉的,如吃点西瓜,湿重,就要吃去湿食物,如苦瓜、红小豆,莲子、薏米仁等,这类去湿效果显著。

  但是,饮食上我们要学会了解食物性味,这样就懂得如何活学活用,可以根据自己体质来选择食物。比如说西瓜,解暑,但是,脾胃虚寒的人,就要注意,不能多吃。”

  三、夏季懂得喝姜茶、养脾阳

  在夏季,人们往往只懂得喝凉茶降暑热,却不懂得喝点姜茶,养脾阳。

  在南方的夏天,许多地方往往湿气较重,要懂得去湿热,不要贪凉,少用凉水,不要吃过多的冷饮,出出汗。要让体内的郁热散发出去。比如,以前你煮绿豆汤解暑,那么,现在你最好放一半绿豆一半红豆。固为,红豆可以健脾除湿。

  南方夏天喝凉茶,这是平常事。但是中医讲,夏季人体阳气,处于外泄状态,这时过多喝凉茶,就容易损伤脾胃之阳气,让食欲减少。这样,胃痛、腹泻都会出现。

  夏天,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时候,出汗很多,毛孔张开,如果贪凉,在出汗后,就吹冷风,或者空调太凉,这些都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所以,凉茶不能多喝,尤其是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更要慎服。许多地方,夏天喝姜茶习俗,就起到了养脾阳除湿的作用。

  四、女性特别护好肚脐脚

  在夏季,很多女孩子爱漂亮,喜欢露背,露脐,这样有悖于中医养生。

  中医认为,人背部是督脉所在,主管人体一身阳气。如果背部受寒,会阻碍全身阳气运行,而脐部神阕穴,属于任脉,任脉功能是调节气血,与女性月经、生殖等,有着密切关系。脐部和背部受寒,不仅影响到脾胃,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女孩子还会痛经、月经紊乱,会对生殖有影响。

  提示:不要忘了,衣服比漂亮,更重要,女孩子夏季穿衣打扮,不能太薄,其腹、背部,更要注意保暖。如在空调房间,最好披一件小外套保暖,以防中上阴暑。

  在空调间,最好不要光脚。人体的阴脉,汇聚足心。足心最易受凉。为什么在夏天,穿稍厚的鞋,不会觉得热。不注意脚的保暖,会影响气血运行。

  在天气很冷时,穿上暖和的鞋,可以明显增强御寒能力。寒从脚下起,脚暖则身暖。原本一些就怕冷的,夏天更要注意双脚保暖,少赤脚穿凉鞋。

  五、平衡人体阴阳勿忘子午觉

  很多人逢万物之春,却莫名出现情绪不好,不易开心,常爱流泪,眼睛胀痛,指甲无光等症状,这是肝功能失调在作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春季养生应以保养肝脏为主。肝功能正常了,人体的气血就会通畅顺达,否则产生气血淤滞,百病丛生。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类修要诀·养生要诀》总结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夏季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季节,所以夏季养生就要注意“养长”。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其他季节早,早到什么时间适宜呢?

  古人认为不宜在鸡鸣之前,也就是最好在早晨5点到6点之间起床。那么什么时候睡觉最好呢?因为夏季气候炎热,可以等暑热之气消散后,人的气息也比较平和时再睡觉,时间比其他季节稍晚一点儿,但是也不宜太晚,一般在晚上11时左右,古人提倡的.子午觉非常符合夏季养生。

  子午觉,是古人的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以达颐养天年的目的。子时是晚11时至次日凌晨1时,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中医认为,子午之时是阴阳交接、极衰极盛的时候,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应该要静卧休息,让气血慢慢恢复正常。尤其是子时为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衰弱的时候,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及时休息,最能养阴,睡眠质量最好,睡眠效果也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些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常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错误地认为只要睡够8小时,什么时候睡觉都一样,这是大错特错了,子时不寐,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养护,不仅睡眠质量差,还会出现皮肤粗糙、长黑斑、面色发黄等现象,尤其是肝功能受损的人更要注意不要熬夜,应该及时入睡。

  午时则是阳气最盛、阴气衰弱的时候,此时应该小寐,尤其是夏季起床早,入睡晚,怎么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呢,最好在午时小睡片刻,如果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闭目养神,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据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午睡是个养生的好习惯,虽然时间短,它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自然获益多多。尤其夏季更应提倡。

  中医认为,养生应讲究“天人合参”,即人与自然相通相应,要“法于阴阳,调于四时”。要以阴阳为法则,按四季阴阳变化进行调整。

  夏季,以暑热为主要气候特点,昼长夜短,加之气温高, 湿热重,人们常常因夜间睡眠时间不足而精神不振,因此少许的午睡,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中午片刻的休息,可以换来下午充沛的精力。

  午睡时间应在30~50分钟,不要超过1小时,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还会使人醒来后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低,适得其反。

  六、夏季养生饮食不可少

  从“天人合一”角度理解生命,让人体顺应四季变化,安排合理的饮食调配,保证在不同季节,汲取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鸭蛋补夏

  俗传,立夏吃蛋,叫做“补夏”,使人在夏天不会消瘦,不减轻体重,劲头足,干活有力。咸鸭蛋中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丰富,含钙量、含铁量比鸡蛋、鲜鸭蛋都高,是夏日补充钙、铁的首选。

  莲子养心

  养心季节是夏,此时心脏最脆弱,暑热*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壮肠胃。

  章鱼补血

  章鱼有补血益气、治痈疽肿毒的作用。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并还富含抗疲劳、抗衰老、能延长人类寿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天然牛黄酸。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绿豆消暑

  绿豆是最好的消暑食物,有清热解毒、明目降压、安神等功效。绿豆汤是常用的消暑解毒剂,常吃绿豆汤还可以消暑养胃。此外,黄瓜、丝瓜、苦瓜也是很好的消暑食物。

  豌豆清肠

  豌豆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而豌豆中富含的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顺畅,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

  茄子抗老

  夏季对人体的损耗大,茄子中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能够延缓人体衰老。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在它的紫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替代的。

  以上就是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有关夏季养生的知识,看完之后你是不是了解了一些了呢,夏天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体内的阳气,护好脚和肚脐,还要多注意饮食等,希望这些真的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中医告诉你夏季养生注意六方面

中医告诉你夏季养生注意六方面

  现在已经是夏天了,而且天气还越来越热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不能一味的贪凉啊,不然会留下病根的,那么夏季养生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夏季养生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注意养阳气、少冷饮

  饮食是养生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要使人夏季,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我们要注意不能满足于填饱肚子,要从“天人合一”角度理解生命,让人体顺应四季变化,安排合理的饮食调配,保证在不同季节,汲取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真正起到养生长寿祛病目的。

  夏季饮食,重要养阳气

  阳气,中医泛指人体动能活动。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说,阳气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可以使人身体健康,体质强壮,增强抵抗能力,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

  春夏的特点,生发蓬勃,其性属阳。秋冬的特点,平静凝敛,其性属阴。阴阳本是矛盾的统一,四时交替,寒暑往来,是阴阳消长的反映,同时也是阴阳互根的体现。比如,阳虚之人,其病每于春夏稍愈,秋冬加剧,调理必须于盛夏阳旺之时,即予以培补,至秋冬才可能减轻症状或减少复发。

  中医强调冬病夏治。夏日三伏天,可用中药白芷、细辛、白芥子、桂枝研细末贴敷背俞膏肓穴、定喘穴,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均可获满意疗效。如能配合内服培补脾肾方药,疗效更佳。

  中医“养阳”含义,包括养肾阳之义,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故古人春夏养阳要注意“从其根”,方能真正达到夏养阳的目的。推而广之,凡慢性的阳虚类体质的人,如能采用这种“冬病夏养”的办法,于春夏之际,给予适当的食物,如韭菜、芥菜、葱、辣椒、姜等;或选用鲜荔枝、杨梅、桃、杏、桂圆、大枣等水果;或用养阳的药物来调治和保养,往往能收到奇效。

  辛辣之菜及水果,可谓是夏季养阳的佳蔬良药。当然,如属阳旺之体,就不能再用过多温热之品以火上加油,相反则宜用寒凉甘润之品以壮水制火,使其阳平。

  提醒大家的是,夏天养阳,也是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来对待的,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借夏天阳旺,来培植秋冬之不足。

  夏季补阳应少食冷饮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多喜吃冷食冷饮。但是,养阳却要求,夏季少食冷饮。因为,夏季人体皮肤毛孔疏松,散热较多,这就消耗了体内的阳气。如果贪冷饮,就会使阳气受到损伤,发生腹痛,腹泻,咳嗽气喘等疾病。因此,夏季饮食要适当控制冷饮冷食量,进食的速度也不宜太快。

  脾胃虚弱者,或小儿尤其应节制。当然,如果身体健康,在夏季吃些冷食,可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

  平常阳气虚弱的男人,在夏季饮食方面,应借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之机,服用温热补阳的药品。这样,可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阴虚,尽管因疾病所在的脏腑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症状,但都有手脚发凉,喜暖,面色和舌质淡白,脉搏缓慢等特点。这样的男人,夏季更不宜吃冷食。

  二、夏季学会避暑和避湿

  在夏季,我们并不必掌握很多的中医名词术语。重要是在衣食住行,讲究‘天人合一’,根据夏季特点与其他季节不同,特别在许多地方呈现出湿热交蒸气候特点,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潮湿闷热,通常叫长夏,人们最容易因暑湿而患病。

  特别南方,较为潮湿,暑热重、又湿重。饮食上就有所选择。暑气重,要选寒的、凉的,如吃点西瓜,湿重,就要吃去湿食物,如苦瓜、红小豆,莲子、薏米仁等,这类去湿效果显著。

  但是,饮食上我们要学会了解食物性味,这样就懂得如何活学活用,可以根据自己体质来选择食物。比如说西瓜,解暑,但是,脾胃虚寒的人,就要注意,不能多吃。”

  三、夏季懂得喝姜茶、养脾阳

  在夏季,人们往往只懂得喝凉茶降暑热,却不懂得喝点姜茶,养脾阳。

  在南方的夏天,许多地方往往湿气较重,要懂得去湿热,不要贪凉,少用凉水,不要吃过多的冷饮,出出汗。要让体内的郁热散发出去。比如,以前你煮绿豆汤解暑,那么,现在你最好放一半绿豆一半红豆。固为,红豆可以健脾除湿。

  南方夏天喝凉茶,这是平常事。但是中医讲,夏季人体阳气,处于外泄状态,这时过多喝凉茶,就容易损伤脾胃之阳气,让食欲减少。这样,胃痛、腹泻都会出现。

  夏天,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时候,出汗很多,毛孔张开,如果贪凉,在出汗后,就吹冷风,或者空调太凉,这些都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所以,凉茶不能多喝,尤其是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更要慎服。许多地方,夏天喝姜茶习俗,就起到了养脾阳除湿的作用。

  四、女性特别护好肚脐脚

  在夏季,很多女孩子爱漂亮,喜欢露背,露脐,这样有悖于中医养生。

  中医认为,人背部是督脉所在,主管人体一身阳气。如果背部受寒,会阻碍全身阳气运行,而脐部神阕穴,属于任脉,任脉功能是调节气血,与女性月经、生殖等,有着密切关系。脐部和背部受寒,不仅影响到脾胃,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女孩子还会痛经、月经紊乱,会对生殖有影响。

  提示:不要忘了,衣服比漂亮,更重要,女孩子夏季穿衣打扮,不能太薄,其腹、背部,更要注意保暖。如在空调房间,最好披一件小外套保暖,以防中上阴暑。

  在空调间,最好不要光脚。人体的阴脉,汇聚足心。足心最易受凉。为什么在夏天,穿稍厚的鞋,不会觉得热。不注意脚的保暖,会影响气血运行。

  在天气很冷时,穿上暖和的鞋,可以明显增强御寒能力。寒从脚下起,脚暖则身暖。原本一些就怕冷的,夏天更要注意双脚保暖,少赤脚穿凉鞋。

  五、平衡人体阴阳勿忘子午觉

  很多人逢万物之春,却莫名出现情绪不好,不易开心,常爱流泪,眼睛胀痛,指甲无光等症状,这是肝功能失调在作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春季养生应以保养肝脏为主。肝功能正常了,人体的气血就会通畅顺达,否则产生气血淤滞,百病丛生。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类修要诀·养生要诀》总结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夏季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季节,所以夏季养生就要注意“养长”。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其他季节早,早到什么时间适宜呢?

  古人认为不宜在鸡鸣之前,也就是最好在早晨5点到6点之间起床。那么什么时候睡觉最好呢?因为夏季气候炎热,可以等暑热之气消散后,人的气息也比较平和时再睡觉,时间比其他季节稍晚一点儿,但是也不宜太晚,一般在晚上11时左右,古人提倡的.子午觉非常符合夏季养生。

  子午觉,是古人的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以达颐养天年的目的。子时是晚11时至次日凌晨1时,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中医认为,子午之时是阴阳交接、极衰极盛的时候,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应该要静卧休息,让气血慢慢恢复正常。尤其是子时为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衰弱的时候,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及时休息,最能养阴,睡眠质量最好,睡眠效果也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些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常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错误地认为只要睡够8小时,什么时候睡觉都一样,这是大错特错了,子时不寐,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养护,不仅睡眠质量差,还会出现皮肤粗糙、长黑斑、面色发黄等现象,尤其是肝功能受损的人更要注意不要熬夜,应该及时入睡。

  午时则是阳气最盛、阴气衰弱的时候,此时应该小寐,尤其是夏季起床早,入睡晚,怎么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呢,最好在午时小睡片刻,如果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闭目养神,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据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午睡是个养生的好习惯,虽然时间短,它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自然获益多多。尤其夏季更应提倡。

  中医认为,养生应讲究“天人合参”,即人与自然相通相应,要“法于阴阳,调于四时”。要以阴阳为法则,按四季阴阳变化进行调整。

  夏季,以暑热为主要气候特点,昼长夜短,加之气温高, 湿热重,人们常常因夜间睡眠时间不足而精神不振,因此少许的午睡,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中午片刻的休息,可以换来下午充沛的精力。

  午睡时间应在30~50分钟,不要超过1小时,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还会使人醒来后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低,适得其反。

  六、夏季养生饮食不可少

  从“天人合一”角度理解生命,让人体顺应四季变化,安排合理的饮食调配,保证在不同季节,汲取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鸭蛋补夏

  俗传,立夏吃蛋,叫做“补夏”,使人在夏天不会消瘦,不减轻体重,劲头足,干活有力。咸鸭蛋中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丰富,含钙量、含铁量比鸡蛋、鲜鸭蛋都高,是夏日补充钙、铁的首选。

  莲子养心

  养心季节是夏,此时心脏最脆弱,暑热*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壮肠胃。

  章鱼补血

  章鱼有补血益气、治痈疽肿毒的作用。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并还富含抗疲劳、抗衰老、能延长人类寿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天然牛黄酸。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绿豆消暑

  绿豆是最好的消暑食物,有清热解毒、明目降压、安神等功效。绿豆汤是常用的消暑解毒剂,常吃绿豆汤还可以消暑养胃。此外,黄瓜、丝瓜、苦瓜也是很好的消暑食物。

  豌豆清肠

  豌豆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而豌豆中富含的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顺畅,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

  茄子抗老

  夏季对人体的损耗大,茄子中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能够延缓人体衰老。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在它的紫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替代的。

  以上就是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有关夏季养生的知识,看完之后你是不是了解了一些了呢,夏天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体内的阳气,护好脚和肚脐,还要多注意饮食等,希望这些真的能够帮助到大家。

;

春季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讲究时令季节,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养生妙方。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春季中医养生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春季中医养生方法

  1、要勒于运动

  春季是运动锻炼的最佳季节。春光明媚,空气清新,暖风拂面,万物勃发。这种环境有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行气活血。由于寒冷的冬季.人们多在室内活动,室外活动很少,因而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亦有不同程度下降,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更是萎缩不展.收编无力。进人春季后就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宜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旅游、练气功、钓鱼等。这些户外活动,可以使你充分享受到空气中游离双动的负离子.它们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2、要美容保健

  春天,人们不仅应该从健康的角度加以注意,美容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天气渐暖,室外活动增多了。养生保健网专家认为,阳光、空气及环境气候均能引起皮肤的可见性改变。为了避免皮肤老化,春季尽可能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攀晒,户外活动应先涂上防晒油、润肤剂.并注意补充水分。水是美容佳品,春天一定要多喝些水。饮水的方法是:早晨空腹或饭前宜饮水,而睡前不要喝水,以免引起眼皮肿胀,进而发展成眼袋。饮水以矿泉水和鲜果汁为最佳,清淡的茶也是很好的饮品。

  3、要懊避风邪

  中医认为,“风者,百病之始也”。意思是,许多疾病的发生,常与风邪相关联。春季养生保健的关键是要避风。现代医学亦很重视气流(即风)与键康的关系,因为气流的变化可影响人的呼吸、能量消耗、新陈代谢和精神状态。适度气流使空气清沽、新鲜,对健康有益,而反常的气流则有害于人体健康。由于春季多风的作用,加剧了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使体内的热量过多散失.造*的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在春季一定要注意防避风邪。

  4、要精神愉快

  春季调摄精神,应合于春天大自然万物生发的特点,“使其志生”,即通过调节情态,使体内的阳气得以硫发,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和谐。春应于肝.在志为怒,表现为稍受刺激则易怒,因此在精神修养上要做到心脚开阔.情绪乐观,遇事戒怒。“怒”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为怒不仅伤肝,而且还可伤心、伤胃、伤肺。从而导致各种疾病,所以怒是所有人最忌讳的一种情绪。

  5、要保暖防寒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的活动,气候多变,温差幅度很大。因此,“春捂”即“春不忙减衣”是顺应阳气生发的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穿着一方面要宽松舒展,另一方面要柔软保暖,体弱年老之人尤其要注意保暖,当心“春寒伤人”.室温最好保持在15℃以上,睡眠时也要盖稍厚一点的被子以不出汗为原则。

  6、要早睡早起

  春天气温回升,春风轻拂,使人皮肤腠理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负荷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镇镇、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民间称之为“春困”。克服“春困”的最好方法就是顺从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遵守春季养生保健知识指南原则:要早睡早起,保证一定的活动时间及睡眠。清晨起床,松解衣扣,散披头发,放松形体,在庭院中漫步,呼吸新鲜空气.使思想意识、灵气生发不息。

  春季饮食养生原则

  春季不宜食肝脏

  高濂的《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有“春不食肝,为肝气旺,脾气败;若食肝,则又补肝,脾气尤败甚,不可救。又肝旺之时,不可以死气入肝,恐伤魂也”之说。是因为春季本来肝气偏旺,若食肝,则肝得补,肝气更旺,脾受克必更甚而弱,且肝旺之时食肝,不但伤脾,而且因死气入肝而伤魂(根据五行的对应,魂出于肝)。在春天,肝的功能尤其活跃,必定会有大量的尚未分解的有毒物质,所以春季还是少食肝为妙。而且,动物肝脏的胆固醇含量很高,食后会使血脂升高,高血脂的人更应该少吃或不吃肝。

  忌黏硬生冷,肥甘厚味,少食多餐

  由于受春季旺盛的肝气的影响,本来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欠佳,若再食用黏硬生冷、肥甘厚味之类不易消化之物(如年糕、雪糕、油腻的、辛辣味重的),都会使脾胃进一步受到损害,运化不良,气机呆滞,而容易生痰、生湿,产生疾病。

  温补阳气,助阳升发

  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守《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就是说,春天人体的阳气应该与自然界的阳气一同升发,故在饮食方面,宜适当多吃些既能温补阳气又能帮助阳气升发的食物。根据性味原理,应吃一些味辛性温,入肺经的食物。温能补阳,辛能发阳,入肺经又可以使皮毛的汗孔打开(因为肺主皮毛),有助郁热发散。而且初春多风寒,辛温的食物能解除、驱散体表的风寒邪气,更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如韭、蒜、葱。但是,对于阴虚或阳盛体质的人来说吃这些东西并不适合。有胃病的人,辛温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较大,也要少吃。

  清解郁热,补充津液

  明代养生家高濂的《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说:“去冬以来,拥炉薰衣,啗炙炊饮,成积至春,因而发泄,致体热头昏,拥隔涎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尽冬所积之疾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漫长的冬季,人们为了躲避严寒的侵袭,喜欢睡暖床,盖厚被,吃热气腾腾的饭菜,有的人还喜欢喝些酒来御寒,体内蓄积了较多的郁热,轻者会头昏,烦闷,咳嗽,痰多,四肢重滞;严重者会得温病,甚至形成内脏的疾病。怎么办呢?对策就是饮食清淡,多食果蔬。如山药、莴笋、葱、韭菜、蒜、豌豆、荠菜、茡荠、菠菜、芹菜、香椿、马齿苋、马兰头、油菜、樱桃等。可以吃些低能量、高植物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豆制品、鱼肉等。多吃些辛温的食物或者多运动发汗,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以散热。

  护肝养颜,少酸增甘

  在春天,肝气本来就偏旺,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酸味入肝,此时若多吃酸味食品,就会更加增强肝气的升发,使本来就偏盛的肝气变得亢盛而损伤脾的功能。所以,春季要少吃酸味的食物,多吃些甘味的食物。因为甘味的食品入脾,能补益脾气。

春季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讲究时令季节,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养生妙方。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春季中医养生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春季中医养生方法

  1、要勒于运动

  春季是运动锻炼的最佳季节。春光明媚,空气清新,暖风拂面,万物勃发。这种环境有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行气活血。由于寒冷的冬季.人们多在室内活动,室外活动很少,因而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亦有不同程度下降,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更是萎缩不展.收编无力。进人春季后就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宜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旅游、练气功、钓鱼等。这些户外活动,可以使你充分享受到空气中游离双动的负离子.它们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2、要美容保健

  春天,人们不仅应该从健康的角度加以注意,美容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天气渐暖,室外活动增多了。养生保健网专家认为,阳光、空气及环境气候均能引起皮肤的可见性改变。为了避免皮肤老化,春季尽可能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攀晒,户外活动应先涂上防晒油、润肤剂.并注意补充水分。水是美容佳品,春天一定要多喝些水。饮水的方法是:早晨空腹或饭前宜饮水,而睡前不要喝水,以免引起眼皮肿胀,进而发展成眼袋。饮水以矿泉水和鲜果汁为最佳,清淡的茶也是很好的饮品。

  3、要懊避风邪

  中医认为,“风者,百病之始也”。意思是,许多疾病的发生,常与风邪相关联。春季养生保健的关键是要避风。现代医学亦很重视气流(即风)与键康的关系,因为气流的变化可影响人的呼吸、能量消耗、新陈代谢和精神状态。适度气流使空气清沽、新鲜,对健康有益,而反常的气流则有害于人体健康。由于春季多风的作用,加剧了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使体内的热量过多散失.造*的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在春季一定要注意防避风邪。

  4、要精神愉快

  春季调摄精神,应合于春天大自然万物生发的特点,“使其志生”,即通过调节情态,使体内的阳气得以硫发,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和谐。春应于肝.在志为怒,表现为稍受刺激则易怒,因此在精神修养上要做到心脚开阔.情绪乐观,遇事戒怒。“怒”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为怒不仅伤肝,而且还可伤心、伤胃、伤肺。从而导致各种疾病,所以怒是所有人最忌讳的一种情绪。

  5、要保暖防寒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的活动,气候多变,温差幅度很大。因此,“春捂”即“春不忙减衣”是顺应阳气生发的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穿着一方面要宽松舒展,另一方面要柔软保暖,体弱年老之人尤其要注意保暖,当心“春寒伤人”.室温最好保持在15℃以上,睡眠时也要盖稍厚一点的被子以不出汗为原则。

  6、要早睡早起

  春天气温回升,春风轻拂,使人皮肤腠理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负荷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镇镇、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民间称之为“春困”。克服“春困”的最好方法就是顺从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遵守春季养生保健知识指南原则:要早睡早起,保证一定的活动时间及睡眠。清晨起床,松解衣扣,散披头发,放松形体,在庭院中漫步,呼吸新鲜空气.使思想意识、灵气生发不息。

  春季饮食养生原则

  春季不宜食肝脏

  高濂的《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有“春不食肝,为肝气旺,脾气败;若食肝,则又补肝,脾气尤败甚,不可救。又肝旺之时,不可以死气入肝,恐伤魂也”之说。是因为春季本来肝气偏旺,若食肝,则肝得补,肝气更旺,脾受克必更甚而弱,且肝旺之时食肝,不但伤脾,而且因死气入肝而伤魂(根据五行的对应,魂出于肝)。在春天,肝的功能尤其活跃,必定会有大量的尚未分解的有毒物质,所以春季还是少食肝为妙。而且,动物肝脏的胆固醇含量很高,食后会使血脂升高,高血脂的人更应该少吃或不吃肝。

  忌黏硬生冷,肥甘厚味,少食多餐

  由于受春季旺盛的肝气的影响,本来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欠佳,若再食用黏硬生冷、肥甘厚味之类不易消化之物(如年糕、雪糕、油腻的、辛辣味重的),都会使脾胃进一步受到损害,运化不良,气机呆滞,而容易生痰、生湿,产生疾病。

  温补阳气,助阳升发

  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守《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就是说,春天人体的阳气应该与自然界的阳气一同升发,故在饮食方面,宜适当多吃些既能温补阳气又能帮助阳气升发的食物。根据性味原理,应吃一些味辛性温,入肺经的食物。温能补阳,辛能发阳,入肺经又可以使皮毛的汗孔打开(因为肺主皮毛),有助郁热发散。而且初春多风寒,辛温的食物能解除、驱散体表的风寒邪气,更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如韭、蒜、葱。但是,对于阴虚或阳盛体质的人来说吃这些东西并不适合。有胃病的人,辛温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较大,也要少吃。

  清解郁热,补充津液

  明代养生家高濂的《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说:“去冬以来,拥炉薰衣,啗炙炊饮,成积至春,因而发泄,致体热头昏,拥隔涎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尽冬所积之疾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漫长的冬季,人们为了躲避严寒的侵袭,喜欢睡暖床,盖厚被,吃热气腾腾的饭菜,有的人还喜欢喝些酒来御寒,体内蓄积了较多的郁热,轻者会头昏,烦闷,咳嗽,痰多,四肢重滞;严重者会得温病,甚至形成内脏的疾病。怎么办呢?对策就是饮食清淡,多食果蔬。如山药、莴笋、葱、韭菜、蒜、豌豆、荠菜、茡荠、菠菜、芹菜、香椿、马齿苋、马兰头、油菜、樱桃等。可以吃些低能量、高植物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豆制品、鱼肉等。多吃些辛温的食物或者多运动发汗,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以散热。

  护肝养颜,少酸增甘

  在春天,肝气本来就偏旺,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酸味入肝,此时若多吃酸味食品,就会更加增强肝气的升发,使本来就偏盛的肝气变得亢盛而损伤脾的功能。所以,春季要少吃酸味的食物,多吃些甘味的食物。因为甘味的食品入脾,能补益脾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