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季节养生法要点是什么
2024-03-18 00:18:13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四季养生之道:

1. 春季养肝:排浊气、畅气血、调养肝脏,适合食用有发散作用的食品,如枸杞、猪肝等。

2. 夏季养心:夏季属火,易干扰心神,重在养心,可食用杏仁、黄豆、薏仁等。

3. 秋季养肺:肺为娇脏,喜润勿燥,养肺润肺,可多吃百合、雪梨、银耳等。

4. 冬季养肾:冬季最易伤阳气,养肾可食用栗子、枸杞、山药、何首乌等。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治疗。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告诉你夏季养生注意六方面

中医告诉你夏季养生注意六方面

  现在已经是夏天了,而且天气还越来越热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不能一味的贪凉啊,不然会留下病根的,那么夏季养生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夏季养生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注意养阳气、少冷饮

  饮食是养生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要使人夏季,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我们要注意不能满足于填饱肚子,要从“天人合一”角度理解生命,让人体顺应四季变化,安排合理的饮食调配,保证在不同季节,汲取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真正起到养生长寿祛病目的。

  夏季饮食,重要养阳气

  阳气,中医泛指人体动能活动。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说,阳气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可以使人身体健康,体质强壮,增强抵抗能力,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

  春夏的特点,生发蓬勃,其性属阳。秋冬的特点,平静凝敛,其性属阴。阴阳本是矛盾的统一,四时交替,寒暑往来,是阴阳消长的反映,同时也是阴阳互根的体现。比如,阳虚之人,其病每于春夏稍愈,秋冬加剧,调理必须于盛夏阳旺之时,即予以培补,至秋冬才可能减轻症状或减少复发。

  中医强调冬病夏治。夏日三伏天,可用中药白芷、细辛、白芥子、桂枝研细末贴敷背俞膏肓穴、定喘穴,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均可获满意疗效。如能配合内服培补脾肾方药,疗效更佳。

  中医“养阳”含义,包括养肾阳之义,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故古人春夏养阳要注意“从其根”,方能真正达到夏养阳的目的。推而广之,凡慢性的阳虚类体质的人,如能采用这种“冬病夏养”的办法,于春夏之际,给予适当的食物,如韭菜、芥菜、葱、辣椒、姜等;或选用鲜荔枝、杨梅、桃、杏、桂圆、大枣等水果;或用养阳的药物来调治和保养,往往能收到奇效。

  辛辣之菜及水果,可谓是夏季养阳的佳蔬良药。当然,如属阳旺之体,就不能再用过多温热之品以火上加油,相反则宜用寒凉甘润之品以壮水制火,使其阳平。

  提醒大家的是,夏天养阳,也是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来对待的,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借夏天阳旺,来培植秋冬之不足。

  夏季补阳应少食冷饮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多喜吃冷食冷饮。但是,养阳却要求,夏季少食冷饮。因为,夏季人体皮肤毛孔疏松,散热较多,这就消耗了体内的阳气。如果贪冷饮,就会使阳气受到损伤,发生腹痛,腹泻,咳嗽气喘等疾病。因此,夏季饮食要适当控制冷饮冷食量,进食的速度也不宜太快。

  脾胃虚弱者,或小儿尤其应节制。当然,如果身体健康,在夏季吃些冷食,可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

  平常阳气虚弱的男人,在夏季饮食方面,应借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之机,服用温热补阳的药品。这样,可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阴虚,尽管因疾病所在的脏腑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症状,但都有手脚发凉,喜暖,面色和舌质淡白,脉搏缓慢等特点。这样的男人,夏季更不宜吃冷食。

  二、夏季学会避暑和避湿

  在夏季,我们并不必掌握很多的中医名词术语。重要是在衣食住行,讲究‘天人合一’,根据夏季特点与其他季节不同,特别在许多地方呈现出湿热交蒸气候特点,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潮湿闷热,通常叫长夏,人们最容易因暑湿而患病。

  特别南方,较为潮湿,暑热重、又湿重。饮食上就有所选择。暑气重,要选寒的、凉的,如吃点西瓜,湿重,就要吃去湿食物,如苦瓜、红小豆,莲子、薏米仁等,这类去湿效果显著。

  但是,饮食上我们要学会了解食物性味,这样就懂得如何活学活用,可以根据自己体质来选择食物。比如说西瓜,解暑,但是,脾胃虚寒的人,就要注意,不能多吃。”

  三、夏季懂得喝姜茶、养脾阳

  在夏季,人们往往只懂得喝凉茶降暑热,却不懂得喝点姜茶,养脾阳。

  在南方的夏天,许多地方往往湿气较重,要懂得去湿热,不要贪凉,少用凉水,不要吃过多的冷饮,出出汗。要让体内的郁热散发出去。比如,以前你煮绿豆汤解暑,那么,现在你最好放一半绿豆一半红豆。固为,红豆可以健脾除湿。

  南方夏天喝凉茶,这是平常事。但是中医讲,夏季人体阳气,处于外泄状态,这时过多喝凉茶,就容易损伤脾胃之阳气,让食欲减少。这样,胃痛、腹泻都会出现。

  夏天,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时候,出汗很多,毛孔张开,如果贪凉,在出汗后,就吹冷风,或者空调太凉,这些都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所以,凉茶不能多喝,尤其是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更要慎服。许多地方,夏天喝姜茶习俗,就起到了养脾阳除湿的作用。

  四、女性特别护好肚脐脚

  在夏季,很多女孩子爱漂亮,喜欢露背,露脐,这样有悖于中医养生。

  中医认为,人背部是督脉所在,主管人体一身阳气。如果背部受寒,会阻碍全身阳气运行,而脐部神阕穴,属于任脉,任脉功能是调节气血,与女性月经、生殖等,有着密切关系。脐部和背部受寒,不仅影响到脾胃,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女孩子还会痛经、月经紊乱,会对生殖有影响。

  提示:不要忘了,衣服比漂亮,更重要,女孩子夏季穿衣打扮,不能太薄,其腹、背部,更要注意保暖。如在空调房间,最好披一件小外套保暖,以防中上阴暑。

  在空调间,最好不要光脚。人体的阴脉,汇聚足心。足心最易受凉。为什么在夏天,穿稍厚的鞋,不会觉得热。不注意脚的保暖,会影响气血运行。

  在天气很冷时,穿上暖和的鞋,可以明显增强御寒能力。寒从脚下起,脚暖则身暖。原本一些就怕冷的,夏天更要注意双脚保暖,少赤脚穿凉鞋。

  五、平衡人体阴阳勿忘子午觉

  很多人逢万物之春,却莫名出现情绪不好,不易开心,常爱流泪,眼睛胀痛,指甲无光等症状,这是肝功能失调在作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春季养生应以保养肝脏为主。肝功能正常了,人体的气血就会通畅顺达,否则产生气血淤滞,百病丛生。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类修要诀·养生要诀》总结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夏季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季节,所以夏季养生就要注意“养长”。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其他季节早,早到什么时间适宜呢?

  古人认为不宜在鸡鸣之前,也就是最好在早晨5点到6点之间起床。那么什么时候睡觉最好呢?因为夏季气候炎热,可以等暑热之气消散后,人的气息也比较平和时再睡觉,时间比其他季节稍晚一点儿,但是也不宜太晚,一般在晚上11时左右,古人提倡的.子午觉非常符合夏季养生。

  子午觉,是古人的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以达颐养天年的目的。子时是晚11时至次日凌晨1时,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中医认为,子午之时是阴阳交接、极衰极盛的时候,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应该要静卧休息,让气血慢慢恢复正常。尤其是子时为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衰弱的时候,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及时休息,最能养阴,睡眠质量最好,睡眠效果也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些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常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错误地认为只要睡够8小时,什么时候睡觉都一样,这是大错特错了,子时不寐,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养护,不仅睡眠质量差,还会出现皮肤粗糙、长黑斑、面色发黄等现象,尤其是肝功能受损的人更要注意不要熬夜,应该及时入睡。

  午时则是阳气最盛、阴气衰弱的时候,此时应该小寐,尤其是夏季起床早,入睡晚,怎么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呢,最好在午时小睡片刻,如果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闭目养神,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据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午睡是个养生的好习惯,虽然时间短,它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自然获益多多。尤其夏季更应提倡。

  中医认为,养生应讲究“天人合参”,即人与自然相通相应,要“法于阴阳,调于四时”。要以阴阳为法则,按四季阴阳变化进行调整。

  夏季,以暑热为主要气候特点,昼长夜短,加之气温高, 湿热重,人们常常因夜间睡眠时间不足而精神不振,因此少许的午睡,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中午片刻的休息,可以换来下午充沛的精力。

  午睡时间应在30~50分钟,不要超过1小时,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还会使人醒来后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低,适得其反。

  六、夏季养生饮食不可少

  从“天人合一”角度理解生命,让人体顺应四季变化,安排合理的饮食调配,保证在不同季节,汲取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鸭蛋补夏

  俗传,立夏吃蛋,叫做“补夏”,使人在夏天不会消瘦,不减轻体重,劲头足,干活有力。咸鸭蛋中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丰富,含钙量、含铁量比鸡蛋、鲜鸭蛋都高,是夏日补充钙、铁的首选。

  莲子养心

  养心季节是夏,此时心脏最脆弱,暑热*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壮肠胃。

  章鱼补血

  章鱼有补血益气、治痈疽肿毒的作用。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并还富含抗疲劳、抗衰老、能延长人类寿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天然牛黄酸。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绿豆消暑

  绿豆是最好的消暑食物,有清热解毒、明目降压、安神等功效。绿豆汤是常用的消暑解毒剂,常吃绿豆汤还可以消暑养胃。此外,黄瓜、丝瓜、苦瓜也是很好的消暑食物。

  豌豆清肠

  豌豆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而豌豆中富含的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顺畅,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

  茄子抗老

  夏季对人体的损耗大,茄子中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能够延缓人体衰老。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在它的紫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替代的。

  以上就是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有关夏季养生的知识,看完之后你是不是了解了一些了呢,夏天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体内的阳气,护好脚和肚脐,还要多注意饮食等,希望这些真的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中医告诉你夏季养生注意六方面

中医告诉你夏季养生注意六方面

  现在已经是夏天了,而且天气还越来越热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不能一味的贪凉啊,不然会留下病根的,那么夏季养生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夏季养生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注意养阳气、少冷饮

  饮食是养生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要使人夏季,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我们要注意不能满足于填饱肚子,要从“天人合一”角度理解生命,让人体顺应四季变化,安排合理的饮食调配,保证在不同季节,汲取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真正起到养生长寿祛病目的。

  夏季饮食,重要养阳气

  阳气,中医泛指人体动能活动。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说,阳气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可以使人身体健康,体质强壮,增强抵抗能力,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

  春夏的特点,生发蓬勃,其性属阳。秋冬的特点,平静凝敛,其性属阴。阴阳本是矛盾的统一,四时交替,寒暑往来,是阴阳消长的反映,同时也是阴阳互根的体现。比如,阳虚之人,其病每于春夏稍愈,秋冬加剧,调理必须于盛夏阳旺之时,即予以培补,至秋冬才可能减轻症状或减少复发。

  中医强调冬病夏治。夏日三伏天,可用中药白芷、细辛、白芥子、桂枝研细末贴敷背俞膏肓穴、定喘穴,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均可获满意疗效。如能配合内服培补脾肾方药,疗效更佳。

  中医“养阳”含义,包括养肾阳之义,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故古人春夏养阳要注意“从其根”,方能真正达到夏养阳的目的。推而广之,凡慢性的阳虚类体质的人,如能采用这种“冬病夏养”的办法,于春夏之际,给予适当的食物,如韭菜、芥菜、葱、辣椒、姜等;或选用鲜荔枝、杨梅、桃、杏、桂圆、大枣等水果;或用养阳的药物来调治和保养,往往能收到奇效。

  辛辣之菜及水果,可谓是夏季养阳的佳蔬良药。当然,如属阳旺之体,就不能再用过多温热之品以火上加油,相反则宜用寒凉甘润之品以壮水制火,使其阳平。

  提醒大家的是,夏天养阳,也是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来对待的,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借夏天阳旺,来培植秋冬之不足。

  夏季补阳应少食冷饮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多喜吃冷食冷饮。但是,养阳却要求,夏季少食冷饮。因为,夏季人体皮肤毛孔疏松,散热较多,这就消耗了体内的阳气。如果贪冷饮,就会使阳气受到损伤,发生腹痛,腹泻,咳嗽气喘等疾病。因此,夏季饮食要适当控制冷饮冷食量,进食的速度也不宜太快。

  脾胃虚弱者,或小儿尤其应节制。当然,如果身体健康,在夏季吃些冷食,可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

  平常阳气虚弱的男人,在夏季饮食方面,应借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之机,服用温热补阳的药品。这样,可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阴虚,尽管因疾病所在的脏腑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症状,但都有手脚发凉,喜暖,面色和舌质淡白,脉搏缓慢等特点。这样的男人,夏季更不宜吃冷食。

  二、夏季学会避暑和避湿

  在夏季,我们并不必掌握很多的中医名词术语。重要是在衣食住行,讲究‘天人合一’,根据夏季特点与其他季节不同,特别在许多地方呈现出湿热交蒸气候特点,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潮湿闷热,通常叫长夏,人们最容易因暑湿而患病。

  特别南方,较为潮湿,暑热重、又湿重。饮食上就有所选择。暑气重,要选寒的、凉的,如吃点西瓜,湿重,就要吃去湿食物,如苦瓜、红小豆,莲子、薏米仁等,这类去湿效果显著。

  但是,饮食上我们要学会了解食物性味,这样就懂得如何活学活用,可以根据自己体质来选择食物。比如说西瓜,解暑,但是,脾胃虚寒的人,就要注意,不能多吃。”

  三、夏季懂得喝姜茶、养脾阳

  在夏季,人们往往只懂得喝凉茶降暑热,却不懂得喝点姜茶,养脾阳。

  在南方的夏天,许多地方往往湿气较重,要懂得去湿热,不要贪凉,少用凉水,不要吃过多的冷饮,出出汗。要让体内的郁热散发出去。比如,以前你煮绿豆汤解暑,那么,现在你最好放一半绿豆一半红豆。固为,红豆可以健脾除湿。

  南方夏天喝凉茶,这是平常事。但是中医讲,夏季人体阳气,处于外泄状态,这时过多喝凉茶,就容易损伤脾胃之阳气,让食欲减少。这样,胃痛、腹泻都会出现。

  夏天,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时候,出汗很多,毛孔张开,如果贪凉,在出汗后,就吹冷风,或者空调太凉,这些都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所以,凉茶不能多喝,尤其是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更要慎服。许多地方,夏天喝姜茶习俗,就起到了养脾阳除湿的作用。

  四、女性特别护好肚脐脚

  在夏季,很多女孩子爱漂亮,喜欢露背,露脐,这样有悖于中医养生。

  中医认为,人背部是督脉所在,主管人体一身阳气。如果背部受寒,会阻碍全身阳气运行,而脐部神阕穴,属于任脉,任脉功能是调节气血,与女性月经、生殖等,有着密切关系。脐部和背部受寒,不仅影响到脾胃,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女孩子还会痛经、月经紊乱,会对生殖有影响。

  提示:不要忘了,衣服比漂亮,更重要,女孩子夏季穿衣打扮,不能太薄,其腹、背部,更要注意保暖。如在空调房间,最好披一件小外套保暖,以防中上阴暑。

  在空调间,最好不要光脚。人体的阴脉,汇聚足心。足心最易受凉。为什么在夏天,穿稍厚的鞋,不会觉得热。不注意脚的保暖,会影响气血运行。

  在天气很冷时,穿上暖和的鞋,可以明显增强御寒能力。寒从脚下起,脚暖则身暖。原本一些就怕冷的,夏天更要注意双脚保暖,少赤脚穿凉鞋。

  五、平衡人体阴阳勿忘子午觉

  很多人逢万物之春,却莫名出现情绪不好,不易开心,常爱流泪,眼睛胀痛,指甲无光等症状,这是肝功能失调在作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春季养生应以保养肝脏为主。肝功能正常了,人体的气血就会通畅顺达,否则产生气血淤滞,百病丛生。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类修要诀·养生要诀》总结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夏季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季节,所以夏季养生就要注意“养长”。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其他季节早,早到什么时间适宜呢?

  古人认为不宜在鸡鸣之前,也就是最好在早晨5点到6点之间起床。那么什么时候睡觉最好呢?因为夏季气候炎热,可以等暑热之气消散后,人的气息也比较平和时再睡觉,时间比其他季节稍晚一点儿,但是也不宜太晚,一般在晚上11时左右,古人提倡的.子午觉非常符合夏季养生。

  子午觉,是古人的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以达颐养天年的目的。子时是晚11时至次日凌晨1时,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中医认为,子午之时是阴阳交接、极衰极盛的时候,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应该要静卧休息,让气血慢慢恢复正常。尤其是子时为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衰弱的时候,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及时休息,最能养阴,睡眠质量最好,睡眠效果也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些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常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错误地认为只要睡够8小时,什么时候睡觉都一样,这是大错特错了,子时不寐,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养护,不仅睡眠质量差,还会出现皮肤粗糙、长黑斑、面色发黄等现象,尤其是肝功能受损的人更要注意不要熬夜,应该及时入睡。

  午时则是阳气最盛、阴气衰弱的时候,此时应该小寐,尤其是夏季起床早,入睡晚,怎么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呢,最好在午时小睡片刻,如果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闭目养神,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据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午睡是个养生的好习惯,虽然时间短,它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自然获益多多。尤其夏季更应提倡。

  中医认为,养生应讲究“天人合参”,即人与自然相通相应,要“法于阴阳,调于四时”。要以阴阳为法则,按四季阴阳变化进行调整。

  夏季,以暑热为主要气候特点,昼长夜短,加之气温高, 湿热重,人们常常因夜间睡眠时间不足而精神不振,因此少许的午睡,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中午片刻的休息,可以换来下午充沛的精力。

  午睡时间应在30~50分钟,不要超过1小时,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还会使人醒来后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低,适得其反。

  六、夏季养生饮食不可少

  从“天人合一”角度理解生命,让人体顺应四季变化,安排合理的饮食调配,保证在不同季节,汲取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鸭蛋补夏

  俗传,立夏吃蛋,叫做“补夏”,使人在夏天不会消瘦,不减轻体重,劲头足,干活有力。咸鸭蛋中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丰富,含钙量、含铁量比鸡蛋、鲜鸭蛋都高,是夏日补充钙、铁的首选。

  莲子养心

  养心季节是夏,此时心脏最脆弱,暑热*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壮肠胃。

  章鱼补血

  章鱼有补血益气、治痈疽肿毒的作用。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并还富含抗疲劳、抗衰老、能延长人类寿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天然牛黄酸。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绿豆消暑

  绿豆是最好的消暑食物,有清热解毒、明目降压、安神等功效。绿豆汤是常用的消暑解毒剂,常吃绿豆汤还可以消暑养胃。此外,黄瓜、丝瓜、苦瓜也是很好的消暑食物。

  豌豆清肠

  豌豆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而豌豆中富含的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顺畅,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

  茄子抗老

  夏季对人体的损耗大,茄子中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能够延缓人体衰老。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在它的紫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替代的。

  以上就是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有关夏季养生的知识,看完之后你是不是了解了一些了呢,夏天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体内的阳气,护好脚和肚脐,还要多注意饮食等,希望这些真的能够帮助到大家。

;

四季养生的16句口诀是什么?

四季养生16句口诀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日需清补,诸病皆能除。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

违背春生之气就容易少阳经不能蕴养生气,肝气不足则肝脏出现不好的变化。违背夏长之气就容易太阳经不能运行通畅,心气不足则心脏容易内虚。

违背秋收之气就容易太阴经不能及时收敛,肺气不足则肺脏焦而胀满。违背冬藏之气就容易少阴经不能收藏阳气,肾气不足则肾脏负担过重。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中医《内经》有曰:“春三月此为发陈,逆之则奉长着少,夏为寒变。夏三月此为蕃秀,逆之则奉收者少。秋三月则为容平,逆之则奉藏着少,冬至病重。冬三月此为闭藏,逆之则奉生者少。”

四季养生的16句口诀是什么?

四季养生16句口诀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日需清补,诸病皆能除。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

违背春生之气就容易少阳经不能蕴养生气,肝气不足则肝脏出现不好的变化。违背夏长之气就容易太阳经不能运行通畅,心气不足则心脏容易内虚。

违背秋收之气就容易太阴经不能及时收敛,肺气不足则肺脏焦而胀满。违背冬藏之气就容易少阴经不能收藏阳气,肾气不足则肾脏负担过重。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中医《内经》有曰:“春三月此为发陈,逆之则奉长着少,夏为寒变。夏三月此为蕃秀,逆之则奉收者少。秋三月则为容平,逆之则奉藏着少,冬至病重。冬三月此为闭藏,逆之则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属阴。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顺应四时适环境,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所以,人们在春夏之时要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也要保养阴气。

这就要求人们的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适时调理。如在作息上要“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就连蔬菜瓜果的食用也要顺应季节*化。

春天,养生的方法:

1、多到户外,长养生机

踏青去。春暖花开,阳光灿烂,大地一片生机。经过了一个严冬的蛰藏,人们就应该多到公园,多到郊外,到高山、海边、河畔、旷野……去踏青、去春游、去放风筝、去呼吸新鲜空气。

我们一起做运动。可以选择骑车、快走、跑步、爬山、打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春天大自然的生机,长养人体的生气,激发人体生命活力,帮助人们走出严冬,融入到春天生机勃勃的状态中去。

2、摆脱春困,充满生气。

人体由冬寒进入春温,由“冬藏”转入“春生”,这样气血运行偏于外,可能导致心脑相对缺血,所以使人发困。

多平卧,免春困。因为平卧时,血就会充分流到肝内(“卧则血归于肝”),肝的气血充足、

气血条达,心脑供血充足,春困便可解决。中医认为肝管理人体气血的分配,所以养好肝就可以耐受疲劳,春天就不会发困。

春茶提神。春茶是让人有生气的好饮料。

此外,人参炖鸡或黄芪炖肉,可以益气养肝,帮助我们走出春困低谷。

3、心情愉快,朝气蓬勃

拒绝抑郁,远离沉闷。冬天天气严寒、气候阴冷,人的心情容易沉闷、压抑;到了春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就应该拒绝抑郁,远离沉闷,使心情愉快起来。

朝气蓬勃。多和人说笑,多去赏花以悦目,心情就会愉快,才会有朝气,有朝气才有生气,五脏才有活力。

春天重在养阳。切莫错过春天养阳这一大好时机。

生命的火种——阳气。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天上没有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属阴。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顺应四时适环境,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所以,人们在春夏之时要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也要保养阴气。

这就要求人们的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适时调理。如在作息上要“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就连蔬菜瓜果的食用也要顺应季节*化。

春天,养生的方法:

1、多到户外,长养生机

踏青去。春暖花开,阳光灿烂,大地一片生机。经过了一个严冬的蛰藏,人们就应该多到公园,多到郊外,到高山、海边、河畔、旷野……去踏青、去春游、去放风筝、去呼吸新鲜空气。

我们一起做运动。可以选择骑车、快走、跑步、爬山、打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春天大自然的生机,长养人体的生气,激发人体生命活力,帮助人们走出严冬,融入到春天生机勃勃的状态中去。

2、摆脱春困,充满生气。

人体由冬寒进入春温,由“冬藏”转入“春生”,这样气血运行偏于外,可能导致心脑相对缺血,所以使人发困。

多平卧,免春困。因为平卧时,血就会充分流到肝内(“卧则血归于肝”),肝的气血充足、

气血条达,心脑供血充足,春困便可解决。中医认为肝管理人体气血的分配,所以养好肝就可以耐受疲劳,春天就不会发困。

春茶提神。春茶是让人有生气的好饮料。

此外,人参炖鸡或黄芪炖肉,可以益气养肝,帮助我们走出春困低谷。

3、心情愉快,朝气蓬勃

拒绝抑郁,远离沉闷。冬天天气严寒、气候阴冷,人的心情容易沉闷、压抑;到了春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就应该拒绝抑郁,远离沉闷,使心情愉快起来。

朝气蓬勃。多和人说笑,多去赏花以悦目,心情就会愉快,才会有朝气,有朝气才有生气,五脏才有活力。

春天重在养阳。切莫错过春天养阳这一大好时机。

生命的火种——阳气。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天上没有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平常,但是中医养生却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该如何进行。下面我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
  四季养生口诀
  1、四时养生小口诀

  晨起一杯温开水,舒舒服服通肠胃;

  上午冰糖炖雪梨,幸福永伴不费力;

  中午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毒保健康;

  清凉西瓜桌上摆,暑意立消心情棒。

  2、五行相生相克口诀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
  书中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面板,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百话注解:

  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天3个月,是万物成实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西风渐起,地气清肃明朗,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冬季3个月,是万物潜伏的季节。此时水结成冰,地冻开裂,这时节,人们不要扰乱阳气,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阳升起后而起床,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态,还要避免寒气侵袭,保持温暖,但不要过热而致面板开泄出汗,以致阳气频繁耗伤。这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蓄的道理,若违背这一原则,就会伤及肾气,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供给春季发生的精气也就少了。

  白话翻译出来的部分,相信大家也知道了《皇帝内经》一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主张的养生观念,身体以养为主,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意思就是主张疾病的预防。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说的预防大于治疗的意思。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中医重视人体环境

  人患感冒,发烧咳嗽了要到医院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到医院查体温也好,测血压也好,化验血液也好,按西医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细菌和病毒使人患病,这恐怕是现代医院首先要查的。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研究出了7000多种抗生素,但是今天在临床上依然在使用的抗生素不过几十种。大量的抗生素都被淘汰了,现代医学面临困惑。而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中医治病靠的是草根、树皮,现在用的药方大多是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子。两千年前的中药方还有效,中医解决的是人体的内在环境,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养生要顺应四时

  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要顺应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把许多致病因素、异常气候等叫做虚邪贼风,这些都会导致人生病。所以,夏天空调开得太凉,冬天暖气烧得过热,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为,中医认为冬天气血是潜藏的,如果太热,令气血耗散,冬不藏精,春天就要得温病。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而五脏又对应四季。春季易肝阴不足,产生春困;到了夏季,汗出得多,容易胸闷、气短;到了秋季,易感燥邪而干咳、少痰;到了冬季,气血应该潜藏于内。所以说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在每一年、每一季注重养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季进补,春宜养肝

  春天时,气血从内向外调动,此时应该注意养肝,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女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乌鸡白凤丸更多地是使用在女性身上。可是春天时气血达表,无论男女都会出现肝血不足的状况。如果男士每天早上吃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也消失了;到了夏天,天气闷热,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此时中老年朋友应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有助于滋养心气;而秋天应吃点秋梨膏,梨有润肺、止咳作用,可入肺经,它可以有助于气血从外向内走;到了冬天时,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应注重补肾,过了更年期的女性,可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中青年女性还应补血,可吃一点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做成的膏。吃了这些富有营养的东西,通过在身体内的充分运化,就能达到四季养生的目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与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时,气血从里往外流,里面的气血相对不足。这时,很多人会有肝气、肝血不足的情况,常常感到失眠、春困。这时,我们应注意养肝。无论男女,最好服用些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疗效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检验。女性以肝为先天,养血为主,服用此药自然不在话下。但不要以为这只是妇科圣药,男性也会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对不足的情况。有此证之男士,可每天早上适量服用。到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去了。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你往往会感到气短、胸闷,这是因为夏气影响了你的心气。我建议多喝点生脉饮人参1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100克,尤其是中老年人。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的方药。其中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总体效果有助滋养心气,抵御暑热。秋天则是气血由外往里走的季节。秋气与肺气相通。这时,可吃点秋梨膏精选白梨,配合其他润肺生津的药物,加蜂蜜、红枣等佐料制成。梨有润肺、止渴作用,可入肺经,有助气血速降,帮助人们把气血吸纳回体内。冬天户外大雪飘飘,人体气血都藏起来了,正是补养的好时机。冬天重在补肾,男性以精气为主,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补血,可服用阿胶、大枣、核桃仁,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剂服用;更年期后,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中医称这种养生方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身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的滋补方法。若是感冒了,或患了其他病,则应先治疗原发疾病。

1.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

2.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篇

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4.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5.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6.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吃什么

7.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平常,但是中医养生却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该如何进行。下面我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
  四季养生口诀
  1、四时养生小口诀

  晨起一杯温开水,舒舒服服通肠胃;

  上午冰糖炖雪梨,幸福永伴不费力;

  中午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毒保健康;

  清凉西瓜桌上摆,暑意立消心情棒。

  2、五行相生相克口诀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
  书中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面板,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百话注解:

  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天3个月,是万物成实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西风渐起,地气清肃明朗,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冬季3个月,是万物潜伏的季节。此时水结成冰,地冻开裂,这时节,人们不要扰乱阳气,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阳升起后而起床,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态,还要避免寒气侵袭,保持温暖,但不要过热而致面板开泄出汗,以致阳气频繁耗伤。这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蓄的道理,若违背这一原则,就会伤及肾气,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供给春季发生的精气也就少了。

  白话翻译出来的部分,相信大家也知道了《皇帝内经》一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主张的养生观念,身体以养为主,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意思就是主张疾病的预防。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说的预防大于治疗的意思。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中医重视人体环境

  人患感冒,发烧咳嗽了要到医院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到医院查体温也好,测血压也好,化验血液也好,按西医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细菌和病毒使人患病,这恐怕是现代医院首先要查的。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研究出了7000多种抗生素,但是今天在临床上依然在使用的抗生素不过几十种。大量的抗生素都被淘汰了,现代医学面临困惑。而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中医治病靠的是草根、树皮,现在用的药方大多是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子。两千年前的中药方还有效,中医解决的是人体的内在环境,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养生要顺应四时

  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要顺应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把许多致病因素、异常气候等叫做虚邪贼风,这些都会导致人生病。所以,夏天空调开得太凉,冬天暖气烧得过热,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为,中医认为冬天气血是潜藏的,如果太热,令气血耗散,冬不藏精,春天就要得温病。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而五脏又对应四季。春季易肝阴不足,产生春困;到了夏季,汗出得多,容易胸闷、气短;到了秋季,易感燥邪而干咳、少痰;到了冬季,气血应该潜藏于内。所以说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在每一年、每一季注重养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季进补,春宜养肝

  春天时,气血从内向外调动,此时应该注意养肝,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女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乌鸡白凤丸更多地是使用在女性身上。可是春天时气血达表,无论男女都会出现肝血不足的状况。如果男士每天早上吃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也消失了;到了夏天,天气闷热,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此时中老年朋友应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有助于滋养心气;而秋天应吃点秋梨膏,梨有润肺、止咳作用,可入肺经,它可以有助于气血从外向内走;到了冬天时,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应注重补肾,过了更年期的女性,可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中青年女性还应补血,可吃一点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做成的膏。吃了这些富有营养的东西,通过在身体内的充分运化,就能达到四季养生的目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与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时,气血从里往外流,里面的气血相对不足。这时,很多人会有肝气、肝血不足的情况,常常感到失眠、春困。这时,我们应注意养肝。无论男女,最好服用些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疗效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检验。女性以肝为先天,养血为主,服用此药自然不在话下。但不要以为这只是妇科圣药,男性也会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对不足的情况。有此证之男士,可每天早上适量服用。到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去了。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你往往会感到气短、胸闷,这是因为夏气影响了你的心气。我建议多喝点生脉饮人参1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100克,尤其是中老年人。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的方药。其中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总体效果有助滋养心气,抵御暑热。秋天则是气血由外往里走的季节。秋气与肺气相通。这时,可吃点秋梨膏精选白梨,配合其他润肺生津的药物,加蜂蜜、红枣等佐料制成。梨有润肺、止渴作用,可入肺经,有助气血速降,帮助人们把气血吸纳回体内。冬天户外大雪飘飘,人体气血都藏起来了,正是补养的好时机。冬天重在补肾,男性以精气为主,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补血,可服用阿胶、大枣、核桃仁,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剂服用;更年期后,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中医称这种养生方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身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的滋补方法。若是感冒了,或患了其他病,则应先治疗原发疾病。

1.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

2.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篇

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4.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5.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6.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吃什么

7.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春夏养阳。
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作品内容: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春夏养阳。
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作品内容: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中医四季养生

四季 养生

1.春季 养生 ——春应肝而 养生

春季是历代 养生 家都非常重视的季节。《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所以,春季尤其要注意调养肝。春季养肝首要一条是调理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生气。此外,春天阳气升,春天的药膳调养,要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人体正气。

(1)情志宜平和 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情志,春季肝阳易动,人易急躁发怒,因此要驾驭和*好自己的情绪,预防体内气机升降失常,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所以,春季应保持心情舒畅,顺应肝调达之性,才能达到祛病强身的保健目的。首先,人们应克制情绪,以免伤肝。

(2)饮食宜清淡 春季 养生 饮食宜清淡,应选择既利阳气升发又清淡可口的食物,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蜂蜜等,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野菜,如春笋、菠菜、韭菜等,以利体内积热的散发。春季还应控制饮酒。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

(3)运动要科学 春天,冰雪消融,万木吐绿,是生发的季节。人们应早睡早起,适当锻炼。春天时,树林、江河、湖边的阳气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锻炼犹如一剂活血驱邪药,有利于吐故纳新,是痰湿体质人的良药。人们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或漫步于芳草小径,或疾行于河畔林间,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将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对 健康 十分有利。

2.夏季 养生 ——夏应心而养长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很多人在夏季易疲劳、出汗、心烦、食欲不振、昏昏欲睡,甚至会中暑、腹泻。因此,夏季要注意保养,尤其注意在以下五个方面要把握好。

(1)注意精神放松。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所以,放松而安静的心境是夏季保健的前提条件。切忌遇事要冷静,心情要平和,安和宁静的心情有助于防止心火内生,解除烦躁。

(2)注意饮食清淡。 在饮食安排上,要力求清淡、可口,多食新鲜蔬菜、时令水果等,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多食用绿豆、苦瓜、黄瓜、芹菜、西瓜、西红柿藕、莲子、丝瓜、冬瓜等。解渴应多饮开水,此外,将绿豆、菊花、金银花等煮汤或泡茶喝,既可适时补充因出汗消耗的水分,又可清热解毒,安躁除烦。

(3)注意居室凉爽。 夏天的致病因素固然首先来自“暑”所以最好多居凉爽通风之处。居住的房间早晚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应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适当开空调风扇,但要避免过凉。

(4)注意适当锻炼。 夏练三伏能使身体更好地获得“顺四时,适寒暑”的能力。但夏季炎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夏季锻炼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晚气温凉爽时进行,在有花有草,有水有树,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湿润清爽的开放场所进行。

(5)注意睡眠充足。 夏夜炎热,难以入睡,或半夜易醒。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律,即早睡早起,按时入睡;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及时补充睡眠。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活动,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3.秋季 养生 ——秋应肺而养收

预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则。

(1)谨慎起居。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但起床时不宜过猛过急,可适当再赖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2)滋阴润肺。 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加上秋季食物品种丰富,故应管住嘴,以免伤及肠胃。秋燥易伤津液,秋季以肺脏当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原则。《素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而多数蔬菜、水果等有滋阴润燥、清热通便之效。少食辛辣煎炸食品,以免助燥伤阴。另外还应“增酸”,多食芝麻、核桃、蜂蜜、莲子、百合、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如柑、山楂等酸味食品;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年轻人可以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少吃偏热的食物,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做调节。比如水鸭、鱼虾、藕、大白菜、萝卜、蘑菇等。

(3)预防秋燥。空气中的湿度小,气候干燥,易使人出现皮肤紧绷、干裂、脱屑、毛发脱落、口唇干裂、咽痛、便秘等症状。因此,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适当补充体内水分,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养阴润燥。饮用时要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原则。为防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膏。

(4)动静适宜。秋季天高气爽,空气清新,坚持适当的 体育 运动,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冷刺激的防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所以要注意三防:一防受凉感冒。锻炼时要适时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二防运损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三防运动过度。秋季人体的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损耗津液。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做操等,使周微微汗出即可。

(5)调达情志。 一般来说,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烦躁或悲愁伤感,所以秋季 养生 更要注意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以温顺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多外出观赏风景,听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可使忧愁顿消,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增强抗病能力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春捂秋冻”。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要加强防寒锻炼。气温下降时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斩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4.冬季 养生 ——冬应肾而养藏

冬三月,水冰地坼,天寒地冻。冬天围绕一个什么字呢?藏!

(1)冬季的着装尤其要注意,切不可因着装单薄而受凉,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木枯草衰,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乐。其时节改变情绪,调摄身心的基本方法就是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不宜起的过早,以免扰乱阳气。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还应选择顺应冬季的运动项目,运动之后能使身体出些许微汗为宜。这样既可达到避寒取暖的目的,也可保持心情愉快,使精、气、神得以内收。

(2)饮食方面,从冬天来讲,要养肾,冬天应肾,养肾的东西都要咸如肾,用一些咸的、干温热的东西来养肾。冬天大家都知道吃狗肉,羊肉,暖性的,有一点肉,有一点咸味。要根据季节吃这个东西。这是藏。有的人阳气天生就不足,特别怕冷,特别是女性,到冬天手脚冷,应该是养血,养了血以后,弄一些利心脉的,到四肢去,这样更容易养血了。所以中医里面,用当归,是温的,苦甘温的东西,用当归来养血,是温的,当归生姜羊肉汤,都是温养的。

(3)“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天气虽然寒冷,但是仍应坚持健身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对肌体一年的 健康 都大有益处。人们在冬季多闭户不出,动的少,精神也萎靡,食欲也增加,结果会长出一身赘肉,而活力却大为降低。坚持冬练,增强中枢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气候环境之间取得平衡,以适应寒冷的刺激,增强造血功能和坑病能力。冬季运动有助于预防大脑衰老。 体育 运动可以使人体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从而使脑血管中的血流量增加,提高脑细胞的供氧量,减轻大脑疲劳。

中医四季养生

四季 养生

1.春季 养生 ——春应肝而 养生

春季是历代 养生 家都非常重视的季节。《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所以,春季尤其要注意调养肝。春季养肝首要一条是调理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生气。此外,春天阳气升,春天的药膳调养,要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人体正气。

(1)情志宜平和 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情志,春季肝阳易动,人易急躁发怒,因此要驾驭和*好自己的情绪,预防体内气机升降失常,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所以,春季应保持心情舒畅,顺应肝调达之性,才能达到祛病强身的保健目的。首先,人们应克制情绪,以免伤肝。

(2)饮食宜清淡 春季 养生 饮食宜清淡,应选择既利阳气升发又清淡可口的食物,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蜂蜜等,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野菜,如春笋、菠菜、韭菜等,以利体内积热的散发。春季还应控制饮酒。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

(3)运动要科学 春天,冰雪消融,万木吐绿,是生发的季节。人们应早睡早起,适当锻炼。春天时,树林、江河、湖边的阳气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锻炼犹如一剂活血驱邪药,有利于吐故纳新,是痰湿体质人的良药。人们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或漫步于芳草小径,或疾行于河畔林间,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将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对 健康 十分有利。

2.夏季 养生 ——夏应心而养长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很多人在夏季易疲劳、出汗、心烦、食欲不振、昏昏欲睡,甚至会中暑、腹泻。因此,夏季要注意保养,尤其注意在以下五个方面要把握好。

(1)注意精神放松。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所以,放松而安静的心境是夏季保健的前提条件。切忌遇事要冷静,心情要平和,安和宁静的心情有助于防止心火内生,解除烦躁。

(2)注意饮食清淡。 在饮食安排上,要力求清淡、可口,多食新鲜蔬菜、时令水果等,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多食用绿豆、苦瓜、黄瓜、芹菜、西瓜、西红柿藕、莲子、丝瓜、冬瓜等。解渴应多饮开水,此外,将绿豆、菊花、金银花等煮汤或泡茶喝,既可适时补充因出汗消耗的水分,又可清热解毒,安躁除烦。

(3)注意居室凉爽。 夏天的致病因素固然首先来自“暑”所以最好多居凉爽通风之处。居住的房间早晚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应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适当开空调风扇,但要避免过凉。

(4)注意适当锻炼。 夏练三伏能使身体更好地获得“顺四时,适寒暑”的能力。但夏季炎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夏季锻炼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晚气温凉爽时进行,在有花有草,有水有树,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湿润清爽的开放场所进行。

(5)注意睡眠充足。 夏夜炎热,难以入睡,或半夜易醒。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律,即早睡早起,按时入睡;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及时补充睡眠。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活动,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3.秋季 养生 ——秋应肺而养收

预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则。

(1)谨慎起居。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但起床时不宜过猛过急,可适当再赖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2)滋阴润肺。 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加上秋季食物品种丰富,故应管住嘴,以免伤及肠胃。秋燥易伤津液,秋季以肺脏当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原则。《素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而多数蔬菜、水果等有滋阴润燥、清热通便之效。少食辛辣煎炸食品,以免助燥伤阴。另外还应“增酸”,多食芝麻、核桃、蜂蜜、莲子、百合、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如柑、山楂等酸味食品;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年轻人可以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少吃偏热的食物,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做调节。比如水鸭、鱼虾、藕、大白菜、萝卜、蘑菇等。

(3)预防秋燥。空气中的湿度小,气候干燥,易使人出现皮肤紧绷、干裂、脱屑、毛发脱落、口唇干裂、咽痛、便秘等症状。因此,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适当补充体内水分,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养阴润燥。饮用时要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原则。为防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膏。

(4)动静适宜。秋季天高气爽,空气清新,坚持适当的 体育 运动,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冷刺激的防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所以要注意三防:一防受凉感冒。锻炼时要适时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二防运损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三防运动过度。秋季人体的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损耗津液。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做操等,使周微微汗出即可。

(5)调达情志。 一般来说,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烦躁或悲愁伤感,所以秋季 养生 更要注意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以温顺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多外出观赏风景,听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可使忧愁顿消,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增强抗病能力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春捂秋冻”。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要加强防寒锻炼。气温下降时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斩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4.冬季 养生 ——冬应肾而养藏

冬三月,水冰地坼,天寒地冻。冬天围绕一个什么字呢?藏!

(1)冬季的着装尤其要注意,切不可因着装单薄而受凉,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木枯草衰,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乐。其时节改变情绪,调摄身心的基本方法就是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不宜起的过早,以免扰乱阳气。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还应选择顺应冬季的运动项目,运动之后能使身体出些许微汗为宜。这样既可达到避寒取暖的目的,也可保持心情愉快,使精、气、神得以内收。

(2)饮食方面,从冬天来讲,要养肾,冬天应肾,养肾的东西都要咸如肾,用一些咸的、干温热的东西来养肾。冬天大家都知道吃狗肉,羊肉,暖性的,有一点肉,有一点咸味。要根据季节吃这个东西。这是藏。有的人阳气天生就不足,特别怕冷,特别是女性,到冬天手脚冷,应该是养血,养了血以后,弄一些利心脉的,到四肢去,这样更容易养血了。所以中医里面,用当归,是温的,苦甘温的东西,用当归来养血,是温的,当归生姜羊肉汤,都是温养的。

(3)“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天气虽然寒冷,但是仍应坚持健身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对肌体一年的 健康 都大有益处。人们在冬季多闭户不出,动的少,精神也萎靡,食欲也增加,结果会长出一身赘肉,而活力却大为降低。坚持冬练,增强中枢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气候环境之间取得平衡,以适应寒冷的刺激,增强造血功能和坑病能力。冬季运动有助于预防大脑衰老。 体育 运动可以使人体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从而使脑血管中的血流量增加,提高脑细胞的供氧量,减轻大脑疲劳。

中医秋季养生5大要点, 助你远离秋乏, 安然入冬!

中医学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顺时养生”。正如《灵枢·本神》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秋季是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俗话说“一层秋雨一层凉”,夏季的炎热逐渐退去,秋高气爽,风高物燥。此时养生的总原则是“秋冬养阴”。只有顺应秋季节气的特点,才能保证旺盛的精力与活力。

1.秋季养“收”,亘古绵长

《素问·四气调神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里“秋三月”是指从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至立冬的前一日。《黄帝内经》指出,秋季3个月是从容平定的季节,天气渐寒,地气清肃。人们应早些睡,早些起,可以鸡的作息为标准。精神必须安静,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清和均匀。这样才能适应秋气,调养好“收”气。

《管子》云:“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句中“收”字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指时至金秋,万物成熟,果实累累,是收获的季节;二是指秋季千树落英,万花凋零,是敛肃的季节。从气候特点来看,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气候特点表现为温度仍然较高,故有“秋老虎”之说。但白露之后,北方寒气逐渐南下,秋风瑟瑟,气候逐渐由热转寒,早晚温差较大,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此时,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之阳气,凡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调摄皆须遵循“收”的原则。

    中医秋季养生5大要点, 助你远离秋乏, 安然入冬!

    中医学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顺时养生”。正如《灵枢·本神》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秋季是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俗话说“一层秋雨一层凉”,夏季的炎热逐渐退去,秋高气爽,风高物燥。此时养生的总原则是“秋冬养阴”。只有顺应秋季节气的特点,才能保证旺盛的精力与活力。

    1.秋季养“收”,亘古绵长

    《素问·四气调神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里“秋三月”是指从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至立冬的前一日。《黄帝内经》指出,秋季3个月是从容平定的季节,天气渐寒,地气清肃。人们应早些睡,早些起,可以鸡的作息为标准。精神必须安静,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清和均匀。这样才能适应秋气,调养好“收”气。

    《管子》云:“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句中“收”字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指时至金秋,万物成熟,果实累累,是收获的季节;二是指秋季千树落英,万花凋零,是敛肃的季节。从气候特点来看,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气候特点表现为温度仍然较高,故有“秋老虎”之说。但白露之后,北方寒气逐渐南下,秋风瑟瑟,气候逐渐由热转寒,早晚温差较大,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此时,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之阳气,凡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调摄皆须遵循“收”的原则。

      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来养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

      春季

      春季养生保健的佳品为芹菜。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其香味能健脾,增加食欲。常食用可促进 儿童 生长发育。芹菜性味甘凉,可治疗高血压。

      夏季

      夏季要面临着暴雨天气,应从生活起居来养生保健。饮食要祛湿防病,如少食用烧鸭烧鹅、牛羊肉;穿衣应选择质地干爽·透气性的面料,如亚*物;居住环境要注意通风,衣服被子要常拿出太阳底下晒,要及时增减衣物,不要淋雨,切记防受寒;出行要做好防雨避雷 措施 。

      秋季

      秋季乃养生保健之最适季节。首先要调饮食,可喝些绿豆汤,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也可食用鱼、泥鳅等肉类;其次要祛暑热,勿于烈日下暴晒,要及时补充水份,可多喝些淡盐水、菊花茶、酸梅汤等清凉饮料;其三要防风寒,开空调或风扇不应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最后要注意睡眠充足,要注意劳逸结合,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一定要午睡,哪怕时间很短。

      冬季

      冬季进补。但不要地域不分‘滥补’,辩证不清‘乱补’,老少不辨‘蛮补’及无虚盲目‘求补’。冬季可食用些北、血豆腐、北菇加山药、胡萝卜等。

        中医四季养生

      一年四季的气候轮换,自然状况改变之下,人们的生理状况也会受影响。在不同的时节,我们需要摄取不同的养分来补充身体的需求,一年四季,你的餐单也要跟着换不停。 中医认为世界事物并非独立分离的,而是处于相互和谐状态。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关系及规律有独特的见解;他们以一个整体观来认识世界,更创立阴阳、五行理论去解释各种复杂现象。而人类是一个有机整体,属于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一定受外界环境气候所影响,相应地也会根据需要,产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应。举例如不同季节,身体脉搏现象,包括节奏、速度、搏动量、张力方面都有转变。春天偏向弦脉,脉管张力增加;夏天偏向洪脉,脉势盛大骤来骤去;秋天偏向浮脉,手指轻按皮肤表面即能清楚触到搏动;冬天偏向沉脉,轻按不明显,要重按才能感到脉动起伏。一般在辨症时,中医师都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另外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有季节性;春天好发温病;夏天易中暑;秋天有燥症;冬天有冻伤。由此,我们需要作出不同的饮食调整。

      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 大寒 、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 方法 、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说情志

      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戒私欲

      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远房室

      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饮药酒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夏季养生要保住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夏季昼比较长,所以人们的睡眠质量要保持好,药酒在帮助睡眠这方面是经过中药研究所的研究进行研究的,他们研究方面认为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调节身体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药酒的调节可以舒缓压力,安神补血,在夏季药酒可以减少烦躁,减少夏季带来的不安,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现在药酒在不同的方向进入脾胃帮助降火消炎。药酒是传承了不同的理论学说。现在的药酒选择要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养生选择药酒要多注意。现在市面上卖的药酒例如“妙沁药酒”“鸿毛药酒”这两种药酒比较得到社会的信赖。

      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来养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

      春季

      春季养生保健的佳品为芹菜。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其香味能健脾,增加食欲。常食用可促进 儿童 生长发育。芹菜性味甘凉,可治疗高血压。

      夏季

      夏季要面临着暴雨天气,应从生活起居来养生保健。饮食要祛湿防病,如少食用烧鸭烧鹅、牛羊肉;穿衣应选择质地干爽·透气性的面料,如亚*物;居住环境要注意通风,衣服被子要常拿出太阳底下晒,要及时增减衣物,不要淋雨,切记防受寒;出行要做好防雨避雷 措施 。

      秋季

      秋季乃养生保健之最适季节。首先要调饮食,可喝些绿豆汤,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也可食用鱼、泥鳅等肉类;其次要祛暑热,勿于烈日下暴晒,要及时补充水份,可多喝些淡盐水、菊花茶、酸梅汤等清凉饮料;其三要防风寒,开空调或风扇不应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最后要注意睡眠充足,要注意劳逸结合,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一定要午睡,哪怕时间很短。

      冬季

      冬季进补。但不要地域不分‘滥补’,辩证不清‘乱补’,老少不辨‘蛮补’及无虚盲目‘求补’。冬季可食用些北、血豆腐、北菇加山药、胡萝卜等。

        中医四季养生

      一年四季的气候轮换,自然状况改变之下,人们的生理状况也会受影响。在不同的时节,我们需要摄取不同的养分来补充身体的需求,一年四季,你的餐单也要跟着换不停。 中医认为世界事物并非独立分离的,而是处于相互和谐状态。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关系及规律有独特的见解;他们以一个整体观来认识世界,更创立阴阳、五行理论去解释各种复杂现象。而人类是一个有机整体,属于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一定受外界环境气候所影响,相应地也会根据需要,产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应。举例如不同季节,身体脉搏现象,包括节奏、速度、搏动量、张力方面都有转变。春天偏向弦脉,脉管张力增加;夏天偏向洪脉,脉势盛大骤来骤去;秋天偏向浮脉,手指轻按皮肤表面即能清楚触到搏动;冬天偏向沉脉,轻按不明显,要重按才能感到脉动起伏。一般在辨症时,中医师都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另外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有季节性;春天好发温病;夏天易中暑;秋天有燥症;冬天有冻伤。由此,我们需要作出不同的饮食调整。

      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 大寒 、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 方法 、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说情志

      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戒私欲

      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远房室

      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饮药酒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夏季养生要保住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夏季昼比较长,所以人们的睡眠质量要保持好,药酒在帮助睡眠这方面是经过中药研究所的研究进行研究的,他们研究方面认为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调节身体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药酒的调节可以舒缓压力,安神补血,在夏季药酒可以减少烦躁,减少夏季带来的不安,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现在药酒在不同的方向进入脾胃帮助降火消炎。药酒是传承了不同的理论学说。现在的药酒选择要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养生选择药酒要多注意。现在市面上卖的药酒例如“妙沁药酒”“鸿毛药酒”这两种药酒比较得到社会的信赖。

      四季怎样养生?

      四时养生的正确论述如下:

      1、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2、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3、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4、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春季养生法:

      春天,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六个节气。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意思是,当春归大地之时,冰雪已经消融,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万物复苏,柳丝吐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与大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

      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这个养生原则应具体贯串到饮食、运动、起居,防病、精神等各个方面去。

      四季怎样养生?

      四时养生的正确论述如下:

      1、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2、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3、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4、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春季养生法:

      春天,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六个节气。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意思是,当春归大地之时,冰雪已经消融,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万物复苏,柳丝吐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与大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

      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这个养生原则应具体贯串到饮食、运动、起居,防病、精神等各个方面去。

      中医夏季养生知识

      中医夏季养生知识大全

      夏季养生,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目的目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夏季养生知识,欢迎阅读。

        一、起居调养

        1、住宅:

      自然通风,不宜久居在潮湿环境中,夏季暑热外蒸,毛孔大开,易受外邪侵袭,防止空调病,空调温度在26—28为宜。风扇也不宜久吹,易患感冒、关节病,面瘫、肩周炎等疾病;

        2、作息与睡眠:

      夜卧早起,适当午休(一般一小时左右)睡觉勿贪凉,睡着了最好电风扇也不要吹。

        3、穿着:

      衣服:夏季服装以浅色为好,黑色易吸紫外线。选用透气吸汗的棉麻质或丝绸类布料最好,尤其是皮肤过敏、小儿、老人最好。

        4、沐浴:

      每日1~3次;水温不可过低,尽量不洗冷水澡,尤其是大汗后要热水冲洗,冷水沐浴易致头痛腹痛等;饱餐或饥饿时不宜洗澡。

        二、情志调节

      1、清静少欲,心神内守

      2、开阔胸襟,博爱善施

      3、喜乐适度,节怒少思

      4、心静自然凉

      5、琴棋书画,怡养精神

      6、阳光与养神

        三、饮食调养

      1、饮食摄养宜清淡,忌油腻,多食营养丰富的蔬菜、瓜果等

      2、夏季属火,宜吃苦味,苦能泻火

      3、去暑湿:绿豆、赤豆、萝卜、芹菜、薏仁、西瓜、苦瓜、冬瓜、 丝瓜、菊花、荷叶、茄子等

      4、健脾胃:藕、茭白、西红柿、胡萝卜、苹果、牛奶、莲子、芡实、 鲫鱼、鹅肉等

      5、其他:豆腐、扁豆、土豆、莴苣、波菜;补肾:黑芝麻、枸杞、 桑葚子等。

      6、夏季可自做防暑降温饮料:绿豆汤、酸梅汤、菊花茶、银耳汤; 或荷叶粥、绿豆粥、莲子粥等。

      7、蛋白质类以鱼、肉、蛋、奶、豆类好。

        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

      中医把*致分为七类体质: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阳热质。

      痰湿质:多吃山揸、陈皮、冬瓜;

      气虚质:山药、莲子、黄芪、大枣;

      阳虚质:龙眼、荔枝、羊肉;

      阴虚质:梨、藕、百合、枸杞;

      湿热质:苦瓜、黄瓜、西瓜、绿豆、苡仁等

      夏季脾胃功能下降,胃口不好,恶心、便溏,藿香、佩兰、荷叶泡茶;清热消暑选薄荷、菊花、银花等;水肿选冬瓜皮、玉米须、红豆、苡仁。

        四、运动锻炼

      时间:清晨、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

      方式:运动量较小或适中

      夏季白天温度高,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间尽量减少室外活动,注意防晒,带防晒帽、眼镜等,必要时涂防晒霜

      衣着:松软、宽大、浅淡、穿脱方便

      调护:运动后适当饮用凉开水

      切勿运动后冷水冲头、洗澡

      合理食疗、合理养生

      凡事有度,无论食物有多么好的治疗作用,也不宜过量食用。如红豆苡仁健脾利湿很好,但两者含糖高,糖尿病人多食会加重糖代谢紊乱;绿豆、冬瓜寒凉,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因此,合理食疗、合理养生,不跟风,不过度,才是正确的养生方法。在《皇帝内经》里,“中庸”贯穿了整个养生思想,指导人们要“有节”“有常”“不妄”,为人做事应该有度,也体现了中医“以平为期”的养生理念。

      ;

      中医夏季养生知识

      中医夏季养生知识大全

      夏季养生,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目的目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夏季养生知识,欢迎阅读。

        一、起居调养

        1、住宅:

      自然通风,不宜久居在潮湿环境中,夏季暑热外蒸,毛孔大开,易受外邪侵袭,防止空调病,空调温度在26—28为宜。风扇也不宜久吹,易患感冒、关节病,面瘫、肩周炎等疾病;

        2、作息与睡眠:

      夜卧早起,适当午休(一般一小时左右)睡觉勿贪凉,睡着了最好电风扇也不要吹。

        3、穿着:

      衣服:夏季服装以浅色为好,黑色易吸紫外线。选用透气吸汗的棉麻质或丝绸类布料最好,尤其是皮肤过敏、小儿、老人最好。

        4、沐浴:

      每日1~3次;水温不可过低,尽量不洗冷水澡,尤其是大汗后要热水冲洗,冷水沐浴易致头痛腹痛等;饱餐或饥饿时不宜洗澡。

        二、情志调节

      1、清静少欲,心神内守

      2、开阔胸襟,博爱善施

      3、喜乐适度,节怒少思

      4、心静自然凉

      5、琴棋书画,怡养精神

      6、阳光与养神

        三、饮食调养

      1、饮食摄养宜清淡,忌油腻,多食营养丰富的蔬菜、瓜果等

      2、夏季属火,宜吃苦味,苦能泻火

      3、去暑湿:绿豆、赤豆、萝卜、芹菜、薏仁、西瓜、苦瓜、冬瓜、 丝瓜、菊花、荷叶、茄子等

      4、健脾胃:藕、茭白、西红柿、胡萝卜、苹果、牛奶、莲子、芡实、 鲫鱼、鹅肉等

      5、其他:豆腐、扁豆、土豆、莴苣、波菜;补肾:黑芝麻、枸杞、 桑葚子等。

      6、夏季可自做防暑降温饮料:绿豆汤、酸梅汤、菊花茶、银耳汤; 或荷叶粥、绿豆粥、莲子粥等。

      7、蛋白质类以鱼、肉、蛋、奶、豆类好。

        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

      中医把*致分为七类体质: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阳热质。

      痰湿质:多吃山揸、陈皮、冬瓜;

      气虚质:山药、莲子、黄芪、大枣;

      阳虚质:龙眼、荔枝、羊肉;

      阴虚质:梨、藕、百合、枸杞;

      湿热质:苦瓜、黄瓜、西瓜、绿豆、苡仁等

      夏季脾胃功能下降,胃口不好,恶心、便溏,藿香、佩兰、荷叶泡茶;清热消暑选薄荷、菊花、银花等;水肿选冬瓜皮、玉米须、红豆、苡仁。

        四、运动锻炼

      时间:清晨、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

      方式:运动量较小或适中

      夏季白天温度高,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间尽量减少室外活动,注意防晒,带防晒帽、眼镜等,必要时涂防晒霜

      衣着:松软、宽大、浅淡、穿脱方便

      调护:运动后适当饮用凉开水

      切勿运动后冷水冲头、洗澡

      合理食疗、合理养生

      凡事有度,无论食物有多么好的治疗作用,也不宜过量食用。如红豆苡仁健脾利湿很好,但两者含糖高,糖尿病人多食会加重糖代谢紊乱;绿豆、冬瓜寒凉,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因此,合理食疗、合理养生,不跟风,不过度,才是正确的养生方法。在《皇帝内经》里,“中庸”贯穿了整个养生思想,指导人们要“有节”“有常”“不妄”,为人做事应该有度,也体现了中医“以平为期”的养生理念。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